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里的反派走进现实,残暴成都超乎人想象
第八章 安德的游戏:杀戮机器
即使是美国国会最胖、最愚蠢的政客也认识到,在面对美国真正面临的各种问题时,《星球大战之子》是毫无用处的。
——尼克·弗里,《终极战队》1
幸运的是,现在有一种比枪优越得多的替代品。战争类电子游戏更有趣些,对环境没有什么比这更苛刻的了。
——亚瑟·克拉克2
你可以毫不犹豫地杀死他们,因为他们本就不是活的,他们一出来就无情地要抓住你。如果你炸掉机器,没人会在乎。
——奥森·斯科特·卡德3
《星球大战》对美军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制造导弹防御系统的失败尝试。莎伦·温伯格形容在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科技座谈会和年度会议(2002年转移到迪士尼乐园)上“穿插着《星球大战》的主题曲”4。乔恩·荣森认为美国陆军“黑色行动”实验是为了制造“通灵的士兵”,他们自称为“超级战士”和“绝地武士”5,它从1978年运行到1995年,试图复制出欧比旺·克诺比的隐身能力,以及心灵监视、心灵治疗、穿墙能力。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项目包括“卢克的双筒望远镜”,它是一个基于《星球大战》中看到的传感器原型6,一台被称为“绝地武士”的掌上电脑7,一架直升机/固定翼混合动力飞机的原型机,命名为“X翼”(西科斯基公司的S-72)8。西摩·赫尔施引用一位五角大楼工作人员的话说,2002年他把美国企业研究所比作“达斯·维达的母舰”,暗指《星球大战》和《第三类接触》,那是在这两部电影上映将近25年之后。9美国空军飞行员投票决定将F-16命名为“蝰蛇”,它是20世纪70年代电视剧《星球大战》克隆《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中的一款战斗机。10《星球大战》系列电影掀起了一股大制作科幻片潮流,推动了特效工业的发展(包括电脑绘图的使用),在射击类电子游戏的流行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所有这些都被证明对美军极为有用。
《太空大战》是第一款大规模生产的电脑游戏,也是第一款射击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一艘楔形飞船和一艘针状宇宙飞船在重力井中互相发射导弹。它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史蒂芬·拉塞尔、马丁·格雷茨、韦恩·维特尼开发的,灵感来自E.E.史密斯的小说《透镜人》中太空歌剧院里的战斗,资金赞助来自五角大楼。11它很快就在“任何一台拥有可编程的阴极射线管的研究电脑上”玩起来了。12
1971年一款升级版的《太空大战》——《银河游戏》成为第一款商业化的电子游戏。1972年修改为单人玩的街机版本《电脑太空》,出现在酒吧里(短暂地出现在电影《超世纪谍杀案》中)13。同样在1972年,一款《星际迷航》的电脑游戏出现了,布鲁斯·富兰克林在《越南和其他美国幻想》中,认为这款游戏孕育出一个完整的品种,不久将占据每所大学的主机,然后扩散到全美国的家庭和办公室的个人电脑。这款游戏名为《星际迷航》或《迷航》,它让数百万美国人(大部分是年轻人)能够指挥企业号,并发动惊心动魄的电子战,对抗邪恶的克林贡帝国源源不断的巡洋舰。14当我上大学时,《星际迷航》已经扩展到我所在大学的主机上(尽管它会定期被删除,因为玩这款游戏的人占用太多时间),我记得的版本不是“没完没了”的:如果没有被摧毁,你就会因为太过于嗜血,欺负毫无防备的克林贡人而被解除指挥权(在我的记忆所及的范围内)。
1977年《太空大战》再次演变成商业上最成功的版本——《太空之战》,针形飞船变成了一艘企业号形状的星际飞船。1977年也是《星球大战》首映的一年,在对死星的攻击简报中使用了电脑动画(电脑动画在故事片中的第三次使用——之前分别是科幻电影《西部世界》及其续集《未来世界》),描绘故事角色在玩一款全息电脑游戏,并使用电脑瞄准器,它将被安装在电影院大厅的街机游戏所模仿。
同样在1977年,奥森·斯科特·卡德的第一个科幻故事出版了——一部名为《安德的游戏》的中篇小说。它和《星河战队》一样,让人类士兵对抗像昆虫一样的蜂巢文化——尽管在卡德的中篇小说里,“士兵们”正在远程遥控攻击舰船,这离“无人机”在美军中发挥重要作用还有许多年。
无论有什么相似之处(2002年卡德否认曾读过海因莱茵的小说,说任何相似之处都是巧合)15,差异是显著的。在《安德的游戏》中,负责保卫地球的士兵都是还未到青春期的孩子,他们6岁就被征召入伍进入战斗学校,他们的身体从未出现在战场上,所以没有任何直接的危险。相反,他们认为自己正在进行一场战术模拟训练,对手是赢得了与虫子进行的最后一场战斗的指挥官。直到“模拟训练”结束后,他们才被告知一直是在进行一场真正的战斗,给真正的宇宙飞船船员下达命令,并且他们摧毁的星球也是真实的。11岁男孩安德赢得了这场战争,拯救了地球——通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消灭另一个智能物种。
这部中篇小说获得雨果奖提名,并在卡德1985年出版长篇小说之前,在杰里·普内尔的《将会有战争》选集(1983年)中再版。和《永恒的战争》一样,这部小说获得了雨果奖和星云奖,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它。斯平拉形容它“是某种无罪的军事自慰幻想”16,这不禁让人想起他“军事梦遗的描述,比如《星河战队》、佩里·罗丹系列或《星球大战》,里面都是充满正义的天真少女茫然无知地屠杀外星人或机器人模样的没有面孔的炮灰”17。这是对卡德的中篇小说《安德的游戏》(1977年)相对准确的总结,除了小说的最后一章:不仅是整个外星种族(除了后来我们知道的一个大茧女王)被消灭了,就像电子游戏里的许多像素一样,读者最容易看到的是,安德的哥哥彼得是个虐待狂,他让安德戴上一个虫子面具,这样他就有理由在“虫子和宇航员”的游戏中痛打安德。18然而在小说结尾,安德的正义和无罪至少被削弱了。用斯平拉的话说:“当安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游戏控制台犯下种族灭绝的罪行时,这里有一点道德博弈。当大人们赞美他是救世主和英雄的时候,他却把自己被欺骗做那些事情所造成的后果看作种族灭绝,在令人困惑的最后一章,我们看到轮廓模糊的他为自己的罪行赎罪。”19斯平拉认为“安德没有理由感到内疚”20,正如他的上级告诉他的:“我们给你定的目标。我们对此负责。如果出了什么问题,那也是我们的责任。”21但是安德认识到他的行为已经导致了种族灭绝,也导致那些遵从他命令的人类飞行员的死亡。尽管他相信(就像霍尔德曼的曼德拉最后做的那样)他是被“哄骗”参加战争的,但是他还是感到羞愧。22对卡德来说,这是“使我们成为成年人的人类属性之一——接受无尽的责任”23——就像许多从越南回来的美国士兵(包括非战斗人员)遭受“丢下战友的耻辱”24以及“内疚和折磨的痛苦”25一样。
斯平拉把卡德这本书的成功归因于它吸引“观众对自己的形象幻想”26的方式,“英雄是一个有性心理障碍的青春期男孩,他通过在战争活动和电子游戏上的实力成为人类的救世主”27。战争结束后,学校的二把手安德森上校对指挥官说:“格拉夫,这对我来说太深奥了。给我游戏吧。好的、简洁的规则,裁判。开始和结束。赢家和输家,然后每个人都可以回家找他们的妻子。”28
