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波到底是什么?和黑洞又有什么关系?

发布者:春天来临 2021-11-11 09:38 来自: 奇趣网

重力波示意图。当物体加速度前进时(如两个超大质量星体互绕),会使空间的扭曲发生变化、产生「涟漪」,这就是「重力波」。图片来源│R. Hurt/Caltech-JPL

雷射光被分光镜分成两道,分别沿着两根管子前进,经由管末的反射镜反射四百趟之后,两道雷射光会在出发的交角处会合并互相干涉。如果没有重力波,两道光程一样(两根管长一样),不会出现干涉条纹。如果有重力波经过,光程不同(管长些许不同),就会出现干涉条纹,藉此侦测出重力波。数据源│ LIGO will be getting a quantum upgrade图说设计│黄晓君、林洵安

雷射干涉仪太空天线(LISA)示意图。在太空中的三个相距 250万公里的探测器会朝彼此放出雷射光,当有重力波经过造成空间扰动,使宇宙飞船间的距离改变时,会影响雷射光的干涉结果。图片来源│NASA

台湾中研院物理所吴建宏研究员,以深厚的学养、推广科学的使命感,将高深的重力波学理,转化为生动好懂的科普演讲,在 2019年中研院院区开放日与民众分享。摄影│林洵安

据《研之有物》(采访编辑:郭雅欣美术编辑:林洵安):若说起近年科普界最火红的关键词,绝对少不了「重力波」。重力波爆红的原因,无非是位于美国的雷射干涉仪重力波观测站( LIGO)在 2015年首度观察到来自一场黑洞合并事件引起的重力波,并于 201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肯定。重力波到底是什么?和黑洞又有什么关系? 2019年台湾中研院院区开放日,中研院物理所吴建宏研究员的精彩演讲「利用重力波探测宇宙黑洞」,要跟大家聊聊重力波大小事。

重力像水波?

宇宙万物之间都有重力,比如说,地球是因为具有重力,才能把我们「吸」在地表上;太阳是因为具有重力,才能让八大行星不断绕着它公转。

不过,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认为重力是来自空间的扭曲,质量愈大的物体,周围的空间就扭曲的愈厉害。而当物体加速度前进时,则会使空间的扭曲发生变化、产生「涟漪」,这就是「重力波」。吴建宏形容:「就像水中的涟漪那样,水波是依赖着水而存在,重力波则是依赖着空间而存在。」

既然宇宙中有那么多天体,而且质量大的也不少,可以想象我们所处的「空间」到处都是重力波,一点也不平滑,反而可能像处处水波荡漾的大池塘,真是颠覆直觉!

既然重力波到处都是,为什么在爱因斯坦 1916年提出重力波之后,我们相隔了约100年,才终于透过 LIGO找到了它存在的证据呢?

因为重力波能引起的「波动」非常的小,科学家估计即使是剧烈的天体合并事件,能引起的重力波所造成的空间扰动,传递到地球时,数量级也顶多只有 10-12比 1,换算下来,一个一公里长的物体,因为重力波而造成的改变量只有千分之一个原子核直径那么长而已,也难怪爱因斯坦在提出重力波之后,曾说过「我们可能永远测量不到重力波的存在。」不过,幸好如此,我们才不会感觉自己一下子变矮、一下子又变胖,对吧?

尽管连爱因斯坦都没把握测得到,但不要小看科学家的斗志。既然波动很小,我们就设计超级精密的仪器来测量它!在科学家大无畏的精神下制造出的 LIGO,精确度数量级硬是高达了 10-22!

「在爱因斯坦提出重力波的一百年后,我们终于找到了重力波存在的证据」

LIGO的完美 L

科学家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就在 LIGO超特别的设计里。 LIGO包含了一组相互垂直、呈 L形的两根管子,每根管子的长度都是4公里。一开始,从交角处出发的雷射光,会被分光镜分成两道,各自沿着两根管子前进,再由管末的反射镜反射回来。雷射光来回反射四百趟之后,会在交角处会合并互相干涉。

在没有重力波的情况下,从两根管子回来的雷射光走的路程长度完全相同,在干涉过程中会彼此抵消,不会产生讯号。但如果重力波引起空间扭曲,就可能对两根管子的长度产生影响,拉伸或压缩了一点点,两道雷射光的光程就会有些微不一样,回到交角处时的相位也会有一点点差异,这一点点的差异就足以让 LIGO精密的干涉仪器产生干涉讯号,让科学家知道:「嘿!刚刚有重力波经过这里!」

换言之,尽管重力波能产生的空间扰动超级小,但 LIGO把雷射光的光程拉得超级长,尽可能把重力波造成的空间扰动放大到可观测的程度,然后等待足够大的重力波来临时,就是我们窥探它的好机会。

看见了!黑洞在合并

当然,尽管我们用 LIGO这样的仪器做了万全的准备,要看到「足够大」的重力波,还得有天时地利的帮助才行。重力波虽然可以穿透万物,不像光一样容易被挡住,但若波源太远,波的强度还是会随着距离逐渐减弱,所以得有一个距离地球不太远,又能产生明显重力波的波源才行。

