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102周年‖世界历史上最牛的创业团队!

发布者:自由知新 2023-7-11 09:10


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给你一个13人的团队开始创业,没钱没资源,你能成功吗?

面对挫折如果要付出生命代价,你有信心起死回生吗?

团队成员越来越多,事业越做越大,你有信心让团队持续运作100年依然基业长青吗?

想想都觉得几乎不可能,但这个世上却真有那么一群人,把听起来不可能的事做成了。

01史上最强创业团队

100多年前,有一个团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史”,成为中国近现代史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团队创业初始之时,仅有13名成员,没钱、没地盘、没资源,平均年龄28岁。一个妥妥的青年创业团队。



1921年,初创团队在上海召开团队成立的第一次筹备会,在上海召开期间被同行业垄断对手不断地干扰,后转移至一艘船上顺利完成注册。初期注册资本接近为零,靠着马恩列的商业计划书,拿到了北极熊创投的天使轮和A轮。

1924年,为了打破传统行业的垄断,联合了友商发起新战略,但是由于友商的恶意陷害和投机行为,造成了最终计划的失败。

1935年,在多次项目地推受到竞争对手打击之后,纠正了团队内海归所领导的错误路线,选出了行业内天才CEO作为领导核心。

1937年,东洋大财团妄图以强力的措施兼并中国市场,消灭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团队上下联合一切力量,巩固用户市场。

1945年,击败了东洋财团的不正当竞争,东洋财团彻底被驱逐出中国市场。

1947年,国内竞争对手,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友商,撕毁了公司联席合并发展的协议,通过各种恶意营销和强行干扰用户的行为,引起了广大用户强烈的不满。

1949年,在广大用户的支持下,通过拿下了决定性的三个市场的份额,并最终一鼓作气,击败了竞争对手。

1949年10月1日,在北极熊创投等投资机构支持下,在北京上市,正式加入全球市场。

1966年,团队中几个投机分子为了一己私利,试图摆脱团队领导核心,妄以要挟公司创始团队,开展了长达十年上上下下的公司内斗。严重扰乱了用户市场。

1976年,投机分子的图谋被曝光揭露,接连数位团队早期联合创始人相继逝世,公司情况面临重大机遇调整。

1978年,几位公司早起联合创始人临危受命决定复出,一致认为应转变以高层斗争内耗和基层地推停滞的局面,将整个战略目标转移至提升用户体验和实现利润增长上,采取资本入股、商品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开放引入国外投资机构的模式。

1992年,转变了持续数十年的公司管理体制,开展公司市场化发展。

1997年和1999年成功地收回被国外集团长期兼并的两个子公司。

2003年,面对高速增长的公司规模和业绩,第四代领导层提出了团队良好健康持续发展的规划,要求强调以用户体验至上,树立市场的全局观念,强调产品和市场的协调统一。


2013年第五代高层领导班子上任,此时的团队实力更为强大,面临着更为重要的挑战。为了使公司内部更具有竞争力,强有力地开展了团队内部大考评,欺压员工的、爱用潜规则的、欺上瞒下的、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不合格员工都被调查,屡教不改顶风作案的被要求离开团队。净化了团队内部不和谐的因素,又端正了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使之更有竞争力。


2015年,国际市场的飞速变化,使得整个团队也面临着重要的机遇,领导层创造性的提出了互联互通的跨国产业链建设规划以及成立以本团队为核心的投资银行。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模式,将自己团队的优秀技术和产品推广到世界各地。在广泛的用户中,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目前市值已超过10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尽管公司成立已久,但锐意进取的势头丝毫未减。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让公司焕发出全新的活力,管理层决定“刀刃向内”,对公司组织机构全面重组,并重构员工KPI考核指标,对内部在其位不谋其政、爱用潜规则的、欺上瞒下的不合格员工坚决打击,对贪墨公司公款的移送司法机关。

团队氛围得到净化,变得更有竞争力。

到如今,成立100年,运营KPI令人咂舌,公司员工达9514.8万,设立分支营业点486.4万个,稳坐世界第一。

现有客户群体以十亿计,年生产总值100万亿。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百年大店,基业长青。

近乎完美的“业绩报表”,这个名为“中国共产党”的团队,毫无疑问是“史上最牛创业团队”。

他们所缔造的“业绩”也被称为“中国奇迹”。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更直言:“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中国奇迹。”

02

凭什么这么“强”?

