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深处的语言:引力波通信技术展望

这幅示意图展示了两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合并过程,以及它们在螺旋接近时向外辐射的引力波涟漪。(图片来源:LIGO/T. Pyle)
引力波通信的可能性
当2015年天文学家首次探测到理论预言已久的引力波时,这为人类开启了一扇探索宇宙的全新窗口。在此之前,天文学研究完全依赖于各类电磁波谱的观测。

电磁波同样是我们日常通信的主要载体,其中以无线电波应用最广。那么,引力波是否可能成为新型通信媒介?
这一构想虽极具吸引力,但已远超当前技术实现能力。尽管如此,进行此类假设性研究仍具科学价值——毕竟,未来的到来往往比我们预期的更快。
最新研究探讨了这一设想的理论基础及未来应用前景。相关论文《引力通信:基本原理、技术前沿与未来展望》已发表于预印本平台arXiv.org(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存储库),作者为剑桥大学工程系"万物互联研究组"的王厚天富(Houtianfu Wang)与奥兹古尔·B·阿坎(Ozgur B. Akan)。

"引力波能在浩瀚星际距离中保持稳定的信号质量,使其成为超越太阳系任务的理想载体。"
——王厚天富 & 奥兹古尔·B·阿坎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阐释:"引力波的发现为天文学与物理学开辟了全新观测维度,为探索宇宙深空与极端天体物理现象提供了独特手段。除推动天文研究外,其作为新型通信范式的潜力亦引发广泛关注。"
现有电磁通信存在固有缺陷:信号强度随距离衰减限制覆盖范围;大气扰动导致无线电波散射失真;存在视线传播限制;太阳活动与空间环境干扰显著。
引力波通信(GWC)展现出突破这些瓶颈的潜力: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超远距离传输能量损耗极低,可规避电磁通信(EMC)的散射、畸变与反射问题。更有趣的是,利用自然产生的引力波可大幅降低人工生成所需能量。
作者强调:"引力通信(即引力波通信)有望突破传统电磁通信的物理限制,实现极端环境与广袤星域间的可靠信息传输。"

引力波艺术概念图(图片来源:NASA)
实现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实验室生成人工引力波(GWs)——这正是当前引力波研究的核心目标。由于引力波强度极弱,仅巨大质量体高速运动方可产生。即便源自数十亿倍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SMBHs)合并事件,其引发的时空涟漪仍需LIGO等超高灵敏度设备方能捕捉。
生成具备可探测强度的引力波是实现该技术的首要前提。
研究人员指出:"人工引力波生成是推动引力通信发展的基石,亦是当代技术攻坚的首要挑战。学界已探索多种创新路径,包括机械共振装置、旋转装置、超导材料、粒子束对撞,以及高能激光与电磁场调控技术。"

尽管引力波通信已积累丰富理论成果,工程实践仍处起步阶段。论文系统梳理了弥合理论与应用鸿沟所需的关键研究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实验室无法复现黑洞合并级别的引力波事件,但早至1960年(远在引力波被实际探测之前),科学家便已开始思考人工生成引力波的可能性。

OzGrav/Swinburne 一张灵感来源于黑洞与中子星合并事件的艺术作品
最初的尝试采用旋转质量。然而,产生引力波所需的转速难以达到,一部分是因为材料不够结实。科学家也考虑过使用压电晶体、超流体、粒子束、甚至高功率激光器。然而,这些方式仅仅存在于理论之中,由于缺乏合适的材料,无法付诸实践。科学家们认为,有一些实验产生了引力波,但是太微弱了,没办法检测到。
“高频引力波,常常由较小质量或尺寸的物体产生,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人工合成。但由于它们幅度过低,现有检测器不够灵敏,因此至今未检测到。”作者这样解释。
因此,我们需要更高级的检测技术,或者使用一些方法,能够利用现有的检测能力,来测出生成的引力波。现有的技术致力于从天文事件中检测引力波。作者认为,“研究应该专注于设计新的检测器,能够检测更大的频率与幅度范围。”
尽管引力波可以规避电磁波通信的诸多问题,它们并不是完美的。由于可以穿越很远的距离,引力波通信在与高密物质、宇宙结构、磁场和星际物质等相互作用时,会面临衰减、相位失真、极化偏移的问题。这不仅会降低信号的质量,也会使解码更加复杂。

