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来了,人脑的未来在哪里
4月21日,“三联•新知大会”第五季首场论坛在北京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的三联韬奋书店举行。本次活动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三联韬奋书店协办,为中国出版集团2023年读者开放日系列活动之一。

首场论坛现场
今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出现,引发了全球热议。这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具备了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高质量的文本。然而,AIGC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争议和挑战,对于进一步可能出现的通用人工智能甚至强人工智能,更是让人们既期待又焦虑。
本季新知大会以“智慧之镜:生命、智能与人类‘近未来’”为主题,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首场论坛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馆员、中科院动物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锋,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讲师、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葛鉴桥三位嘉宾一道,共话“动物•人类•大脑:智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人机共生的未来,人类将如何定义自己?人工智能的出现,迫使我们重新思考自身:在地球46亿年的生命史中,人类其实只占据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尽管我们自认为拥有最高级的智慧,但面对与人机共生的未来,我们将如何定义自己?本季新知大会论坛首场论坛正是聚焦于科学本身的思考。
“我们可以向动物学习”
作为北京宽耳蝠的发现和命名者,张劲硕是网上的科普达人。他在发言时提出动物、人类和大脑是一个特别交叉的研究领域,“在今天,尤其是人工智能、ChatGPT出现以后,大家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人类的未来会怎么样?动物未来什么样?动物的智商是否会改变人?或者人类会改变动物?”

张劲硕
张劲硕以猪举例。“大家觉得猪很笨,不够聪明,但通过镜像反映——拿一个镜子照动物,动物能不能知道镜子里面的是自己?如果能意识到是自己,那说明智商很高,这是非常经典的心理学、行为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绝大多数猴子,换言之绝大多数灵长类,甚至包括人类婴儿第一次看到镜子时,是不知道镜子里的就是自己的。但猪很快就能明白那是自己,足见其智商。”
在张劲硕看来,科学家为什么研究动物的智商或者说研究动物的文化,往往是希望由此探求人类的智慧是怎么产生并进化的?他以日本猕猴(又名雪猴)洗红薯,这一国际上最早确定动物是有文化的事例加以说明。
“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科学家在幸岛(Koshima island)研究日本猕猴。当时有一只一岁大的小猴,科学家为了便于观察,给它投喂了很多红薯,发现它竟然会把红薯拿到海边搓洗,洗完以后再吃。这个行为首先被小猴子的妈妈发现,妈妈就跟着学,紧接着跟它同龄的猴子很快也学会了如何洗红薯,再之后周围所有的日本猴都跟着洗红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最后日本幸岛所有的大猴、小猴们都会洗红薯了。科学家后来把红薯给到生活在日本内陆地区的猴子,再给它们提供水源和红薯,却没有一只会洗。我们就此不难看出,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幸岛的猴子会洗红薯,这样的行为还得到了传播和继承,这其实就是文化的产生。”
张劲硕进而提出,科学家们去研究每一种动物,或者它的生存法则、生存本领和技能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每一种能够活下来的动物智商本就很高。“因为它有它的智慧,尽管这个智慧不是建立在生理学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一种自然选择上的,但这种低调、隐蔽的生活与存续,反而可以视作一种更高的‘智慧’。动物是我们认识自己,认识未来,或者认识近未来时,让我们对自己有更清醒认识的一面镜子。今天每个生存下来的物种甚至那些已经灭绝的物种,都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拜动物为师,向它们学习。”
“人类的学习行为是累积式”
