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谈儒释道:孔子给了我们最牛嘱咐,老子是中华文明清道夫

发布者:菜鸟五毛 2023-4-3 04:43

2018年8月14日,余秋雨先生受邀到湖畔大学与企业家们畅聊儒释道文化,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有删节,未经作者审核。


01、文化是什么?


现在我们在讲文化的时候,好像讲老,讲旧,再弄点诗文这就是文化了。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误会。文化其实成了我们的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要背那么多诗,要背那么多古文,要知道那么多历史。


我们的时间那么短,我们的生命其实非常珍贵,我们花得起那么多时间去耗费吗?


请大家想一想,比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更久远,文化更辉煌的有两个地方:一个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文明比中华文明早得多了,而且也非常辉煌,巴比伦文化,不得了。


第二个是埃及,尼罗河边上金字塔下的埃及文化,也比中国文化久,法老的遗言也是非常精彩。


如果现在伊拉克人和埃及人成天讲他们的巴比伦文化和法老遗言,世界会怎么看待他们,会提高他们的威望吗?会增加他们的创造力吗?肯定不对。


我们对于我们的历史文化,对于我们的遗产,一定要用一个现代的,生机勃勃的,开放的态度看。如果用那种非常崇拜的态度去看,一定不属于今天在座的这些人的基本思维。


社会上允许有一些老人家,有一些很少有创造力的人,他们去背,他们去记,尽管我们也会提醒他们在电脑时代你们还是最好锻炼身体不要背那么多记那么多了,但是也允许他们。


而社会最尖端的那些人,如果耗费那么多的精力在实践已经淘汰了的东西里面把生命投进去,你们心里也知道不值得,那还要听人家的,就是虚假了。


所以今天我首先要讲的,就是我们对文化的含义要有一点认识,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一般理解的文化:古诗、文物、古迹、遗产……但这肯定不是我们一定要提倡的文化。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改革开放四十年了,有过很多跨国婚姻,很大一批后来慢慢离婚了,离婚的具体原因各种各样,但是总体原因叫“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使很长时间的婚姻可以离开,连孩子都可以放弃。这个文化就是我们现在要关心的文化了,这是很大的文化。


但是你仔细看,夫妻两个都不会背古诗,也不收藏文物,对文化遗产也没有太大兴趣,这样的人为什么因文化差异而离婚了呢?


我经过认真研究,比较了世界上两百多个文化的定义,比较以后得出了我的定义,可能是世界上最短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变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最后成果是集体人格。


比如我认识在美国生活的一对夫妻,丈夫是中国人,他们的裂痕首先是每个清明节丈夫都要回来祭祖,我们在座的人一定都明白原因何在,他们家有兄弟姐妹,趁这个机会聚一聚,这牵扯到中国的精神价值。


但是对女方来讲这个问题很复杂,现在又不是假期,机票又不打折,为什么每年去呢?这就成了生活方式了,这点成为他们两个人情感裂痕的开始。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问题。


所以,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是文化的本质。至于能不能写诗,能不能背古文,这是非常次要的。


中国几千年历史,文盲的数字极高极高,但你能说中国人没有文化吗?就是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对企业来讲很可能变成了工作方式,工作方式也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我们生命状态了,就是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讲得深一点,长期的精神价值和长期的生活方式,让一群人变成了不同的人,这个不同的人我们叫集体人格,鲁迅把它说成是国民性。中华民族文化最后的沉淀物,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我们讲文化有时候讲人文,人放进去,中国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把文化的最后沉淀说成集体人格,是欧洲有一位学者——荣格,比鲁迅大8岁,比胡适大十几岁。最早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后来是个文化学者,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人,他对佛教禅宗的研究,对好多问题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荣格曾问胡适,中国有个周易你怎么看?胡适说周易不行,周易是迷信,是一种巫术,是种符咒。荣格非常纳闷,中国学者怎么把他们自己的好东西就放弃了呢。他认为周易的物极必反的思想,是欧洲的哲学家都达不到的。