可以说,这不仅仅是《星球大战》和《安德的游戏》创造出来的战争形象(《安德的游戏》在海军陆战队大学被列为指定读物)29,还是在1981—1993年里根和布什执政时期,后越战时代的美军行动如“紧急狂暴”①“正义事业”②“沙漠风暴”③中媒体所创造出的形象。开始和结束,赢家和输家,一个明确的被妖魔化的敌人(达斯·维达、菲德尔·卡斯特罗、曼纽尔·诺列加、萨达姆·侯赛因),以及一项明确的任务(摧毁死星,将美国人从战火纷飞的格林纳达撤离,抓捕诺列加,巴拿马政权更迭,迫使伊拉克军队撤出科威特),使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并凯旋。特种部队发挥了作用,“有许多闪闪发光的武器和华丽的爆炸”30(纪录片《巴拿马骗局》认为“正义事业”行动主要是为了对美国新式武器系统进行战场测试和宣传、推销,例如F-117隐形战斗机,它在那次攻击中第一次使用31),但只能看见少量的血或尸体残肢。当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开始时,媒体报道受到严格监管,包括被纪录片制作者肯·伯恩斯所描述的内容:“轰炸机飞行员的遥控摄像机看到的,伊拉克目标就像可怕的电子游戏一样被摧毁……伴随战争特有的新主题音乐,引人注目的新地址、地图和图形,暗示着战争本身也许是电视的全资子公司,而不是反过来。”32娜奥米·克莱恩同样提到“电子游戏式战争的可耻时代”“太空入侵者的战场”“零伤亡的战争幻象”。她在描述“对具体目标的枯燥的轰炸视角”时问道:“谁在这些抽象的多边形中?”33
斯平拉对此的回答大概是“没有面孔的炮灰”。(肯尼斯·杰里克拍了一张伊拉克士兵在驾驶室被烧死的照片——这是给伊拉克受害者一张脸的罕见尝试——直到战争结束才能在美国发表。34)
在《星球大战Ⅳ:新希望》之前的电影、电视剧和漫画中,将科幻虚拟的对手视为“外星人或机器人模样的没有面孔的炮灰”的想法,常常是出于经济或其他实际的原因(而不是意识形态的)。长期以来,英国广播公司的系列剧《神秘博士》一直利用这个现实情况,使用看似相同的机器人或半机械人,意味着你只需用少量穿戏服的临时演员和一点儿小技巧,就能制造出大规模军队入侵的假象。乔治·卢卡斯在最初的《五百年后》(1971年)中也用了两个戴面具的演员来扮演整个机器人警察部队,当制作《星球大战Ⅳ:新希望》时,他不仅再次使用了暴风兵的服装,而且通过在一些场景里戴上不同的面具,以及在英勇的反抗中不戴面具,使得较少的演员能够扮演多个角色。35同样,漫画家和动画师也发现,画出大量戴面具或头盔的角色要比把所有角色都画得个性化容易多了——尤其是使用电脑软件来复制图像时。
在电子游戏里也是如此,更简单的图像和动画对电脑内存的要求也更低——卡德认为这一事实是“在那些早期游戏里,使用科幻图案的实际原因之一。图像简单而抽象。很难做出任何看起来像物体的东西。《太空入侵者》游戏是一个射击场,但是你能在屏幕上把鸭子画得很可怜。但是,外星人、宇宙飞船、机器人——无论正在下降的‘入侵者’可能是什么,因为它们是科幻虚构的,不必看起来像已知宇宙里的任何东西”36。《太空入侵者》由西角友宏设计,他之前曾设计过第一款基于战斗机飞行模拟器的电脑游戏《拦截机》(1975年)以及第一款描述人类处于枪战中的电脑游戏《西方枪战》(1975年)。37
在西角友宏第一个版本的游戏中,玩家击落了飞机。但是车辆运动似乎有点紧张,导致设计师去解决人类对手。当太东④的董事长看到这个想法时他犹豫了,并禁止使用人类目标。西角友宏有了新的想法。“在日本,我们发现《星球大战》很受欢迎,”他说,“我决定把目标做成外星人,作为一种利用萌芽中的太空热潮的方法。”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小说《世界之战》中像虫子一样的外星人给了西角友宏灵感,他小时候就喜欢这本书,他开始用简单像素模式绘制火星敌人。38
自1934年以来,美国军方一直使用飞行模拟器来训练飞行员,20世纪60年代以后,模拟器的电脑化程度越来越高。据布拉托尼说,美国从1980年开始购买和修改商业电子游戏作为训练辅助工具。39其中一款游戏是雅达利的《战争地带》,被改编为《布拉德利教练》,用于训练布拉德利战车组——《战争地带》的设计者艾德·罗特伯格讨厌这种安排,他说:“我们许多工程师可以选择为从事军事合同的公司工作,但我们有意选择一家与此无关的公司工作。”40(也许是巧合,1980年还发布了《B-1核轰炸机》,这是一种飞行模拟器,玩家在1991年轰炸了莫斯科;《电脑冲突》中玩家攻击或保卫苏联城镇;《导弹指令》中玩家使用陆基反弹道导弹系统拦截瞄准六个城市的炸弹。和那个时期的许多游戏一样,在《导弹指令》中唯一可能的“胜利”是通过拖延你所在一方的失败而获得更高的分数——在这种情况下,目标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核武器攻击。据说这款游戏的开发者戴夫·瑟尔住在美国空军基地附近,多年来他一直做着关于核攻击的噩梦。41)1982年美国陆军的杂志《士兵》宣称“电子游戏在陆军有广阔的前景”42。1983年8月罗纳德·里根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我最近了解到一些关于电子游戏相当有趣的事情。许多年轻人在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已经发展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手、眼、脑协调能力。空军相信,如果这些孩子能驾驶飞机,他们将会成为杰出的飞行员。”43
到1997年,电脑图形学发展到较高水平,炮灰不再需要匿名——尽管对人的面部表情令人信服的模拟仍然难以实现。那一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修改了商业性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毁灭战士》,使其成为多人游戏的《海军陆战队毁灭战士》,并提供下载。44紧随其后的是由美军设计的作为招兵工具的电脑游戏,包括“官方军事游戏”《美国陆军》——加拿大乐队“宣传者”的歌《美国陆军》形容它是一个“真实的《安德的游戏》”45。它的继承者《未来部队连队指挥官》,则设置在不久的将来2015年。46另一个最近的例子是《漫游者》,它被设计用来训练嗅探犬的操作员,这些嗅探犬可以帮助搜寻简易爆炸装置47——这不是那种你想在战场上学习的技能。
电子游戏除了用于训练,它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招兵工具,以及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法48,美军还发起了行动:实时连接,使驻扎在海外的士兵能够同家乡的家人和朋友玩在线的X-BOX游戏,例如《血色苍穹》(表现一个巴尔干化的北美地区国民警卫队的空战游戏),以此提高士气。49班格特引用驻扎在巴格达的士兵的话说:“有些孩子,他们会出去打一整天的仗,然后回来整夜地玩这些太空时代的电子战争游戏”,“我一半的时间都在玩《光晕Ⅱ》”50。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国防部不得不出面干预,停止向在伊拉克服役的士兵提供“启动行动”(Operation Start Up)护理包,这是“美国支持你”(America Supports You)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包括一款电子游戏,在这款游戏中,在世界末日战斗的基督教士兵,必须改变或是杀死反基督教的力量。51
◆◆◆
1979年11月9日凌晨,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打电话给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通知他苏联向美国发射了250枚导弹。第二通电话说他们现在追踪到2200枚入境的导弹。布热津斯基后来告诉传记作家安德烈·卢博夫斯基,他没有叫醒他的妻子和卡特总统,认为这要么是一场虚惊,要么为时已晚,只能采取报复行动:“我知道,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在大约半小时内,我和我爱的人,华盛顿,以及大多数美国人将不复存在。我希望确保我们会有人陪伴。”52
