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编辑部》:用人类学的方式改写《西游记》
2021年10月的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宇宙探索编辑部》(以下简称《宇宙》)赢得了满堂彩,一年多过去,这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作品,终于在2023年4月上画。观众被吊足胃口,抱着不同的期待:小成本科幻?荒诞喜剧?风格化的文艺片?答案终于揭晓。
但《宇宙》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它的过瘾与难熬、惊艳和冒犯,挑战着不同的神经。最考验观众的,还不是以伪纪录片风格呈现,“业余”地大幅度摇移、晃动的镜头,而是不厌其烦的跳剪——当摄影机对着一个讲话的人物时,机位并不变换,但镜头经过剪辑,突然出现停顿和省略,并时常伴随声画不同步。
年轻的90后导演孔大山,模拟出一种汽车在颠簸的盘山路上行驶,万象旋起旋灭、身体翻江倒海的形式感。即便受得了娄烨式摇晃镜头的观众,也不一定扛得住视听信息不停中断带来的急刹车、猛踩油门式的眩晕。
手持摄影机的纪实影像风格,如今无论在独立电影,还是主流电影中,都已司空见惯,但像《宇宙》这样,从始至终保持一种狂躁症、神经质般的镜头组织方式的影片,却不多见。如果说大部分电影的幕布像一面魔镜、一扇橱窗,徐徐展开远方的风景和故事,《宇宙》则提醒我们,银幕也可以是路况不明时副驾座上的挡风玻璃,导演在驾驶席上带你大饱眼福,但最好配合晕车药服用。
疯癫与文明,边缘人的聚会
也许,这种影像风格的自洽,在于片中的几位主人公,都具备某种意义上的疯癫特征,破碎、动荡的形式,正反映出他们“不疯魔,不成活”的精神世界。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里的主要角色,都具有非同常人的特质。 (资料图/图)
《宇宙探索》杂志的主心骨唐老师,是一个三十多年如一日,孜孜探索外星人和UFO的民间科学家,他把电视机屏幕的“雪花”看作地外文明的信号,拿着一个老古董设备,四处侦测电波。他是一个清教徒式的“民科”,一开口就是迂腐的专业术语、钻牛角尖的唠叨,但反对一切非必要的享受,无论是美食,还是性爱,只要超出了基本营养需求和繁衍目的,都是多余的。他关注着各地的飞碟奇闻和NASA的动态,却用着老人机,不会上网。
帮唐老师上网查资料的,是一个名叫那日苏的蒙古族小伙子,他逢酒便喝,逢喝便醉,自称酒精是他的交通工具,可以带他去任何地方。
在成都跟编辑部会合的《宇宙探索》铁杆读者晓晓,一个22岁的年轻女孩,从小对外太空和神秘现象着迷,曾经因为近视,把街对面的灯箱,当成了宇宙飞船。原生家庭破碎、父亲不辞而别,让晓晓容易emo,寡言少语。
在川西山区的鸟烧窝村找到的孙一通,一个少年怪才,头顶钢精锅,夹带脏词俚语的四川话,说得气定神闲,在村里的广播站念他写的诗和国际新闻,会不时晕倒在田间地头,等待着麻雀落满石狮子的那一刻。
出没在鸟烧窝村附近的大胡子,自称三十年前在成都的科协大会上见过唐老师,头戴一顶红帽子,写着“陨石猎人”,脚踩圆形的儿童宇宙飞船,飞船前窗还留有挪车电话。
唐老师在北京的编辑部同事,大多念念有词,双目无光,跟他同行远赴四川的大姐秦彩蓉,倒是队伍里最具有戏剧间离效果的“正常人”。秦大姐常在唐老师们入戏很深的时候,跳出来提醒他别上当,或者为他们荒诞的跋涉叫苦连天。但话说回来,几十年来这么死心塌地追随唐老师的同志,又能“正常”到哪儿去呢?当年唐老师劝秦大姐囤下一批小型天文望远镜出售,说它们会像电视、冰箱、洗衣机一样家家必备,结果自然是血本无归。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里写道:“这个世界有多少种性格、野心和必然产生的幻觉,不可穷尽的疯癫就有多少种面孔。甚至在其序列的尽头,也有最轻微的疯癫症状。这就是每个人在自己心中所维护的与自己的想象的关系。”在福柯看来,疯癫这种现象并非自然而然,而是一种话语的建构。原本,理性与疯癫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两者可以展开对话,但“现在,这种对话停止了。缄默笼罩着一切。在疯癫和理性之间不再有任何共同语言”。