文化的事情搞清楚之后,我们对文化表皮的现象不要过多地重视,重要的是精神价值,生活方式,最后是集体人格。我对中国文化的判断,也着重讲集体人格。

02、孔子给了我们最牛的嘱咐


中国古代最让人头疼的,叫儒释道。即便是非常牛的学者,对它们了解也很困难,因为它们太庞大、研究者太多、注释者太多、经文太多,很难直接面对。


浩如烟海的书籍怎么去面对它?我想告诉大家一点,儒、释、道,都是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提出了一个人格理想,集体人格是不一样的。


世界每一种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人格理想,有的民族用的是酒神人格(德意志),有的是绅士人格(英国),有的是骑士人格(法国),有的人格理想是武士人格(日本),还有的是浪子人格、牛仔人格,没有褒贬。


在中国,占核心地位的儒家,所提出的人格,是君子人格。


孔子千言万语,核心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这一生,后面的目的都没做到,他坐着牛车在外面晃了几十年,没人听他的,最后回到家发现家没了,妻子已经死了,后来儿子也死了,齐家和治国平天下都没做到。但孔子给我们最大最大的遗产,就是做个君子。


孔子和孟子他们留下的唯一的遗言,做个君子,不做小人。这是儒家文化的最高遗嘱,也是最重要的遗嘱。


孔子他们很聪明,没有对君子做定义。他只做反面,反面就是小人,按照现在逻辑,边缘裁隔法,做君子不做小人,每一个概念提出的都是把君子小人做对立面。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等,他可以讲出一大串。学儒家文化,归根结底一句话,做君子不做小人,其他不重要。修身学儒家,该怎么治理我们不要太听,孔子本身就没实现,其他人根据他说的也没做好。


做君子,不做小人,是儒家文化的最大成果,牵涉到文化的核心,集体人格——做君子。


佛教的人格理想是什么?觉者。要做个觉悟者,不以觉之人,那是佛教一定要引渡他们的。这是佛教的思维,在佛教看来,很多君子也没有真正的觉悟。


中国的道家,他的人格理想,按照一般说法是成仙。按现代科学的说法,庄子也是道教的重要思想,他用的是真人,真人即仙人。


真人有赤子之心,这是道家的人格理想。


儒佛道三种人格理想,大体上可以把这三种学说用这种集体人格概括起来。


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君子人格。从君子之道来讲中国文化,找到了一把最好的钥匙,强调人该怎么做人,做君子。


儒家里面最重要是孔子、孟子,荀子是集大成者,但创造性强的是孔子和孟子。这两个人对君子之道的论述,我简单分几点介绍一下。


怎么做个君子呢?有这么几个要求:


第一,按孔子的说法,“成人之美”的人,孟子叫“与人为善”。(思想本质)


孔子说的成人之美,和孟子讲的与人为善,在当时讲的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意思,在当时的时代,美和善不太分,它们都是好事。


成人之美与人为善,这是君子的第一个要求。


《论语·颜渊篇》里讲了这么一句话: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则反事。这是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


比如大家到街上一看,正好有人在结婚,新娘新郎在酒店门口,我们并不认识他们,但是我们投去祝贺的目光。这是成人之美的目光,就是君子的目光。


小人目光完全不一样,小人目光是看这个新娘漂亮不漂亮,新郎是不是有钱。他看的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如果和他们很熟悉的话,还会动一些歪脑筋,怎么产生破坏性效果。这是成人之恶,是小人。


最典型的,是司马迁讲到的小人的例子:费无忌,小人的典型。


楚平王的儿子要结婚,新娘在秦国,去接的时候费无忌一看,哎呀,这个新娘那么漂亮给太子可惜了,应该给现在的楚王。


这是小人的思维,因为给现在的楚王对他有好处,太子到底是不是能接班还不知道,多少年以后的事,那时我还活着都难说。所以这个小人呢,就动脑筋怎么把新娘送给现在的楚王。


他快马飞奔到宫廷里,告诉国王,反正太子也没见到他的未婚妻,这个未婚妻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你最合适。皇上说这怎么办,整个宫廷都已经知道了,我怎能把儿子的未婚妻抢过来?


