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道与德

发布者:湖光山色 2023-6-11 01:57

谢凉


商业与战争的区别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商战”一词大热,以商战为题的书籍和影视剧很不少。

  《淮南子》“缪称训”有一段话:“今谓狐狸,则必不知狐,又不知狸。非未尝见狐者,必未尝见狸也。狐、狸非异,同类也。而谓狐狸,则不知狐、狸。”类似地,今人动辄称“商战”,大概某些人既不能准确理解商业,也不能准确理解战争。

  成功的商人和兵家既要深刻认识人性,也需要相当的组织学修养。除此之外,商业和战争恐怕没什么共同点,有着根本的区别。

  战争是零和游戏。双方或多方开战,永远不会有各方都得利的情形出现,某一方有所得,必定有一方有所失,也有可能两败俱伤或各方都受损。

  商业则是互利活动,从事交易的双方或各方都会得利,区别在于谁得利更多。有时候为避免损失扩大而交易,也可以看作获利,例如购买商业保险(某保险业务员以游说他人投保为生,自己却不买车险,撞了他人的豪车后,自己掏钱赔偿20万,如果投保,这笔钱足够支付30年的车险费用)。某些交易者的获利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大小的,例如,一个患者去药店买药治逾疾病。

  无论是主动开打或被动应战,恐怕没人希望对方比己方更强大,更不会期待对方比自己更有智慧。

  商业则大不同,从事交易的双方都希望对方在某方面比自己更高明,能用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即使是单纯的买卖,卖方看中对方手里的钱,期望通过交易使自己手上的商品变现且增值。

  从以上战争与商业的两个区别可知,“商战”这个词完全是配搭不对。或许有人说,商战的一个含义是战胜竞争对手。即使可以这样理解,那也与战争不同,因为能否战胜竞争对手,还得看交易对方的脸色,即使比竞争对手强大,也未必能获得交易对方的认可。


正本清源说商业

  原始的商业是指单纯的流通,商人从一方买得物品转卖给另一方。现代意义的商业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除了狭义的商业,还包括工业、农业、采矿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等。

  如果将商业理解为交换,则需要支付的活动都属于商业,雇佣关系、教育业、国家或地区的管治活动包括在内。

  雇主与员工之间是一种特殊的交易。雇佣关系之特殊,在于双方联系相对固定,雇员行事要受约束。如果一个人役使他人干活而不支付任何报酬,受役使的人必是奴隶或受特别惩罚的犯人,由于地位明显不平等,这种役使关系显然不属于雇佣范畴。

  教育有公立和私办的区别。一个人上私立学校,付费给学校是求得知识或技能,是比较直接的商业关系。公立学校的学生未必要支付全部学费(可能一个铜板也不用掏),但学校一定得有经费来源,一个来源是校董自掏腰包行善,一个来源是税收,还有一个来源是社会捐赠,等于是三方代学生支付部分或全部费用。

  有些人称官员为公仆,官员为公众服务而取得报酬,公众则通过纳税的方式间接支付官员薪酬。《西游记》里的石猴冒险为众猴找到一个安居乐业的神仙洞府,被尊称为美猴王。美猴受尊仰,所付出的对价是为猴子猴孙削除死籍,从水脏洞解救众猴,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又除掉与猴群为难的猎人。

  商业有六大特点:交换、自愿、平等、对等、互利、竞争。

  交换是商业最本质的特点,这也是商业最原始的定义。

  称得上商业的,各方一定是出于自愿。强制的交易则不属于商业范畴。

  从事商业交易的各方地位一定是平等的。如果地位不平等,交易一定是某方出于强迫,那就不是商业了。

  交易各方既然地位平等且出于自愿,则交易任何一方都希望对方给出一定的交易物,这就是对等。一方白白得到对方的金钱、东西或服务,要么是抢劫偷盗,要么是捐赠,都不是商业行为。

  交易各方既然按对方的要求给出对等的东西,各方互利是显而易见的。

  在自愿、平等、对等、互利的先决条件下,商业存在竞争就顺理成章。即使一时没有竞争者出现,处于不利地位的某一个交易方一定期望有竞争者出现,以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英特尔曾经在商业芯片行业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但也有AMD这个竞争对手,现在的竞争对手更多,也不乏实力更强大者。正因为有竞争,汽车淘汰了马车、轿车,电话取代了商业电报,互联网淘汰了传真机,其它不一而足,消费者获得极大的便利。


商业的功与罪

  古今中外,商业的佼佼者自然成为富人。有些人为富不仁,这也是事实。有些人倒推回去,据此便得出商业是罪恶的结论,均贫富的高调就顺势出笼。孔圣人就提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孔圣人之前的晏子就明确提出“均贫富”的主张。历代都有人扛着“均贫富”的大旗与官府打斗。多数朝代打压商人,尤以朱明王朝为甚。

  其实,这种一人行窃、全家为贼的看法完全是错误的。各行各业都有人犯罪,总不能说出现罪人的行业都要取缔吧?农民中有坏人,贪官污吏为数不少,品行不正的老师所有都有,谁能说要消灭农业、不要官府或废除教育业?

