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强者早晚会被弱者掀翻
本文首发“观雨大神经”,作者观雨授权推送
处在债务出清周期的经济大环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存在大量的存量竞争。
因为大多数人都在还债,所以就没有新的资金流入市场,于是大家只能对着一块不断缩小的蛋糕拼命切。
这就导致竞争强度非常大,基本上可以用刺刀见红来形容。所以无论是打工人还是老板,都在感叹日子不好过。
人们在面对这种剧烈的竞争时,一般会怎么应对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本能地向强者靠拢,俗称“抱大腿”。
不过抱大腿的前提是找到大腿,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你怎么判断眼前的“这条腿”够不够粗?
在“判断大腿够不够粗”这个事情上,我们往往会去直观地看它的体量,所以找工作的时候就是“越大的单位越靠谱”。
这种思路可以称之为“体量决定论”。
而又因为体量的成长往往需要时间的积累,所以在这套逻辑下还会引申出“先手决定论”,即先发展起来的个体或组织肯定比后发展起来的要强。
先来的强者只要自己不犯错,后来的弱者是没机会的。
所以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大佬们会不会犯错,但加入一个庞然大物终归是更稳妥的,毕竟它们看起来牢牢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主动权。
但如果我们站在比较长的时间跨度上去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实:很多强大的公司其实自己没犯什么错,但最终还是被弱者掀翻在地。
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里面的原理,我们可以先从一个动物演化的故事聊起。
远古霸主
自然界的资源有限、竞争激烈,你多吃一点别人就得少吃一点,这和我们的存量市场的逻辑非常相似。
那么对于一种动物而言,它们要怎么样才能在这个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呢?
很简单,比其他动物早一步做大做强。
优胜者往往是早一步演化出了某个特别厉害的器官,比如说在其他动物还在吞东西的时候我演化出了能咬东西的强大口器;在其他动物还在靠触觉胡乱摸索的时候我演化出了敏锐的视觉,诸如此类(注:演化过程是一个“随机变化+自然选择”的被动过程)。
然后这个早一步演化出“杀手锏”的动物就利用这个优势迅速吞噬资源,自己的体型也随之逐渐增大,最终凭借巨大的体型碾压处于同一生态位的对手,成为一方霸主。
这个过程非常符合我们刚才提到的“体量决定论”和“先手决定论”。
高端的商业竞争往往遵循朴素的自然规律,企业的发展套路跟几亿年前的动物演化模式也差不多。
总结起来就是比别人早一步研发出某种技术或者建立某种优势,然后利用这一点迅速吞噬市场份额并扩大体量。
当然了,动物在体型不断增加的演化过程中,也会提升其他属性,最典型的就是“加攻加防”。
比如说地球上的第一次生命大爆发是距今约5.1亿-5.7亿年前的寒武纪,那个时候的大多数动物都属于节肢动物,其中的霸主叫“奇虾”。
这个动物的头上长着巨大的口器(加攻击力),身上披坚硬的甲壳(加防御力),体长能达到2米(增大体型),我们熟知的三叶虫只是它的盘中餐。
后来在科学家的深入研究中,科学家们还发现奇虾拥有类似现代昆虫的复眼,且这个眼睛的晶状体数量比现代昆虫的还多(每只眼睛有多达16000个六角形晶状体)。
这意味着奇虾拥有敏锐的视觉(核心科技)。
把这套逻辑放到公司运营上,就是一家公司利用一项领先对手的核心科技,一方面提升生产效率,一方面拓宽护城河,最终成长为行业巨擘;放到个人发展上,就是一个人利用一个领先其他打工人的核心技能,一方面提升工作能力,一方面提升职场地位,最终成为CEO,走上人生巅峰。
奇虾的案例似乎再一次印证了这套逻辑的正确性,但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世界上的霸主并非奇虾这类节肢动物的后代,而是另一类动物的后代。
它就是脊椎动物。
那么跟奇虾同时期的脊椎动物是个什么样子呢?
