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简介变法介绍 一代文学政治家最终积郁而死

发布者:丹江水暖 2019-7-13 15:56 来自: 世界之最

 对于王安石的定义,每个人都不一致,但说到苏东坡的敌人,大家肯定第一时间想到王安石,对于王安石简介有多少人了解呢?小时候对于王安石这个人物,只觉得是一名诗人,后来渐渐的了解,才发现王安石是一位古代的政治家,在文学上有很大的成就。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王安石简介以及王安石的作品。

王安石变法介绍

中国上下五千年,宋朝是其中的一个朝代。在这个朝代中,王安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王安石当时是权势滔天的宰相,但是宋朝当时积弱,各个地方问题都很多。为了挽回当时的颓势,当时作为宰相的王安石决定实施变法,这样去除弊病,富强国家。

如何进行变法,怎么样变法才能有成效,王安石用自己思考,从钱财入手。原则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简单说就是用天下老百姓的力量创造财富,拿这些财富来供给治理天下的花费。然后颁布了各种新法,用以强大国家。

这场变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算是失败了。但是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增强了宋朝的国力。这场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掌权的地主官僚的利益受到了侵害。这也是因为这场变法只是地主阶级的制度改良,社会阶级之间的根本矛盾没有解决。

王安石简介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延伸阅读: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王安石是怎么死的?

王安石于公元1086年病死,确切的说是"积郁成疾",详细的要从王安石变法失败说起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王安石入为三司度支判官,感于北宋积弱积贫的现状,遂向宋仁宗建言:要求变法以图强。乐于守成,而不思创举的赵祯并不以他的建言为意。直至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即神宗即位的第二年,王安石才被从小喜读韩非子,热衷于变法理财的赵顼拜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翌年升任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的主张。

其均输、青苗、方田均税、农田水利、免税,市易诸法,利在理财富国;保马、保甲、将兵诸法利在精兵简政,便利于民。王安石处于“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良好用心,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决心两度罢相,不避艰险,推行新法,结果,劳心费神,事倍功半,不但没有取得变法的成功,反而在众多大官僚的反对声中,在自己阵营不断的内讧和分裂中,在宋神宗的疑虑和以贤德著称的曹皇后(仁宗妻)、高皇后(英宗妻)、向皇后(神宗妻)的干预下宣告了变法的失败,并于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再度罢相,从此逐渐淡出政治舞台。

后来,以蔡京为首的新党虽然打着王安石变法的旗号,继续推行已经变味,而成为新兴官僚集团敛财扰民的工具的新法,并设元佑党人碑迫害当时反对新法的一代名臣,却也因为贪污腐败,蝇营狗苟,为天下所不齿,最终成为断送北宋江山的乱臣贼子,自己遗臭万年,也累及王安石,遭逢了千年的骂名,最后积郁成疾而死。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