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炒作“暑期最可怕”?记者调查暑期线上线下“贩卖教育焦虑”现象
“一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两个月时间差距就拉开了,没有把握好暑假一步差步步差。”
“三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如果你不做这件事,孩子开学就会落后一大步。”
“六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小学成绩不好的同学,暑假以后成绩全起来了,一定要做好衔接。”
……
随着暑期来临,类似视频在网络上大量涌现。这些视频里的辅导老师可能分属不同机构,却用着同一套话术,且视频左下方往往都附有教辅图书或培训班课程的购买链接。“越看越让人焦虑,感觉这个暑假孩子不抓紧学习就再也跟不上了。”一位北京的家长王先生说。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无论线上线下,暑期不少教培机构都在“贩卖焦虑”,培训老师(主播)们“情真意切”地告诉学生家长“××阶段是最重要的”,暑期得赶紧学习,否则孩子开学了就跟不上,或会被同龄人快速反超。
对此,多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作为此类广告的受众群体,学生家长们应当理性看待、增强识别能力,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能够真正拥有健康快乐的暑期生活。同时,监管机构应当积极落实监管职责,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确保“双减”政策落实到位。
“最”视频应接不暇
实则推销书籍课程
某视频号今年6月发布的一条短视频中,屏幕的四分之三几乎都被“老师”的脸占了——他戴着眼镜,手掌随说话的节奏摆动着,眉毛微蹙,一股“资深教师”的范儿。额头前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成绩一般想要翻盘,五年级暑假这样做”。
在视频中,他一本正经地说道:“五年级成绩一般,你到了六年级以后啊,也还是会一般,到了初一就会更一般。”想要逆风翻盘,应该怎么办?这位“老师”把学习比作赛跑,称“小升初”的成绩是最终反映孩子“小学学得好不好的标准”。
很多孩子都是六年级下学期开始准备小升初考试,这名“老师”则建议,应该从五年级开始,提早进入复习。随后他话锋一转,开始推销起某教材辅导书……
在短视频平台,此类“贩卖焦虑”的视频大火,从幼小衔接、小升初到初升高,几乎每一个年级都有覆盖——在短视频博主口中,每一个学期的暑假都是“逆袭”的关键节点。
从课程门类上看,“语文是分水岭”“英语要提前学”“奥数是敲门砖”……科科都必须重视。不过,当视频快要结束的时候,博主随即就会给出购书、购课建议。
不仅如此,在一些视频的宣传语上,还写着“××年级是最可怕的”“暑假别再玩了,××年级就是分水岭”“不利用好这个暑假基本就和高中无缘”等。夸张的语气,配上令人紧张的音乐,让一些看了视频的家长直呼:倍感焦虑。
如果没有把握好这段时间,孩子是不是真的“废了”?有网友吐槽,这两年,每逢暑假、寒假,在短视频平台总能刷到大量这类视频或直播,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每年都是“分水岭”,仿佛孩子学业的成败就在此一举。
记者看到,这类账号大多开通了购物橱窗,视频左下方链接点击进去,是各种学习教材、辅导课程的销售。教材价格不等,有的卖三五十元,有的100多元。某小升初暑假预习资料显示已售38万件。辅导课程购买则更为复杂,定价看似低廉,但其实仅为咨询报名费,后续还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才能开启正式课程。
6月28日,抖音发布第五期打击“借热点事件蹭热炒作”公告,贩卖暑期“教育焦虑”内容成为治理重点。集中发布“小学生二年级的暑假‘很危险’‘最可怕’”“二年级暑假不做好预习,三年级成绩一落千丈”“暑假来了,不浪费暑假60天”等营造“教育焦虑”内容的账号,因违反平台规则已受到严格处置。目前,抖音已处理相关违规视频961条,并对81个账号采取了禁止发稿、限制电商带货权限等处罚。
记者注意到,经验分享帖也成为新型焦虑传播方式。一位名叫“西西妈妈”的网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带娃经历时称,没必要的课程真不用补,告诉其他家长不要过度焦虑,但紧接着话锋一转,说“我家孩子就在看××辅导书,很有用处”。帖子最后还直接附上各种补习资料的购买链接,有不少家长联系她购买。
有用户在评论区留言:一口气给孩子报七八门补习班、兴趣班,其实是在缓解自己焦虑,增加孩子压力。更有用户指出,看着是分享经验,实则“贩卖焦虑”,吃相难看。
“贩卖焦虑”视频中的博主夸夸其谈,他们购物链接中的课程、教材效果如何呢?