创业者无不渴望成功,但失败者远比成功者多。按照一些经济学家、投资专家、相关部门对不同途径创业企业的调查,目前个人创业的成功率大约在1-5%,创业失败的概率在95-99%。

机会从不青睐情怀和理想,胜出的往往是不怕挫折、执行力卓绝的团队。

从最强创业团队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总结出值得所有人学习的经验。

一是必须要有可靠的核心团队和清晰的指导路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领导者核心能力在整个领导能力体系中处于本质层面和核心地位。也只有可靠的核心团队才能给整个公司带来稳定的价值观和清晰的路线规划。

从初期的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新世界,到发展小康社会,到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复兴中华民族,初心未曾更改。全体上下劲往一处使。基于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强合作,扩大盟友战线。

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拓宽企业护城河。

从初期的照搬国外理论和经验,依照教条做事,再到中国的特色道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为纲;从单一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没有调查就没发言权”。

最开始照搬国外的“商业模式”,慢慢发现路走不通了,因为那些都是建立在外部市场的规律,与本地市场不相匹配,难以聚焦中国客户的需求以及痛点。

为此,团队依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路径,开创性地提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路线。

根据市场的变化因势利导,实现商业模式迭代,打造满足市场需求及客观条件的解决方案。

最终击败竞争对手。

三是明确的市场定位。

在这个创业团队的反面,是另外一个大企业。

这个大企业看似强大,但什么都依赖外部力量。

拿着苏联人的卢布,美国人的美元,德国人的装备,甚至还有这个创业团队的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最终丧失了核心竞争力,被市场所淘汰。

四是优秀的团队领导人。

很多企业家、创业者、企业高管在企业管理方面都会遇到相同的困境:

企业的问题总是“按下了葫芦浮起来瓢”,得不到彻底解决。一些相似的问题层出不穷,即使解决了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陷入了“有问题→找方法→有问题→找方法”的循环里。

其实这都是没有看清事情的本质。

而真正牛叉的团队,往往是有足够牛的领导人,能够一眼看清事情的本质。

这个团队厉害就厉害在,选出了一个天才CEO

1927年5月,蒋介石、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上万人共产党员、人民群众被残忍杀害。

后面他质问陈独秀:“为什么要下达不反击的命令?”

陈独秀回复:“如果反击那国共就再也难以合作,现在还要依靠国民党,难道要跟汪精卫、谭延闿、唐生智等人翻脸吗?我也知道汪精卫摇摆不定,不是还有冯玉祥吗?”

他说:“难道我们要一直受制于人?西山会议反共,我们只能依靠蒋介石;蒋介石反叛了,我们又寄希望于汪精卫;现在汪精卫摇摆不定,我们现在又寄希望于冯玉祥?这些表面的方法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手上没有兵!”


他一眼看出了,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手上没有兵”。随后在武汉举办的“八七会议”上,他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

这才让整个团队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把以往所有的问题的核心都理顺了。

03

结语

其实,“史上最强创业团队”灵感来源,不是别人,正是这个团队最具影响力的CEO。

1949年,全国即将获得解放,他给中共一大代表李达去了封信。

当时李达在南方,由于要通过国统区,他担心信被识破,于是就用暗语给李达写了一封信:

“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来参与经营。”

历史是最好的注解,现实是有力的印证,事实告诉全世界这个团队不但成功了,还取得了最优秀的业绩。决定它格局的,是使命的力量。

让一个曾面临“被开除球籍”危险的国家,重新步入世界舞台中央。

让一个饱经磨难的民族,接近伟大复兴梦想。

学创业,还得认准“史上最强创业团队”。


史上最牛创业团队领袖

从来不焦虑

1

1918年,北京。

三环内的房子大概两三千块钱一套。而当时人们的工资水平,每月也就十几二十元左右。

面对高不可攀的北京房价,24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离开湖南,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去北漂。

虽然,他是和好几个同学一起,被他的恩师杨昌济邀请去的北京,但也改变不了他在北京过着寒碜的生活。

为了省钱,他和七八个人挤在出租屋的通铺上。

冬天冻得要死,只有一件厚棉衣,最冷的时候几个人只能换着穿出去。

他在北大图书馆里干起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每月工资8元,然后远远地、仰慕地看着那些偶尔去图书馆的,一个月几百块工资的大师、教授们。