本概念图展示了引力波[1]传播过程中所受影响。“信号首先会受到大尺度的影响,如引力和宇宙学频率偏移;其次,信号广范围受宇宙膨胀和弱散射效应影响,继而发生振幅衰减。随后,更多特定局部影响因素致使信号发生极性变化,最终,引力透镜和其它微观尺度现象会诱发信号的相位变化及衰减效应,导致信号局部失真。此外,接收端附近可引入附加噪声。”作者写道。
图片来源:Wang and Akan, 2025
为了能对引力波加以利用,我们需要找到相应的调制方法。信号调制在通信过程中至关重要。你可以在所有的汽车收音机上看到“FM”和“AM”的字样。AM代表“幅度调制”,FM代表“频率调制”。而放眼引力波,我们要如何将它调制成有意义的信息呢?
“近期的有关研究中探索了多种方法,包括基于天体物理学现象的幅度调制方法(AM),基于暗物质媒介的频率调制方法(FM),超导材料操纵法和理论性的非度量方法。”作者写道。然而,上述每种方法都承载厚望,却面临着重重阻碍。

正比如我们能够构建出使用暗物质调制引力波信号的理论,却对暗物质为何物一无所知。“涉及到超轻量暗物质(ULDM)[2]的频率调制技术立足于对暗物质的性质和分布特点的不确定假设上。”作者鞭辟入里地指出了一个被有意忽略的事实。
引力波通信似乎遥不可及,然而其中蕴含的巨大希望让科学家们不愿意放弃它。在深空通讯中,电磁波通讯受制于遥远的距离和种种宇宙现象带来的干扰,引力波通讯则能够解决这些阻碍因素。
文章所涉及专有名词及参考篇目
[1]GW:重力波(gravity wave) | 天文学名词 | Astronomical Terms
[2]ULDM:超轻量暗物质|自相互作用超轻暗物质中的动摩擦,arXiv - PHYS - High Energy Physics - Phenomenology - X-MOL
[3]孙光辉,杨圣.引力波多信使天文学研究进展[J].河南科学,2025,43(01):56-66.
[4]倪维斗.空间引力波探测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24,54(07):6-67.
图片显示了GWC(引力波通信)如何在我们的太阳系和星际通讯中得到应用。在星际间的长距离旅程中,传统通信会逐渐消失,而GWC不会。图片来源,Wang和Akan,2025。
一种更好的跨越长距离的通讯方式对于深空探测至关重要,而GWC正我们所需要的。
作者写道:“引力波可以在远距离中保持连续的信号质量,这使它适合执行在太阳系之外的任务。”
实用引力波通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曾经仅仅是理论的引力波通信,正逐渐转向实际。
Wang和Akan在结论中写道:“引力通信,作为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前沿研究方向,正逐渐
从理论探索向实际应用转变。”这种转变将取决于艰苦的工作和未来的突破。
这对儿研究员明白,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他们进行更多更辛苦的科研工作。Wang和Akan的论文十分的详尽和全面,并且,他们希望这篇论文将会成为引力通信研究工作的催化剂。