费无忌说这个事情包在我身上。小人的特点来了,小人一定成人之恶,不怕麻烦,办事能力高,无所不成。这个事情让他搞成了,小人见不得权力。


当然小人不能收拾残局,后来太子完全和皇帝对立,引起冲突,一片血海,他完全无法控制局面了,最后很悲剧。


孟子增加一条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和与人为善,如果有一点区别的话:我们现在生活当中,与人为善有点雪中送炭的意思,成人之美是在好事上增加一点,差一步帮一下就成功了。


君子的第二条叫周而不比。(人际关系)


君子周而不比,周是周到,考虑问题很全面;比有点比较的意思,小圈子,狭隘,比的过程当中发生争斗。君子只是周到,完全让每个人感到舒服,而不是小心眼,弄个小帮派小圈子跟人家比来比去。


我比较能够接受的解释是: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在人际关系上,君子周而不比,不拉小团体,不给大家经常比较,总是宏观的,照顾的,思考大的问题,让大家都能共赢,非常讲究界线,格局越比越低。


君子之道的第三点,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是坦荡荡的。(外部形象)


20年前有个说法,做个小人多快活,什么都可以干,不要面子多快活。但是孔子说了,小人是不快活的,每天晚上都在考虑成人之恶,人家的漏洞在哪里,缝隙在哪里,怎么动我的手脚,怎么样不被看破,整天鬼鬼祟祟。君子不做这个考虑,是坦荡荡的。


戚戚就是整天动坏脑筋,很忧愁,白天他们看上去运作非常顺畅,但是晚上他们真的是天天睡不着觉。这是小人的特点,你们如果整天在盘算,整天在权谋的话,在思路上已经有点小人的味道了。


坦荡荡是大成功的标志,是君子哲学。


君子中庸,是思维方法。中华文化为什么不灭亡的重要关键,是用了中庸之道,用了弹性哲学,用了不是极端主义的做法。


极端的一定不是君子,君子一定是中庸的。中,中间值;庸,寻常派。


中庸之道反对的,是所有的极端主义,你们心中有魔鬼,有愤怒,有一种成功感或是赌徒心理在召唤,都会产生极端思维。


极端主义经常有英雄感,很有感召力,像英雄一般。中庸的人往往反对这种英雄形象,你虽然很英勇,讲的话很动人,很有号召力,但这是悬崖边,你掉下去不算,你的崇拜者也会掉下去。


极端一定包含着夸张,夸张包含着虚假,不管事情的走向如何,这已经带有一点恶了。所以听到激烈的言辞,就知道这不是君子。


所以要寻找中间一条可走的路,平稳的路,寻常的路,让大家走,最好把悬崖边上的英雄也拉上来一起走这条道,这就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中华民族能够不断往前走的重要原因。我们年轻人一听,极端才痛快,才爽利。但痛快、爽利往往不是中庸之道所追求的东西。


君子要中庸,我们在中庸这条路上,中国走的应该说走的很精彩,给人家感到你们很窝囊,但是有的时候又很精彩。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唐代世界军事实力,第一是唐,第二是阿拉伯,老三是现在伊朗,当时叫波斯。


老二要打老三了,波斯向唐朝老大请求援助。按照我们年轻人说,那不能啊,我们一定要出兵啊,老二是侵略行为啊,不可以的。


唐朝思维是中国人的思维,他们发生什么矛盾我们不清楚,如果清楚的话和我们关系不大,而且山高路远,我们要经过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的峡谷出兵,如果要帮到忙的话出兵的数量也不小,损失太大。


这个时候,唐朝采取了一个非常中庸的想法,波斯王室搬到我们唐朝来,设立一个波斯督护府,在唐朝的疆土之内,我们不干涉你们的政治,你们在搬迁和政治延续过程中需要资金,我们可以给予补贴。


波斯王室非常高兴就搬过来了,后来还换了个地方,唐廷也允许了。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唐朝吸收了很多波斯文明,波斯文明被保留,波斯与阿拉伯人在唐朝做买卖关系也不错,和谐共处了。最厉害的是,中庸避免了古代的一次世界大战,并保留、交流了文明。