不少家长称,在网上看到各种博主推荐的教材,自己也不知道哪一种好,索性给孩子全买来了,但发现很多教材虽然写着全国通用,但实际内容和当地的教学内容、进度完全不符,孩子学起来很不适应。
培训机构找人当托
刻意制造群体焦虑
“贩卖教育焦虑”不仅仅在线上,线下同样普遍存在。
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沈州(化名)曾从事教育培训行业,他告诉记者,网上“贩卖教育焦虑”的话术早已存在,都源自线下培训机构,“先渲染焦虑再引导家长报班买书,线下培训机构玩剩下的搬到短视频平台上,又骗了一批家长”。
沈州向记者透露,他所在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附近就有一些培训机构存在“贩卖教育焦虑”现象,这些补课机构涵盖小学到高中各个阶段,只要有应试需求的科目,都能在这里上课,渲染焦虑是这些机构的主要招生方式。
沈州说,教培机构通常会发动学生家长,让他们在亲友中宣传机构。有的机构还承诺每招来一名学生,介绍人可以获得一笔提成,或是介绍人的孩子可以以优惠价格入学。于是,学生家长群体中混进了许多“机构托”。
“这些‘机构托’会利用闲聊时间和家长会等场合,向其他家长传播焦虑。这样一来,周围家长的焦虑情绪被极大调动,纷纷咨询该怎么做。这个时候再说出机构名称,一些家长便会十分信服,赶紧去交钱报班。”沈州说。
家长的焦虑心理每到寒暑假就会被放大数倍,似乎不趁着这段时间恶补,孩子在开学后就会被同班“学霸”甩在身后,甚至被其他同学“弯道超车”。
记者发现,这类焦虑甚至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在一些家长之间传播,并且线上线下涌现出许多补课培训班,从才艺特长到学科辅导应有尽有。家长急得焦头烂额,孩子忙得不可开交。
“老二幼升小,昨天拼音班‘贩卖焦虑’,让娃把语文数学都补起来,我忍住没报,打算只给他学篮球游泳,这些低龄段不学后面就更没时间了。”上海一位家长说。
上海徐汇区的茉莉(化名)正在上幼儿园大班,显得和身边小朋友格格不入。茉莉爸爸马先生告诉记者,身边的家长们已经在讨论孩子小学前的补课班怎么选,要抓紧上英语班、艺术班等,一股焦虑情绪在家长中蔓延。
面对家长陷入的“教育焦虑”,学生更是“有苦难言”。安徽宿州的小宋向记者吐槽说,在学校,老师会说“不提前预习就会跟不上下一学期的教学安排”,要求家长帮助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提前把下一学期的课程自学,所以学生就会有两套教材,一套提前买来自学,一套学校统一发放正式上课时用。
“成绩下滑一点,家长就要给我报补习班,一对一辅导,晚自习辅导,课间辅导,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假期几乎不存在。”小宋回忆说,尤其是在中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她好像直接无缝衔接到高一,根本没有暑假。家长的焦虑比孩子还要严重,他们不会自我消化,还会转移给孩子。
在短视频平台中,一些所谓“资深老师”的警告视频也会被家长亲友群、家长群,制造群体焦虑。
与此同时,线下的补课机构同样面临货不对板问题。
采访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线下课程存在诸多问题:课程过于基础、全程做题也没有讲解、老师一味念PPT……不仅如此,师资力量也难以得到保障,一些“家教”“名师”甚至都没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有的还是在校大学生。
上海市青浦区的小杨在暑假当过一名“黑家教”,上门辅导小学生课程作业。问及从业原因时,小杨说,一些家长的文化程度难以辅导孩子作业,但又怕孩子暑假作业不好完成,就在外面找老师帮忙辅导,自己高中时成绩还算优秀,加上大学生收费较低,就被家长聘用了。
积极落实监管职责
抵制贩卖焦虑行为
记者发现,机构销售课程时“贩卖焦虑”已是常态。这种宣传活动是否合法?