以北京猿人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李锋在发言时提出,任何动物的演化都不是一个直线的进化过程,很可能是多线进化的。“以前我们把制作工具,尤其是使用工具看作是人类所特有的,但珍妮·古道尔(英国生物学家)在非洲发现黑猩猩不光可以使用工具,还有制作工具的能力。也许只是掰断树枝把树叶去掉,但这就可能意味着它自身意识有了巨大的进步。”

李锋
李锋介绍说,近几年考古学者开始从人类长时间发展史的角度思考人跟工具的关系。“学者们目前正开展这样的研究,早期留在动物化石上的痕迹可能并不都是人类造成的,也可能是其他的灵长类。再具体一点就是倭黑猩猩,学者们推测它的行为可能跟人类早期行为最接近。”
在李锋看来,什么是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如果说到文明,按照学术界的定义,一般不会认为动物世界有文明。即便对于考古学者而言,我们一般认为旧石器石代,也就是一万年以前的时代,通常我们不认为是有文明的,而是说有了文化。新石器时代我们同样认为是有了文化,而非文明,可能直到非常晚期才出现了文明。”
“人类的文化非常有意思,虽然一些动物有学习行为,但不是累积式的学习行为,而人类的学习行为是累积式的,且不会随着一个人的离世,经验就断档了。尤其到了今天,有各种记录手段,知识的扩散可能已经到了比指数级还高的级别。比如我们看200万年前的石器,看着可能还不像(石器),再之后就有点像了,再发展甚至出现了装饰性的石器,这就反映出人类不同的文化阶段其实一直在扩展、演进。这还只是在旧石器时代,更不用说新石器时代。即使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也可以看到海洋贝壳已经开始被人为钻孔作为装饰品佩戴在身上,这通常意味着人类开始有了象征的能力,而象征行为在动物界应该是不常见的。所谓象征性行为,通常认为是通过讲故事的行为和讲故事的能力,把大家聚拢在一起做一件事。”李锋说。
人类大脑是否会继续进化?
葛鉴桥在发言时,先比较了人类同动物的大脑。“我们的大脑占身体比重不到2%,但从能耗的角度,却要耗去全身能量的20%。为什么我们要拥有这么昂贵、奢侈的大脑?就此,英国牛津大学演化心理学和人类学学家罗宾·邓巴提出了‘社会脑假说’。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新皮层之所以被保留下来,是因为它可以处理别的(动物)大脑处理不了的信息,也就是社会化信息。而每一种灵长类群体的规模,实际上反映出这一种灵长类的大脑可以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最后他推算出,人类大脑能Hold住的社群规模是150人,这也就是所谓的‘邓巴数(150人定律)’。换句话说,你的微信朋友圈可能有数千人了,但核心朋友圈就是那么150人。”

葛鉴桥
在葛鉴桥看来,现如今是人类大脑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无创脑成像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在理解大脑功能上有了质的飞跃。但如果把大脑想象成一个预装系统,它起码有5000多年没有更新过了,可以说我们的大脑和先秦时期的先贤、古希腊的先哲相较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么古老的系统,让我们在面对今天人工智能时代时,无疑会遇到许多新的挑战。”
“现在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人类记忆的‘谷歌效应’。信息技术的大发展,搜索引擎的产生让我们的大脑不需要再去记住那么多的信息,或者说人类记忆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信息的易得性,使得原先很耗能的大脑功能外部化了。过去面对一个新信息时,我们记忆的是What。今天再有一个新信息,我们记的是Where,就是在哪里可以找到它。《人类简史》中讲到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但真正改变人类的是数字化革命。它改变了我们跟世界交互的方式,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大脑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信息处理,而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聚变,这使得我们学习、社交的方式都受到了影响,而真实世界、虚拟世界的边界也由此变得模糊化,这都是对我们人脑的挑战。在这个星球上,人类骄傲了很多年。我们一直觉得自己站在智能的顶峰,不可能被打败。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人类已经放下了这个骄傲,我们在围棋、象棋上都曾被计算机打败。”
发言最后,葛鉴桥对人脑的未来提出了设想:“人工智能的出现给了我们适应的机遇,人类的大脑和心智已经在对科技发展做出调整,比如刚才说的谷歌效应,只要信息可以很便捷地获取,我们就不再记在脑子里,而记忆的内容改变了,这可能也会影响人类社会的面貌;第二,人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进化,很大的可能是大自然没有给我们敌手。人工智能的出现带给我们一种新的选择压力,人类的大脑和智能是否会继续演化或者不断地更新,进而形成一个新的群体,新的变体?存在这种可能性。”