唐老师神神叨叨,但他却从不轻视精神病人,在疯人院里调查、演讲,这些逃逸出社会规范的人,更有可能接收到外太空的信号。
孔大山有两部学生作品性质的短片,2011年的《少年马力傲的烦恼》、2014年的《长夜将尽》,都聚焦于具有精神或官能疾病的边缘人的精神世界。前者改编自《李献计历险记》,主人公马力傲患有差时症,会把短促的一瞬感受为漫长的时间,又把漫长的浮生体验为白驹过隙,他想在游戏《超级马里奥》里找到一条时间通道,重逢“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恋人,尽管现实中,恋人已消失在茫茫人海。后者描写了一个矿场传达室的哑巴青年,他无法言说,却通过创造小说中的人物,与其他人看不见的女孩交谈,随着稿纸被车间主任烧毁,女孩和她的世界也消散于哑默的烟尘。
在福尔曼的经典电影《飞越疯人院》里,不是疯子、怪胎,而是冰冷、暴力的社会把他们规训为异类。近年来,中国台湾导演钟孟宏在影片中再现着精神疾患的梦魇和困境,《阳光普照》里的抑郁症患者、《瀑布》里的思觉失调,又何尝不是对当代社会症候的诊断。
《宇宙》有两张宣传海报,一张说:“被人说有神经病以及觉得自己有神经病的,可以去看了!”另一张说:“诗人,可以去看了!”这当然是幽默的调侃,但换个角度,《宇宙》里边缘人的聚会,不正提示了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边缘人,也都有像诗人一般用个人化的视野来观照世界的愿望。
戏仿《西游记》的公路片
正是通过改编《李献计历险记》,初出茅庐的孔大山结识了郭帆导演。郭帆不仅担任了《宇宙》的制片人和监制,也在片中以《流浪的球》剧组的戏谑方式客串。不过,如果把《流浪地球》与《宇宙》看成《东邪西毒》与《东成西就》的关系(一部大制作,和一部衍生的小成本喜剧),那就大错特错了。《宇宙》最让人意外的是,它是新世纪的《大话西游》,以巧妙和隐秘的方式,重新讲述了西游故事。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的英文版片名,正是《西游记》的标准英译名。 (资料图/图)
英文片名Journey to the West已经令这一玄机昭然若揭,这正是《西游记》的标准英译。影片的五个章节,对应着北京、江湖险恶的四川乡野、偏远神秘的鸟烧窝村、荒凉险阻的彝人山区、开悟的洞穴—回到北京,这一组循环的地点,就像三藏法师从东土一路西行,历经艰险和神迹,最终得道,返回大唐弘法。
北京疯人院和成都街头的西游人物造型,也暗示了这一点。李珞的《唐皇游地府》,曾把西游故事的一个章节,搬演到当代的武汉,现代人物都有了龙王之类的名字。但《宇宙》的戏仿要隐晦得多。执着而啰嗦的唐老师、有异能而纯真的孙一通,他们与西游角色的对应关系最为明显,分别是唐三藏、孙悟空,毕竟这两人的姓已经提供了线索。孙一通头顶的钢精锅,像紧箍咒;在山林中藏身、被唐老师只身寻获的金属舱,像五行山;至于那根“外星人骨头”,越变越长,当然是美猴王的金箍棒了。
其他人物与西游角色的对应关系,则没有那么清晰。那日苏不是中原人氏,像沙和尚;刀子嘴豆腐心、老是跳出来泼冷水的秦大姐,像猪八戒,毕竟八戒的口头禅正是“俺老猪要回高老庄”;清秀寡言的女孩晓晓,可能对应着白龙马,不过,她的存在感实在有限。这样一来,师徒四人加白龙马的天团便可披荆斩棘了。卖“外星人骨头”的农民,经营着小雷音寺;帮师徒买单的大胡子,则是太上老君之类的闲散神仙。