中庸容易被误解,也有的儒家学者改为中和。考虑好多问题的时候后退一步,取得中和的关系就会比较好。


君子非常讲究礼仪(行为方式)。礼里面包含两个,一个“敬”,对什么事情都要端坐着表现敬,第二是“让”,什么事情都让一步,辞让,这是有礼的两个标准词。


孔子认为明白君子之道的人不多,要文化程度高的人慢慢听才知道。那么绝大多数人怎么办呢?要通过强制和半强制的办法实现礼仪。


就像一个孩子在家里,他只有三四岁他不知道孝道,但是强迫他每天要给爷爷请安,这叫礼仪,礼里边的敬,早上起来爷爷奶奶睡好了吗,吃饭的时候爷爷奶奶首先动筷子。


首先学会礼仪,再慢慢体会君子之道。


我们中国有那么多节日,每个节气都是学礼的场所,春节的时候学什么礼仪,元宵节学什么礼仪,清明节、端午节都有自己的一套礼仪,所谓的节日,是中国人学礼的东西。不管有文化没文化都非常讲究礼仪,这一点是君子的特点。


当君子之道还没法全面施行的时候,我们在动作上、在表情上有一些基本的礼仪,使我们成为礼仪之邦。


君子之道最后一条是君子知耻。是君子之道的最后一道阀门。


西方是罪感文化,东方是耻感文化。知耻这点很重要。孟子讲过一句非常绕口的话,“一个知道羞耻的人就不可耻了”。


我们为什么讲知耻呢?不知耻的中国人,经常把不可耻的事情当做可耻。比如孔子讲过一句话叫做不耻下问:向你的下级,向你的学生问问题不要感到羞耻;你的孩子不要因为爸爸的车没有其他孩子爸爸的车漂亮感到羞耻,这不对;房不如其他企业家的房大,没有买三个法国的酒庄,这不应该感到羞耻。


挑战了人文道德底线的,失信,是应该感到羞耻的,不与人为善,不成人之美这是感到羞耻的,而那些物质的东西不应该感到羞耻。


这是孔子孟子给我们定下来的君子之道,儒家文化的全部都在这个上面,其他不重要。


做君子,不做小人,是儒家文化对我们最高的嘱咐。


需要强调的是,君子与小人不做绝对的划分,每个人都是君子和小人的组合体,经常培育身上君子的成份,减少小人的成份,这点非常重要。


最伟大的时代,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

03、佛教的本质是缘起性空


从儒家转到佛家,是个大的思想转变。


有的学者做近距离的比较,这是不可比较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维结构,就像你一定要把古塔的六层楼和现代楼房的六层做对比,这是没法对比的,是两个系统的事情。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佛学/佛教思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方思维。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佛教能够使他思维如此解放,创造力如此之强,显然与现在的所谓佛教思维不太一样。所以我现在要认真地给大家讲一讲,佛教思维是怎么回事。佛教思维如果慢慢了解,会变成另外一个人。


关于君子小人的区别,儒家讲那么多,一定碰到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君子?为什么不做小人?


中国古代哲学有个最大的问题,不往最高的根子上挖,我们所说的形而上的先验思维他不考虑。就告诉你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但不讲为什么?孔子只告诉你,因为我们的尧舜禹这么做,先王这么做的,所以我们也要这样做。


我们不要小看印度,古代的印度哲学,希腊哲学,就不是这样了,他们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他们要问最根本的理由。


大家想一个大问题,就是佛教传入的时候,是我们的汉代,是公元前后,西汉东汉交界之时。平心而论,这个时候,中国的思想已经非常的丰沛。


一个宗教如果传到西域沙漠地带那不奇怪,因为那里本来思维上很贫瘠,但中国本土的思维,诸子百家已经够丰富的了。


那么,为什么一个喜马拉雅山背后的外部宗教,能够传入到文化浓度极高的国家,并且传播能力超过儒家学说,这是一个大问题。


理由有这么几个:


一个是,儒家思想讲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没问为什么;讲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好多道理,佛教不是。佛教只关注一个问题,就是关注生命,关注生、老、病、死,人人有关。


君子很可能有学问有地位的人关注,生老病死是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关注。皇帝可能不在乎要不要做君子,但是必须关注生老病死,社会的最高端最低端都要关注的问题。


