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波到底是什么?和黑洞又有什么关系?
重力波示意图。当物体加速度前进时(如两个超大质量星体互绕),会使空间的扭曲发生变化、产生「涟漪」,这就是「重力波」。图片来源│R. Hurt/Caltech-JPL
雷射光被分光镜分成两道,分别沿着两根管子前进,经由管末的反射镜反射四百趟之后,两道雷射光会在出发的交角处会合并互相干涉。如果没有重力波,两道光程一样(两根管长一样),不会出现干涉条纹。如果有重力波经过,光程不同(管长些许不同),就会出现干涉条纹,藉此侦测出重力波。数据源│ LIGO will be getting a quantum upgrade图说设计│黄晓君、林洵安
雷射干涉仪太空天线(LISA)示意图。在太空中的三个相距 250万公里的探测器会朝彼此放出雷射光,当有重力波经过造成空间扰动,使宇宙飞船间的距离改变时,会影响雷射光的干涉结果。图片来源│NASA
台湾中研院物理所吴建宏研究员,以深厚的学养、推广科学的使命感,将高深的重力波学理,转化为生动好懂的科普演讲,在 2019年中研院院区开放日与民众分享。摄影│林洵安
据《研之有物》(采访编辑:郭雅欣美术编辑:林洵安):若说起近年科普界最火红的关键词,绝对少不了「重力波」。重力波爆红的原因,无非是位于美国的雷射干涉仪重力波观测站( LIGO)在 2015年首度观察到来自一场黑洞合并事件引起的重力波,并于 201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肯定。重力波到底是什么?和黑洞又有什么关系? 2019年台湾中研院院区开放日,中研院物理所吴建宏研究员的精彩演讲「利用重力波探测宇宙黑洞」,要跟大家聊聊重力波大小事。
重力像水波?
宇宙万物之间都有重力,比如说,地球是因为具有重力,才能把我们「吸」在地表上;太阳是因为具有重力,才能让八大行星不断绕着它公转。
不过,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认为重力是来自空间的扭曲,质量愈大的物体,周围的空间就扭曲的愈厉害。而当物体加速度前进时,则会使空间的扭曲发生变化、产生「涟漪」,这就是「重力波」。吴建宏形容:「就像水中的涟漪那样,水波是依赖着水而存在,重力波则是依赖着空间而存在。」
既然宇宙中有那么多天体,而且质量大的也不少,可以想象我们所处的「空间」到处都是重力波,一点也不平滑,反而可能像处处水波荡漾的大池塘,真是颠覆直觉!
既然重力波到处都是,为什么在爱因斯坦 1916年提出重力波之后,我们相隔了约100年,才终于透过 LIGO找到了它存在的证据呢?
因为重力波能引起的「波动」非常的小,科学家估计即使是剧烈的天体合并事件,能引起的重力波所造成的空间扰动,传递到地球时,数量级也顶多只有 10-12比 1,换算下来,一个一公里长的物体,因为重力波而造成的改变量只有千分之一个原子核直径那么长而已,也难怪爱因斯坦在提出重力波之后,曾说过「我们可能永远测量不到重力波的存在。」不过,幸好如此,我们才不会感觉自己一下子变矮、一下子又变胖,对吧?
尽管连爱因斯坦都没把握测得到,但不要小看科学家的斗志。既然波动很小,我们就设计超级精密的仪器来测量它!在科学家大无畏的精神下制造出的 LIGO,精确度数量级硬是高达了 10-22!