外星人热,就像气功热、特异功能热一样,曾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大众文化现象。影片开头有一段对1990年青春年少的唐老师的采访录像,循着这条历史的引线,影片几乎是用人类学的方式还原了这一痴迷于地外生命的人群,他们中有民科、有疯子、有骗子,也有痴人、有天才。所有的喜剧效果,都从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戏剧张力里,迸发了出来,令人捧腹。
方言的活泼、景观的瑰异,以及川西风土、原始岩画的展示,更增添了这部公路片的人类学底色。不过,导演绝不满足于神经喜剧的无厘头和猎奇式的消费,当唐老师说出他的心结,因抑郁症告别人世的女儿,他对宇宙的探索、对人类存在意义的追问,最终获得了庄严感。奇妙的是,庄严并不在于宏大叙事,而恰恰生发于个体的痛苦和超越。
2015年,孔大山就有一部10分钟的短片《法制未来时》大火,通过对《法制在线》栏目的戏仿,参透了亦庄亦谐和幽默的三昧。在那部短片里,他通过电视新闻滚动字幕的形式,嘲弄了《小时代》《人在囧途》虚假繁荣的大卖,同时也反讽了文艺片闷死人是一种犯罪。在美国,大卫·林奇、科恩兄弟、萨弗迪兄弟这些鬼才,通过类型片的作者化,通过黑色幽默的解构和极具个人风格的视听表达,寻找着商业片与文艺片新的平衡。或许,这也是孔大山想做的事。
尽管《法制未来时》里被收缴的影碟有安东尼奥尼的《放大》,《宇宙》里的驴子却比罗伯特·布列松和侯孝贤镜头下苦楚的生灵欢快得多。就像唐老师在洞穴中一瞥宇宙的奥秘,不过是见山还是山的返璞归真,在强烈的个人表达与电影的娱乐性之间走着钢丝的孔大山,将通向怎样的境界,也值得继续观察和期待。
南方周末记者 黎衡
大家都在看
-
天文观测的艺术:如何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星星如同无数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解读。天文观测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更是一门艺术,它将人类的好奇心与宇宙的奥秘结合在一起。通过望远镜,我们能够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探索遥远星系 ... 宇宙探索12-21
-
宇宙究竟存不存在尽头呢?如果有尽头之外又有什么呢?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在人类一步步靠近宇宙的时候,却发现每走一步都会产生无数的疑问,世间万物都有它的尽头,所以人们猜想宇宙也有自己的尽头。然而,人类渺小得如同井 ... 宇宙探索12-21
-
探索宇宙的起源与终结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目前科学界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极其高温、高密度的奇点,这个奇点发生了剧烈的爆炸,从而产生了宇宙。大爆炸的瞬间,时间和空间被同时启动, ... 宇宙探索12-21
-
为什么人类要不停地探索外太空? 或许从古猿仰望星空的那一刻开始,人类就对那遥远的宇宙产生了天然的探索欲。无论是艺术创作、影视作品或是航天科技的发展,自古以来,我们对于宇宙的向往与想象从未停止过……但,人类为什么要不停地探索外太空呢? ... 宇宙探索12-21
-
宇宙五大未解谜团:每一个答案都可能改变世界 人类是地球上已知的唯一拥有高级智慧的物种,凭借着这一独特的优势,人类短短数百万年的时间,就演化出了如今的现代文明。站在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端。然而高级智慧带来科技发达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其他物种没有的困 ... 宇宙探索12-20
-