此外,要产生重力波,需要天体系统在旋转时的「轮廓」产生变化,也就是这个系统本身的外观愈不对称愈好。如果是一个球状对称的天体在自转,或者天体很平均的向内塌缩,是不会产生重力波的。反过来说,一个双星系统彼此绕行最后合并的过程,由于双星位置一直变换,整个系统的不对称性高,因此产生的重力波就会比较明显,所带出的能量也会比较大,相对容易观测。既然如此,最可能产生重力波的事件,就莫过于「黑洞合并」及「中子星合并」了。以下是以计算机仿真两个黑洞合并事件以及在过程中发出的重力波。

黑洞和中子星都可以是恒星老年死亡后塌缩下的产物。恒星倚赖核心的物质进行核融合反应,来抵抗自身重力,一旦迈入老年,内部的核融合燃料渐渐减少,就会抵抗不了重力,整个球体往内塌缩成更小的球体。如果恒星的质量够大,最后会在一场「超新星爆炸」后,留下中子星,其中所有的电子、质子都被重力压缩合并成中子,可以想见重力有多么巨大!如果要形成黑洞,需要的重力又比中子星的更巨大,连中子都被压缩,形成一个密度无限大的「奇异点」,位于黑洞中心,它是一个以目前的物理还无法解释到底是什么的「点」。

黑洞与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大及次大的天体,如果彼此互绕又合并,放出的重力波一定有机会看得到。果不其然,2015年 9月,LIGO团队首度侦测到的重力波,讯号就来自距离地球约 13亿光年的一次黑洞合并事件,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约为 36倍太阳质量和 29倍太阳质量。这个结果让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震惊了,因为这是重力波真正存在的第一个铁证!

接下来的两年内,LIGO及 VIRGO又陆续观测到三次黑洞合并事件引起的重力波,还在 2017年 8月首次观测到由中子星合并事件引起的重力波!由于中子星会放出可见光,科学家利用其他望远镜对这次的合并事件的观察结果,也得到许多珍贵的新发现,例如重金属元素的形成。

LIGO与 VIRGO并非世界上仅有的重力波探测计划。科学家会利用分布世界各地的无线电波望远镜,组成波霎定时数组(PTA),由于波霎就像极为精准的灯塔一样,隔着固定的时间间距放出无线电波,因此,如果波霎受到重力波的影响,导致放出的无线电波传递到地球的距离有了一点点改变,就会使它来到地球的时间提早或延迟一点点,科学家可以透过观察这个微小的时间差来搜寻重力波。

另一方面,欧洲太空总署预计在 2030年发射「雷射干涉仪太空天线」(LISA),包含三个宇宙飞船,彼此相距 250万公里,利用和 LIGO类似的设计,从彼此间传递的雷射光干涉结果来寻找重力波。这几个重力波探测计划针对的重力波频率各有不同,因此可以找到不同的重力波源,重力波的频率愈低,愈可能是质量愈大的黑洞或中子星合并事件,因为系统所占空间愈大,彼此绕行一圈要花的时间也愈久,放出重力波的周期也跟着愈长。

重力波:探索天文的新神器

在探寻重力波的路途上,黑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宇宙中的黑洞合并事件让我们有了窥探重力波的机会。反过来,在科学家证实重力波的存在,并且一次次探测到重力波之后,也准备利用重力波来研究天文,这是因为重力波在传递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物体的干扰,不像光或粒子容易被挡住,所以重力波可以将波源的讯息,例如合并事件中的黑洞质量及自旋,完整的传递出来。因此,重力波是研究黑洞、甚至是其他天文课题的好工具。

「在我们千辛万苦找到重力波之后,重力波反转角色,从被观察的对象,变成研究天文的好工具。」举例来说,从重力波的观测,我们看到了许多双黑洞合并的事件,这或许可以对于「超大质量黑洞」起源提供左证。

多数黑洞的质量落在几十个太阳质量的范围,通常是恒星死亡所造成,然而宇宙中有许多质量比这大很多的超大质量黑洞,例如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有 400万倍太阳质量,前阵子由中研院天文所拍摄到首张黑洞照片的主角── M87星系中心的黑洞,更是高达 65亿倍太阳质量。这些大得让人无法想象的黑洞,起源一直令人好奇。目前主流认为,它们是由普通黑洞彼此不断合并而逐渐形成的。

另一方面,重力波也可望在吴建宏目前所研究的「太初黑洞」」(primordial black holes)课题上,提供重要的协助。

太初黑洞最早是 1970年代由霍金所提出,指的是宇宙刚刚形成时产生的黑洞。当时宇宙还没有任何天体形成,只有一些物质分布,有些地方分布得比较致密,就可能塌缩产生黑洞。