飞机紧急升空,以防攻击是真的,但是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打来的下一个电话报告称,他们的其他追踪系统都没有探测到导弹,认为这是一个假警报。后来发现是一台模拟核攻击的电脑“接入了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的系统”。后来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在其基地之外建立了单独的设施,用于运行模拟器,如此不再有让它们联通上探测网络的风险了。531983年9月在电影《战争游戏》上映几个月后(这部电影后来被制作成电脑游戏),苏联也发生过类似的电脑错误。
在《战争游戏》中,一个寻找电脑游戏的年轻黑客没有意识到,他在网上的对手是人工智能,它被安装在战略空军司令部,用来取代那些在察觉到有攻击时拒绝扭动钥匙发射导弹的军官。54这部电影取得了巨大的商业和评论上的成功,并反映出公众对美军过度依赖电脑,以及他们根据虚拟数据处理一次毁灭性攻击的能力的不安。由于需要比人类反应或决策过程更快的反应速度,这些虚拟数据没有经过人类操作员的检查。显然,在1984年,这将给另一部冗长的科幻传奇以灵感,当阿诺德·施瓦辛格第一次以终结者身份出现时,它遵从天网的命令,这台美军超级电脑断定人类是对其存在的威胁,利用其拥有的自动化工厂和核武器,企图消灭人类。55
关于新物种杀死它的创造者或它的家人的故事并不新鲜,例如伊卡洛斯的故事,它比弗兰肯斯坦还要早几千年。当他使用最早的人力飞行器时,没有遵守他的父亲代达罗斯指示的安全预防措施或是飞行计划。关于军事力量可能被它过度信赖的未经检验的技术削弱或摧毁的想法,在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亚瑟·克拉克的《优越性》(1951年),这部小说大体取材于沃纳·冯·布劳恩和他的军事指挥官沃尔特·多恩伯格将军的故事。56在科特·冯内古特获得雨果奖提名的小说《猫的摇篮》(1963年)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位将军要求一个核物理学家发明一种小东西,这样海军陆战队不用再在泥泞中跋涉。这位物理学家发明了少量的九重冰,一种可以在45.8℃融化的水的同素异形体,它就像一颗“种子”,能冰冻住它接触到的任何水。在小说的结尾,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河流和地下水都被冰冻了,地球上每个人都难逃厄运。57
把战争机器或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一台电脑,在科幻小说中也有先例。在《星际迷航》中被柯克船长毁掉的众多电脑中,有一部是M-5,它在《终极电脑》一集中直接控制了企业号。M-5的思维和行动都比人类快,它能使一个试图切断其电源的红衫军蒸发,然后用企业号的武器全力攻击联邦星舰,在一个本来不致命的战争游戏中杀死数百人。柯克说服M-5自己关机,指出它犯了谋杀罪,为此惩罚是死亡。但是M-5也瘫痪了舰船的内部通信,使它不能通知攻击舰船的指挥官发生了什么。柯克下令放下防护盾,赌的是——不像一台电脑——韦斯利舰长存有人性,不忍心对一艘看上去要死的舰船开火。58
许多人已经清楚认识到电脑化战争的问题,虽然它起源于科幻小说,但必须在20世纪解决,而不是等到23世纪。1970年的电影《巨人:福宾计划》改编自D.F.琼斯1966年的小说,由《星际迷航》和《入侵者》的导演约瑟夫·萨特金执导。在这部电影中,超级电脑巨人是世界末日机器的一部分,几乎无懈可击。当得知它有一个苏联对手——守护者时,巨人需要一个通信链路,两台超级电脑成为盟友。它们利用核讹诈在其工作时恢复连接,并下令软禁和监视巨人的设计者福宾;暗杀守护者的创造者;将双方的导弹瞄准尚未在其控制下的国家;建造一台更大的电脑。美国和苏联军队试图在日常维护的幌子下,将弹头用仿制品替代,来解除电脑的武装,但是巨人和守护者识破了这个诡计,在发射井中引爆了两枚炸弹,炸死了技术人员。电脑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说:“我给你们带来了和平。它可能是富足和满足的和平,也可能是未埋葬的死亡的和平。你们可以选择:服从我的可以活下来,不服从我的只有死路一条。建造我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战争。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我不会允许战争。这是浪费的、无意义的。人类不变的规则是,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59
《未来世界》(1974年)中一个机器人给出了同样的理论基础,故事中一台电脑控制了机器人主题公园——无法像巨人或克拉图那样展示自己的力量——用克隆的机器人代替一位苏联将军和一位日本政治家,目的是防止人类毁灭地球。60不过,大多数对控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电脑的描述都认为,这可能是个坏主意,就像在《战争游戏》或《终结者》系列电影中那样。在《暗星》(1974年)中,杜利特尔中尉指挥的一艘星舰,更像《奇爱博士》的而不是《星际迷航》或《2001太空漫游》的(“不要跟我说任何关于智能生命的废话,就给我一些我可以引爆的东西”),他不得不用一枚智能炸弹来解释,单就炸弹而言,它可能比他更聪明。61电影《人间大浩劫》由罗伯特·怀斯导演,改编自迈克尔·克莱顿1969年的小说。在这部电影中,在美军一处秘密军事设施工作的科学家必须接受自动防御系统的挑战,使核自毁装置失效,核自毁装置将向世界释放一种迅速突变的病原体。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间大浩劫》中,和《猫的摇篮》以及许多20世纪50年代的怪物电影一样,麻烦是军方自己造成的。在这种疾病杀死一个小镇上的居民,仅有两人幸存之后,被召集来的平民科学家吃惊地发现斗式太空探测器项目把仙女座微生物带到了地球,这是一个收集适合用作生物武器的病原体的军事项目(这个想法将在《异形》系列中以更大的生命形式再现)。小说和电影的结尾处,造成危机的原因是,斗式太空探测器项目在控制设施建设完成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意味着使自动的自毁装置失效、改用手动控制的超控装置(它本来只能由一个钥匙座操作),尚未安装在钥匙座工作的部分。62
使用更多常规弹药的自动化武器系统也在科幻小说中出现,在它们被美军使用之前和之后都是如此。乔·霍尔德曼的《永恒的战争》描述一名“枪手”的工作就是阻止自动比瓦沃特激光开火:“如果他放手不管,它将自动瞄准任何移动的飞行物,并自由开火。”63这种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人类反应太慢,无法有效瞄准快速移动的导弹,但可能更擅长分辨敌友,因此仍然可以阻止这些武器。在《永远的和平》(1997年)中,霍尔德曼描述了21世纪地球上的一场非对称战争,美军严重依赖“大兵哥”,这是一种强大的远程遥控机器人,叙述者指出:
有几个原因使他们不使用真正的机器人。一是它们可能被抓住,然后用来对付你。如果敌人抓住了一个大兵哥,他们只得到了一堆昂贵的垃圾。然而,没有一只被完整地俘获,它们的自毁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机器人的另一个问题是自主性,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能够独立工作。全副武装的机器进行现场作战决策的画面和现实,不是任何军队想要处理的情况。64