儒家往往中上段比较关注,社会底层不想听,社会最高层也不想听。但是佛教你必须听,是每个人都遇到的问题。


第二个,佛教痛快,它不像儒家受到中庸之道的影响,讲话比较温和,道理面面俱到,让大家感到不太痛快。


佛教一上来就是痛快,人生最大的麻烦就是苦,每个人都在苦当中,为什么苦呢?苦来自欲望,欲望多苦就多。怎么能够消灭这个苦呢?那就要消灭欲望。人怎么能消灭欲望呢?人世间所有的东西一个本质是空的。


你可以不同意,但是你为它的痛快爽利感到兴奋。道理讲得那么透,讲到问题的本性。


第三,佛教跟儒家学说不一样,它有戒律,这让人感到更可信了,这很重要。


大家知道吗,儒家学说最大的弊病是没有戒律,小人都把自己说成君子,但是佛家因为有了戒律,就不是你自己说是佛就是佛了。台阶很难爬上去,但是有了台阶,这座山的高度你能认识到,清清楚楚爬上去。


第四点,有非常忠贞和稳定的团队。君子缺少稳定的团队,佛教有团队。


你要剃头,你要穿袈裟,你要放弃你的名字,放弃你的家庭,这个团队居然那么多年一直保持着,这个让人相信。自己宗教的全部理想,都能在信徒的行动上体现。


佛教在中国深耕很难,本质上有两个大麻烦:第一个宣传出家,和中国的家庭伦理的本质很矛盾,亲情伦理被打破,照理是挑战了儒家的核心思维;


第二,因为有团队,任何情况下,中国的宗教人士往往几十万,几十万的人不从事生产劳动,不交税,不参加兵役,不打仗,对皇帝来说是非常大的麻烦,特别南北朝的时候比例极高,所以历史上出现了好几次灭佛的行为。


中国的文化要有家,国家的浓缩版就是家庭,家庭的放大版就叫朝廷。把这个否定了国家怎么运行?所以佛教一直遇到着自己的两个对手。


有这么强大的对手还能流行,因为确实解决了人世间根本问题:实实在在的每个人心中的欲望太多,物质利益太多,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界线太多,期望太多,一定要放弃后才能产生真正的快乐,真正的思想的自由。


这个东西对我们有非常大的补益,所以后来慢慢出现了一些比较能够接受的宗教方式,告诉大家:僧侣团队人数可以减少,在家里也可以修行,成为居士——这个观念给予你的不是否定家庭,否定的只是对物质利益过多的追求,从而非常有影响力。


佛家最根本的思维是什么?汉译过来的佛教的本质,是缘起性空。


缘起的意思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缘,一切都是偶然关系的组合。缘指的是关系,一切都是偶然关系的偶然组合造成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所以它的本质是空的。正因为这样,我们不要把世界上所有的事情看得过于认真。


拥有只是名义上的拥有而已,是假的,你拥有的越多,你的生命越不自由。我小的时候,每天放学,满地都是野花,只有一个学生去采那个花了,很快她手上全是花,结果她和我们都不一样,手上被刺扎破了,花很快枯萎了,拥有花的小女孩她不能和我们一起玩,我们还在打滚,她不能打滚了,我们还在笑,她不能笑了,她因为拥有了,我们因为没有,整个花都属于我们。


这是佛教思维,空在这个问题上获得巨大的自由。


我们讲空的时候,觉得空是很糟糕的词汇,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请大家记住,海阔天空,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个空是非常具有魅力的空,这是佛教。


佛教为什么叫空门,就是非常强调空字的魅力。我们不要粘着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对生命的拥有也不粘着,要知道这些都是过程的一部分。


本性是空的,这是佛教的基本思维,这样使得我们每一个懂佛的人都不执着了,胜是空,败也是空,不要太在乎。


对生命来说,对过程来说,地球的寿命各方面来说,这个东西能够看穿就好了,不要太执着。名,还有名誉,不要当作一件太大的事。


但是这样不是不负责任吗?事实是让你对物质形象不要看得太重。


惠能不识字,禅宗的祖师不识字,文字不重要,因此对佛经也不看重,对偶像可以不看重,星云大师对跪拜烧香完全不看重,佛教把这一切都看得非常轻。


神秀说经常打扫不会惹尘埃。惠能说不对啊,我们人就是人,为什么非要比成物态呢,菩提树是棵树,不对(菩提本无树),明镜台是个台,也不对(明镜亦非台),物质形态他都否定。


惠能认为人生下来的心灵是最干净的,为什么经常去扫除呢?(本来无一物,何来惹尘埃?)真正脏的,是那扫帚呢。


大家认为这不是很消极吗,什么也不追求了怎么办呢?