但无论环境怎样恶劣,毛泽东总是一副积极向上的样子,去谈恋爱,追大V,听演讲,组织社团,大冬天的跑去天津看海。

哪怕冻得哆哆嗦嗦了,他还有闲情逸致去逛公园,然后在文章里写道:

在公园里,在故宫的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洁白的梅花盛开。我看到杨柳倒垂在北海上,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北海冬树挂珠的诗句: “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激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

说句实在话,今天的我们,哪怕用羽绒服把自己裹成了球,大冬天去故宫或者北海逛一圈回来,能发出的感慨大概也就是:

今天冻成狗了。

2

和毛泽东相比,现在漂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很多年轻人,无论春夏秋冬都已经很少逛公园了。

大家已经整体上失去了那种闲逛的心态,每个人都神色恹恹、脚步匆匆,一个比一个更焦虑。

其实,我们现在所谓的焦虑,很多都是因为未来和预期不一致,对未来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没有把握而产生的。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小马过河》的文章,小马在过河前各种担忧害怕不知所措,问这个问那个,其实就是焦虑的一种表现。

但当我去查阅毛泽东年轻时候的各种经历和文章时才发现,他从来没有焦虑过。

无论形势多么严峻、环境多么残酷,面对生死、重病、误解甚至是被批斗、被排挤,他都是一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心态。

你去读他写的文章和诗词,无论何时何地,总是能感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一股正气充盈的精神。

所以,大家焦虑、消沉的时候,不妨静下来读一读毛泽东的诗词文章。

后来的我们,把这样的心态和精神总结叫做:革命乐观主义。

但是,无论再革命,谁的乐观都不是天生的。

事实上,在那个年代,无数革命者都曾经有过怀疑、彷徨,甚至是悲观失望、脱逃背叛。

“红旗还能打多久?”的问题,在那个年代不只一个人问出来过。

但只有毛泽东作了系统而精确的回答。

依靠的,就是他长期以来的读书、思考和实践,突破了思想认知限制,并最终在更高的思维层面上,建立起了强大的精神信念。

在危险环境中表示绝望的人,

在黑暗中看不见光明的人,

只是懦夫与机会主义者。

——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只是这样的思想境界太高了,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去体悟和实践这样的思维方法,去更好地面对困难和焦虑。因为逆境是每个年轻人的必修课,在此间的心态,往往决定了最终人生境遇的差异。

这里,有三方面的思考和大家交流。

3

第一,抱着直面问题的心态去寻求解决之道。

能看到问题并且认清问题,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盲目的自信,带来的必然是真正出现问题和困难时的慌乱。

其实,对很多人而言,所谓的困难,就是要跳出舒适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逼迫自己去面对原本不熟悉的情况。

就像毛泽东说的:什么是困难,熟悉的工作已经不需要干了,而不熟悉的工作正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

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毛选第3卷》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当时的形势已经大大好转。

但毛泽东在5月31日作大会结论报告时,却出乎意料说要“准备吃亏”。

他一口气讲了十七条问题——比如要准备挨外国人的骂;爆发内战;外国干涉,帮助蒋介石打我们;外国不承认我们;形势不利于我们时跑掉、散掉若干万党员;党内出现悲观心理、疲劳情绪等等。

毛泽东在七大上讲十七条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七大代表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也深深影响了那一代领导干部。

七大代表、后来担任过煤炭工业部部长的高扬文在晚年这样回忆说:“虽然以后这些问题并未全部出现,但有应付问题的准备,就有了胜利的保证。”

毛泽东在谈到为什么要设想这些困难时,曾解释说:“如果我们不准备不设想到这样的困难,那困难一来就不能对付,而有了这种准备就好办事。”

希望一切都是好的,这只是我们的主观想法,而现实是客观的。

虽然理想一定要有,

但是还要结合一个东西,

叫做“现实”。

——《毛泽东文集第3卷》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所以克服焦虑心态的第一条就是,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有等一等、躲一躲、靠一靠的消极心态,永远不要有恐惧问题的心态。

