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极端的“生育法”,要求至少四胎,不生娃得交税!

发布者:不虚此行 2023-5-3 22:28

历史上强令国民至少生四胎的国家,不生娃就得交税!

罗马尼亚,一个位于欧洲大陆东部的小国,却拥有过全球最极端的生育法,在这个生育法之下女性不得堕胎和节育,更是要最少生四个孩子,生不够便会征收高额税金,可谓非常离谱和恐怖。

罗马尼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北部,与乌克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接壤,国土面积23.8万平方公里,人口1905万人,主要民族为罗马尼亚族,信仰东正教。

历史上的罗马尼亚先辈,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后来被罗马人占领以后,两相融合之下便形成了如今的罗马尼亚民族,1989年随着东欧剧变罗马尼亚推翻了社会主义政权,开始全面西化,并且在2004年加入了北约。

其国内地形丰富多样,山地、丘陵和平原各占三分之一,风景非常秀丽,尤其是贯穿其全境的蓝色多瑙河更是无数游客向往的旅游圣地。

如今的罗马尼亚早已是一个先进的发达国家,其2021年GDP总值为2383亿欧元,人均GDP1.2万欧元,其国内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高达71.9%。

除服务业外,罗马尼亚的汽车工业也非常强劲,在欧盟前十大汽车制造国中排名第六,是名副其实的欧洲制造业大国。

人口方面,如今的罗马尼亚人口1900多万,略少于我国北京市人口,人口密度仅有我国的一半不到,生育率更是常年低迷,就像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人口不断减少是其苦恼的重大现实问题。

罗马尼亚曾经颁布过最极端的人类生育法案,这是怎么回事?其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悲惨故事?

二战结束以后,罗马尼亚作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建立起依照苏联政治模式的社会主义政权,并且先后加入了苏联主导的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

上世纪60年代在苏联支持下,罗马尼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也大幅增长。

1965年,著名的罗马尼亚独裁者齐奥塞斯库上台。

他上台之后,对外积极摆脱苏联对自己的控制,对内则收紧了原先国内宽松的政治氛围。

被后世诟病不已的“最极端生育法”便出台于这个时期。

1966年10月,面对罗马尼亚日益下降的人口出生率,齐奥塞斯库宣布出台了770法案。

该法案规定全国人民不得离婚不得节育,每个家庭45岁以下的妇女至少生4个孩子。

而且严格控制全国的避孕和打胎类药物,宣布堕胎非法。

全国适龄妇女都要定期接受所谓的“月经检查”,以防止有人私自进行避孕等行为。

此外,罗马尼亚还将国民的法定结婚年龄下调至15周岁,并且鼓励学校的年轻学生早恋,以让他们早日结婚生子,为国家作出贡献。

那时的罗马尼亚国内,生育成为了“女性生命的意义”,女性也彻底沦为了为国家生育的机器。

然而如此不顾实际的生育政策也给罗马尼亚民众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

因为大部分人生活水平根本养不活那么多孩子,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弃婴。

据相关数据显示,那时的罗马尼亚每年都至少有超过一万名新生儿沦为弃婴,被后世称为“罗马尼亚孤儿”,上演了一幕幕悲惨的人伦惨剧。

罗马尼亚被人类最极端生育法摧残,不断推进的法案催生了怎样可怕的政策?最终又是如何失败的?

随着这项恐怖生育政策的实施,罗马尼亚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秘密警察部队,专门监督各大医院妇产科,一旦发现有任何堕胎行为,该医生将会被处于15年有期徒刑。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罗马尼亚的生育率开始缓步上升,而政府眼看效果明显,便紧跟着又颁布了新的“鼓励法令”。

该法令宣布国内没有生育的夫妻将会被征收一笔高额的税金,以倒逼居民进行生育。

在这种情况之下,所谓的“罗马尼亚孤儿”越来越多,也因此催生出了无数的孤儿院。

然而在残酷政策的催生下,新出生的婴儿实在是太多,再多的孤儿院也满足不了日益增多的遗弃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护工往往要照顾三四十个婴儿。

这种情况之下,这些婴儿自然无法得到良好的照顾,他们往往只能躺在仿佛养殖场一般的婴儿床里,没有交流、没有学习,最终养出了一大批智力低下的儿童。

就这样,在齐奥塞斯库的反动统治之下,这项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生育政策持续了长达23年之久。

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阵营老大苏联国内体制的日益僵化,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日益衰败,此时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腐败僵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1989年,东欧各国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民众示威游行,罗马尼亚自然也不能例外。

就在这种广泛激烈的群众运动中,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政权被推翻,齐奥塞斯库本人也被处决。

齐奥塞斯库和妻子

770法案这个人类最严酷生育政策也就随着他们走向了历史。

如今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生育率低下成为了各先进国家的一大社会问题。

然而面对这一国内国际都存在的重大问题,我们只能想办法从帮助解决当下年轻人现实面临的问题出发,才能够使得年轻人解除结婚生子的后顾之忧。

而不是像如今网上某些专家与媒体一样,只知空口呼吁道德绑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