我国科学家在1991年发现了距今约5.3亿年前的云南虫,这是脊椎动物的最原始类群。
这个跟奇虾“同场竞技”的家伙可以说是要啥没啥,而且身长仅为5厘米(后来又发现了同时期的脊椎动物“海口鱼”和“昆明鱼”,身长4厘米)。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这个物种,那就是“又小又软”;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弱”。
因为外表太像小虫子,所以下文我们就把他们直接称呼为“脊椎小虫”。
不过尽管很像小虫子,但我们也不要看不起它们,因为这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当时的脊椎动物之所以混得跟个虫子差不多,其实就是因为它的演化慢了一步。
你来晚了,自然就只能捞到点别人吃剩的。而没有足够的食物,当然也就撑不起太大的体型。
就云南虫这个尺寸,连被奇虾吃的资格都没有,只配被奇虾的食物吃。
但我们都知道它的后代成为了当今地球的霸主。
小小的“脊椎小虫”最终掀翻了隔着几个“阶层”的奇虾,逆转了整个地球的未来,将所有的无脊椎动物踩在脚下,这样是何等波澜壮阔的史诗。
那么在这个史诗级大逆袭的过程中,发了什么励志的故事呢?
并没有。
逆袭之谜
这些弱小的脊椎动物能翻身,主要是因为在约4.45亿年前出现了一次全球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即奥陶纪大灭绝。
这波大灭绝直接带走了当时地球上85%的物种。
科学家们在2005年提出一个观点,认为此次大灭绝事件的起因可能是宇宙中离地球不远的地方发生了超新星爆炸,然后强大的伽马射线照射到了地球,摧毁了一半左右的臭氧层,进而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生存环境的剧变对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无脊椎动物是当时的主流,所以损失最惨重。
于是“脊椎小虫”们一觉醒来,哦豁,吃自己的和跟自己抢吃的家伙都没了,红海瞬间变蓝海。
虽然节肢动物家族在后来的志留纪(约4.38亿年前)又发展出了一个新的霸主:翼肢鲎(hòu),但它们已无力再全面压制脊椎动物的发展了。
地球在进入到约4.1亿年前的泥盆纪后,脊椎动物的“代表人物”-鱼类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统治了整片海洋。其中的霸主邓氏鱼的身长甚至达到了6米。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就因为天上炸了颗星星,脊椎动物就白捡了一大块食物链的“市场份额”,
所以如果你采访脊椎动物,询问它们逆袭的秘诀是什么,它们大概会扔给你五个字:天上掉馅饼。
所以说了这么多,“以小博大”主要靠的就是运气吗?
运气确实很重要,但咱现在要分析的是为什么“脊椎小虫”能接住这个运气。
要知道大灾变并不是只针对大型动物,而是覆盖所有生物的“地图炮”。但是“脊椎小虫”活了下来,它凭什么?
它能活下来,恰恰是因为它落后。
因为落后,所以只能吃别人吃剩的,主打的就是一个苟活。这注定了“脊椎小虫”在演化道路上的“加点方式”不能照抄前辈奇虾的先进经验。
道理很简单,人家优势比你大,资源比你多,如果人家怎么加点你也怎么加点,那么你注定没机会。
比如说奇虾有强大的口器和甲壳,但如果你也照着这个方式加点,那么你顶多发展成一个口器更弱,甲壳更软,个头更小的“小号奇虾”。
这对于你来说是努力是奋斗是一往无前,但在正牌奇虾面前就是一口一个的零食。
所以云南虫长得又软又小也是没办法的事,它也知道奇虾全身铠甲威武霸气,但真去学的话必死无疑。
但又软又小岂不是更加无法战胜奇虾这样的“节肢大佬”了吗?