北京中征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维认为,机构通过广告来增加曝光度,以期获得更好的销售结果没有问题,但在广告中以“贩卖焦虑”的方式来寻求营销效果十分不妥。
孙维说,广告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虽然“贩卖焦虑”并未直接体现为一种保证性承诺,但通过“如果不……就会……”的方式反向表明了其教培课程或教材、书籍在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历学位等方面的必要性,实质上是一种暗示的保证性承诺,该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
同时,广告法第三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严格意义上来讲,“贩卖焦虑”属于一种“不健康的表现形式”,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误导性,不符合广告法对于广告内容的要求。
对此,线上平台该履行何种责任?线下培训班打“贩卖焦虑”的广告应该如何规范?
孙维说,根据广告法第二条之规定,线上平台属于广告发布者,其就所发布的广告应当承担法律规定的监管审核职责。广告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广告业务的承接登记、审核、档案管理制度。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对广告内容。对内容不符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广告经营者不得提供设计、制作、代理服务,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
“如果认定某些教育培训类广告违反了广告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广告发布者对此明知却仍继续发布的,监管机构有权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依据广告法,对发布者处以罚款、暂停广告发布业务或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孙维说。
孙维认为,广告依法应当具备可识别性,线下培训机构的广告内容应当能够使广大家长学生辨明这是广告,而不是试图以一种“科学”的角度阐述教培课程和教培书籍的必要性,通过“贩卖焦虑”这种引导性的内容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对此,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履行监管职责,进一步规范线下培训机构发布广告的行为。
针对培训机构在暑期“贩卖焦虑”问题,应该如何治理?
孙维说,一方面,监管机构应当积极落实监管职责,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确保“双减”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作为此类广告的受众群体——学生家长们,应当理性看待、增强识别能力,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能够真正拥有健康快乐的暑期生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贩卖焦虑’的手段之所以能成功,不过是利用了家长长久以来望子成龙的心理。”在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看来,利用假期来弯道超车,当然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但要将这难得的假期全部用来提高成绩,未免有点得不偿失了。与其苦了学生又穷了家长,不如暂时放下成绩,一起寻找假期的正确打开方式。
孟强说,暑假期间,放松和玩乐是很重要的,但也应该让孩子得到一定的学习和培养,比如看书、学习新技能等。家长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假期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他提醒相关视频平台,不要因为追求商业利益而放任这种“贩卖焦虑”的乱象,应该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并坚决抵制这种“贩卖焦虑”的行为。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丹东 实习生 王意天
来源|法治日报
大家都在看
-
我国的商业文化哪里最出名?你了解多少?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商业文化如同一股生生不息的河流,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那么,我国的商业文化哪里最出名?它又是如何展现其独特魅力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 ... 商业之最04-27
-