这些太初黑洞和目前所知的黑洞不太一样,质量可以非常的小,只有 1012公斤,大约是地球上一座冰山的质量。因为黑洞会不断放出辐射而蒸发,这么小的黑洞,蒸发速度很快,如今应该几乎都消失了。

那么,重力波如何能帮忙找到太初黑洞呢?关键是:太初黑洞是早期宇宙中物质分布比较致密的地方,在形成时物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如前面所说,不对称的系统会放出重力波。尽管这些小小的黑洞可能都蒸发消失了,但曾经发出的重力波不会消失。如果太初黑洞数量够多,产生的重力波迭加起来,我们应该有机会观察得到。换句话说,重力波能够为太初黑洞的存在与否提供左证。

「太初黑洞可能很迷你,却留下了永远不会被抹灭的重力波讯号。」

总之,重力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但物理学家们都非常看好,引颈期盼它能带来更多惊喜!

大家都在看

  • 借助元宇宙,探索星辰大海的奥秘

    借助元宇宙,探索星辰大海的奥秘 借助元宇宙探索星辰大海的奥秘。仰望星空,每一颗星都是一个独特世界吗?它们如何诞生和演化?又将走向何方?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是什么?又如何影响宇宙的结构和演化?太空时间和地球时间是同一个概念吗?太空存 ... 宇宙探索11-07

  • “航空”助力“航天”,携手共进探索无尽宇宙

    “航空”助力“航天”,携手共进探索无尽宇宙 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此前的29日,据神舟十九号任务发布会介绍,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所自主研制的昊龙货运航天飞机“昊龙一号”入围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获得工程飞行验证阶段合 ... 宇宙探索11-06

  • 太空探索的风险:宇宙辐射、极端温度、真空环境的威胁

    太空探索的风险:宇宙辐射、极端温度、真空环境的威胁 我刚下班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坐到书房的电脑前,想要好好聊聊关于神舟十八号的那些事儿。咱国家的航天事业发展速度那简直像火箭一样快!这神舟十八号都成功返航了,厉害啦!可看到航天员被抬出返回舱,心里又揪了一 ... 宇宙探索11-06

  • 神舟18号返回全程解析:从太空返地的每个关键步骤

    神舟18号返回全程解析:从太空返地的每个关键步骤 2024年11月4日凌晨,神舟18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了地球,三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安全着陆在东风着陆场。这一壮丽的航天壮举,不仅代表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飞跃,更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惊险的太空之旅。整个返 ... 宇宙探索11-05

  • 宇宙探索与生命奥秘:从银河中心到茶杯

    宇宙探索与生命奥秘:从银河中心到茶杯 银河系中心是最混乱的区域。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以其前所未有的红外视角,在这一拥挤动荡的区域中发现了新的特征。这张图像展示的恒星形成区域被称为人马座C,距离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仅三百光年。照片 ... 宇宙探索11-05

  • 揭秘太空里发现五具浮尸是谁?

    揭秘太空里发现五具浮尸是谁? 在浩瀚的太空当中曾经发现过五具浮尸他们分别是苏联的三名宇航员格奥尔基多博罗奥夫斯基、帕克拖帕托查耶夫和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美国的科学家尤金舒梅克和冥王星之父克莱德威廉汤博。 苏联的联盟11号飞船在1971 ... 宇宙探索11-04

  • PandaX暗物质实验首席科学家刘江来:我们对宇宙知之甚少,探索永无止境

    PandaX暗物质实验首席科学家刘江来:我们对宇宙知之甚少,探索永无止境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1月4日上午,第十二届腾讯科学WE大会在成都科幻馆成功举办。本次大会汇聚了五位世界顶级科学家,他们分别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薛其 ... 宇宙探索11-04

  • 我国空间站大揭秘:宇宙探索的“中国力量”

    我国空间站大揭秘:宇宙探索的“中国力量” 文|乐天科技编辑|乐天科技先别急,我是今晚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石头。现在就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个壮丽的工程。走进这座空间站的背后故事,它全程由我们自己独立建造,从发射到组装,再到调试,每一步都由我们独立完 ... 宇宙探索11-04

  • 你有没有想过,宇宙中竟然存在着个直径达到 2.5 亿光年的超级空洞

    你有没有想过,宇宙中竟然存在着个直径达到 2.5 亿光年的超级空洞 你有没有想过,宇宙中竟然存在着一个直径达到 2.5 亿光年的超级空洞——牧夫座空洞?这巨大的虚空,难道真如一些人猜测的那样,是两个文明战争的痕迹?别急,先点个赞,现在跟你说说!!首先,我们来看看牧夫座空洞 ... 宇宙探索11-03

  • 人工智能与宇宙探索,如何相互推动发展?

    人工智能与宇宙探索,如何相互推动发展? 当我们仰望星空,对宇宙的无尽奥秘充满好奇与渴望时,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我们探索宇宙的强大助力,而宇宙探索的需求也在反过来推动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二者相互交融,共同开启了人类认知的新纪元。人工智能为宇宙探索 ... 宇宙探索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