这一景象在原版的《机械战警》(1987年)中也有描绘,原型机器警察ED209没能意识到一名测试对象扔掉了他的武器,用内置自动炮把他打死了。ED209项目被搁置了,取而代之的是半机器人战警,这让负责此项目的执行经理抱怨不已:“我得到了ED209的军事销售保证——翻新计划,25年的配用配件……谁在乎它能否有效?”65(早些时候,《机械战警》在罗纳德·里根纪念战略防御平台上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再次抨击美国在未经充分测试的武器项目上的国防开支。)美国军队在现实世界里确实有这样的形象问题,2003年3月和4月在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爱国者导弹系统在两个星期内制造了三起“友军炮火误伤”事故(尽管美国军人造成的大量“友军炮火”伤亡——估计占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伤亡人数的24%——说明人类在分辨敌友方面也容易出错)。对这个问题,霍尔德曼的科幻式解决之道是“将鲍威尔主义扩张到荒谬的程度”,或者至少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以大兵哥的形式,用最大的高科技力量、最小的部队损失”66。(鲍威尔主义的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方面是:“战争只能作为最后的手段,必须得到公众的大力支持,必须在明确的国家利益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进行。它应该以压倒性的力量和明确的退出战略来执行。”在《永远的和平》中,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而且霍尔德曼认为在两次伊拉克战争中都是如此。)这一战略确实减少了美国方面的人员伤亡,所涉及的技术确实带来了一个更加和平的世界(尽管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然而小说还描述了军队为“猎人/杀手”团体选择反社会者,而反派布莱斯德尔将军是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副局长,也是意欲摧毁世界的天启宗教狂热分子。67
这种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美军研发的项目和原型可能会对美国军事人员或美国平民,甚至可能是地球上的生命构成威胁的想法,并不局限于对电脑化武器系统的恐惧。1987年美国队长与美国陆军发生了冲突,作为一个吸毒成瘾的持有“核弹”的、在这个最新系列中大部分短命的超级士兵,在一名腐败的将军命令下,美国队长从中美洲被运送到纽约。68在这个故事里(由弗兰克·米勒编剧,标题为“重生”),美国队长与美国士兵发生了冲突,想要进入一个最高安全级别的军事设施里以入侵电脑。在那里,他得知重生项目并没有被放弃,他远非“唯一的超级士兵”69,他只是第一个(在故事结尾,也是唯一一个)在试验过程中存活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对象。不仅纳粹被证明曾试图大规模制造他们自己的超级战士,在漫威的《惩罚者》/《南》中还展示了一个残酷成性的越南外科医生额博士试图做同样的事情。70这是描述美国军方研究人员准备在士兵身上悄悄进行致命性试验,试图创造终极战士的几个故事中的第一个。
《南》是漫威试图描述美国士兵所看到的越战,最初是由越战老兵道格·默里写的。90年代初销量下滑,促使漫威在第52期引入了惩罚者这个角色,将这个故事纳入了漫威超级英雄的行列。
2002年罗伯特·莫拉莱斯在《真相:红、白、黑》中重写了美国队长的历史,揭露出史蒂夫·罗杰斯甚至不是超级士兵项目的第一个产物。在他之前,两个营的非裔美国应征入伍者曾被用作战前一系列致命性试验的试验品,直到莱因斯坦和他的军事主管判定这种配方足够安全,可以给白人使用。不适合做试验对象的黑人士兵是被他们枪杀的,那些试验对象的亲属被告知他们死于一场爆炸事故。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于塔斯基吉梅毒实验和一个都市传说——“密西西比范多恩营第364步兵团的1 200名黑人士兵因煽动罪被集体处决”71。
在漫威漫画《终极战队》(2003年)中,重新启动最初的漫威超级英雄的起源故事,罗伯特·班纳博士和亨利·皮姆博士试图重新创造超级战士的配方,它曾使史蒂夫·罗杰斯变成美国队长(在这条故事线中,2001年而不是1965年他从冰山低温休眠中复活过来),这个配方也将班纳变成了无敌浩克,让他四处横冲直撞,杀死了许多人;也把皮姆变成了一个超级强大的恶毒的虐待妻子的人。72在最近的漫威漫画电影《蜘蛛侠》(2002年)、《浩克》(2003年)、《X战警Ⅱ》(2003年)、《绿巨人》(2008年)、《钢铁侠》(2008年)、《X战警:金刚狼》(2009年)、《钢铁侠Ⅱ》(2009年)中,强大的威胁都是由为国防工业工作的研究者制造出来的,大部分情况下已经背离了漫画的原始故事。1964年斯坦·李曾想象绿魔是一个从古埃及坟墓中释放出来的神话恶魔,后来史蒂夫·迪特科将他变成一个人类恶棍——其实他是实业家诺曼·奥斯本,喝下了一种神秘配方,期望接管纽约的黑社会。在2002年的电影《蜘蛛侠》中,诺曼·奥斯本博士已经发明了一种全副武装的单人飞行平台、强大的新手榴弹、“人类性能增强器”、军用的绿色防弹衣(令人费解的是他的脸上戴着金属面具),但是前任监督这个项目的美国陆军将军威胁说,除非奥斯本在两个星期内将“性能增强器”在人类身上测试,否则他将撤回资金,并将它交给一家竞争对手的公司。奥斯本在自己身上测试了“性能增强器”,把自己弄疯了。在对竞争对手的设备进行测试时,这位将军说:“没有什么能比让诺曼·奥斯本破产更让我高兴的了。”这暗示军队在研发经费上的决定是基于个人喜好,而不是关注设备的安全性或有效性。片刻之后,奥斯本以绿魔的身份在杀死将军之前一枪摧毁了竞争对手的飞行动力装甲。73
在《浩克》和《绿巨人》中,失控的浩克和他同样具有破坏性的敌人“憎恶”都是美国陆军试图重新打造“超级战士”配方的结果。 “憎恶”布朗斯基在漫画中是一名克格勃,但是在电影里,他是一名出生在俄罗斯的皇家海军陆战队队员,在罗斯将军指挥下,同美军一起工作,他被赋予的力量试图让他强大到足以打败浩克。74同样地,在《X战警:金刚狼》中,美国陆军少校(后来成为上校)威廉姆·斯特赖克负责制造武器化的金刚狼和死侍;在《X战警Ⅱ》和《X战警》中他创造了凶残的“死亡女”,以及一台他打算用来杀死地球上所有变种人的机器,但是这台机器被夺走了,并用来对付所有非变种人。75在1982年的最初漫画中,斯特赖克这个角色不是军人,而是一个电视布道者。76
在《钢铁侠》系列电影中,军队的表现要好得多,最初的故事得到更新,托尼·斯塔克受伤后,被一个阿富汗军阀挟持做了人质,被困在曲径幽深的山洞里时,他制造了第一套钢铁侠战衣。美国空军上校罗兹作为斯塔克的军事联络员,在续集中穿上了一套钢铁侠的旧盔甲,成为了战争机器,后来重新命名为“钢铁爱国者”,但是在《钢铁侠》和《钢铁侠Ⅱ》中,由美军承包商制造的武器被用来对付无辜平民。77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漫威电影似乎对将军们评价较低,对上校的态度也比较矛盾,但是对上尉及上尉以下的军官表现得更富有同情心。
利用科技提升人类能力来创造“超级战士”——某些人不知情或不愿意来做试验对象——而不是增强装备性能,这样的主题也出现于大卫·布林的小说《邮差》中,它发现了可以增强美国士兵力量的两种方法。78电影和电视剧《再造战士》(1992—1998年)中,政府复活并改造了越战老兵的尸体,用作超级战士——其中一个是咧着嘴笑的凶残的精神病患者,他收集受害者的耳朵,当他们的任务被取消时他杀死了指挥团队的上校。791995年后这个主题变得越来越流行,当文件解密时,它们展示了从1944年至1974年在美国人身上秘密进行的试验的性质,其中包括许多在五角大楼命令下执行的。
这个主题也在《X档案》的好几集中出现,它揭示出美军参与一个长期运行的创造超级战士的项目,从他们参与回形针行动⑤(1945—1990年)和类似项目开始,把纳粹科学家送到美国,并允许他们继续其研究。在《回形针》那一集,穆德发现前纳粹科学家维克多·克兰帕(以胡伯图斯·史特拉格博士为原型)一直致力于制造人类和外星人混血的超级战士。80那一季晚些时候,《731》这一集(以二战时期日本帝国陆军人体试验小组命名,其中一些研究者还获得豁免权,以在美国进行生物武器项目研究作为交换)为超级士兵的创造提供了最好的理由:
红发人:“问问你自己,我的朋友,还有什么比星球大战更有价值?还有什么比原子弹更有价值?或还有什么比最先进的生物武器更有价值?”