「在爱因斯坦提出重力波的一百年后,我们终于找到了重力波存在的证据」
LIGO的完美 L
科学家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就在 LIGO超特别的设计里。 LIGO包含了一组相互垂直、呈 L形的两根管子,每根管子的长度都是4公里。一开始,从交角处出发的雷射光,会被分光镜分成两道,各自沿着两根管子前进,再由管末的反射镜反射回来。雷射光来回反射四百趟之后,会在交角处会合并互相干涉。
在没有重力波的情况下,从两根管子回来的雷射光走的路程长度完全相同,在干涉过程中会彼此抵消,不会产生讯号。但如果重力波引起空间扭曲,就可能对两根管子的长度产生影响,拉伸或压缩了一点点,两道雷射光的光程就会有些微不一样,回到交角处时的相位也会有一点点差异,这一点点的差异就足以让 LIGO精密的干涉仪器产生干涉讯号,让科学家知道:「嘿!刚刚有重力波经过这里!」
换言之,尽管重力波能产生的空间扰动超级小,但 LIGO把雷射光的光程拉得超级长,尽可能把重力波造成的空间扰动放大到可观测的程度,然后等待足够大的重力波来临时,就是我们窥探它的好机会。
看见了!黑洞在合并
当然,尽管我们用 LIGO这样的仪器做了万全的准备,要看到「足够大」的重力波,还得有天时地利的帮助才行。重力波虽然可以穿透万物,不像光一样容易被挡住,但若波源太远,波的强度还是会随着距离逐渐减弱,所以得有一个距离地球不太远,又能产生明显重力波的波源才行。
此外,要产生重力波,需要天体系统在旋转时的「轮廓」产生变化,也就是这个系统本身的外观愈不对称愈好。如果是一个球状对称的天体在自转,或者天体很平均的向内塌缩,是不会产生重力波的。反过来说,一个双星系统彼此绕行最后合并的过程,由于双星位置一直变换,整个系统的不对称性高,因此产生的重力波就会比较明显,所带出的能量也会比较大,相对容易观测。既然如此,最可能产生重力波的事件,就莫过于「黑洞合并」及「中子星合并」了。以下是以计算机仿真两个黑洞合并事件以及在过程中发出的重力波。
黑洞和中子星都可以是恒星老年死亡后塌缩下的产物。恒星倚赖核心的物质进行核融合反应,来抵抗自身重力,一旦迈入老年,内部的核融合燃料渐渐减少,就会抵抗不了重力,整个球体往内塌缩成更小的球体。如果恒星的质量够大,最后会在一场「超新星爆炸」后,留下中子星,其中所有的电子、质子都被重力压缩合并成中子,可以想见重力有多么巨大!如果要形成黑洞,需要的重力又比中子星的更巨大,连中子都被压缩,形成一个密度无限大的「奇异点」,位于黑洞中心,它是一个以目前的物理还无法解释到底是什么的「点」。
黑洞与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大及次大的天体,如果彼此互绕又合并,放出的重力波一定有机会看得到。果不其然,2015年 9月,LIGO团队首度侦测到的重力波,讯号就来自距离地球约 13亿光年的一次黑洞合并事件,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约为 36倍太阳质量和 29倍太阳质量。这个结果让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震惊了,因为这是重力波真正存在的第一个铁证!
