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适合人类居住之地”为水而战11年

发布者:窈窕美男 2023-3-28 09:19

今天是世界水日,让我们一起关注乡村用水。

这是一张家住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村民蓝秀雪8年前后的对比照片。

新华社 黄孝邦 图

上面是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拍摄于2015年,当时还在上小学的蓝秀雪和小伙伴一起搬运着和自己身高相当的空水桶,他们准备和家长到街上运水。下面一张是8年后拍摄的照片,家中已经通了自来水,蓝秀雪正在帮父母洗生姜。

蓝秀雪从小生活的地方地处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山区腹地,“弄”是指高山环绕的洼地,大化共有2万多座山峰,3300多个山弄。由于当地常年缺土缺水,村里的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曾到此考察,认为这里是“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2016年4月拍摄的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山区。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是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地处桂西喀斯特地形地貌中心,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洼地、漏斗、峰丛谷地众多,地表持水性差。曾经,人畜饮水全要靠天,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了瑶山的发展。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与大自然抗争,祖祖辈辈对“水”有着异乎寻常的渴望。

2012年7月16日,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村民去山上挑水。

2012年9月3日,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村民在山上一积水处取水。

因为地处深度贫困山区,交通不便,蓄水设施的材料运输费用甚至比材料成本还要高,2012年以前,这里很多家庭都无力修建家庭水柜。长期以来,瑶山人用大大小小的水桶水缸、屋顶砌出的小围墙来承接雨水,有的甚至收集路面水,储备起来供应日常使用。干旱时,家家户户相互接济,共渡难关。

2015年2月12日,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弄朝屯,一阵大雨过后,村民在收集房顶上的积水。

2012年12月26日,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小学,同学们从水柜里提水洗漱。

2012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持续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规模修建家庭水柜、引红水河水上山建设供水工程、建造水库等措施,逐步解决农村供水不稳定和季节性缺水等短板弱项问题。

2023年3月20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抗旱应急供水工程水源取自红水河。

2016年8月18日,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村民们抬着抗旱应急供水工程的水管在山路上前行。

2021年3月15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王烈水库建设施工现场。

2021年2月6日,俯瞰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上和村村民的家庭水柜。

2017年9月2日,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村民在修建家庭水柜。

如今,一条条水管跨越重重大山,将河水引进村寨;一座座水柜矗立在崇山峻岭间,承接雨水。越来越多的群众用上了自来水,“一水三用贵如油,洗菜洗脚又喂牛”成为历史。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家庭水柜1万多处(座),巩固和保障全县农村2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

2021年2月7日,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驻村干部在察看抗旱应急供水工程设备运行情况。

从2012年至今的11年间,板升乡八好村八好小学500多名师生的用水,也经历了几次发展过程。

十几年前,学校仅有一个不足100立方米的水柜,用于收集储存楼顶的雨水,学生需定时定量用水。遇到长时间不下雨,学校需要到乡政府所在地运水。2016年,学校修建了5个大水柜,“饮水难”问题得到缓解,但遇到干旱季节,仍需送水。如今,学校用上了十几公里外的红水河水,饮水难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2014年11月24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小学学生用储备在水桶里的雨水淘米煮饭。

2023年3月20日,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小学,学生们用自来水洗碗。

大规模的饮水工程建设,给大石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历史性转变。

“现在每天晚上都可以洗澡了。”板升乡弄勇村村民蓝财宏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村里很多人家都跟他一样买了热水器和洗衣机。他说,脱贫攻坚那几年,政府帮家家户户建了水柜,水龙头接到了家家户户,用水能保证,洗衣做饭方便多了。

2015年2月14日,板升乡弄勇村村民蓝财宏家,他用桶和盆收集屋檐雨水。

2023年1月21日,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弄朝屯,村民蓝财宏家里安装了热水器和洗衣机。

据水利部统计,2022年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6%。开工实施了529处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项目,完成了124座大中型水库、608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2023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提升至88%,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将达到57%。

本文综合新华社 记者 黄孝邦 周华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