确实无法战胜,只不过脊椎动物根本就没打算去战胜节肢动物,它们只是求个生存而已。
而对于一个以苟活为己任的动物来说,它最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逃命。
所以这些动物放弃了强大的口器和坚硬的甲壳,把节省下来的资源点到了其他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神经系统。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是由网状神经系统进化而来,而脊椎动物则围绕脊椎塑造了神经中枢。
脊椎让运动更加灵活,神经中枢则让反应更加灵敏,这简直就是“逃命之旅”的黄金搭配。
在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发展战略下,脊椎动物总算是实现了“苟活”的伟大目标,接下来就是等着撞大运了。
大灾变来临后,大量地区突然变得不适合生存,世界上的资源总数也出现锐减。
此时行动迟缓且耗能巨大(庞大的体型和坚硬的外壳都需要靠摄取大量资源来支撑)的节肢动物便陷入到“躲也躲不掉,吃也吃不饱”的窘境,最终纷纷折戟。
而个头小耗能少,同时反应还非常灵敏的“脊椎小虫”则靠灵活的走位和不容易饿死的特性撑过了黑暗时代。
黑暗时代过后就是蓝海时代,因为对手都死完了,所以“脊椎小虫”再也不用吃别人的残羹冷饭了。
随着资源获取数量的大幅提升,脊椎动物的体型也开始增大,此时之前演化出来的那个特殊的神经系统又为它带来了巨大的额外优势。
随着髓鞘的出现,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速度变得更快,所以它们并没有因为体型变大而变得迟钝。等它们发展到比节肢动物的个头还大时,也仍然比节肢动物灵活得多。
而在自然界,一个灵活的胖子是无敌的。
现实世界的特点就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并存。撞大运虽然是偶然的,但只要时间够长,大灾变又必然会发生。
地球至今至少发生过五次席卷全球的大灭绝事件。所以类似“脊椎小虫”掀翻“节肢大佬”的戏码在生物演化的历史中经常能见到。
比如说我们熟知的哺乳动物掀翻恐龙霸权的案例,就几乎是这个戏码的翻版。
抽象一点来说,无论是个人的职业生涯,还是公司的发展历程,都具备“获取资源”、“消耗资源”、“迭代进化”、“发展壮大”、“萎缩坍塌”等要素。这和生命体的发展逻辑其实很相似。
所以我们确实可以从地球几亿年的生命发展历程中获得一些启发。
强大的公司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体量优势”和“先手优势”确实重要,但不是唯一标准。评价某家公司厉不厉害,还得再看看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成本控制水平,比如说可以横向对比一下同业竞争者的营业成本率。这可以理解为这家单位的“能耗级别”。
第二是该单位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这决定了它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力。
我们可以看它在理念上是否崇尚创新;在制度和领导风格上是否乐意为因创新造成的损失承担代价;在经营上是否愿意积极开拓新市场,或者尝试与主业无关的副业;在日常工作中有没有好的知识共享和学习氛围等等。
第三就是看其组织内部的信息传导效率。这里面既包括了基层信息向上传导是否顺畅,也包括了上层的决策过程是否高效。
具体来说就是看解决一个问题是需要层层审批多次开会,还是马上就能讨论出结果并拍板确定解决方案。
不过以上都是战术上的考量,如果真的碰到了大环境的剧变,就需要考量一个战略上的因素,即:
“这家公司在不需要牺牲大量存量资源和破坏已有系统的基础上就可以做出的改变的数量”。
我把它称之为“变化余量”,简单地说就是那些不用“壮士断腕”就可以做到的变化的数量。
然而现实中的大多数公司并不会把资源用于储存变化余量上。事实上体量越大的公司,往往越缺乏变化余量。
这是因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实现的目标是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只有比对手更适应当下的环境,才可能战胜对手、获得优势。
这就类似于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特化。
“特化”是指生物或其组织、器官不断进化,逐渐适应某个特定环境的过程。
这种进化可以让生物更好地适应当前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从而在这一特定环境中表现出很高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简单的说就是它在当下环境中更强了。
但生物学研究还发现一个现象:许多高度特化的类群在环境变化面前抗逆性较弱。
“抗逆性”就是抵抗不利环境的性状。
高度特化的类群因为抗逆性弱,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它们身上的所有“零件”都是照着当前环境来安排的,环境一变它就抓瞎了。
严重时整个物种都可能因此而灭绝。
但这又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你要强大,就必须特化。
人类世界的组织当然比自然界的生物要灵活得多,但基本原理却没什么区别。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如果不投放足够的资源去适应当前环境,它就无法赢得市场竞争;而如果为当前环境投入了大量资源,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你就要面临“壮士断腕”的困境。
比如说在网络时代之前,对于一个零售企业来说,最关键优势就是门店数量。你手中的门店数量越多,地段越好,你就越强大。
所以这个行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就是赚钱了就不停地开分店,开到对手无处可开。
当你拥有了大量的门店后,你就是渠道之王,下到顾客上到供应商,全都在你的掌握之中。
比如说美国大型零售企业希尔斯百货(Sears)就是个典型。
这家公司1886年成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鼎盛时期曾是全球百货业的标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000多家门店,超过30万员工。
如果你在那时候也想开个零售店跟它竞争一下,只会感到深深的绝望。
因为你会发现所有的供应商都把货物优先供应给这个大鳄,而且价格还特别低。普通人也会优先选择它,因为它货架上的商品又丰富又便宜,而且分店到处都是。
然而等进入网络时代后,线下购物的数量出现了大幅下滑。
到2018年的时候,希尔斯的实体店面数量已经萎缩至1002家,并且此前已经连续出现了10年的巨额亏损,并最终在这一年申请破产保护。
你说这家公司难道不知道网络时代到来了吗?