接下来的两年内,LIGO及 VIRGO又陆续观测到三次黑洞合并事件引起的重力波,还在 2017年 8月首次观测到由中子星合并事件引起的重力波!由于中子星会放出可见光,科学家利用其他望远镜对这次的合并事件的观察结果,也得到许多珍贵的新发现,例如重金属元素的形成。
LIGO与 VIRGO并非世界上仅有的重力波探测计划。科学家会利用分布世界各地的无线电波望远镜,组成波霎定时数组(PTA),由于波霎就像极为精准的灯塔一样,隔着固定的时间间距放出无线电波,因此,如果波霎受到重力波的影响,导致放出的无线电波传递到地球的距离有了一点点改变,就会使它来到地球的时间提早或延迟一点点,科学家可以透过观察这个微小的时间差来搜寻重力波。
另一方面,欧洲太空总署预计在 2030年发射「雷射干涉仪太空天线」(LISA),包含三个宇宙飞船,彼此相距 250万公里,利用和 LIGO类似的设计,从彼此间传递的雷射光干涉结果来寻找重力波。这几个重力波探测计划针对的重力波频率各有不同,因此可以找到不同的重力波源,重力波的频率愈低,愈可能是质量愈大的黑洞或中子星合并事件,因为系统所占空间愈大,彼此绕行一圈要花的时间也愈久,放出重力波的周期也跟着愈长。
重力波:探索天文的新神器
在探寻重力波的路途上,黑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宇宙中的黑洞合并事件让我们有了窥探重力波的机会。反过来,在科学家证实重力波的存在,并且一次次探测到重力波之后,也准备利用重力波来研究天文,这是因为重力波在传递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物体的干扰,不像光或粒子容易被挡住,所以重力波可以将波源的讯息,例如合并事件中的黑洞质量及自旋,完整的传递出来。因此,重力波是研究黑洞、甚至是其他天文课题的好工具。
「在我们千辛万苦找到重力波之后,重力波反转角色,从被观察的对象,变成研究天文的好工具。」举例来说,从重力波的观测,我们看到了许多双黑洞合并的事件,这或许可以对于「超大质量黑洞」起源提供左证。
多数黑洞的质量落在几十个太阳质量的范围,通常是恒星死亡所造成,然而宇宙中有许多质量比这大很多的超大质量黑洞,例如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有 400万倍太阳质量,前阵子由中研院天文所拍摄到首张黑洞照片的主角── M87星系中心的黑洞,更是高达 65亿倍太阳质量。这些大得让人无法想象的黑洞,起源一直令人好奇。目前主流认为,它们是由普通黑洞彼此不断合并而逐渐形成的。
另一方面,重力波也可望在吴建宏目前所研究的「太初黑洞」」(primordial black holes)课题上,提供重要的协助。
太初黑洞最早是 1970年代由霍金所提出,指的是宇宙刚刚形成时产生的黑洞。当时宇宙还没有任何天体形成,只有一些物质分布,有些地方分布得比较致密,就可能塌缩产生黑洞。
这些太初黑洞和目前所知的黑洞不太一样,质量可以非常的小,只有 1012公斤,大约是地球上一座冰山的质量。因为黑洞会不断放出辐射而蒸发,这么小的黑洞,蒸发速度很快,如今应该几乎都消失了。
那么,重力波如何能帮忙找到太初黑洞呢?关键是:太初黑洞是早期宇宙中物质分布比较致密的地方,在形成时物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如前面所说,不对称的系统会放出重力波。尽管这些小小的黑洞可能都蒸发消失了,但曾经发出的重力波不会消失。如果太初黑洞数量够多,产生的重力波迭加起来,我们应该有机会观察得到。换句话说,重力波能够为太初黑洞的存在与否提供左证。
「太初黑洞可能很迷你,却留下了永远不会被抹灭的重力波讯号。」
总之,重力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但物理学家们都非常看好,引颈期盼它能带来更多惊喜!