就是做好一切情况都可能发生,做好面对各种困难的准备。

不惧怕失败,才不会失败。

毛泽东说过:在我们面前是没有悲观的,我们能够战胜任何的困难。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确定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图为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4

第二,接地气是对现实有把握、内心能安定的不二法则。

其实,年轻时候的毛泽东也是有很多忧心之事的。只不过,这种忧虑不是情绪上的焦虑,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思考。

1917年,他和萧子升穷游湖南,写了很多笔记。回到一师,读过毛泽东游学笔记的同学说他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年轻时候的毛泽东,忧愁的是如何才能去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如何才能唤起四万万民众的力量,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日复一日的思考中,他发现决定和推动万事万物变化运转的根本就是:

规律。

然而每件事情、每个东西,它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就像毛泽东说的,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

物理学界耗费多年的大一统理论至今未能发现,世界上也不可能有一种规律可以贯穿万物。

但从每件事里去发现规律的方法是一样的。

为什么没有把握呢?

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

没有规律性的了解,

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

或者接触得不多,

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

——《毛选第1卷》

而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发现规律,有一样独特的法宝,并在他的推动下,成为了我党的重要法宝。

那就是,搞调查。

1930年的时候,毛泽东在行军途中,插空做了一个《东塘等处调查》,但即使只是这次非常小的调查,毛泽东都觉得启发很大。

他自己说到,在这次调查前,对于很多情形的观念是模糊的,调查后发现,“哪晓得实际情形完全两样”。

很多人看了几本书,工作了一段时间,就开始封闭起来,就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以为脑子里随便想想就能够解决,拿着一套不成熟的理论四处碰壁,却拒绝思考改变。

其实,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当有一天自认为已经把握了“规律”的万能钥匙,脱离了调查、脱离了乡土、脱离了实事求是的时候,也正是我们犯错误的开始。

无论何时,只有真正地贴近草根生活、深入他者世界,我们的心里才有底,才能有对现实更精准的把握。新闻界有一句话就叫做:”如果你写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邓小平在开启改革开放前,就曾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 要恢复这样的作风。

5

第三,在现实的摸爬摔打中不断精进。

直面问题也好,调查了解情况也罢,最终还是要落到行动上。

就像小马过河前,如何犹豫害怕,多少人给他出了多少主意,真正要克服这个困难,需要的还是自己下河试试水。

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我们的任务是过河,

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

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毛选第1卷》

为了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核心就是一个字:干。

现实生活中,无数人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这世上有多少年轻人,一谈起梦想,创业,未来,口若悬河,唾沫横飞。

谈到第二步,写成方案或者企划书,就能有一半人拖拖拉拉不干了。

第三步具体去操作去施行,又能有一半人撂挑子。

再到第四步具体实施中遇到困难,重新分析,重新做方案,回到原点还能坚持下去的,估计剩不了10%了。

记得当年有老师说,不要看每年那么多人准备考研,复习阶段就会有一部分人放弃,到确认考场交钱的时候又有一部分人放弃,再到考试当天又会有一部分人放弃。

所以,你就算什么都不做,只要坚持到考试进考场,都能淘汰掉一大堆人。

讲是讲,

做是做,

做起来并不容易。

——《毛泽东文集第8卷》

很多人就算是下定决心要去做什么事情了,但真正稍有挫折,付出的代价超过预期,立马就不干了。

不要害怕尝试,更不要害怕犯错,就像毛泽东说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笔直的道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选择和努力的关系。

选择重要,还是努力重要?

永远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

其实关键点就在坚持上,如果只喜欢做选择,却从来做不到哪怕一段时间的坚持,那肯定是努力重要;但如果努力了很久,坚持到筋疲力尽还是没有改观,就应该想想是不是该换个选择了。

关于这一点,毛泽东还有一个经典的论述:

往往有这种情形,

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

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毛选第2卷》

中间的这个度,依靠的就是深入了解后对规律的掌握,你越是能在调查和实践中掌握一件事、一个行业的规律,就越能判断出在一个行业或者一件事里应该投入多少,你到底要坚持到什么时候。

不要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最终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选择了放弃。

6

最后总结一下:

感觉到不舒适和担忧未来,是所有焦虑的源泉。

不要去厌烦它、恐惧它,而是把它当做提示我们要去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一种警醒。然后去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通过大量的调查了解,找出路径的关键。

剩下的就是坚定的行动,并且坚信自己的行动能够起到作用。

这几点本质上是一体的。

毛泽东说过:

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 ,

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

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和必要的侦察 ,

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联贯起来的思索 。

从直面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是一个完整的闭环,贯穿其中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思考。

你如果也能做到这样,就不会再感到焦虑。

取而代之的,是迫切想要自我改变的冲动,是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是达成目标时的激动心情。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有伟人在前面指路,还有什么好焦虑的?