是这样的,佛教第一,人世间所有苦全部是因为追求太多,这一点放弃。放弃以后事情还在做,世界上灾难还在不断发生,但是正因为放弃一切的人会站到第一线。所有麻烦问题他都不拒绝,因为他能干,他能够用自己的生命方式来做自己要做的事。因为什么都是空的,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其实是最勇敢的。


不要以为我什么都不在乎就没有目标了,恰恰相反。大雄宝殿四个字,大雄,什么也不去怕他了,什么都是勇敢的,不要考虑专业学校年龄籍贯,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水来土挡,兵来将对,万难不惧,这是佛教里面真正的大雄之人。


佛教有小乘大乘之分。因为好多人都被物欲所控制,所以大乘佛教认为,我不仅要自己放弃一切苦的东西,也要帮助周围人放弃。我周围的人都在孜孜不倦追求那些没有目标的功利,那么我的世界也不会干净。


举个例子,我是一缸干净的水,如果周围有一滴脏水,就把这一缸干净的水也污染了,所以有一滴污水也不能容忍。按照这个道理,佛教认为,特别是华严宗认为,整个世界完全是一体,所以必须要努力地将周围的人引渡到干净的地方去,不要在苦恼里挣扎。


佛教的基本思维,不仅自己要摆脱让自己苦恼的功利,还要把周围的人引导到那个世界里面去,这一点非常重要。


佛教里有这么两句话: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没有关系的人我也给予爱,因为世界一体,所以同情一切受难的人。


佛教在这一点是蛮好的,缘起性空,把一切东西看成关系的组合,本性是空的,不要太执着;然后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把我看清,把自己看清。


遇到苦恼,想想佛教精神马上就不苦恼了。心经里边,很多不、无,把我们经常有的概念去除了。


不生不死,诞生和死亡没有明显的界线,诞生的时候就走向死亡了,死亡的时候又参与了新的生命;


不垢不净,你的名声受污了不要生气,世界上没有干净名声的人,中国现代文学史有几个完全没有争议的人,正因为没有争议也就留不下来;


不增不减,增和减照心经的说法差不多的,增就是减,减就是增,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并不希望你们完全成为佛教徒,但是我特别希望你们增加佛教的这种思维。不要太在乎,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感觉,你的好多感觉,判断,智慧,得到,都要打问号,你就没有恐惧的事情了。


一个人没有恐惧没有忧虑是多么开心,这个时候你就到达了极乐世界,到达了净土的王国,这是佛教追求的世界,是中国传播了那么多儒家思想以后,来了佛教以后,大家突然感到人一阵轻松。


当然也产生了反弹,像朱熹、王阳明这样的思想家,觉得你们在山头上在漂亮的庙宇里面高谈阔论,山脚下的普通民众到底该怎么救助,还要靠我们这种儒家学者,骑在马背上,做县官,能够帮他们解决问题,所以他们创造了新儒学,出现了理学,心学。


佛教对儒家有巨大的帮助,让他们的儒学往心里面推了,新的阶段推了,他们也追求终极道理了,朱熹认为终极道理天底下上面有个最高的理;王阳明说不,理就在心中,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人心,另外一个境界。

04、老子是中华文明的清道夫


最后我用非常简单的语言讲一讲道家。


这个道呢,我们过去有一点委屈它了。原因何在呢?我们过去觉得它有好多迷信。练丹,算命,八卦,好像跟道家都有点关系,迷信的特别多,练丹、追求长生不老害死了很多人,所以对道家的印象不太好。


其实,我们对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产生了巨大的误会。


这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宗教,把两个大思想家作为自己的教主:老子和庄子,老庄与儒家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郑重地告诉大家,联合国统计,有人类以来流传最多的文本,圣经、老子两本。德国是世界上哲学品味最高的民族,他们每个家庭都有一本老子。