  能正视识贫富问题的,历代其实大有人在。

  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说林训”有:“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这是很浅显的道理,通情达理的人不会认为所有的富人都是坏蛋。

  史家中只有司马迁能正视商业。他的《史记》有“货殖列传”,对商业有系统的论述,并单独为商人立传,对几个杰出的商人赞誉有加。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到陶地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司马迁评论说“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孔圣人的学生子贡很会做生意,是72贤人中最富有的,孔子能扬名天下,子贡的贡献不小。子贡经常充当使者往来各个诸侯之间,受到各诸侯的礼遇。

  在范蠡之前,郑国商人弦高知道秦军准备偷袭郑国后,假称是郑国君王的使者来犒劳秦军,使秦军放弃了攻打郑国的企图,使郑国危而复安。

  由上可知,商人不全是坏蛋。

  有些商人不仅人品好,智谋也高。战国时代的周人白圭,被尊为经济的鼻祖,《货殖列传》说他“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这简直是兵法大师的风范。他总结的经商之道:“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史记》的“货殖列传”引用了《周书》的一段话:“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显示司马迁是非常认同这一观点的。司马迁在这一篇中列举了各地的特产,指出“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肯定了商人及商业的作用。

  司马迁正视人性。他引用了俗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接着评论说:“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既然各色人等都有致富的欲望,则商人致富根本就不是罪过。

  不仅商人及商业无罪,文艺复兴后,完整意义上的商业(包括工业在内)为人类社会作出极大贡献。虽然很多科学理论、发明不是出自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或人员,但科学理论和发明最后都要归结为实物,只有实物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而工业的进步能提供更多的物资和设备工具、更精密的仪器,反过来能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商业的贡献可用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进行反证。英国和日本在二战后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但都不成功。八十年代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把国有企业私有化。日本的新干线曾经长期亏损,转为民营后才有盈利。国有企业名义上有股东,股东却看不见、摸不着,干预能力却极强,各级管理人员很难进行快速决策,如白圭说的“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必然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


商业之道

  做生意的没有不想赚钱的,还想赚得更多。不过,很有些人违背了商业之道,行事恰恰是南辕北辙。历史上和现实中很多人喜欢从正确的前提得出错误的结论,以悲剧收场,阶段性亏钱还不算什么,闹到破产才令人黯然神伤。

  归结为一点,商业之道就是尊重顾客、尊重合作方。

  如果有心看历史、研究现实,可得出“智慧平等”的观点。一个人是否有智慧,与年龄、性别、学历、财富、地位和经历无关,也就不能随便将傻帽戴在任何一个人头上。

  有人明知对方智商不低,却将对方当傻瓜,想买性价比高的东西却不肯出相应的价钱。一个不会讨价还价的蠢人,怎么可能做出比别人更好的产品?这就是典型的从正确的前提得出错误的结论。

  从古至今,一个再笨的人也学得会“货比三家”。自己不懂行不要紧,让竞争对手相互博弈,总能筛选出合适的东西,即使不是最佳,也不会差得太远。只要自己有选择权,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不会长久吃亏,除非综合实力不行,没法与人竞争。

  得到广泛认可的ISO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新版标准文件明确提出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以顾客为中心、领导者的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这八项原则的根本点就在于尊重顾客,第一个原则“以顾客为中心”是直接体现,第三个原则“全员参与”是正视所有员工的作用,第八个原则“互利的供方关系”则强调尊重合作伙伴的利益,其他原则强调组织学素养。在正常的条件下,只要交易的一方具有对等的谈判地位,必定维护自己的利益,在互利的前提下不会接受对方苛刻的交易条件,“以顾客为中心”是容易理解的。第八个原则其实超越了质量管理的范畴,暗合商业之道。