穆德:“一支不受这些武器影响的常备军。”81
2003年美国空军被揭露向飞行员发放安非他命“提神丸”——超胆侠的对手努克服用的红色药片——让他们保持警惕。2002年两名飞行员因为向加拿大盟友发射激光制导炸弹而指责这种做法。随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宣布,它正在研究其他方法来制造“性能拓展的作战人员”,他们可以忍耐睡眠不足,包括寻找能使海豚“至少保持部分大脑清醒”的基因,以及用“一种叫作颅磁刺激的电磁能电击他们的大脑的计划”。参与这个项目的科学家斯特恩博士解释说:“我确信我们能帮助五角大楼。我已经识别出大脑中似乎控制对睡眠不足反应的部分,我们拥有刺激那个部分来提高对睡眠不足的忍耐度的技术。将军们需要保持清醒和警惕长达一个星期的战士。我想我们真的可以做到。”82不管这是不是有意的暗示,“我们拥有技术”这个短语被科幻电视剧《无敌金刚》弄得很流行,剧中仿生学被用来增强一名失去一只眼睛、四肢仅剩其一的美军试飞员的能力(爱伦·坡的《被用完的人》的阴影),后来他被招募为间谍。83
◆◆◆
1995年系列剧《宇宙之外》描写了美国海军陆战队一个战斗机中队在2063年与外星人奇格人以及西里凯茨人进行星际战争。西里凯茨人是造反的人工智能,他们在奇格人进攻前已经在地球上被打败了,奇格人的进攻使幸存下来的西里凯茨人有机会组成联盟进行反击。这部系列剧是由格伦·摩根和詹姆斯·黄联合创作的,黄曾写过14集的《X档案》。这部系列剧突出了对阴谋和基因战士的类似强调——尽管在“试管内”创造的士兵是为了对抗西里凯茨人,但是与西里凯茨人的战争结束后,尤其是在一名试管人暗杀了联合国秘书长之后,这些“试管”士兵大部分被视为贱民。受霍尔德曼的《永恒的战争》84以及历史战争小说的影响,这部系列剧原计划播出五季,但是只播了一季就被取消了。与大多数其他著名的星际军事行动冒险剧不同,它假设当前的美国部队在远离地球行动时,将保持他们的身份和传统不变,而不是被吸收到一个更大的机构,例如《永恒的战争》中的联合国紧急部队、《星际迷航》中的星舰舰队或者《巴比伦5号》中的地球联盟军。这部电视剧没有得到美国军方的支持,一些飞行的场景是在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基地拍摄的。
和《星河战队》(黄“很久以前”曾读过,摩根从未读过)85一样,《飞行员》那一集开始是和平时期新兵报名入伍,遭到他们的军士长(由罗纳德·李·艾尔米扮演,他曾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名射击中士,在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中扮演过同样的角色)和上级军官(其中一位军官这样说一名新兵:“一直到她毕业,她都是烂泥。”)的侮辱,当他们还在训练时,就打仗了。军士长大喊着回应:“我们在打仗!太棒了!战争就是海军陆战队所渴求的!”86
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58战斗机中队,他们来自多个民族,但可以确定是美国人,三位白人领导有着详细的背景:韦斯特已经签约,希望在远离世界的(海外)殖民地与他的女友重聚;范森是两个海军陆战队队员的女儿,父母在人工智能战争中被西里凯茨人杀死;霍克斯是一个试管人,他可以选择参军或是因杀死人类而入狱。王被塑造成更鲜明的美国人,他对美式橄榄球和瑞格利球场痴迷。
在《谁监控鸟儿们》这一集中有一个闪回,包括一段对试管人的训话,用幻灯片形式,“被监控就是获得自由”,“免于痛苦的决定”,“从选择的负担下解脱”,“试管人只需要做出反应”,“做出美国需要你做出的反应”,“美国爱你”,“有一天你将回馈她的爱”,“击败那些试图伤害她的人”,“恐怖分子”,“西里凯茨人”,“颠覆者”。课程开始时有一行字,让人联想到《永恒的战争》中的开场,“有687种杀死人类的方法”87。
这部系列剧大部分内容遵循了那个时代大多数美国电视剧的“重置按钮”模式,许多集设计得可以按任何顺序重复播出。这意味着剧中的角色得以幸存,而现状基本保持不变,至少到本季结尾前是这样,伤亡仅限于客串演员扮演的角色。然而有一些次要情节描写了海军陆战队必须处理道德和心理问题。在第9集《选择还是机会》中,王中尉被一个西里凯茨人的酷刑和审问折磨得崩溃,被迫承认自己犯下轰炸平民等战争罪行,为此他感到羞愧。88从这个忏悔里没有看到明显令人不满的后果,这说明它没有被广播出来,但是在第15集《愤怒的天使》里,当同一型号的一个西里凯茨人被抓住后(由相同的演员扮演,化妆上稍有不同),“它被中队指挥官审问时折磨至死,尽管王提出了抗议”89。在第17集《珍贵的》中,王又被同一型号的另一个西里凯茨人抓获,他告诉王,如果他将运送中队和美国第七装甲部队人员(库斯特的老部队)的装甲运兵车的动力电池卸下来,他的忏悔录音将被删除:“王·保罗,你的错误将永远不会发生。如果你不这么做,我保证我将把这张光盘大声地、清晰地播放给你的海军陆战队队友、你的家人以及你在家乡的所有朋友听。”
王拿走了电池,让一个古怪的英国军官受到责备。当真相被发现时,他向中队解释自己的行为。
霍克斯:那些人工智能拷打你,兄弟,你还能做什么呢?
王:我应该让他们杀了我。
范森:保罗,没有人会相信那些忏悔。所有人都知道你不是战犯。
王:这不是重点。关键是要证明他们能摧毁你的精神。为什么我的身体不能先于我的精神垮掉呢?他们也可以砍断一只手或一条腿,因为他们从我这拿走了某些我再也拿不回来的东西。这太让我困扰了,让我疯狂,以至于当有机会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消除它时,我就做了。我发誓我从未打算把电池给他们,我只是想要那张有忏悔的光盘。我认为我可以拿回他们拿走的东西。我需要拿回它,即使我将你们置于危险境地。你们的生命比我自己的更重要。
王通过离开装甲运兵车,用轻型反坦克武器攻击一辆奇格人的气垫坦克,来拯救他的中队和他自己。英国人杀死了西里凯茨人,抢回了光盘。90
在《与死者同在》中,韦斯特被诊断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险些遭受额叶切除术,这是一种被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批准的治疗方法。这一集还表现了海军陆战队为了生存,被迫采用了奇格人的战术。
范森:所以我们按他们的规则玩。他们伏击了我们的红十字会,他们给我们的伤员放饵雷。我说咱们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用第61个做诱饵。
韦斯特:诱饵?用海军陆战队队员的尸体?
范森:这里没有规则。
韦斯特:是的!我们的规则!那些使我们仍是人类的规则。
王:我们不是在和人类作战。
霍克斯:对。当这一切都结束时,没有人会说谁对谁错。最后只有谁活下来了。
韦斯特: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范森:以牙还牙。我们将第61个穿上我们的制服,以防奇格人知道。我们发出一个求救信号,奇格人会探测到。当他们赶来伏击我们时,我们已经在周围埋好了能够感知运动的克莱莫地雷。我们伏击他们。
韦斯特:亵渎我们的死者?
范森:如果那是必须的。
韦斯特:海军陆战队总是会回去带走队友的尸体!这和我们主张的相违背。91
在第19集《休整与恢复》中,这支中队精疲力竭而导致打架和几乎致命的失误,它揭露出医务人员给飞行员提供安非他命药物,导致霍克斯变得药物上瘾,不得不去进行脱瘾治疗。92
在第21集《糖泥》中,当需要空中支援攻击一个在战略上重要的星球时,包括第58中队在内的2.5万名士兵被遗弃在敌后长达两个多月。中队的指挥官、军事历史学家、中校麦奎因同意这个决定,但是承认“做正确的事情很少是最容易的”,并请求允许他们加入地面部队。他的上级海军准将罗斯反驳说:“现在,我们在那个星球上的人没有时间考虑对错。”他命令中校留在战舰上,并告诉中队:“你们是被鼓励而不是被命令继续与敌人作战的,但是如果你的位置变得难以防守,你有权投降。”当战舰返回去收拢原本2.5万人中的大约2 000名幸存者时,因为补给严重不足,他们沦落到去舔含有微量糖分的土。罗斯对他们说:“作为一名指挥官,我感到没有必要解释我的行为,但是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人,我必须分享我的情感,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为自己感到羞愧过。”93
同一年,《巴比伦5号》的《格罗波斯》这一集同样对军旅生活进行了平淡无奇的描述,有2.5万名海军陆战队队员驻扎在这个基地——这支部队打算突袭一个外星人世界。出于安全考虑,海军陆战队队员都被骗了,根本不知道他们将要投入战斗,更不用说围攻一个被认为是死亡陷阱的堡垒(要塞)。他们的指挥官是军事基地首席医疗官的父亲,医疗官指责他的父亲“不停地试图谋杀”外星人。其中一名“格罗波斯”对军事基地的安全主管说:“我是一个地面进攻者,某一天我在打扫厕所,第二天我可能会浑身是血,希望我听不到子弹的声音。”当“地面进攻者”是地球部队时,他们被叫作“锅盖头”,这是对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昵称。在这一集的结尾,镜头移到一堆尸体上,除了将军,所有与军事基地成员有交往的士兵都被杀死了。94
这些剧集说明即使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科幻小说中,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之前,美国军队在战场上的形象,正如盖尔布拉斯所说,正从英雄转变为受害者。1998年电影《星河战队》更多地被视为对海因莱茵小说的另一种回应(或讽刺),而不是忠实的改编,它显示出地球上的军队仍然可以被描绘成恶棍。
导演保罗·范霍文没能读完海因莱茵的小说,他认为剧本展示出“战争是如何把我们所有人都变成法西斯的”95。范霍文童年记忆中既有纳粹占领荷兰,也包括看见邻近的街道在盟军的“友军炮火”事故中遭到轰炸。1965年他开始其职业生涯,为荷兰皇家海军制作《海军陆战队》,作为他义务兵役的一部分。96他的电影《星河战队》有选择地引用海因莱茵的故事情节,但是大体上沿用了海因莱茵小说的结构:开场是一个战斗场景,然后回到约翰尼·瑞克的历史和道德哲学课,他在联邦服役,他在新兵训练营的日子,他晋升为中尉。不同之处更为明显:机动步兵团现在是男女混编,缺少遮住脸的作战服,装备、服装和当代美军没有多少不同(除了呈现小说中描写的手榴弹大小的战术核武器)。迪娜·梅耶是女的,约翰尼·瑞克入伍主要是为了让卡门印象深刻(编剧诺伊梅尔评论称“性的代价是去参军”)97;中校杜波依斯和中尉拉克谢克被混为一谈;约翰尼·瑞克的父亲死了,而不是加入了军事情报机构;唯一的战争是对付虫子(这里没有提到类人的瘦族人)。最出名的是,虽然士兵是由美国演员扮演的,但是军官的制服设计显然来自纳粹徽章。招兵广告同样讽刺美国招兵电影,电影一开始是一则“我们为什么战斗”的广告,但是摄影模仿了莱尼·雷芬斯塔尔以及霍华德·霍克斯的手法。98
意料之中的是,这部电影没有得到五角大楼的支持,尽管获得很多勋章的退役海军陆战队上尉戴尔·戴伊(他曾在《宇宙之外》中扮演海军陆战队少校科尔奎特),在本片中担任技术顾问,并友情客串了一位将军。