Wang和Akan总结道:“尽管一个完整的实用引力波通信系统现在仍难以实现,但是我们旨在利用这份调查研究,来强调开发实用GWC系统的可能性,并促进深入的的研究和创新,尤其是在空间通信的场景中。”
PART 2
空间,包括位置和方向,是一个三维连续区。在经典物理学中,物理空间经常被设想为三个线性维度。现代的物理学家通常将空间和时间放在一起,认为是无线四维连续区的一部分,这个无线四维连续区被称为时空。认识物理宇宙的根本重要性是空间的概念。然而,分歧在哲学家中持续地出现,争议点在于:空间自己本身是否是一个独立存在体,或是独立存在体之间的关系,亦或是概念框架的一部分。
在十九和二十世纪,数学家开始检验非欧几里得几何体,在非欧几里得几何体中,空间是弯曲的,而非欧几里得空间的平直的状态。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引力场周围的空间会偏离欧几里得空间。引力场的实验测试证明,非欧几里得几何体为空间形态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模型。
BY: Evan Gough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
-
量子芯片登太空:当硬核科技邂逅宇宙探索的浪漫 量子芯片登太空:当硬核科技邂逅宇宙探索的浪漫 在火星稀薄的大气中,“天问三号”探测器正沿着一条精准规划的路径穿越埃律西昂平原。它无需等待地球指令,就能自主规避岩石、分析土壤成分——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 ... 宇宙探索03-30
-
崔向群院士走进成都市铁路中学校,共话 “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 —— 望远镜” 为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助力科普教育发展,2025年3月28日下午,由《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成都市铁路中学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普阅读行动‘科学家领读者’校园科普活动暨工程 ... 宇宙探索03-30
-
关于宇宙的十大猜想 创世之柱矗立在鹰状星云之内,它磅礴又壮美,凸显出银河系的渺小。我们居住的地球,在浩瀚宇宙面前,不过沧海一粟。从追问宇宙从何而来,到解答宇宙的未解之谜,每一次仰望星空,人类探索宇宙的决心从未动摇。今天我 ... 宇宙探索03-30
-
宇宙有多大:探索无垠的星空 宇宙,这一浩瀚而神秘的词汇,常常让人心生敬畏。在夜空中闪烁的星星、遥远的星系,构成了一个超乎想象的广袤空间。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宇宙的大小、结构,以及人类在探索这一无垠领域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 ... 宇宙探索03-29
-
宇宙有多大?探索无垠的星际世界 在浩瀚的夜空中,星星闪烁,月亮皎洁,宇宙似乎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存在。但当我们试图去理解宇宙的大小时,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一个问题: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的规模是我们人类难以想象的。根据科学家的估算,已知的 ... 宇宙探索03-29
-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探索宇宙、突破技术 昨日(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揭晓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一遴选活动已连续举办20年,成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成果盘点。今年的十大进展涵盖航天探索、 ... 宇宙探索03-28
-
宇宙奥秘 烟台大学团队捕捉宇宙“幽灵粒子”暗物质探测灵敏度飙升 宇宙中暗物质想象图暗物质:宇宙的“隐形主宰” 当我们仰望星空,可见的星辰仅占宇宙总质量的5%,而剩下约85%的质量属于一种神秘的存在——暗物质。它不发光、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却通过引力塑造了星系与宇宙结构, ... 宇宙探索03-27
-
乌克兰这张牌已打废,下一个上桌的会是谁?美国已下达最后通牒 “牌桌”风云再起:乌克兰“出局”,伊朗成新“焦点”,美俄博弈升级2025年3月21日,国际政治“牌桌”上风云再起。乌克兰这张曾经的“热门牌”似乎已经打废,而新的“焦点牌”正悄然登场——那就是伊朗。美国,这个 ... 宇宙探索03-25
-
地球深处发现5.6万亿吨氢气,够人类用一万年,石油会被淘汰? 氢能源,作为未来的环保明星,究竟有多大的潜力?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大规模利用氢气,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提到,科学家在地球深处发现了惊人的氢气储量,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有能力解决能源危机,但这背后又隐藏着哪 ... 宇宙探索03-24
-
2025科技革命:AI与太空探索双翼齐飞,如何重塑人类宇宙认知? ——从深空探测到星际基建,一场颠覆性变革正在上演2025年,人工智能与太空探索的深度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写人类文明的边界。从AI驱动的航天器自主决策到月球资源的智能化开发,从量子计算赋能深空通信到“卫星 ... 宇宙探索03-23
相关文章
- 地球深处发现5.6万亿吨氢气,够人类用一万年,石油会被淘汰?
- 2025科技革命:AI与太空探索双翼齐飞,如何重塑人类宇宙认知?
- 星星为何悬空不落?宇宙中颠覆常识的引力真相
- 你知道什么是元宇宙吗?
- 和斑马鱼一起打开宇宙探索日记
- 第29期:多维宇宙与自我探索的深度总结
- 天上下铁雨,云层飘金属,科学家发现 "地狱行星"Wasp121b
- 俄乌停战进入倒计时,美议程转向伊朗,“4.5雄”格局浮出水面
- 重磅!中国航天火星“挖土”时间表敲定,探索宇宙再进一步
- 宇宙的终极谢幕,它可能消亡的四种剧本
- 宇宙的奥秘:探索我们的尚未完全理解的现象
- 宇宙的奥秘:探索未知的世界
- 2025宇宙探索大爆发!人类正在揭开哪些宇宙秘密?
- 最终的奥秘:宇宙的形状是什么?天文学家提出新的探索方法
-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关注宇宙探索?太空旅行真的可能吗?
- 宇宙之谜:探索宇宙奥秘与人类未来的星际之旅
- 美国的确赶不上!中国火星采样返回有望世界第一,天问二号是先锋
- 《了解宇宙:探索无尽的奥秘》
- 国际空间站还能撑多久?它的谢幕,竟是宇宙探索的“火种”?
- 2025年宇宙探索大爆发!月全食、火星冲日等,这些天文奇观别错过
热门阅读
-
预言2030年太阳将休眠,恐怖的千年极寒将来临 07-11
-
中国十大元帅之死,多高寿而善终(林彪叛逃而死) 07-11
-
因果报应真实事例,做尽坏事必遭天谴 07-11
-
全球人口减少可能带来的六大教训和好处 07-18
-
离太阳最近的十大恒星排名,宇宙最大十大星球 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