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活着》才知道:生活的苦难里,藏着4句人生箴言

发布者:绝对征服 2023-3-23 19:53

知乎上有个被浏览了380万次的提问:“余华的《活着》是刻意堆砌的悲剧吗?”

一个高赞的回答:“余华还是太仁慈,题主还是太年轻。”

《活着》这本书,被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可谓名满天下,家喻户晓。

余华笑言:“我靠《活着》活着。”

《活着》到底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书中余华的语言极其质朴,甚至堪称“冷淡”。

他没用多少煽情成分,却有力地把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和时代的瘢痕,展现在读者面前。

用小人物的宿命,在读者耳边平淡地诉说出时移世易,堪称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再读《活着》,才懂活着的苦和难里,竟藏着诸多人生箴言。

生活很难,困苦中才能见真心

有句话说得好:“钱是个好东西,就像是一面镜子,能看清楚人心 。”

在《活着》一书的开始,主人公徐福贵是个纨绔公子,仗着家底不错,嚣张跋扈,高傲得很。

他在人间放荡逍遥得不亦乐乎,整日吃喝玩乐,丝毫不体谅孕妻家珍。

旁人表面上称他为少爷,背地里笑他“二流子”,福贵却满不在乎:“毕竟,我有钱啊。”

终于有一天,他把100亩的家产全输了个精光,一夜之间从贵公子的高位跌落。

他身边阿谀奉承的狐朋狗友,也在福贵落魄后,立马不知去向。

就如《增广贤文》里所说的: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

飞黄腾达时与你觥筹交错的人,在你落魄时,却不一定还愿意留在你身边;

一个人也只有在跌入深谷独自思考时,才能洞察真心。

那些为利而来的人,也终会在无利可图的时候,从你的世界消失,临走前还要“啐你一口唾沫”。

福贵输光家产后,从前对他毕恭毕敬的龙二,态度也截然不同了。

在福贵把最后一担子钱挑给龙二后,龙二立马将口中的“少爷”改成“福贵”了。

路过田间为自己打工的福贵,龙二不忘来一句:

“我见好就收了,免得日后,落到你这种地步!”

经历过人生起伏后,福贵对生活感受得更深刻,生活有了落差,他才把真情参悟得更透。

这次重大的打击,让福贵的生活变得困苦,也让他看清了人心。

生活的大风大浪淘去了假情谊,困苦时分最能见人心。

虚情假意的人,会在你患难时弃你而去,在你富裕时锦上添花,愿意在你落魄时雪中送炭的,才是值得真心相待的人。

生活很难,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作家简媜曾说:“人生没有解答,只有各自感受。”

生活是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日子要艰难摸索,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从富家公子,到贫困佃户,福贵的妻子家珍却不离不弃,仍愿同他一起创造新生活。

福贵这才意识到,有妻子家珍共度苦难,是多么珍贵。

此后他发愤图强,决心好好耕田。

试猜一下,早年富足的纨绔岁月,和落魄后与妻儿田间劳作的生活,哪一个让福贵最怀念呢?

福贵说,是那段田上的日子,因为,心里“踏实”。

旁人讥笑他苦,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段穷苦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他渐渐体悟到,人生的高光,永远不是恃财妄为,而是当一切趋于平淡时,仍有粥可温。

或许是岁月给了他淡然,或许是挫折给了他涅槃,从前的花花公子,竟然想要安稳地经营好自己的穷日子了。

就像杨绛所说: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别人眼中的穷苦,在自己心中却是甘甜;别人眼中的钱权,在自己心中却是烦恼之源。

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活得好不好,过得累不累,只有自己知道。

生活很难,但日子无可替代

毕淑敏曾说:

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才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大部分人在拥有幸福的时候,都不能理解幸福。

福贵也是如此,败光家产时,父亲对他说:

“我们家牛变成了羊,羊变成了鹅。传到你这里,鹅变成了鸡,现在连鸡也没啦。”

福贵的母亲也劝导他:“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但后来,别说是鸡,身边人也一个一个地没了。

父亲和母亲,都相继离开了他。

《百年孤独》中有句话:

“父母健在的话,你和死亡之间隔着一层垫子。当父母离开以后,你就直接坐在死亡上面了。”

双亲的离去,让福贵瞬间长大。

他才发现,父母健在是一种难以买回的无价之宝,原来曾经的自己是如此败家,对亲人这般辜负。

可幸福像是只脱兔,如果你没有提醒自己去捕捉它、感受它,它就会一瞬而逝。

他还没来得及细品幸福,就发现曾经习以为常的日子,早已是快乐的顶峰。

坂本健一在《今日店休》中写道:“活着就是,一个个无可替代的日子的累积。”

我们说不清哪一次相见,就是最后一面;道不明哪一次分别,竟成永恒一别。

而那些曾经幸福的小时刻,在发生时常常不会被轻易地察觉。

只在蓦然回首时,才发现幸福的感觉,是那般温暖深刻。

生活很难,请经常提醒自己感受幸福,因为每一天,都是再也不会上演的限量版演出。

生活很难,但活着就有意义

《活着》中,福贵尝尽人间苦味后,说出一句经典劝言:

“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看遍了人生的百态,品遍了人生的滋味,才发现活着就是最大的勇气。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宝贵,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振奋人心。

就像余华在序言中所说的: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珍爱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使命。

我们不是为了谁而活着,而是为了体验生命的觉知,为了感受生命的力量。

小说虽然诉尽了生离死别,但最终的大基调还是落在热爱生命上。

这正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主人公都为了活下去,与命运做激烈的搏斗。

命运把他们按在地上,而他们却以不服输的精神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如果说海明威笔下的“鱼”象征着人必须面对的对手,象征着每个人都将经历的困难,那余华笔下的“牛”,就象征着坚强活下去的精神寄托,象征着人对生命永远保持的热忱。

对于《活着》带给我们的启示,一位网友的留言一语中的:

我们来这世上一遭,怎能遇到点小挫折就悲伤难过,那些仿佛全世界只有他一人运气不佳、波折坎坷的年轻人,实在很有必要看看《活着》。

最初那些年,伴随着幼稚的认知,福贵从来不曾成为一个真正的活生生的人。

可自从命运把他从神坛推下后,他的人生才算正式开始。

他才逐渐拥有了乐观,拥有了坚韧的品质。他活下去的意义,因为活着而变得具体。

莫言在《蛙》中说:“人类世界最庄严的感情,就是对生命的热爱。”

过去的恩怨情仇,三两心事,一时不济,在生命面前都显得不值一提,因为只有活下去,才能创造更多意义。

生活很难,但活着,就有意义。

写在最后

阎真在《沧浪之水》中说:“先要活着,再问活着的意义。”

一些对这本书浅尝辄止的人,以为《活着》就是个充满苦难的悲剧,但其实,他们并没有领悟到它的深意。

《活着》并不是让人们歌颂苦难、学会忍气吞声,而是用这些苦,提醒人们幸福之珍贵,鼓舞人们在苦难来临时,还能有一份乐观、一份坚守、一份热忱,勇敢地活下去。

愿我们都能勇敢地面对生活,在泥淖中不染,在喧嚣中不乱,在锤炼中不言败,活得洒脱,活得漂亮,活得热烈,活得不悔。

作者::逃熙。来源:帆书 原樊登读书(ID: readingclub_btfx)。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