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烂的“弑父”——封神第一部惊现屡试不爽的神奇梗

发布者:秦时明月 2023-7-30 16:39

乌尔善大导演的《封神》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部改编自《封神演义》的作品确实是大气磅礴,无论是画面还是故事内容,都可说是一部诚意之作!点映场几乎爆满,从现场观众的反应来看,那些说这部电影是“烂片”的人,可以闭上嘴了。

绝对不是一部烂片,但从故事内容来说,这部影片距离成为史诗级别的作品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这部非史诗级作品,还是贡献了一个史诗级别的话题,同时也将东方神话传说中那最后一块布扯了下来。

这块布,便是在西方大片中屡见不鲜,但在中国的神话电影从未敢现身的“超级大梗”——弑父情结。

《封神第一部》的开头,足以令人惊艳。因为视众“质子”若亲生,纣王成为众多质子心目中的完美父亲,冀州侯苏护的儿子为了大商毅然自杀。然而画面一转,纣王居然得靠着弑父弑君才登上大王宝座。这番戏剧刻画极具张力,矛盾激化也瞬间达到高潮。纣王的虚伪残暴形象立刻深入人心,观众几乎不假思索便会站在主角姬发的立场,期望姬发早日看清纣王的真面目,继而取而代之成为天下公主。

其实这样的“弑父”而主角成长的方式,在西方电影里早已屡见不鲜。

纵横科幻电影领域四十载、影响了一代美国人的科幻制作《星球大战》系列中最令人觉得荡气回肠、无法释怀的一句台词便是“我是你的父亲!"

而在之后,一系列的超级英雄电影里更是把弑父梗发扬光大。

君不见,蜘蛛侠因为放走劫犯,间接造成养父死亡(父亲早死了); 星爵的亲爹和养父都因他而死;金刚狼由于不知道实情,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卡罗拉与星云齐齐反抗灭霸;尚气就更离谱,非要置父亲于死地……

看吧,在西方主流电影里“弑父”就如同家常便饭,令人习以为常。这是因为“弑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大逆不道之举,但在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中,有着不一样的含义。西方的人对于“弑父”理解更多是对抗权威,挑战压制自己的一切。

在中国的电影尤其是神话电影里发展历程中,对弑父这一情结却始终是欲说还休。

在传统的神话故事中,神仙都是无父无子的,纵观古代神话著作中,以父子形象出现最多的作品,赫然便是《封神演义》。这部著作中,出现了无数父子神仙。李氏父子,纣王父子(最后都是神)、黄氏父子、文王父子、邓九公与女儿、余氏父子、昊天上帝与龙姬公主。

《封神演义》最知名的神仙哪吒,可以说是神话传说中的试图“弑父”第一人。但哪吒的弑父是不被理解的,而哪吒最终虽然万般不情愿,也只能选择与父亲和解。不过话虽如此,哪吒的“削骨还父,削肉还母”仍然是无数观众心目中最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

乌尔善导演显然是敏锐的察觉到了《封神演义》中最吸引人的元素之一,同时也敏锐的揉合了当下西方主流文化中“弑父”情节,将这一主题无限放大。质子营近百名质子,每个人都被逼认贼作父。他们中有的人在养父与生父之间徘徊,有的人甚至为此真的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封神第一部》的另一位男主角殷郊,心情则更是复杂。作为质子营最独特的老大,他是纣王的亲生儿子。他一方面崇拜着自己父亲勇武,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承认父亲的虚伪、残暴,于是内心期盼是狐妖迷惑了自己的父亲。但是到最后,他才发现哪里有什么迷惑,邪恶的还是父亲自身。这是电影情感及剧情方面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点,也更切合电影的主题,但这一点乌尔善也只是点到为止,毕竟乌尔善明白,观众的情感还是更多的应该倾注于周武王姬发。

其实这一点颇为遗憾,但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是商业片,封神最吸引观众入场买票的,应该还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级别的神仙大战名场面。

哪吒、杨戬、诛仙剑阵、六大圣人、鸿钧道人……

想到此,期待第二部也就很正常不过了!

但是,所谓封神,还是应当以封神为背景来讲别的故事。 这第一部,乌尔善浅尝辄止的讲述了“弑父”的故事,第二部还会有更好的故事吗? 一定会有!!!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