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史上最可怕的事件!新物种的诞生!是毁灭还是与之共舞!

发布者:落霞秋水 2023-6-10 21:29

2022年11月31日,ChatGPT发布当天,脑科学家、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刘嘉教授意识到出现了一个新的物种。


这改变了他对人工智能的信仰。

过去半年中,人类首次真切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震撼。

对于人工智能,未来学家们曾经主要是一种想象,但现在已经成为了现实。

投身人工智能领域的猎豹移动和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在2月13日晚上问ChatGPT一个问题,为什么他养的狗叫“三万”,ChatGPT给出了准确的答案:因为治疗费用花了3万。

傅盛兴奋地给朋友们打电话,表示AI具有推理能力。这不仅仅是学术界和业界受到触动,连歌手孙燕姿也更新动态《我的AI》,回应引发热议的“顶流歌手AI孙燕姿”事件。

她认为AI将威胁到成千上万个由人类创造的工作,包括唱歌,并认为“人类无法超越它已指日可待”。

腾讯董事长马化腾也感慨:AI是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


一个新的科技时代正在到来,但各种争议和疑问也随之而来。

为什么它让人惊艳又惶恐?

科技对人类是威胁还是解放?

AI会取代人类文明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仍在无尽的探索之中。


(一)“生存‬”,还是“毁灭‬”?

当我们谈到人工智能时,我们不能忽视恐惧的存在。

如果所有AI都能够被控制,那么问题就出现了:那么人类还需要做什么?

难道有一天,就像在好莱坞电影中一样,AI掌控了世界,而人类只能作为“叛军”苦苦挣扎吗?

已故的史蒂芬·霍金曾经悲观地预测:AI的发明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可怕的事件”。

然而,AI正在大步向前发展。

1997年,AI在国际象棋上击败了卡斯帕罗夫;2016年,AI在围棋上战胜了李世石;

2017年,AI在DOTA 2游戏对战中完胜世界冠军;

2018年,AI可以在特定疾病的诊断和判断上超越医学专家......

到2023年,ChatGPT将横空出世。以前我们认为,人类不仅擅长分析事物,也擅长创造。

现在,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更好地分析,而且还初步展现出“创造”有意义和美丽的东西的能力。“生成式AI”意味着机器正在生成新的东西,而不是分析已经存在的东西。

甚至我们不得不承认,OpenAI的ChatGPT、谷歌的Bard和微软的Sydney是机器学习的奇迹。它们获取大量的数据,在其中寻找模式,并越来越熟练地生成统计学上的可能输出结果,逐渐逼近人类的语言和思想。

从好处来看,AI将释放人类最大的生产力潜力。看看历史就会发现:

从农业革命中的铁器牛耕到工业革命中的机器大规模生产,再到信息革命中的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出现。

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秩序的变革。

长期来看,AI会导致相同价值的经济生产所需的人力越来越少,空前规模的生产效率提升将促使社会资源从按劳分配转变为按需分配,必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来适应它。

看起来,AI已经准备好了释放生产力的力量,但人类还没有做好准备。

正是由于其过于强大,AI的兴起引发了人类社会中的激动、喜悦和疑虑。

人们首先担心的是迅速发展的AI技术可能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这意味着很多人将失业。

一些工种一旦被取消,可能再也不会恢复。好莱坞编剧们的罢工只是看到了这种危机的一个方面。

我们面临的另一个担忧是,AI是否会取代人类本身


埃隆·马斯克曾警告说,推进AI的发展无异于“召唤恶魔”,为人类带来比核武器更可怕的危险。

最近,马斯克和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图灵奖得主约书亚·本吉奥等人联名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暂停开发比GPT-4更强大的AI系统至少6个月,称其对社会和人类构成潜在风险。

我们不能停止研发,但更可能是加速研发

。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我们是在走向更大的解放,还是一场人为的灾难?


(二)与人‬工‬智能共舞

在AI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的今天,人们开始思考一些曾经只有哲学家才会考虑的问题。

例如:“我是谁?”人类如何定义自身?

究竟什么才是人类所独有的?

这些问题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深入思考过,但至少有人会想到,ChatGPT是否能真正实现与人的亲密关系?

机器人是否能成为人类的伙伴?

人类是否会被机器取代?

尽管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机器不会取代人类,因为人类拥有自我意识、智力、情感、创造力、经验、直觉和适应无限世界的能力。

即使是像ChatGPT这样的AI,也只是对人类现有知识的高效整理而已。

相反,马尔科夫在《与机器共舞: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未来》一书中深入分析和预言了人类与机器的关系。

用一句话来总结此书的观点就是:人类与AI不应该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而是互补共生的关系。

AI仍然是一种工具,它可以替代人类完成繁重的工作和计算,技术的作用是消除岗位而不是工作本身。

人类可以利用AI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另一方面,人类对自己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人类的智慧极限尚未完全发掘,什么是真正的人?

人的范畴在哪里?

人工智能的进化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人的本质。

尽管AI在不断进步,但人类可以通过AI实现更大的进步。

AI正在塑造着人类的未来,而人类也可以通过AI塑造未来的世界和未来的人类。


(三)人类与每一种技术的相处方式都是多种多样的。


在高端谈话节目《毛铺和文化录》的最新一期,主题为《大科技时代下,人类的危机与际遇》。

嘉宾包括脑科学家、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刘嘉教授和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

他们以ChatGPT热点为切入点,探讨了现阶段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以及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及未来的可能性。

刘嘉认为,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可能有三种:

忠实伙伴、人机共存和超越人类。

尽管存在超越人类的可能性,但刘嘉和傅盛都持“拯救派”观点。

人机共存可以实现互相协作,人们可以更专注于更有意义和创造力的工作。

此外,数字化的永生或许会通过神经元的更“智能”替换实现,人类和人工智能将连接成一个新的命运共同体。

如何与这个新物种共同体互协作共演化,将是未来发展和文明演化的关键。

AI的最佳发展方向是探索人类心智内在结构中的线索。


马尔科夫曾提出一个观点,认为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在每一种文化中都有其独特特征。

例如,日本长期以来一直对机器人情有独钟,而在美国,人们在崇拜机器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怀疑和担忧。

那么在中国,人工智能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发展?

尽管科学技术的基础相同,但如何应用以及应用到何处,这些都将受到中国的精神、文化和哲学的影响。

在中国,“”是中华民族最牢固的文化基因。从“中庸和谐”的文化精神,还是“以和为贵,以和为美”的价值主张,或者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处世之道,都足以看出“和”之于中国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和而不同”,这是中国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总原则,也是中国文化为人类所贡献的大智慧。

这一智慧也将体现在技术与人的关系之中。即兼容并蓄,因势利导,互补共生,和而不同。在刘嘉看来,“和而不同”有两个含义。

首先,它承认个体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人类社会多样化和文明多样化的基础,这就是不同;另一层含义是“和”,即如何在通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让每个人能够展现更多的创造力,从而使人类社会变得更和谐美好。

从历史上来看,人类与每一种科学技术的相处都是和而不同的。

具体到人工智能,它所展现出的是AI与人脑的和而不同、科技与生活的和而不同以及科技与人类未来的和而不同。


AI是人类最复杂、精巧的创造物,它既带来了机遇,也伴随着风险。然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AI绝不是“人类最后的发明”。

相反,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这才是开始。正如丘吉尔在1942年阿拉曼战役胜利演说中所说:“现在并不是结束,结束甚至还没有开始,现在仅仅是序幕的尾声。”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