  全员参与是如此重要,尊重人才就成为必然。“领导者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质量管理方面,更多地体现在商业的综合管理方面。李·艾科卡(有译为“雅科卡”的)就是经典案例。

  艾科卡曾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8年,被董事长亨利福特开除后,被克莱斯勒公司聘任为总裁。当时克莱斯勒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艾科卡上任后,采取了多项措施:游说国会给予一笔15亿美元的担保货款,解了资金上的燃眉之急;将各自为政的35位副总裁中的33位解聘,对营销、信贷、财务、计划和人事等部门进行整顿;以年薪1美元作为垂范,开展节流活动;开源方面,花大力气抓生产制造,积极扶持新产品的开发,推出两款新车火爆市场。正是在艾科卡的领导下,克莱斯勒花了5年时间就还清银行贷款,到第6年,创下了24亿美元的盈利纪录,比它此前60年的利润总和还要多。艾科卡一跃成为美国商业偶像第一人。艾科卡在福特时就开创汽车按揭的先河,极大提升福特汽车的销售量,还力主开发经典跑车野马,被尊为“野马之父”。

  一般人都瞧不起带有流氓习气的刘邦,他手下的将领就说他“慢而侮人”,晋代阮籍更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但刘邦几句话常被人引用,以证明人才的重要性。

  刘邦得天下后,让文官武将分析自己成功的因素。高起、王陵说刘邦成功因素是“与天下同利”,项羽则相反。刘邦自己总结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是《史记》的记载,《汉书》略有三两字的差异,无关紧要)刘邦既能与部属同利,又能重用各方面的杰出人才,自然能打败徒有匹夫之勇的项羽。刘邦这番话也隐含人才结构的重要性,他能得天下,除了这三杰,还有曹参、樊哙、夏侯婴、彭越、英布等一众武将出力,谋士陈平用计。

  只要不是开夫妻店,各种类型的商业组织都需要各种专门人才。以工厂为例:需要设计工程师,也需要技术工程师,需要销售人才,也需要财务和人事管理人才;需要优秀的管理者,也需要起码是合格的技术工人和其他普通员工。丰田和本田的创始人都是杰出的技术工程师,在企业的通盘管理上都不擅长,两个公司都有优秀的管理大师搭档才走向成功(前者是丰田喜一郎和石田退三搭档,后者是本田宗一郎与藤泽武夫搭档)。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有多重借鉴价值。

  洛杉矶曾争办1976年奥运会,输给了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可谓是因祸得福。蒙特利尔因比赛场馆建设和举办费用严重超支,导致亏损了十几亿美元,该市全体市民直到2006年才将债务本利还清。正因为蒙特利尔举办奥运会亏损严重,到1978年决定1984年奥运会的举办地时,除洛杉矶外没有其他城市敢参与竞争。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花了10亿美元,1976年的蒙特利尔花了20多亿,1980年的莫斯科则花了90多亿美元。

  洛杉矶奥运会是首次由民间来举办奥运会,资金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彼得·维克多·尤伯罗斯不过是普通的成功商人,他的坦诚、直率、自信以及敢作敢为使筹备委员会的一名成员沃尔帕印象深刻,被他提名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并获得通过。尤伯罗斯的开源节流手段主要有:拉动企业资助;出售电视广播权和比赛门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尽量不修建体育场馆,大大压缩了各项开支;不盖奥林匹克村,租借加州两座大学宿舍供运动员、官员住宿;招募志愿人员为大会义务工作。

  正因为有尤伯罗斯的商业手段,洛杉矶奥运会的成本不到5亿美元,收益远远高于历届奥运会,最终盈利约2.5亿美元,一举打破办奥运必亏钱的魔咒,后来其他城市为争办奥运会差点打破头。尤伯罗斯既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资深体育人士,更不是富有影响力的重量级企业家,以自己的商业头脑使奥运会取得体育和商业的双料成功,证明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也证明了商业的重大社会价值。

  “互利的供方关系”源于合作的重要性。二战名机P-51野马是商业合作的经典案例。

  1940年英德空中激战正酣时,因自身生产能力不足,商请美国北美航空公司代为生产P-40战斗机。该公司认为新建针对P-40的生产线,不如设计新机型来得快,短期内就设计出野马这款新机。它采用先进的层流翼型,高度简洁的机身设计,合理的机内设备布局,这使它的气动阻力大大下降。后来英国将自制的莱斯劳思梅林发动机安装到野马上,使野马战斗机的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其高空最大速度由原型的每小时614公里提升到超过每小时700公里,不仅在中低空表现优异,高空飞行性能得到极大改善,成为二战中最优秀的螺旋桨战斗机,帮助盟军取得欧洲和太平洋战场的制空权(其中在欧洲战场击落占总数48%的敌机)。野马不仅飞得快,换装梅林发动机后很省油,加装副油箱后航程超过2千公里,能为盟军轰炸机全程护航,大大降低了轰炸机的战损率。

