《宇宙探索编辑部》:花多少钱才能拍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

发布者:名捕铁手 2024-5-14 09:17

引言

拍电影是“烧钱”的,拍科幻电影,投入更是大到普通人难以想象。

先说中国这几年最火的本土科幻:《流浪地球1》4800万美元,《流浪地球2》1.62亿美元……

国外的科幻片投入更是夸张,2024年3月份上映的《沙丘2》,全长一百六十多分钟,花了3.52亿美元,相当于每分钟要花超过210万美元!

优秀的科幻电影需要塑造层次丰富而又逻辑自洽的超前视觉效果,因此拍摄成本才会居高不下,不管是《流浪地球》还是《沙丘》,那种气势恢弘震撼人心的大场面,都得狠心下血本才能做出来供观众欣赏。

可是,有一部中国科幻电影,整个制作只投入了两千万人民币,折合成美元还不到三百万,放到《沙丘2》里只够拍1分多钟的画面……

虽然大成本的电影也不一定好看,但是小成本电影,尤其还是小成本的科幻电影,想拍得优秀可是难上加难,但这部电影却违反常理,一上映就拿了无数奖项,其中甚至还有“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这种含金量颇高的奖项!

它就是《宇宙探索编辑部》。

科幻电影里的“穷光蛋”

作为一部“家徒四壁”的科幻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既不可能学《流浪地球》搞什么“行星发动机”,也不可能像《沙丘》和《阿凡达》那样描绘宏伟壮丽的幻想世界。

看起来好像没钱就拍不出杰出的科幻片,但其实,科幻电影作为一个已经发展了上百年的文艺门类,早就有过不止一个“穷光蛋”了。

比如电影《初始者》,拍摄成本才七千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五万块钱,比《宇宙探索编辑部还穷几个数量级。

再比如《彗星来的那一夜》,居然把科幻拍成了“密室电影”,整个片子都在一个房子里拍,而《有关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更是重量级,总共就五个演员,跟科幻电影的“宏大叙事”完全沾不上边……

毕竟值得投钱的大IP就那么几个,要是每一部科幻片都得几个亿几个亿往里砸,科幻类电影必然会陷入缺乏“基石作品”的窘境之中,总得有”穷光蛋“才能显出”大富翁“们财大气粗嘛。

但是富有富的活法,穷有穷的活法,2009年的时候有部恐怖悬疑片叫《灵动:鬼影实录》,总共花了大概有个一万五千美元,但是凭着出色的创意和质量硬是狂揽两亿美元票房,回报率一万多倍!

那么,“穷光蛋”科幻怎么拍呢?

所有的低成本科幻电影有几个共同的特征:小布景、少人员、故事大多数时候靠对话驱动。

这种做法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倒也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布景能突出深化故事的主题,较少的登场人员可以避免过分复杂的人物关系,靠台词驱动的故事则更具叙事质感。

不难看出,这些所谓的优势全集中在“讲故事”这一点上,所以,“科幻穷光蛋”想混成“荧幕大富翁”,出路就在于如何把故事给讲好。

也就是说,小成本科幻电影往往更重视“故事性”而不是“震撼的科幻观感”,这种思路与其说是拍电影,不如说是用拍电影的方式“写科幻小说”。

其实,故事性才是科幻最核心的价值所在,纵观电影史,伟大的科幻电影往往具有伟大的故事性,而这些电影中,不乏改编自科幻小说的作品。

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幻穷光蛋”们或许才是更接近科幻本质的作品。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认识,重新来看看《宇宙探索编辑部》。

就靠《宇宙探索编辑部》那点儿预算,很难搞出精致震撼的视觉效果,而且导演孔大山还是个纯正的“处女导演”,让他去搞那些炫酷的画面也实在是难为人家。

所以,孔大山唯一的出路就是学前辈们走“文艺”路线,尽可能地讲一个有深度,有水平的科幻故事。

那么《宇宙探索编辑部》讲了一个好科幻故事吗?

去往宇宙彼岸的“大话西游”

《宇宙探索编辑部》的英文名叫做《Journey to the West》,这个名字直接翻译过来是“去西方的旅途”,也就是“西游记”的意思。

只不过《西游记》是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求取真经,《宇宙探索编辑部》是一个精神有点问题的老男人带着大伙去找外星人……

片子的主角叫唐志军,此人年轻的时候是个不折不扣的外星人迷,当时全世界都很流行寻找外星人这一套,他也因此上过几回电视,还搞了个“宇宙探索编辑部”。

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外星人这种虚无缥缈又和现实生活没什么关系的事儿很快就被所有人抛在脑后了,可唐志军不但仍旧相信外星人的存在,还试图把脑袋接到电视信号锅上接收外星人电波……

最后在他的带领下,他还组建了一个寻找外星人的团队,去实地考察国内的外星人传说,想借此找到真的外星人——这就是《宇宙探索编辑部》中“西天取经”的由来。

故事架构看着似乎有点无厘头,但《宇宙探索编辑部》既然能取得金鸡奖最佳编剧的殊荣,剧情的优秀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这片子的几个主要角色也能很明显地看出和《西游记》里人物形象的对应关系。

主角唐志军的映射很明显,和唐僧一样都姓唐嘛,在影片中他即使受到所有人的嘲笑和不理解也始终坚持自己的道路,这种极度偏执的求道者形象正与西天取经的唐僧十分相似。

孙一通也不必多说,姓孙的还能有谁,孙悟空呗!