老子留给世界只有五千字,成为世界第一的思想家。因为老子在上面,所以中国的哲学都比较简单,对滔滔不绝的哲学家我们不要多听了,祖师爷老子都这么讲的。老子是中华文明的清道夫,在中国思想的黎明时间他就开始在扫地了,把我们的思维搞得比较简单。


老子有几个思维,希望引起我们企业家的重视:


第一个,无为而治。


并不是什么也不干。老子的思维是,一切顺其自然。过多的管理、过多的计划往往是有害的,过多的谋划,过多的大计划是完全不对的。我们最成功的地方很可能是顺其自然的地方,我们咬着牙齿、流着眼泪硬推进的地方往往是不太成功的,顺其自然最重要。


我始终讲,几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其实更重要是顺其自然。因为老百姓就是这么做生意这么过日子的,不要用你的计划经济强制该怎么做,让老百姓做自己的事,他就是这么发展。


中国最发达的汉代和唐代,建国之初都有一个办法,叫做休养生息,信奉道家: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什么宏图远虑都没有,你们过你们的日子,该生孩子生孩子,该做买卖做买卖,该种地就种地,短短一点时间民间就恢复了,自我修复调解能力很强。


这是老子的想法,任何宏谋远虑的计划对生活都是有害的,不若顺其自然。


第二,物极必反。


相反相成,物极必反,走到头上就反了。不要拍着胸脯觉得自己很厉害,很快就反了。


老子认为没有纯粹的干净,跟佛教差不多。大成若缺,最大的完满一定是有缺陷的,纯粹的完满根本不存在。最雄辩的内容,是说起来听起来不太雄辩,表面上很雄辩的人一定里边有很多漏洞。


老子的第三个思想是,上善若水。


最高的善,不是孔子那样教化人家,老子只要一个比喻就说明了:水滋养万物而不争,水往低处流,经常到最低下的地方去才能滋养万物,才能到人家的根部。


这个时候也不显现出来,显现出来的是桃花梨花,是由于水的滋养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东西。而水是安安静静的,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滋养着万物,这叫上善。


滋养万物而不争,而取低位,这是老子认为最好的。


最后一个,韬光养晦。


我们有个误会,认为是个谋略,不强大所以韬光养晦。老子正相反,韬是弓箭的套子,弓箭平常安放的地方就在套子里边,安静的存放地,是防身的,不是专门要打仗的,这些东西应该存放在套子里。


晦是有点阴暗,一切生长的东西都不要曝晒,阳光需要,但不要过烫不要过热,这是韬光养晦的意思,是它的正常的生存状态。


庄子提出两个观点:


第一个,叫物物者非物:创造事物的人不是事物本身。你是人,不是物,不要以物观物,不要以金钱谈金钱,不要以那个物质看那个物质。


这个思维非常重要,还是要回到人的本位。


第二,逍遥游:一个人不要依赖什么。天上的大鹏在飞已经很自由了,但是他必须凭借风,这就不太自由了。我们要寻找这样的鸟,不是凭借风就能飞的这种鸟。


庄子说,不期待又不太迷恋自己的人就是逍遥之人,就是真人,这就是仙人。


这是道家的两个教主,一个老子,一个庄子。


我顺便讲两句道教。道家有两个教主,他们很安静,但是道教很热闹,过去误会也多,我现在一定要为他们正名。


练丹是为了养生,延续人们的生命;爻卦算命,是为了对天体有更多的了解。儒家和佛家都不关心的两个体,天体和身体,道家关心了。


练丹失败严格讲起来是医疗事故,世界各国在努力地寻找自己的身体长寿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医疗事故。我们不能不对他们表示敬重的是,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屠呦呦教授,说她的青蒿素是从葛洪那看到的。


葛洪是个道教医学家,他就是练丹的,从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给这个1700年前的道教医学家以掌声。


葛洪以后又有很多大的医学家都是道教的。道教有个基本思维:首先相信人是宇宙中的一个小点,所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然后认为人的身体和他们是对应的,所以出现了现在叫大宇宙小宇宙,最早是道教提出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人要长生不老,往大宇宙借点东西,借的就是金属,就是练丹了,天丹从金属当中找,地丹从植物当中找。