  九十年代,全球采购浪潮兴起,证明了合作的重要价值。

  人才和合作是如此重要,那么,做生意也好,当老板也好,当雇员也好,都喜欢对方有实力且讲信用。卖家希望买家能出得起自己期望的价钱并按期付款,买家则希望卖家能提供自己所期望的产品(或服务)且能保证质量和交期,出现意外时卖家有及时应对的能力,不至自己的权益受损。作为老板,则希望雇员能胜任职务。雇员则希望老板能提供自己所期望的舞台且不会过河拆桥。这些很浅现的道理,可惜有些人有意或无意忽略了。


商业需要保护和鼓励

  哥伦布等人的地理大发现之后,西班牙拥有庞大的海外属地,由此带来了滚滚的海外财富。西班牙从新大陆先后获得了225万公斤的黄金、1亿公斤的白银,以及糖、可可、棉花、蓝靛等大量热带农副产品。到16世纪末,西班牙占有世界金银总产量中的83%,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但是,极为富裕的西班牙不保护商业,国际贸易属于王室的特权(另有少部分人获得特许经营权),其他人都不得从事国际贸易,没有象英国那样催生出强大的商业阶层。不仅如此,西班牙没有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政府对商人财富不断地进行侵占和征用,对工商业进行横征暴敛。这导致大量的人才进入非经济领域,工商业在西班牙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经济由此陷入极大的停滞之中,随着工业革命,西班牙也就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相反,英国曾在很长的时间内是世界头号强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是世界第一。英国贵族在13世纪就开始限制王权、保护私产,17世纪发生光荣革命,彻底废除了王室对国家的控制权,使之成为国家的一个符号。王朝的统治者都不能光吃饭不做事,其他人则更不可能,要想致富,就得靠自己的本事,这是工业革命在英国发动的根本原因。

  从西班牙的由盛转衰和英国的兴起,就能得出商业必须鼓励和保护的结论。从目前世界的情形来看,凡是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商业自由度都比较大。某些曾经富裕的国家因为出现强人,经济一落千丈。苏联曾经是超级大国,经济自由度很小,导致新技术、新产品很难出现,经济效率很低,商品短缺,社会了无生气,最后没几个人愿意它继续存在下去,它就自我了断。

  如果客观分析人性,也很容易得出商业需要鼓励和保护的结论。

  人之为物,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多数人首先期望能延长生命,饿了得有东西能填肚子,渴了有东西能喝,病了想找法子治,还想有衣物防寒,要有地方能遮风蔽雨。其次是追求安全,希望人身安全有保障且生活资料富裕,免于各种恐惧。生存条件得到保障,一般人都会想过得舒服一点,大宅、豪车、丽衣、美酒恐怕都是人人所期望的。也许不少人还有其他更多的追求。这些追求都有赖于商业(说到底是交换),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长久独立生存。一个人体质再好、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在种粮食、采摘植物果实或打猎的同时,缝制衣服,就算这些都能做,所需的工具又从何而来?即使一个人能独立生存,生活质量也远远赶不上智商平平的多人合作。

  考察动物界,大凡社会性动物,其生存能力都较独居动物为优,如白蚁、蚂蚁、狼群、狮群。社会性动物能合作,集体的力量明显比单独的个体大许多倍。非洲大草原上的角马虽然群体数量极大,体型也比狮子大,却算不上是社会性动物,其命运远远比不上个头稍大的水牛,水牛的群体数量不及角马的零头,但成年水牛经常会围成一圈保护幼崽,有时还会主动攻击狮子,狮子和水牛的攻守转换要看命运的安排。大象的社会性比水牛更强,命运比水牛更好。海豚是水中群体合作的典范。狮子虽然是社会性动物,集体捕猎,即使在原始人类面前也没有招架之力。能认识到合作重要性的人不少,认识不到这一点的人应该多看《动物世界》。

  其实,合作的重要性不难理解,最难的是分配机制。在单个的经济组织微观层面上,分配也不难,通过博弈,基于利害关系的取舍(趋利避害、两害相权取其小、两利相权取其大),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正常的人会让利给他方,NBA球员的工资帽越来越高,就是看得见的例子。在微观层面,各方的利益基本上看得见的,正常的人能看远三五年。在社会层面,情形就大不同,利害关系复杂很多,不是每个人都能理得清的。

