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中的中国元素

发布者:凉月入秋 2023-1-4 03:59

徐长才

在美国文化中,蕴有不少中国元素。我想通过这篇文章来作些阐述。

其一,美国国会曾通过决议,封“中国茶神”陆羽为美国“国父”。陆羽是唐朝人,著有《茶经》,我国人称他为“茶圣”,或称他为“茶神”。有了陆羽,中国也就因此有了茶文化。

历史发展到接近近代,荷兰人从欧洲远航到了我国台湾,并侵占了台湾。荷兰侵略者后被郑成功所率军队打败,郑成功收复了台湾,并开发台湾。荷兰人在侵占我国台湾后,又到了中国大陆,发现中国人喜欢喝茶,于是,他们也纷纷喝起茶来。他们甚觉茶好,就把中国茶弄到欧洲去卖,致使英国人也喜欢喝起茶来。不仅如此,而且英国人紧跟着也做起了中国茶的生意来。英国人不仅在英国和欧洲贩卖中国茶叶,也把茶叶弄到北美殖民地去卖而赚钱。北美人也从此喜欢喝起茶来。英国殖民者颁布法令,收取高额税收,这就激起了当地人的极为不满。1767年1月,英国通过《唐森德税法》,引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更加不满,他们便不断开展抵制英货运动。这自然会遭到英军无情的镇压。


1770年3月5日,英军不顾北美人民死活,向广大抗议民众随意开枪,造成示威者的一定伤亡。这一下就引起了公愤,激怒了那里有正义感且不愿受奴役的人们。1773年12月16日,英国殖民地马萨诸塞湾省首府波士顿发生了一场政治抵抗运动。亚当斯等人化装成印第安人上了一艘货轮,把英国殖民者运来的装在船上的342箱茶叶,全部倒进了大海。这就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它又叫波士顿茶会事件,还可叫作波士顿茶党事件。这个事件发生后,英军疯狂镇压那里的人。于是,当地民兵奋起抗击。1775年4月,波士顿民兵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北美人民快速地组建大陆军,大陆军总司令就是华盛顿。大陆军最终打败了英国殖民者和英国殖民军队。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即美国宣告成立。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担任了美国第一任总统。

美国的建立是与中国茶叶的销售分不开的。换言之,没有中国的茶叶,没有中国茶文化,美国是不会立国的。或者说,美国即使立国,也不会在那个时候,至少也不会那么早。数年前,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把中国的茶圣陆羽请进美国殿堂,奉他为美国国父。中国茶文化在全球影响力之大,也由此可见一斑。现今美国的茶文化无疑有中国茶文化的元素。


其二,中国一万二千名劳工用生命建造了美国首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当年,美国在我国广东征招了一万二千名中国劳工。到了美国后,中国劳工和爱尔兰劳工一道,开始为美国修建铁路。这条铁路要穿越内华达山脉,这是一段最艰难的工程。修建这条铁路,美国统治者根本不把中国劳工当人看待,中国劳工工资低,待遇差,吃不饱,穿不暖,休息少,整天都在筑路工地上,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他们吃尽了苦头。修筑这一条铁路,酿成了人间悲剧,有百分之十的华工长眠他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太平洋铁路铁轨的每一条枕木都有一具华工的尸体。看,这是多么的悲惨!

这条铁路的建成,为美国十九世纪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美国的铁路建筑史上,它的铁路有中国工人留下的生命和鲜血。

其三,在美国,很多城市都有唐人街。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强盛、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正因为如此,所以,不少国家把旅居在海外的华人及其后裔称之为唐人。他们集中居住的街道便被称为“唐人街”。在美国,每个大城市都有唐人街。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在旧金山。除旧金山外,波士顿、西雅图、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费城、波特兰、华盛顿等城市都有唐人街,只不过没有旧金山的大罢了。唐人街是美国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美国文化添了一圈富丽的光环。


第四,林则徐铜像在美国纽约林则徐广场上光彩夺目,栩栩生辉。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即今天的福建福州人。他在江苏任按察使时,就在此地禁止人们吸食鸦片。林则徐可谓是中国禁毒第一人。1838年,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东禁烟。当年,林则徐从京城北京出发,路经桐城,再赴武汉,后来到了广东,他就在广州命人收缴鸦片。他下定决心,说:“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1839年初,林则徐在广东主持了“虎门销烟”,成了中国近代的敢于反侵略的第一位民族英雄。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主流“将鸦片毒品当成很正常的药品”,并认为“这是一种可以给人带来快感的药物”,当时的美国人还将鸦片认为是“人类科技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这些人对鸦片的认知实在荒唐。

美国华人企业家黄克锵在众人支持和推动下,终于在1997年通过了纽约的申请议案,在纽约百老汇广场建立了一尊林则徐铜像。这是西方世界第一尊禁毒先驱的铜像。美国政府也开始禁止人们吸食鸦片。后来,美国政府把纽约百老汇广场改叫林则徐广场。

可见,在美国的禁毒史上,不同样有中国元素吗?

第五,在经济发达的美国波士顿,有一栋叫荫余堂的明清时代就有的安徽老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要从美国人南希说起。

美国人南希是一个资深的中国迷,也是著名学者费正清的弟子,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她曾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中国艺术史,她还是美国赛勒姆迪美博物馆的负责人。1993年春季,南希到安徽休宁县黄村旅游,她分外喜欢粉墙黛瓦的徽派古村落。与此同时,南希还萌生了把一座徽派古建筑“搬”到美国去的天真想法。


后来,当南希得知荫余堂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房而将要拆除时,南希便和当地政府以及荫余堂的黄家后人协商,以一点二五亿美元买下了荫余堂。她在征得美国政府同意后,将荫余堂作为中美文化交流计划,开始筹备拆迁工作。1997年春天,南希开始进行荫余堂的拆除搬迁工作。耗时四个月,才拆除完毕,并把拆下的和屋里的诸如清朝末年女人的发簪和贴有清朝邮票的信封之类的东西保存完好,并按老屋原样作了详细记录,装了满满19个集装箱,于1997年11月用船运回美国,抵达美国萨勒姆镇迪美美术馆。

在随后的五年筹建期间,博物馆特意从安徽聘请能工巧匠,将损坏腐烂的木质部件按原样重新打造。最终,设计者和工人们在美国土地上建成了一幢跟原屋主黄氏家族最后居住时面貌完全吻合的徽派建筑。建造这幢宅子,花了整整七年时间。一座在中国要被拆除的徽派老宅,就这样在美国获得了新生。2003年6月,荫余堂正式对外开放。第一天,前来参观者人数就突破了一万。参观者对远渡重洋而建起来的中国徽派老宅兴趣盎然,惊叹不已。

多年后,荫余堂第36代传人黄秋华受邀来到了迪美博物绾。黄秋华在看到老宅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十分激动地落下了热泪。她发出一声长叹:这老宅,已不在中国,而却新生在了美国。

在美国建筑领域,这不也是有中国元素吗?


第七,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留美学生为美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美国建国以后,中国人一代接一代地到美国留学,到美国工作,他们为美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献出了很多的力气和智慧,他们也为美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不应置疑的铁的事实。美国的发展,蕴藏着丰厚的中国元素。

中国是个爱好和平、永不称霸、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中美两国之间,合作则两利,这是不争的铁的事实。

在美国发展史上和美国文化方面,都有着浓厚的、永不磨灭的中国元素。对此,中美两国人民都应当好好珍惜之。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