当然不是,人家又不是傻子。
希尔斯作为零售业的巨鳄,非常清楚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该公司在2004年就与同为零售商的凯马特公司联手成立西尔斯百货集团并建立电商平台。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这家巨无霸在网络世界被以网络书店起家,成立仅10年的亚马逊公司打得找不着北。
巨鳄在新人面前不堪一击,看起来有些意外,其实非常合理。
希尔斯的强大是建立在其拥有大量门店的基础上的,而这些门店带来的运营花费、店铺租金、员工薪酬、库存管理等成本极大地挤压了该公司的转型空间。
可以说希尔斯的财富和价值全部都被锁死在这几千家实体店上,于是它就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局面:
抛开这几千家实体店它就一文不值,带上这几千家实体店它又巨额亏损。虽然坐拥几十万员工,但这些员工只会从事传统工作,在传统市场走向萧条后,他们就成为了庞大的成本负担。
所以希尔斯虽然看起来个头大,但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应对新赛道的激烈竞争,最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价值随着这些实体店的衰落而凋零。
那么后人是否会从这样的案例中学到经验教训,进而避免同样的失败再次发生呢?
其实并不会。虽然专家们会指出这类案例在经营上的很多错误,但所有这些错误的背后都赫然写着三个大字:不得已。
还是那个道理:不特化,就无法强大。希尔斯之前不玩命砸资源开门店招员工,就无法成就当年的霸业。
“扩大已知优势”本来就是商业竞争中最常见的模式,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由大量可重复的工作构成的。
比如说零售商不停的开分店,生产厂不停的建立新生产线,地产商不停的扩大负债规模等等。
看到这样的场面我们一般会说这项事业“上了轨道”,而“上轨道”在本质上就是持续地利用新获取的资源去进行有效益的重复劳动。
这本身就是特化的开始,和奇虾在几亿年前不停地给自己“加攻加防”差不多一个意思。
个人的选择
无论你怎么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寻找“大腿”,个人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到个人的策略中。
相对来说,个人的发展策略要比公司更灵活一些,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像公司之间的竞争那么激烈,马太效应没那么明显,再优秀的员工也不可能一个人扛下所有的工作。
所以你既可以走特化路线,穷尽所有时间精力去深耕某个领域或单位;也可以走多样化路线,在维持生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尝试各种新事物。
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多样化的策略并不明智,因为这意味着你“样样不精,处处不熟”,这就很容易被边缘化,无法进入到任何一个组织的核心层。
但过早把自己绑定在一个领域或单位里其实也有风险。
因为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对某个“大腿”进行深度绑定,会导致你没有时间培养寻找其他出路的能力。如果倒霉碰到个夕阳产业或单位,你就会被迫和这艘大船一起沉没。
所以理论上个人的职业生涯最好是按这么个节奏来:
在前期先进行多样化尝试,在这个阶段你虽然相对其他人没有什么技术上和地位上的优势,但选择很灵活。
然后你就利用这个灵活性,在一个新领域刚刚兴起时比别人早一步进入,吃到第一波红利,成为风口上的猪。
如果这个新兴领域有一个很长的繁荣期,你大可以就此开始深耕,让自己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和这个领域的繁荣周期绑定。如果繁荣期不长,你就“故伎重演”,去做下一个风口上的“猪”。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假设。现实中“灵活”了一辈子最后什么风口也没等到的边缘人也很多。
而且这种对各种机会都“待价而沽”的做法也会给人很不踏实的感觉。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侧重于往哪个方向呢?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看时候。