对天体物理学和人体医学做出最大贡献是道家。我们一要照顾环境,二要照顾身体,这个意义上道家对我们帮助非常大。


如果现代医学和天文学往前发展,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可能不是儒家也不是佛家,是道家。我们不断挖掘出道家的很多很多智慧与我们有关,我们对道家有一种未来学的关注。


总的说来,道家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我们要保持住很高的敬仰,要认真地去研究,这里边有很多东西,天体和身体是他们关注的对象。

05、成功的最后是回归日常


概论一下这三种学问:儒家君子之道,佛家缘起性空,道家天人合一。


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帮助呢?


按照道家思想,我们都是宇宙中小小的微粒,生存基点非常脆弱;确实一切都是空的,但是在空的空间里面,我们可以呼唤一种天地元气,气决定了我们的成败、兴旺和衰落。


气最重要是元气,讲究初生之气,婴儿之气,不受污染之气,我们要培植心中的元气,就是干净的、没有被污染的气,把这个扩大起来你就成为一个强大的人,能够成为一个救苦救难的人,非常重要。


有这个气以后,把世界看成一体,眼前没有界限,没有恐惧,没有障碍。


最后,回归日常,你们做再大的企业家,最后还要回归日常。


禅宗就希望你回归日常,不要高谈阔论,整天讲佛理,要回归寻常。道家更是这样,你是微尘一粒,当然要回归寻常。


禅宗有一个法师讲过,他说我30年前看我家门口山是山水是水,过了多少年我修行到一定时候,山已经不是山,水也不是水,我现在老了一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回归事情的本原。三段论后,禅宗要求你回归本原,生活还是生活,茶还是茶。最后,都是要回归本原。按照空的本性,道家的基本思维,特别是禅宗的思维,都要回归到生活的本原状态来,你还是赤子之心,还是个寻常的人,但是你已经看过了世界上很多很多东西,什么东西都不在乎了,这是个正常的人。


你当然还是大企业家,但是更多的机会是个正常人,是个普通人,是个爱路边野花的人,是一个对春风对杨柳都有感应的人,是一个对路边的老太太对路边的小孩儿都有感应的人。


三个思维最后都是回归到很普通的寻常,儒家的中庸之道也是这样回归寻常。


不要站在高台上说狠话秀肌肉搞竞争,生生地苦恼,生生地灭绝,撕肝裂胆,不是做这样的人,这和东方哲学是逆反的。


事实证明,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文明能长。


中国文明毛病很多,和西方文化不太一样,有时候显得有点窝囊,有的时候不太扬眉吐气,但是中国文化就不太追求扬眉吐气,东方哲学就不太追求站在悬崖峭壁上的英雄形象,但是慢慢慢慢地延续下来了,在那个地方追求了属于我们的快乐,这个快乐也不在于我们过去一般所理解的成功,心灵的回归和心灵的满足就可以了。


关于阴谋论,我非常不喜欢。中国历史上有阴谋吧?有阴谋,但了解的人不多,因为中国绝大多数时间和人都是文盲,宫廷的事情很难传到下面来,宫廷里面有点少数的阴谋,因为大家都懂得阴谋所以对方的阴谋都看得清楚,一个阴谋不可能完整地发展。农民的毛病,比较小气,自私,不太讲卫生,搞不起阴谋。


中国人本质上比现在文化人传播的要简单,否则文化不会发展到现在。阴谋是宫廷史学家想像出来的,好多文人想阴谋想出来的,是概括出来的。人类遇到很多困难,阴谋论其实不起作用,一切都是无序状态,慢慢地往前走,越来越无序,没有规律,越来越私密。


最后,我想再说一点,21世纪的哲学不要听得太多,好多哲学就在你们身上,你们现在创造的,和未知的在创造的,很可能是当代文化当代哲学的起点,过去的文化过去的哲学不是像我们想像得那么重要。


原来的哲学所不能囊括的东西,就是新的起点,中国文化的创造者,可能不在现在的文化圈里,是现在的坐在第一线的创业者们,他们创建着新的文化。文化必须新,是引领思维往前走的。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