碳基生命之外的全新智能物种,人工智能的生态位
说到底,人工智能狂飙突进的发展,已经让人类产生出这样的疑问与担心:我们会不会创造出碳基生命之外的全新智能物种,进而成为地球的下一届主人?这从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科幻片《终结者》,到不久前公映的电影《梅根》中,都折射出人类内心最深层的恐惧。而硅谷“钢铁侠”马斯克不久前在呼吁暂停人工智能研究开发后,成立了自己的AI公司,更让这一前景变得扑朔迷离……
在三位论坛嘉宾各自的发言结束后,不管是在他们之间,还是线上、线下提问中,大家不自觉地聚焦于这一“终极问难”。葛鉴桥介绍说,大脑加工信息,不光是把信息送到新皮层,还要送到旧皮层。“而旧皮层是分管情绪的,管理情绪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提示危险——我们遇到新的事物或者新的情况,遇到不确定性的时候,经常会先紧张、先恐惧,因为那背后意味着可能有‘老虎’要现身,会对我的生存造成威胁。今天人类在面对人工智能的时候,首先就激活了远古时期人类对野生猛兽的恐惧,但这个古老的认知系统在今天也对我们形成了某种干扰,因为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毕竟不同往昔。”
“一点都不用担心人工智能会把人类取代,反而它能把人类从无意义、无价值的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上说,人工智能是在帮助人类,给了人类更多的自由去自我体验,让人类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世界,反过来这种探索和体验也让人类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究竟是谁,究竟适合干什么。”在葛鉴桥看来,人类应该把人工智能当成新的物种。
“如果是新的物种,学术上经常讲到生态位。人工智能的出现占据了新的生态位,但它跟人类占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态位。这就像人类早已统治地球,但我们也不会把所有的老鼠都杀光,因为没这个必要。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就像是我们面对其他物种的关系。只是说,人工智能毕竟是人类设计出来的,它像人类的小孩,我们希望小孩子具备的品质是否也可以教给人工智能?进而培养出对人类友好的人工智能,而不要养出长大了会杀父弑母的小孩儿。”
就此张劲硕补充道,“动物通过演化达到合适的生态位,而这个位置其实跟大脑、大脑结构、皮层、后天学习都有极强的相关性。然后我们才知道人有人的位置,动物有动物的位置,而人类很难去替代所有其他生物,甚至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它们而存在。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从结构和基本形态上讲,人类和其他动物几乎完全一样。从这些角度讲,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并不符合这些特征。”
“至少我们目前看到的人工智能还是在符号层面上玩一些‘文字游戏’,对它背后的实体,真正能产生体验的东西(无涉)。它其实不跟真实的世界产生联系,但是也许有一天人工智能可以和真实世界产生联系。”葛鉴桥说。
下一篇:总书记同劳动人民在一起
大家都在看
-
“彩云之南”隐藏着什么世界之最,为何荒蛮边地竟成文明熔炉? 在中国西南边陲,有一片被北回归线横穿的土地,这里山高谷深、民族纷繁,曾被中原王朝视为“瘴疠之地”。然而,这座看似蛮荒的高原,却藏着改写人类历史的密码——5.3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在此定格,两千年前的 ... 人类之最04-14
-
论人类最可贵的四大品质 在战争与和平交织的年代里,人类总能诞生出一些品质如同星辰一般,指引着我们突破走向光明。人类最可贵的品质有四种!最后一种更是出人意料!一、仁爱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 人类之最04-14
-
你知道人类史上最残酷刑罚是什么吗?凌迟在它面前只是个弟弟 友友们大家来啦!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彩话题老规矩先点赞再看文!那年夏天,村里头的老李头儿,他那俩儿子,一个得了绝症,一个因为工地出了事。老李头儿家穷得叮当响,我那会儿刚毕业,没地儿找工作,就想着帮帮 ... 人类之最04-08
-
绝境中的微光: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希望密码 敦煌莫高窟第254窟的壁画上,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穿越千年依然震撼。当王子坠入悬崖的刹那,画家特意在云层中勾勒出若隐若现的佛光——这是绝境中最古老的希望图腾。在切尔诺贝利核废墟中,生物学家发现一种特殊 ... 人类之最03-29