就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而言,有两个大的背景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个背景是现在的外部经济环境正处在剧烈变化的周期中,很多之前看起来坚如磐石甚至如日中天的行业现在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第二个背景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可重复的工作正在越来越多的被技术取代,人力资源面临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
关于这个技术问题,近期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典型。
白领们之所以对“AI降临”感觉压力山大,就是因为他们手中的很多工作确实是可重复的,而这正是AI最擅长的领域。一个AI就相当于一大群不要工资的打工人,严重提升了职场内卷的水平。
不过话又说回来,AI虽然有惊艳的一面,但也没有颠覆正常的技术发展趋势。
“科技代替重复劳动”本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AI的出现只不过是快跑了两步而已。
这种技术发展的趋势一直在为个体和小组织带来好处,因为它削弱了大组织靠“砸资源堆积重复劳动”创造的那部分优势。
所以除非是有国家力量背书的“体制内”,大型公司的不确定性只会越来越大。
因此作为现代打工人,只要自己不是行业标杆的水平,就有必要为多样化发展做一些准备。
而多样化路线有两个先决的条件:
一是你要有不依赖于某个特定组织或行业的谋生能力。
关于谋生这个事,体不体面不重要,能够维持“低成本的存在”才最重要。当年几厘米长的人类祖先在奇虾面前毫无体面可言,但却倔强地笑到了最后。
二是你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足够强,才能随时在新风口来临时快速跨入门槛。
如果不具备以上两个条件,那么“特化路线”其实更适合你;而如果具备了以上两个条件,那么就可以看看下面这些话了:
这个世界上真正重要到不能失去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如果要维持生存,要获取变化余量,就要尽可能地放弃累赘,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成本。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需要我们去主动追求的目标其实就是两个:“更多的资源”、“更高的资源获取能力”。
除此之外的一切评价标准,本质上都是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而别人制定游戏规则的目的,正是为了让你能更好地去帮他实现那两个目标。
所以如果有朝一日你的职业生涯发生了剧变,也不用太过沮丧,因为这在客观上把你从别人的游戏规则中解放了出来。
如果这个时候你感觉迷茫,请记住这句话:
这个世界上除了客观规律以外,没有什么评价标准和发展模式是值得我们无条件去尊重的
大家都在看
-
万达“失”重 位于北京国贸的万达CBD。南方周末记者 梅岭 摄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国贸桥,是北京最为忙碌的交通枢纽之一。每天,有超过30万人从四面八方经由这座立交桥,涌入总面积仅7.04平方公里的国贸CBD办公。在国贸CBD的核心区, ... 商业之最11-07
-
年入千亿!商场“最上头”吸金王,让年轻人集体暗爽 年轻人沉迷养生,这句话的含金量最近还在上升。这几天,“养发饮”在杭州市三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结果当天就卖出了11万份。销量最高的一天,卖出了14万份,直接清空了药房。由于年轻人太热情,杭州市三院紧急公众号 ... 商业之最11-06
-
胡雪岩被抄家,连夜叫12小妾回老家,结果,负责抄家的是左宗棠 “快,去把那些小娘子都叫回来帮着打理一下家产,不能让他们拿走我辛苦奋斗一辈子的成果”。这天晚上胡雪岩显得非常着急,他心里清楚如果这件事情再晚一些,就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困扰。不得已胡雪岩只能让那些与自己 ... 商业之最11-06