此人在片中一直顶着个铁锅(暗示孙悟空的金箍),造型有些无厘头,却自称有“感知外星人”的超能力,是唐志军的宇宙求道之路的最大希望,而且到了电影后期他还拿上了一根外星人的腿骨,与手持金箍棒的孙悟空别无二致。

秦彩蓉的身份就没那么好猜了,在唐志军求道之旅中,她是最常提出“要散伙”的那个人,而且她根本就不相信外星人真的存在,跟着唐志军只是出于个人的感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秦彩蓉的形象和猪八戒对应起来:对寻找外星人(西天取经)没有太大的兴趣,最大的愿望是建立起富足的物质生活(回高老庄娶老婆)。

沙和尚相对来说比较好找,那日英嘛,这人乍一看是个酒鬼,天天喝得不省人事,也没什么思想主见,但他是唐志军团队里最忠心的一个,沉默寡言任劳任怨,大包小包都归他拿,就跟沙和尚总是挑着师兄弟们的行李一样。

除了这四个人,取经团队里还有一个叫做晓晓的少女,不过她身上并没有与《西游记》里的形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导演孔大山也亲口表过态,电影中不是每个人物都有原型的。

科幻片和文艺片的边界:境界线上的毒蘑菇

实际上,自《宇宙探索编辑部》上映后,关于这部低成本电影的争议就一直很多,很多人觉得这片子四不像:

你说他是科幻片吧,他仅有的科幻要素就是外星人,关键是到最后唐志军也没亲眼瞧见外星人,这算哪门子科幻?说是文艺片还差不多!

但你要说他是文艺片,电影到最后,孙一通驾着形似筋斗云的麻雀飞进一片光里消失了,这难道不是外星人存在的证据吗?科幻味儿直接拉满了好吧!

可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故事进行到后半段,孙一通失踪,取经团队解散,唐志军孤身一人带着很少的补给深入大山里去找孙一通,在这个过程中,他吃了有毒的蘑菇。

人们对故事的理解从唐志军吃下毒蘑菇的那一瞬间起便产生了分歧——

要是毒蘑菇没有造成幻觉,只是让唐志军吃坏了肚子,那最后孙一通“驾麻雀飞升”的一幕就是真实的,世上真的有外星人,这片子就是科幻类的。

要是毒蘑菇造成了幻觉,唐志军后来的经历全是想象,其实他根本没找到孙一通,那这一切就只不过是个信外星人信到走火入魔的疯老头在痴人说梦罢了,这片子就是文艺类的。

这种理解上的烟雾弹是导演和编剧故意放出的,否则只需要把这个碍事儿的毒蘑菇去掉,或明确说明它一定会造成幻觉,故事的脉络就会清晰很多。

这朵毒蘑菇的存在,同时赋予了《宇宙探索编辑部》以两种属性:它既是科幻片,又是文艺片。

设计巧妙的是,这朵毒蘑菇并没有影响唐志军的最终结局,无论他最后看到的是不是幻觉,他都必须接受一个残忍的现实:不管他经历多少磨难,在他残余的人生中,外星人(宇宙的奥秘)都和他没有半点关系。

电影最后,唐志军所接收到的信息,不止是对他个人,更是对全人类的劝诫:

“你只可到此,不能越过。”

宇宙无法揣摩,凡人只可到此

上个世纪有一部经典科幻电影,叫做《银翼杀手》,里面叛徒复制人在临死前曾留下了一段名垂科幻史的台词:

我曾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

我目睹战舰在猎户星座的彼端燃起烈火

我看到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消失在时光中

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宇宙广阔无垠,充满无限可能,这段台词中所描述的奇景,此刻或许就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中正实时上演。

可这一切和生活在地球上,并且有生之年内都无法离开的我们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唐志军将寻找外星人视作毕生追求,终极理想,可他为了这虚无缥缈之物,使自己的后半生都生活在穷困潦倒之中,他住在又破又小的一居室里,吃着寡淡的青菜煮面,斥责“享受生活是阻止人类再进化的藩篱”,精神却时刻充满痛苦和迷茫。

“你只可到此,不可越过。”

这句话尽管残酷万分,但对唐志军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拯救呢?

信息来源: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