-
人类全身上下最强韧有力的肌肉,竟是舌头? “舌为心之苗”,在中医理论中,舌头被视为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窗口。而在现代科学的视角下,舌头同样有着诸多令人惊叹的特性。关于“人类全身最强韧有力的肌肉是舌头”这一说法,虽然存在一定的误解,但舌头的独特之 ... 人类之最03-28
-
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发明!第七个让全球沸腾,你每天离不开它! 从钻木取火到人工智能,人类用智慧点亮了文明的曙光。这些看似普通的发明,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重塑了世界格局!今天,就让我们盘点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发明,看看哪些发明让你惊叹不已?1. 车轮(约公元 ... 人类之最03-24
-
人体最强大的能量,都是来自于心神合一、内守灵魂本源 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常见许多人被情绪左右,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能量。试想,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繁琐的事情或者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是不是常常觉得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陷入无休止的烦恼?而这种情况,大多数时候 ... 人类之最03-24
-
一起来认识一下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位科学家 人类文明的灯塔:十位科学先驱的永恒光芒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认知世界的征程。这些科学先驱以智慧为火炬,以探索为舟楫,在时空的维度上镌刻下永恒的精神丰碑。从古希腊的思 ... 人类之最03-21
-
合集•人生感悟之三:人类最珍贵的是真心实意 人真心实意的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则人与人之间美好、家庭与家庭之间美好、国家与国家之间美好、人类世界之美好。△共同创建和谐、幸福美好的社会什么是真心实意所谓真心实意(是个成语):指的是心意真实、真诚,毫 ... 人类之最03-14
-
人类极限大赏:生活中那些惊掉下巴的“世界之最”! “你总觉得生活平淡无奇?那是因为你没见过这些‘疯狂’的人类!”当普通人还在为早起打卡、减肥健身发愁时,地球上却有一群人用行动诠释着“极限”二字。有人用62年不剪指甲换来一副“九阴白骨爪”,有人为一口美食 ... 人类之最03-03
相关文章
- 一起来认识一下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位科学家
- 合集•人生感悟之三:人类最珍贵的是真心实意
- 盘点张家口的全国以及世界之最
- 人类极限大赏:生活中那些惊掉下巴的“世界之最”!
- 中国最伟大的人—毛泽东
- 人类史上最匪夷所思的三大死亡事件,最后一个让人脊背发凉!
- 陕西深山现身5万年前人类头骨,竟暗藏华夏先祖进化的印记?
- 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四大哲学家,他们分别是哪四位?
- 世界十大核事故排名:苏联排行第一,日本美国各占一半
- 世界十大食人魔:张永明上榜,第四名凭借吃人在日本混的风生水起
- 史上最漂亮的十大化学实验:人工染料上榜,第十获得诺贝尔奖
- 世界上最好学的五大语言,西班牙语排第一位
- 人类极限的最强数值#世界之最
- 当AI凝视人类:那些算法无法解答的终极之问
- 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四种酷刑,让人毛骨
- 为什么说乾隆是整个人类史上最舒服的帝王?
- 兔子造成人类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入侵?澳大利亚任命“野兔总管”
- 韩江:去凝视人类最柔软的部分
- 上帝手抖合集,那些人体器官之最!
- 我国首部太空实景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创下人类多个“之最”
热门阅读
-
关于男人的15个世界之最,最长阴茎达56厘米 07-13
-
东方女性最标准的乳头(图片),看看自己达标吗 07-13
-
人体器官分布图介绍 五脏六腑的位置都在哪 07-13
-
木马刑是对出轨女性的惩罚 曾是满清十大酷刑之一 07-13
-
熙陵幸小周后图掩盖性暴力 至今保存于台湾博物馆 07-13
-
包头空难堪称国内最惨案件 五名遇难空姐照曝光 07-13
-
2022中国最新百家姓排名,你的姓氏排第几? 03-26
-
好玩的绅士手游有哪些?2022十大绅士游戏排行榜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