大家都在看
-
## 浩瀚宇宙,我们能知道多少?一场幽默的宇宙探索之旅 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到底有多大?是不是觉得自己的脑袋都快想破了?别急,今天我们就来一场幽默的宇宙探索之旅,看看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到底能知道多少。首先,让我们来聊聊宇宙的起源。 ... 宇宙探索12-22
-
宇宙的无尽旅程:你敢想象尽头在何方吗? ## 描述你是否曾想过,宇宙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是无尽的星辰还是某个神秘的终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迷人的话题,带你一起探寻宇宙的尽头!---你有没有想过,浩瀚的宇宙,有没有一个尽头?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激动人 ... 宇宙探索12-22
-
虚拟现实与宇宙探索:人工智能打造的沉浸式星际之旅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携手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向宇宙深处的奇幻之门,打造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星际之旅。虚拟现实技术让我们得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神秘。以往,我们只能通过书籍、图片和 ... 宇宙探索12-22
-
宇宙探索:奇异的星系怪物 大伙儿有没有想过,咱们平常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那可都是宇宙中的"明星"啊!今儿个我跟大家聊聊那些在宇宙中长得奇奇怪怪的星系,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有的像两只老鼠咬耳朵,有的活脱脱一个大海星,还有的就跟个大 ... 宇宙探索12-22
-
天文观测的艺术:如何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星星如同无数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解读。天文观测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更是一门艺术,它将人类的好奇心与宇宙的奥秘结合在一起。通过望远镜,我们能够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探索遥远星系 ... 宇宙探索12-21
-
宇宙究竟存不存在尽头呢?如果有尽头之外又有什么呢?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在人类一步步靠近宇宙的时候,却发现每走一步都会产生无数的疑问,世间万物都有它的尽头,所以人们猜想宇宙也有自己的尽头。然而,人类渺小得如同井 ... 宇宙探索12-21
-
探索宇宙的起源与终结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目前科学界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极其高温、高密度的奇点,这个奇点发生了剧烈的爆炸,从而产生了宇宙。大爆炸的瞬间,时间和空间被同时启动, ... 宇宙探索12-21
-
为什么人类要不停地探索外太空? 或许从古猿仰望星空的那一刻开始,人类就对那遥远的宇宙产生了天然的探索欲。无论是艺术创作、影视作品或是航天科技的发展,自古以来,我们对于宇宙的向往与想象从未停止过……但,人类为什么要不停地探索外太空呢? ... 宇宙探索12-21
-
宇宙五大未解谜团:每一个答案都可能改变世界 人类是地球上已知的唯一拥有高级智慧的物种,凭借着这一独特的优势,人类短短数百万年的时间,就演化出了如今的现代文明。站在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端。然而高级智慧带来科技发达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其他物种没有的困 ... 宇宙探索12-20
-
宇宙探索新成果:月球形成时间确定为45.1亿年 月球45.1亿年前形成的理论是通过多种证据和分析综合得出的。首先,科学界普遍认为月球是在早期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原行星相撞后形成的,这次撞击被称为“大碰撞事件”。该事件发生时间的估算,是基于对月球岩石样品 ... 宇宙探索12-20
相关文章
- 宇宙探索新成果:月球形成时间确定为45.1亿年
- 【探索宇宙】2024年中国航天新亮点!卫星互联网建造拉开大幕→
- 人类最接近外星生命的一次!木卫二冰层下的地下海洋可能存...
- 9小时出舱活动刷新中国和世界纪录,航天员如何在太空中生存?
- 美国宇航局 宇宙新发现:“花环” 恒星圈与 “圣诞树簇” 的奥秘探索
- 那为什么太空是黑的呢?太阳却照亮地球
- 穿越星际的冒险:探索宇宙机器人游戏的无限可能
- 红外空间天文台:宇宙探索的璀璨明珠
- 探索宇宙奥秘,地下700米的国之大器进入最后关键节点
- 飞船到达240亿公里深空,发现一个残酷现实,人类被困在太阳系?
- 探索多维宇宙:超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平行
- 探索宇宙的奥秘:黑洞与引力波--天文学的两大奇迹
- 震惊!宇宙万亿星系探索,人类或成唯一智慧生命
- 廖渊:以水墨探索时间与宇宙
- 中国航天:勇攀高峰,探索宇宙奧秘
- 小愿望·大梦想
- 易经最终的目的:探索宇宙真理与人生智慧
- 探索宇宙奥秘,牛顿的思考启迪未来!🚀🌌
- 科学梦想还是资源浪费?杨振宁与王贻芳如何看待对撞机计划
- 宇宙深处的人工智能生命探索假想
热门阅读
-
预言2030年太阳将休眠,恐怖的千年极寒将来临 07-11
-
中国十大元帅之死,多高寿而善终(林彪叛逃而死) 07-11
-
因果报应真实事例,做尽坏事必遭天谴 07-11
-
全球人口减少可能带来的六大教训和好处 07-18
-
离太阳最近的十大恒星排名,宇宙最大十大星球 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