在精神上更忠实于海因莱茵小说的是詹姆斯·卡梅隆的《异形》(1986年),那些扮演期待“另一场捕杀虫子的行动”99的海军陆战队队员的演员需要阅读《星河战队》,“另一场捕杀虫子的行动”这个词来自海因莱茵的小说。这些演员——包括获得很多荣誉的前海军陆战队中士艾尔·马修斯扮演的海军陆战队中士——被英国空军特种部队训练了两个星期,并被告知要按照在越南的美国部队的做法,将他们的装备个性化(许多转变为美军军品)。为了加深对海军陆战队士气的印象,卡梅隆把没有扮演地面部队的演员排除在训练之外。100他们的指挥官远不如他的部队经验丰富,他的错误使许多人丧生,尽管他最终通过自我牺牲的行为得到救赎。然而电影对军队的使用持怀疑态度,军队的真正任务(他们没有事先被告知)不是营救殖民者,而是捕获一个外星人用作生化武器。101
范霍文的电影是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构思的,更加愤世嫉俗。尽管贯穿整部电影的招兵广告在不同的时间劝告未来的新兵去拯救“世界”“银河系”和“未来”,但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占领银河系,消灭虫子们。102(电影暗示它们是被人类扩张到它们的领地激怒的。)
范霍文在解说中指出,他意图让电影反映出“当用更民主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时”,美国政治诉诸暴力的倾向(或者,他补充说,任何超级大国的政治),然后举了格林纳达、巴拿马、尼加拉瓜和伊拉克的例子。103范霍文还指出,美国一直需要的是一个敌人:“奥尔布赖特最近不是说过,新的敌人在中东,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冷战时期的敌人吗?”104《星河战队》的预告片支持这个观点,预告片开场就有一个画外音说:“未来战争仍然是为了荣誉、荣耀和生存。只有敌人会改变。”105
然而,在相对和平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尤其是冷战结束后,五角大楼几乎没有理由关心美军在科幻小说里的形象。2001年的“9·11”事件和“持久自由”行动⑥,以及2003年入侵伊拉克之后,情况有所改变。
注释
1 Millar, Marc. The Ultimates, Vol. 1:Super-Human (New York: Marvel Comics Group, 2002), Chapter 2, p. 5.
2 Clarke, Arthur C. Greetings, Carbon-Based Bipeds! A Vision of the 20th Century as it Happened (London: Voyager, 1999), p. 180.
3 Card, Orson Scott. “Cross-Fertilization or Coincence? Science fiction and veogames.” In Reading Science Fiction. Eds.Gunn, James, Marleen S. Barr and Matthew Candelar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p. 100.
4 Weinberger, Sharon. Imaginary Weapons: A Journey through the Pentagon’s Scientific Underworld (New York: Nation Books, 2006), p. 3.
5 Ronson, Jon. The Men Who Stare at Goats (London: Picador, 2004), pp. 13–14.
6 Gizmodo. com. “DARPA Binoculars Will Give Soldiers a Spey Sense.” 15 July 2007.http://gizmodo.com/gadgets/gadgets/darpabinoculars-will-give-soldiers-a-spey-sense-251934.php.
7 Walker, James, Lewis Bernstein and Sharon Lang. Seize the High Ground: The Army in Space and Missile Defense (Washington, DC: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2003), p. 12.
8 Dryden Flight Research Center. http://www.dfrc.nasa.gov/Gallery/Photo/X-Wing/HTML/EC86–33555–2.html.
9 Hersch, Seymour M. Chain of Command: The Road from 9/11 to Abu Ghraib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4), p. 177.
10 Vanhastel, Stefaan. “F-16. net.” 17 Jul 2007. http://www.f-16.net/articles_article10.html?module=pagesetter&func=viewpub&t=2&p=27.
11 Shaban, Hamza. “Playing War: How the Military Uses Veo Games.” The Atlantic, 10 October 2013. http://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13/10/playing-war-howthe-military-uses-veo-games/280486/; Walker, James, Lewis Bernstein and Sharon Lang. Seize the High Ground: The Army in Space and Missile Defense (Washington, DC: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2003), p. 12.
12 Graetz, J.M. “Home Computer Games: The Origin of Spacewar!” 10 July 2007. http://www.atarimagazines.com/cva/v1n1/spacewar.php.
13 Markowitz, Maury. “Spacewar.” 10 July 2007. http://www3.sympatico.ca/maury/games/space/spacewar.html.
14 Franklin, H. Bruce. Vietnam and Other American Fantasies (Amherst, MA: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2000), pp. 148–149.
15 Card, Orson Scott. “OSC Answers Questions.” http://www.hatrack.com/research/questions/q0029.shtml.
16 Spinrad, Norman. Science fiction in the Real World (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27.
17 Ib., p. 144.
18 Card, Orson Scott. Ender’s Game. 1985 (London: Arrow Books, 1986), pp. 11–12.
19 Spinrad, Norman. Science Fiction in the Real World (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26.
20 Ib., p. 28.
21 Card, Orson Scott. Ender’s Game. 1985 (London: Arrow Books, 1986), p. 331.
22 Ib.
23 Card, Orson Scott. “Cross-Fertilization or Coincence? Science fiction and veo-games.” In Reading Science Fiction. Eds. Gunn, James, Marleen S. Barr and Matthew Candelar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p. 97.
24 Grossman, Dave. On Killing: The Psychological Cost of Learning to Kill in War and Society (Boston: Little, Brown, 1996), p. 288.
25 Ib., p. 289.
26 Spinrad, Norman. Science Fiction in the Real World (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25.
27 Ib.
28 Card, Orson Scott. Ender’s Game. 1985 (London: Arrow Books, 1986), p. 339.
29 “News about Ender’s Game: The Movie.” 14 March 2005. 10 July 2007. http://www.frescopictures.com/movies/ender/endersgame_update.html.
30 Clarke, Arthur C. Carbon-Based Bipeds! A Vision of the 20th Century as it Happened (London: Voyager, 1999), p. 99.
31 The Panama Deception. Written by Dav Kasper. Dir. Barbara Trent. Empowerment Project, 1992.
32 Burns, Ken. “The Painful, Essential Images of War.” New York Times, 27 January 1991.http://www.nytimes.com/1991/01/27/arts/thepainful-essential-images-of-war.html?src=pm&pagewanted=1&pagewanted=all.
33 Klein, Naomi. “The End of Veo Game Wars.” 13 September 2001. 11 July 2007. http://www.alternet.org/story/11503/.
34 DeGhett, Torie Rose. “The War Photo No One Would Publish.” The Atlantic, 8 August 2014. http://www.theatlantic.com/features/archive/2014/08/the-war-photo-no-onewould-publish/375762/.