"破局者刘强东:以毛泽东智慧破解资本压榨困局的商业革命" 2025年4月,当京东外卖骑手们首次拿到盖着红章的劳动合同,这场始于宿迁农村的变革已悄然改写中国商业史。身着骑手服的刘强东蹲在街头与配送员涮火锅的画面,在社交平台掀起全民热议——这不仅是企业家的姿态转变, ... 商业之最04-26
-
俞敏洪到底输在哪那个拥抱董宇辉的姑娘藏着东方商业最稀缺的密码 36岁的潇潇在镜头前张开双臂时,直播间300万观众集体破防了。这个被网友称作"东方甄选林黛玉"的姑娘,在众人默契保持社交距离的夜晚,用一个跨越三米的拥抱,完成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动人的商业叙事。俞敏洪 ... 商业之最04-26
-
史玉柱:从负债2.5亿到17亿担保泥潭,这位商业枭雄的三次生死劫 2023年深秋,北京金融法院的一纸判决让史玉柱再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位曾缔造脑白金神话、靠《征途》重登富豪榜的商业奇才,因替朋友担保陷入17.65亿元债务漩涡,其名下97.53%的股权被冻结,连珍藏多年的古董车 ... 商业之最04-24
-
商业帝国的建造者: 王健林的万达神话 在中国商业史的星空中,王健林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星辰。他不仅建造了一个横跨地产、文化、金融等领域的商业帝国,更以其独特的商业哲学和坚韧不拔的企业家精神,改写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从一名普通军人到亚洲首 ... 商业之最04-24
-
刘强东的“接地气”为啥成了商业圈的“显眼包” 最近刘强东在广东仓库搬货的视频又上了热搜,评论区有人酸溜溜地说“强哥又在作秀”。但咱细琢磨琢磨:在互联网大佬集体玩“隐身术”的时代,一个身价千亿的老板肯放下架子去一线搬货、跟快递员唠家常、在员工食堂排 ... 商业之最04-23
-
商业社会的“软化”:从效率至上到价值共生 引言:当京东“送外卖”成为商业信号 2025年,京东在外卖领域的一系列动作引发行业震动——宣布为外卖骑手全员缴纳社保、设定5%净利润红线、创始人刘强东强调“不打口水仗,专注社会价值”。这些看似与传统商业竞争 ... 商业之最04-22
-
哪种类型的商业模式让你觉得最稳?看你的风险评估能力 在商业世界中,每个人对于“稳定”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有人信赖老旧稳重的传统方式,有人偏好新兴灵活的创业路线,还有人选择多元结合的综合策略。你的选择,会透露出你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反应方式,甚至能折射出你在生 ... 商业之最04-21
-
在市集里,哪种摊位最吸引你驻足?揭示你的潜在商业嗅觉 在这个变化快速的时代里,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无数的信息和选择。有些人总能在纷繁中捕捉到机会的气息,而有些人则善于稳扎稳打,从细节中发现价值。商业嗅觉,听起来仿佛是商界精英的专属,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 ... 商业之最04-21
-
探秘南京高淳:解锁那些令人称奇的“最”! 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更以其周边各具特色的区县让人流连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南京的南大门——高淳区,解锁那些令人称奇的“最”,感受这片土地上的独特魅力。 ... 商业之最04-19
相关文章
- 不争之智: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的现代商业启示
- 发展低空经济什么最关键?吕本富:逆向创新找商业闭环,最重要是解决应用场景
- 33.6亿!煤老板韩震出手“陕西最大奥莱”,榆林商业的煤动力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范蠡:从灭国战神到商业鬼才,春秋顶流的逆袭剧本比影视剧还离谱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白湖亭能成为福州最后的商业中心吗
- 商之大者:论商业智慧与国家命运的共生共荣
- 李嘉诚的"不担心”与“最担心":一个商业帝国的经极命题
- 李嘉诚:撕裂时代的“双面巨贾”,是商业之神还是逐利之兽
- 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纯粹且高尚!于东来有着商业最稀缺的真诚
- 李嘉诚的228亿美元套现:或将成为其商业生涯最昂贵的"避险"选择
- 大武汉真的太好逛了,武汉最顶级的商业,又要连开两家……
- “败者不死,只是蛰伏”——商业大佬之所以能逆风翻盘的秘诀
- 从工业锈带到商业秀场:合肥瑶海凭什么吸引K11?
- 李嘉诚:商业巨擘的多面人生
- 李嘉诚商业帝国最脏一块砖:公摊面积凭什么让中国人买单
- 太行商脉:武安商帮的五百年商业密码。太行遗珍杂志社存稿
- 胖东来:一个零售业乌托邦引发的商业地震
热门阅读
-
世界上最小比基尼,几根绳子也能叫比基尼 07-14
-
胡文海事件真相,以暴制暴杀了村干部等14人 07-14
-
好日子香烟价格,多款不同系列价格口感介绍 07-14
-
缅甸惊现最古老琥珀 距今一亿年价值连城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