-
东立天地喜迎开业一周年,城北商业新中心,持续带来新鲜感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城北的小伙伴们都在吐槽:"为啥我们这儿连个像样的商场都没有?"谁能想到,短短一年时间,东立天地就在这里华丽转身,从"商业荒漠"变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圣地"。一、商业地标的蜕变之路记得 ... 商业之最11-05
-
朝阳商业“顶流”再添一座,颐堤港升级为太古坊,太古称将成全新的世界级地标项目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凯旋 北京报道朝阳区的典型商业颐堤港将升级为北京太古坊。太古地产方面表示,北京太古坊将于2026年底起分阶段开业,其是一个集零售区域、购物中心、甲级办公楼、酒店于一体的“都市 ... 商业之最11-05
-
2024观点商业年会:繁荣周期下的消费与变革 10月31日,以“繁荣周期:消费与变革”为主题的2024观点商业年会在上海召开,当天的全体大会聚焦“繁荣周期”,与同路人一起站在新的起点,把握周期脉络,探讨行业新路下的商业可能。而无论前路如何,迎面而上才有机 ... 商业之最11-05
-
鸿蒙初开 界面新闻记者 | 陆柯言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2024年9月,深圳上演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极其罕见的一幕。 来自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上百家互联网厂商的高管统一着装,齐坐在华为坂田总部,参加一场极具华 ... 商业之最11-04
-
一年关闭1.2万家,昔日中国最“暴利”的行业,彻底被年轻人抛弃 一年关闭1.2万家,网吧这个昔日中国最“暴利”的行业,真的彻底被年轻人抛弃了。众所周知,这两年经济大环境已经明显遇冷,如果当下有人告诉你:“只需投个30万元,干上半年就能回本,再干一年甚至能年赚百万。”我 ... 商业之最11-04
-
商业征途中的理性之光:驾驭情感,照亮前行之路 在浩瀚的商业海洋中,每一艘扬帆起航的船只都承载着梦想与希望。它们或疾或徐,或乘风破浪,或静待风来,但无论前路如何,总有一束光,引领着它们穿越迷雾,那就是——理性之光。在情感与理智交织的商业征途中,如何 ... 商业之最11-04
-
《福布斯》推荐:20本商业好书,值得一读 重温经典,探寻商业智慧的璀璨星辰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在浩瀚的商业海洋中,每一本出色的商业书籍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 ... 商业之最11-04
相关文章
- 全球运动员商业价值榜:詹皇第3,梅西第5,姆总第7,C罗入围
- 一年关闭1.2万家,昔日中国最“暴利”的行业,彻底被年轻人抛弃
- 商业征途中的理性之光:驾驭情感,照亮前行之路
- 《福布斯》推荐:20本商业好书,值得一读
- 芒格老爷子的人生哲学:诚信是商业世界的根基
- 用一个闭环极简模型,讲透商业发展底层逻辑,助我们发现真商机
- 比谢霆锋的脸和厨艺更可怕的是,他那狂赚十亿的惊人商业头脑
- “潮起东方”,为什么是海尔?
- 2024最火爆"我店”商业模式解析
- 淮海地区,曾经是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为何现在沦为了经济洼地?
- 为了讨好宝妈,商业综合体操碎了心
- 2024观点商业年会圆满闭幕
- 武汉商业群起,“前顶流”群光广场还能应对吗?
- 商业思维演讲 最有能量,最有激情,最有智慧,最有前途
- 哈尔滨中央大街是一条极具特色和历史底蕴的商业步行街
- 财富风云:2024胡润百富榜揭示中国商业新格局
- 泉州最繁华商业街区曝光,这里藏着多少惊喜?
- 汪逸儒:做生意,你必须知道的四道思维,决定了你能做多大(上)
- 全球之最的商场,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 阿里、腾讯达成“世纪大和解“,谁获益?
热门阅读
-
好日子香烟价格,多款不同系列价格口感介绍 07-14
-
胡文海事件真相,以暴制暴杀了村干部等14人 07-14
-
缅甸惊现最古老琥珀 距今一亿年价值连城 12-09
-
世界上最小比基尼,几根绳子也能叫比基尼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