  如果对利害关系作理性分析,可知利害有六个维度:大与小、远与近、真与假、明与暗、彼与此、动与静。

  利害的大与小是不言自明的。拍卖的时候,肯定是价高者得。招标的时候,不会有人必选要价最高的(招标的情形相对复杂一些,有的选报价最低的,有的选性价比最高的,有的选最可靠的)。

  将现金存入银行,就有远与近的选择:如果在确定的时期内不考虑从银行取款,存期越长,利息就越高。期货的出现,就是买卖双方就远期利益进行博弈的结果。

  有的人买下明面上有价值的公司,结果黄金变沙子,这就是真与假,相反,有人在别人不看好某公司的时候大胆参股,结果赚得盆满钵满,这就是真与假的区别。看得见的例子可从股市中找,有人买一钱不值的垃圾股,结果咸鱼翻生,有人买所谓的绩优股,却深度套牢。

  当年索罗斯在电视上说,自己买股票时,都会去对象附近住一个星期,全面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不会单纯听对象的介绍或听分析师的,这样能了解到对象的真实情况,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公司股票肯定不会买,有的公司一时业绩不太靓丽,但有潜在成长性的,他反而会投资,搁上数年,会有十倍数十倍的收益。野马跑车项目得不到享利福特的认可,如果他认为这项目能赚大钱且没有副作用,必定会同意,艾科卡私下组织野马的开发工作,后来这款车风行一时,为福特公司赚了大钱。这些都是明与暗的区别。

  华人商业明星王安生产电子打字机,曾经赚了很多钱,尽管有人建议他开发个人电脑,但他不听,结果个人计算机勃兴,公司就销声匿迹。英特尔公司曾经是电脑芯片的绝对统治者,长期市场占有率长期在80%以上,后来智能手机广泛普及,芯片王者的宝座就非他所有。诺基亚也是一个典型的商业案例,未能看到智能手机的市场前景,因循守旧的结果是退出手机行业,手机行业的世界第一让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苹果公司夺走。因为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旧产品被淘汰的例子举不胜数。古人说盛极必衰,正说明利害关系中动与静的变化。

  利害关系的彼与此也是不言自明的。买卖双方的情形随时随地都有,连小朋友都明白这个道理。NBA球队的老板自然希望球员的工资越低越好,球员则希望工资一年比一年高,双方谈不拢时,联赛只好休期。

  利害关系的数个或所有维度交织在一起时,实在是令人难以选择。那么在是否鼓励或保护商业问题上,更令人头痛,最主要是明与暗、远与近、真与假这三个维度令人难以取舍。北非某国某强人没收外国资本,号称为了大众,一时取得大众的支持,到头来利益的大头进了他私人的腰包,大众苦不堪言,最后强人倒灶。南美某国曾经极为富裕,多数人的小日子是可以过的,后来强人搞国有化,结果大众一贫如洗,守着品位极高的石油不能开采。其原因都是众人选择明面上的近期小利,却看不到远期的大害。

  利害关系的复杂,还在于人性的弱点。恐怕人的骨子里都有懒惰、贪婪、自私、嫉妒等意识,只不过有人能看清现实,知道这些弱点不能活命或不能取得想要的财富,因而能勤力做事,选择与他人愉快地合作,也愿意接受他人比自己成功、富裕的现实。古人说“千金置宅、万金选邻”,可以说是对利害关系的精辟总结。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卻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这是承认人性中有自利的一面。

  从上述人性和利害关系的分析可看出,对商业进行鼓励和保护,对大众是有利的。限制或打击商业的结果,必然是大家都处于贫穷的境地。因为不计利害的片面扶贫,必然导致大家都变懒,干活多的吃亏,创造财富的动因就不足,西班牙等国就是例证。在微观层面上,一般的企业都会实行激励机制,美国在100多年前就对职业经理人实行股权奖励。正如司马迁所阐述的人人都有自利动机。得益于开放的营商环境,马斯克的企业就能开发出运载火箭,性价比超过很多倾国之力制造的火箭。

  现代人须臾离不开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通讯工具(固定电话、手机)都是私有企业鼓捣出来的,芯片是私营企业生产出来而全面普及,私有企业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就业机会。为了让社会整体进步,鼓励和保护商业是必然的结论。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