35 Goode, Laurie. http://starwarsinterviews1.blogspot.com.au/2010/05/laurie-goodeinterview-saurin.html.
36 Card, Orson Scott. “Cross-Fertilization or Coincence? Science fiction and veo-games.” In Reading Science Fiction. Eds. Gunn, James, Marleen S. Barr and Matthew Candelar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p. 99.
37 “Tomohiro Nishikado” Giant Bomb. http://www.giantbomb.com/tomohironishikado/3040–55262/.
38 Parkin, Simon. “The Space Invader.” New Yorker, 17 October 2013. http://www.newyorker.com/tech/elements/the- spaceinvader.
39 Platoni, K. “The Pentagon goes to the veo arcade.” Progressive (July 1999) 63:27. 13 July 2007. http://findarticles. com/p/articles/mi_m1295/is_7_63/ai_54968180/pg_5p2.
40 Rotberg, Ed. Interview with James Hague. Halcyon Days. http://www.dadgum.com/halcyon/BOOK/ROTBERG.HTM.
41 Rubens, Alex. “The Creation of Missile Command and the Haunting of its Creator, Dave Theurer.” Polygon, 15 August 2013. http://www.polygon.com/features/2013/8/15/4528228/missile-command-dave-theurer.
42 “Veo Games Under Fire.” The Multinational Monitor, December 1982. 13 July 2007. http://multinationalmonitor.org/hyper/issues/1982/12/games.html.
43 Reagan, Ronald. Notable Quotes. http://www.notable-quotes.com/r/reagan_ronald.html.
44 Rdell, Rob. “Doom Goes to War.”5.04, April 1997. http://archive.wired.com/wired/archive/ 5. 04/ ff_doom.html.
45 “America’s Army (Die Jugend Marschiert).” Propagandhi lyrics. http://www.plyrics.com/lyrics/propagandhi/americasarmydiejugendmarschiert.html.
46 Graham, Marty. “Army Game Proves U.S. Can’t Lose.” Wired.com. 27 November 2006. http://archive. wired. com/science/discoveries/news/2006/11/72156.
47 Marchetti, Nino. “Veo game gives soldiers better skills to handle bomb-sniffing dogs.” Gizmag, 10 November 2014. http://www.gizmag.com/rover-dog-ied-finder/34674/.
48 Johnson, Ben. “Using virtual reality veo games to treat PTSD.” Marketplace, 5 December 2013. http://www.marketplace.org/topics/tech/mind-games-mental-health-andvirtual-reality/using-virtual-reality-veogames-treat.
49 Bangert, Christoph. “G.I.’s Deployed in Iraq Desert with Lots of American Stuff.” NYTimes.com. 13 August 2005.
50 Ib.
51 “DOD Stops Plan to Send Christian Veo Game to Troops in Iraq.” ABC News. 15 August 2007. 18 September 2009. http://blogs.abcnews.com/theblotter/2007/08/dod-stopsplan-.html.
52 Novak, Matt.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That Almost Started World War III.” Gizmodo Australia, 18 February 2015. http://www.gizmodo.com.au/2015/02/the-computersimulation-that-almost-started-world-wariii/.
53 Ib.
54 WarGames. Screenplay by Lawrence Lasker and Walter F. Parkes. Dir. John Badham. Cast: Matthew Broderick, Ally Sheedy, John Wood. MGM 1983.
55 The Terminator. Written by James Cameron and Gale Ann Hurd. Dir. James Cameron. Cast: Arnold Schwarzenegger, Linda Hamilton, Michael Biehn. Orion Pictures, 1984.
56 Clarke, Arthur C. “Superiority.” 1951.The Collected Stories (London: Gollancz, 2000).
57 Vonnegut, Kurt. Cat’s Cradle. 1963 (London: Penguin, 1965).
58 “The Ultimate Computer.” Star Trek. Teleplay by D.C. Fontana. Story by Lawrence N. Wolfe. Dir. John Meredyth Lucas. NBC, 1966.
59 Colossus: The Forbin Project. Screenplay by James Brges. Novel by D.F. Jones. Dir. Joseph Sargent. Universal Pictures, 1970.
60 Futureworld. Written by Mayo Simon and George Schenk. Dir. Richard T. Heffron. American International, 1976.
61 Dark Star. Original story and screenplay by Dan O’Bannon and John Carpenter. Dir. John Carpenter. Cast: Brian Narelle, Dan O’Bannon. Jack H. Harris Enterprises, 1974.
62 The Andromeda Strain. Screenplay by Nelson Gdings, based on the novel by Michael Crichton. Dir. Robert Wise. Cast: Arthur Hill, Kate Re, James Olson. Universal Pictures, 1971.
63 Haldeman, Joe.The Forever War. 1974 (London: Orbit Books, 1976), p. 35.
64 Haldeman, Joe. Forever Peace. 1997 (New York: Ace Science Fiction, 1998), p. 12.
65 RoboCop. Screenplay by Edward Neumeier and Michael Miner. Dir. Paul Verhoeven. Orion, 1987.
66 Haldeman, Joe. “War—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peech at Cosmopolis, September 2004. http://www.google.com.au/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2&ved=0CCQQFjAB&url=http%3A%2F%2Fwww.cccb.org%2Frcs_gene%2Fjoe_haldeman.pdf&ei=ef4xVfrTN4TsmAX-5YHADw&usg=AFQjCNFU2hvdysnw9J_Ty24MK3FOPTLKpw&sig2=ZLOnlhzIK7lE-M70IAMI0g& bvm=bv.91071109,d.dGY.
67 Haldeman, Joe. Forever Peace. 1997 (New York: Ace Science Fiction, 1998).
68 Miller, Frank. Daredevil: Born Again (New York: Marvel Comics, 1987), p. 126.
69 Englehart, Steve. Captain America and the Falcon #176 (New York: Marvel Comics,1974), p. 7.
70 Lomax, Don. The Punisher Invades The ’Nam: Final Invasion (New York: Marvel, 1994).
71 Morales, Robert. Truth: Red, White and Black (New York: Marvel, 2003).
72 Millar, Marc. The Ultimates, Vol. 1:Super-Human (New York: Marvel Comics Group, 2002).
73 Sper-Man. Screenplay by Dav Koepp. Dir. Sam Raimi. Cast: Tobey Maguire, Willem Dafoe, Kirsten Dunst. Columbia Pictures, 2002.
74 Hulk. Written by James Schamus, John Turman and Michael France. Dir. Ang Lee. Cast: Eric Bana, Jennifer Connelly, Sam Elliott, Nick Nolte. Universal Pictures, 2003; The Incredible Hulk. Written by Zak Penn. Dir. Louis Letterier. Cast: Edward Norton, Liv Tyler, William Hurt. Universal Pictures, 2008.
75 X-Men Origins: Wolverine. Screenplay by Dav Benioff and Skip Woods. Cast: Hugh Jackman, Brian Cox. Twentieth Century–Fox, 2009; X-Men 2. Written by Zak Penn, Dav Hayter, Brian Singer, Dan Harris and Michael Dougherty. Dir. Bryan Singer. Cast: Patrick Stewart, Hugh Jackman, Ian McKellen, Brian Cox, Kelly Hu. 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 2002.
76 Claremont, Chris. X-men: God Loves, Man Kills (New York: Marvel, 1982).
77 Iron Man. Screenplay by Mark Fergus, Hawk Ostby, Art Marcum and Matt Holloway. Dir. Jon Favreau. Cast: Robert Downey Jr., Gwyneth Paltrow. Paramount Pictures, 2008; Iron Man 2. Screenplay by Justin Theroux. Dir. Jon Favreau. Cast: Robert Downey, Jr., Gwyneth Paltrow, Scarlett Johansson, Don Cheadle, Samuel L. Jackson. Paramount Pictures, 2008.
78 Brin, Dav. .The Postman (Reading: Bantam, 1987).
79 Universal Soldier. Screenplay by Richard Rothstein, Christopher Leitch and Dean Devlin. Dir. Roland Emmerich. Cast: Jean-Claude van Damme, Dolph Lundgren. Carolco Pictures, 1992.
80 “Paper Clip.” The X-Files. Script by Chris Carter. Dir. Rob Bowman. Cast: Dav Duchovny, Gillian Anderson, Mitch Pileggi. Fox, 1995.
81 “731.” The X-Files. Script by Frank Spotnitz. Dir. Rob Bowman. Cast: Dav Duchovny, Gillian Anderson, Stephen McHattie. Fox, 1995.