宇宙探索新成果:月球形成时间确定为45.1亿年 月球45.1亿年前形成的理论是通过多种证据和分析综合得出的。首先,科学界普遍认为月球是在早期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原行星相撞后形成的,这次撞击被称为“大碰撞事件”。该事件发生时间的估算,是基于对月球岩石样品 ... 宇宙探索12-20
-
【探索宇宙】2024年中国航天新亮点!卫星互联网建造拉开大幕→ 2024年,中国航天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尤其是又创造了多个航天第一,促进了科学、技术、经济等许多领域的更快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力。长征十二号闪亮登场2024年11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首枚长征十二号火箭,并且首 ... 宇宙探索12-20
-
人类最接近外星生命的一次!木卫二冰层下的地下海洋可能存... 探索木卫二。人类终于要前往木卫二的地下海洋寻找外星生命了。就在10月14日,欧罗巴快船搭乘马斯克的重型猎鹰9号火箭顺利发射升空,预计飞行6年后于2030年4月抵达木卫二。而木卫二冰层下的地下海洋中很有可能存在着 ... 宇宙探索12-20
-
9小时出舱活动刷新中国和世界纪录,航天员如何在太空中生存?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17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成功书写了中国航天史上又一壮丽篇章——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并以长达9小时的卓越表现,再次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这9小时不仅创造了新的历史,还打破 ... 宇宙探索12-19
-
美国宇航局 宇宙新发现:“花环” 恒星圈与 “圣诞树簇” 的奥秘探索 在浩渺无垠的宇宙深处,美国宇航局(NASA)的任务就像一把把探索的钥匙,不断为我们开启未知的大门。近期,一项令人惊叹的发现浮出水面——宇宙中的“花环”,它揭示了恒星那神秘的生命圈。星团复合图 此外,还推出 ... 宇宙探索12-19
相关文章
- 那为什么太空是黑的呢?太阳却照亮地球
- 穿越星际的冒险:探索宇宙机器人游戏的无限可能
- 红外空间天文台:宇宙探索的璀璨明珠
- 探索宇宙奥秘,地下700米的国之大器进入最后关键节点
- 飞船到达240亿公里深空,发现一个残酷现实,人类被困在太阳系?
- 探索多维宇宙:超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平行
- 探索宇宙的奥秘:黑洞与引力波--天文学的两大奇迹
- 震惊!宇宙万亿星系探索,人类或成唯一智慧生命
- 廖渊:以水墨探索时间与宇宙
- 中国航天:勇攀高峰,探索宇宙奧秘
- 小愿望·大梦想
- 易经最终的目的:探索宇宙真理与人生智慧
- 探索宇宙奥秘,牛顿的思考启迪未来!🚀🌌
- 科学梦想还是资源浪费?杨振宁与王贻芳如何看待对撞机计划
- 宇宙深处的人工智能生命探索假想
- 飞船到达240亿公里深空,揭示人类探索宇宙的残酷现实与自我困境
- 人工智能助力太空探索:开启宇宙新纪元
- 人类观测仅 930 亿光年,似蝼蚁难出地球与宇宙,探索或无必要?
- 平行宇宙并不遥远或许它就在你我身边,颠覆你三观的理论!
- 太空探索#宇宙奇观
热门阅读
-
预言2030年太阳将休眠,恐怖的千年极寒将来临 07-11
-
中国十大元帅之死,多高寿而善终(林彪叛逃而死) 07-11
-
因果报应真实事例,做尽坏事必遭天谴 07-11
-
全球人口减少可能带来的六大教训和好处 07-18
-
离太阳最近的十大恒星排名,宇宙最大十大星球 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