大家都在看

  • 上海商业版图中“最上海”的“最中心”

    上海商业版图中“最上海”的“最中心” 商业之最01-11

  • 在未来商业当中,十大最值钱的东西

    在未来商业当中,十大最值钱的东西 在未来商业中,十大最值钱的东西可能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候选者:创新技术和知识产权: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技术和知识产权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拥有独特的技术和专利,意味着在市场中拥有不 ... 商业之最01-03

  • 真实的线下商业,体感>概念

    真实的线下商业,体感>概念 2024年成都新开商场中,5月31日正式亮相的成都温江旭辉Cmall,一定是近几年大城西方向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项目。作此结论,主要基于3点。其一,项目与地铁4号线万盛站无缝衔接,是区域当之无愧的TOD标杆;其二,项目 ... 商业之最01-03

  • 若降级,曼联将付出怎样的代价?商业帝国崩塌&球场重建成奢望

    若降级,曼联将付出怎样的代价?商业帝国崩塌&球场重建成奢望 如果曼联真的如同阿莫林所担忧的那样,在本赛季末惨遭降级,那球队将迎来怎样的困境?The Athletic作者Philip Buckingham就财务方面进行了分析。曼联糟糕的2024年,最终在对阵纽卡斯尔的主场失利而告终。但球迷们必 ... 商业之最01-03

  • OpenBayes贝式计算获评「大模型最具潜力创业企业 TOP 10」

    OpenBayes贝式计算获评「大模型最具潜力创业企业 TOP 10」 机器之心发布机器之心编辑部缩放定律的放缓带来的技术路径演变在 2024 年的 NeurIPS 会议上,Ilya Sutskever 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挑战性观点,尤其集中于 Scaling Law 的观点:「现有的预训练方法将会结 ... 商业之最01-03

  • 哈尔滨商业大学最厉害三个专业 哪些专业好就业

    哈尔滨商业大学最厉害三个专业 哪些专业好就业 哈尔滨商业大学比较厉害的三个专业有金融学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另外会计学、旅游管理、经济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工程、制药工程、包装工程、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也是比较好的。1、哈尔滨 ... 商业之最01-03

  • “演艺之都”展现新时代中国风采

    “演艺之都”展现新时代中国风采 记者 高倩2024年,“演艺之都”北京再次焕发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耀眼光芒。这一年,以舞台艺术为桥梁,名家大团频繁到访,中国声音持续出海,双向积极的文化交流不断结出硕果,为“大戏看北京”的文化 ... 商业之最12-31

  • 盘点2024商业人物:雷军最励志周鸿祎最红,这个大佬押宝最准

    盘点2024商业人物:雷军最励志周鸿祎最红,这个大佬押宝最准 再见!2024手工劳动/挖哥手工编辑 /角叔出品/独角兽观察今天,是2024年最后一天。站在时间的门槛上,回望这一年,科技与创新继续引领着行业的潮流,AI从模型走向应用,开始全面塑造我们的数字生活。在这个商业风云变 ... 商业之最12-31

  • 胖东来:商业传奇背后的力量

    胖东来:商业传奇背后的力量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胖东来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备受关注与赞誉。 胖东来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极致的服务体验,深深打动了消费者的心。比如,在胖东来的超市里,你会发现工作人员总是热情地帮助顾客寻找商品,耐 ... 商业之最12-31

  • “演艺之都”绽放中国魅力

    “演艺之都”绽放中国魅力 记者高倩/文 方非/摄2024年,“演艺之都”北京再次焕发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耀眼光芒。这一年,以舞台艺术为桥梁,名家大团频繁到访,中国声音持续出海,双向积极的文化交流不断结出硕果,为“大戏看北 ... 商业之最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