82 Miller, Frank. Daredevil: Born Again (New York: Marvel Comics, 1987); Laurence, Charles. “‘Go pills’ gone if U.S. finds a way to send soldiers sleepless into battle.” Sydney Morning Herald, 6 January 2003. http://www.smh.com.au.
83 The Six Million Dollar Man. TV series. Created by Harve Bennett. Cast: Lee Majors, Richard Anderson. ABC 1974–1976.
84 Morgan, Glen. Interview, 27 January 1998. Millennium: This Is Who We Are. http://millennium-thisiswhoweare.net/cmeacg/crew_interview.php?name=Glen%20Morgan&=22.
85 Ib.
86 “Pilot.” Space: Above and Beyond. Script by Glen Morgan and James Wong. Dir. Dav Nutter. Cast: Morgan Weisser, Kristen Cloke, Rodney Rowland, Ronald Lee Ermey, Lanei Chapman, Joel de la Fuente. Fox, 1995.
87 “Who Monitors the Birds?” Space: Above and Beyond. Script by Glen Morgan and James Wong. Dir. Winrich Kobe. Cast: Rodney Rowland. Fox, 1995.
88 “Choice or Chance.” Space: Above and Beyond. Script by Doc Johnson. Dir. Felix Alcala. Cast: Joel de la Fuente, Doug Hutchison. Fox, 1995.
89 “The Angriest Angel.” Space: Above and Beyond. Script by Glen Morgan and James Wong. Dir. Henri Safran. Cast: James Morrison, Doug Hutchison. Fox, 1995.
90 “Pearly.” Space: Above and Beyond. Script by Richard Wley. Dir. Charles Martin Smith. Cast: Joel de la Fuente, Doug Hutchison.Fox, 1995.
91 “Stay With the Dead” Space: Above and Beyond. Script by Matt Kiene and Joe Reinkemeyer. Dir. Thomas J. Wright. Perf. Morgan Weisser, Kristen Cloke, Rodney Rowland, Joel de la Fuente. Fox, 1995.
92 “R&R.” Space: Above and Beyond. Script by Jule Selbo. Dir. Thomas J. Wright. Fox, 1995.
93 “Sugar Dirt.” Space: Above and Beyond. Script by Glen Morgan and James Wong. Dir.Thomas J. Wright. Fox, 1995.
94 “Gropos.” Babylon 5. Written by Lawrence G. DiTilio. Dir. Jim Johnston. Cast: Bruce Boxleitner, Claudia Christian, Jerry Doyle, Mira Furlan, Richard Biggs, Paul Winfield, Marie Marshall. Warner Bros., 1995.
95 Verhoeven, Paul. Commentary on DVD. Starship Troopers. Screenplay by Edward Neumeier, from the novel by Robert Heinlein. Dir. Paul Verhoeven. Cast: Casper Van Dien, Neil Patrick Harris, Michael Ironse, Dina M
大家都在看
-
领航者曹和平:以劳模精神书写新中国商业传奇 在商海浮沉中,总有一些掌舵人以非凡的智慧与毅力,引领着企业破浪前行。长春欧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和平,便是这样一位杰出的领航者。他以劳模精神为动力,紧抓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带领欧亚集团从 ... 商业之最11-23
-
面对严峻市场考验,中国商业航天如何破局? 11月11日,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1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一箭15星’,虽然这次卫星搭载数量并非最多,但此次发射最大的意义在于,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在商业模式上又取得 ... 商业之最11-22
-
马斯克获评全球最具影响力商业领袖,黄仁勋、纳德拉、库克等人上榜 【#马斯克获评全球最具影响力商业领袖#,黄仁勋、纳德拉、库克等人上榜】#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商界领袖#《财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商界领袖榜单发布。这份榜单囊括了来自40个行业的领袖人物,年龄跨度从30多岁 ... 商业之最11-20
-
南怀瑾:世界上什么最诱人? 司马迁第一个提出来商业的哲学,写了一篇《货殖列传》,那么中间有两句话很重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一切学问道德抵不住一个钱、利,利之所在,拼命苦干,命不要就是为了这个利。人家说司马迁 ... 商业之最11-19
-
这个街道直接逆袭!余杭各街道商业盘点!仓前富的流油! 余杭作为杭州市的重要新中心,在商业版图的规划布局上,这些年发展飞速,从早期的社区商业,到现在各大商业争相抢滩余杭。在上周西城西发布了一篇题为(堪称炸裂!余杭商业集齐大满贯!银泰正式接手余杭烂尾商业,最 ... 商业之最11-19
-
美国《环球商业》杂志公布2024年全球500强榜单 近日,美国权威商业媒体《环球商业》(GlobalBusiness,又称《环球商业周刊》)发布了2024年“全球500强”榜单。这份榜单汇集了全球市值最高、影响力最为深远的500家企业,涵盖了从科技、金融、能源到制造业等多个领 ... 商业之最11-17
-
豪掷179亿美元押宝,却错买了块鸡肋,杜蕾斯老板不想再卖奶粉了 “奶粉巨头”美赞臣和母公司利洁时之间的一段商界佳话,或许即将画上不完美的句号。等等,你说利洁时?没错,利洁时集团,同时也是杜蕾斯的母公司。在过去的7年里,卖安全套的和卖奶粉的两个国际驰名品牌,其实是一 ... 商业之最11-16
-
他是澳大利亚“土皇帝”!是商业天才!是最最最“幸福的男人”! 他是澳大利亚亿万富翁,是Free Choice烟草的公司的接班人。该家族企业是澳大利亚最大规模的烟草公司。每年的盈利能达到 2.5 亿美金呢。家族生意遍布整个澳大利亚地区,经营自己的商业帝国,拥有上百家门店。他不仅 ... 商业之最11-14
-
年度十大最受期待好莱坞商业大片,《黑豹2》超越《阿凡达2》登顶 关注我,带你解锁财富密码,开启好运buff!点赞关注,让你财运一路飙升,好运挡都挡不住!好家伙,2022年电影圈总算是活过来了!还记得2020那会儿,影院跟鬼城似的,多少好片子都打了水漂,影迷们在家抠脚都抠出茧子 ... 商业之最11-13
-
作为投资人,我为什么最看好长沙? #商业 要说现在国内最火的旅游城市,一定就少不了长沙。今年年初,我和大家分享香港消费的时候聊到过,深圳已经被香港游客所占领了。但最近我发现,香港游客已经不满足于占领大湾区,都跑去长沙旅游跟消费了。长沙的市中心 ... 商业之最11-12
相关文章
- 豪掷179亿美元押宝,却错买了块鸡肋,杜蕾斯老板不想再卖奶粉了
- 最内卷的商业模式危害巨大
- 汪小菲,这位身家据说已经达到20个小目标的商业大佬 最...
- 他是澳大利亚“土皇帝”!是商业天才!是最最最“幸福的男人”!
- 年度十大最受期待好莱坞商业大片,《黑豹2》超越《阿凡达2》登顶
- 中国最具影响力商业领袖一一杨子
- 作为投资人,我为什么最看好长沙? #商业
- 在商业的风云变幻中,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王健林
- 惊世噩耗!香港商界泰斗吕志和逝世,百亿商业帝国传奇永载史册!
- 2024年郑州商业,谁最懂年轻人
- 宁波中山东路,1公里黄金商业带终于成型了。
- 马斯克背后的商业巨头:胜利的真相是什么?
- 商业的本质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概念,不同的学者
- 逆袭女王!宗馥莉挨桌敬酒背后的商业智慧
- 房地产绑架了爱情、婚姻、丈母娘、孩子,是最成功和最肮脏的商业
- 构建“最活力经济、最繁华商业、最国际市场”,黄浦区进博投资推介会举办
- 万达“失”重
- 年入千亿!商场“最上头”吸金王,让年轻人集体暗爽
- 胡雪岩被抄家,连夜叫12小妾回老家,结果,负责抄家的是左宗棠
- 为何皇马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俱乐部?#皇家马德里
热门阅读
-
世界上最小比基尼,几根绳子也能叫比基尼 07-14
-
胡文海事件真相,以暴制暴杀了村干部等14人 07-14
-
好日子香烟价格,多款不同系列价格口感介绍 07-14
-
缅甸惊现最古老琥珀 距今一亿年价值连城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