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是如何成为全球轮胎之王的?
导语:将技术的理性与艺术的自由博爱相结合,是米其林的长青基因。

金梅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艺术家很少有人成为顶级的企业家,有的没意愿,有的无能为力。但梳理米其林的发展史,会发现米其林的创始人——爱德华·米其林是一个例外。
有人说米其林“不务正业”,有人说米其林是最会营销的公司。
的确,米其林坐拥世界轮胎五分之一的市场,还在全世界美食领域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它甚至还是法国道路系统的建立者,造过汽车,造过飞机,拥有130多岁的卡通吉祥物,在世界公司中它是个另类的存在。
米其林的发展路径中,透露着法式的浪漫,透露着艺术家随性与洒脱的人生观,更透露着企业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商业智慧。
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家族小厂,成长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轮胎帝国,让保时捷、奥迪、雪铁龙、标致、通用、本田等成为自己的忠实用户,米其林的制胜秘诀到底是什么?
1
历史
1829年,一位苏格兰的女企业家伊丽莎白·普格·巴克,将橡胶生产带到了法国的拉沃尔地区。
1831年,她的丈夫爱德华·多布雷,与其表兄弟阿里斯蒂德·巴比埃,利用她的资源和技术,在法国克莱蒙费朗开办了一家专注于橡胶制品的新企业——“巴比埃·多布雷合伙公司”。
1884年到1886年,经济危机爆发让众多企业破产,合伙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岌岌可危。情急之下,阿里斯蒂德·巴比埃的妹妹阿黛勒·巴比埃向在巴黎当工程师的大儿子安德烈·米其林发出求助,希望他可以拯救家族企业。
安德烈·米其林从巴黎回到乡下,还说服了弟弟爱德华·米其林一同前往。弟弟本是一位颇有天分的画家,但为了维护家族的财产,他最终成为米其林公司的第一任管理者,为米其林的发展植入了浓浓的艺术气息。
临危受命的两兄弟很幸运,他们接管公司时正是经济危机的尾声,而且1886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奔驰获得世界第一辆汽车的专利,世界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也在这一年诞生,零部件巨头公司博世也诞生于这一年。
米其林的转型正酝酿于这段风起云涌的时光,更为难得的是彼时的法国正经历第三共和国阶段,长达70年的稳定统治,为米其林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爱德华接管工厂时,工厂的营收主力是孩子玩的橡胶球和一些农机橡胶配件,但这个市场的天花板清晰可见,如何找到新的机会呢?彼时,自行车发展史的重要产品,与今天的自行车所差无几的安全自行车横空出世,充气轮胎让减震效果也大幅提升,自行车备受欢迎。
爱德华开始生产工艺简单的制动块,即由织布和橡胶块制成的新型刹车块,用来代替马车或自行车上噪音超大的铸铁刹车块。由于英国的自行车行业最为发达,爱德华还为这款产品取了一个英文名字:“The Silent(安静)”。
一次,街上的偶然事件吸引了爱德华的目光,也让米其林公司的命运彻底转变了——一辆自行车爆胎了。
彼时的充气轮胎是用棉布围成空气腔后用胶水粘好,钉在木制车轮上,再用一夜的时间等待胶干透。这种复杂的工艺,让爆胎的修补需要耗费一天的时间。爱德华如获至宝,易于拆卸的轮胎一定是市场需要的。

1891年,米其林兄弟和米其林的工程师终于发明出了第一条可拆卸的轮胎,这种轮胎使用了17颗螺钉固定在车轮上,更换只需要15分钟。爱德华马上申请技术专利,并上市销售。
虽然米其林并不是充气轮胎的发明者,但可拆卸轮胎专利的申请,让他在市场上所向无敌。从此,对技术的追求与创新成了米其林发展的核心动力。1892年,经过继续改进,米其林的轮胎最快不到2分钟就可以轻松完成拆换工作。
可怎样才能充分体现这种快速拆卸轮胎的优势呢?
艺术领域从来不缺乏营销天才。事件营销、名人效应,几百上千年的中外艺术和文学史上比比皆是。爱德华灵机一动,组织了一场“巴黎·克莱蒙费朗”自行车赛,据说他还在比赛的赛道上洒下了一把钉子……
不出意料,使用米其林轮胎的选手夏尔泰隆成了冠军,而更大的胜利在等待着米其林。比赛一年之后,米其林的轮胎销售出了一万多套。从此,借助赛事宣传新品成了米其林的惯例。
1894年,米其林将轮胎装在马车上,代替传统的铁制车轮,使人们免受颠簸之苦,公司的业务进一步拓宽了。
这一年,公司在里昂参加“万国及殖民展览会”时,看到展台上摞起的大大小小的轮胎,安德烈跟工程师说,加上胳膊腿他就是个人了,就这样米其林的吉祥物——必比登诞生了。
爱德华很快将目光转向了富人们的玩具——汽车。自1886年汽车诞生以来,硬质的“轮胎”无法充分保护车轮的力学结构,经常导致断裂,研制和推广新式汽车充气轮胎迫在眉睫。但为汽车这个笨重的铁家伙安装充气轮胎,很多人都认为不安全。
怎么说服法国的汽车厂换上充气轮胎?
为了宣传和证实产品的优点,米其林兄弟设计制造了自己的汽车——标致公司的车身,4马力的戴姆勒发动机,最主要的是安装了可更换的米其林充气轮胎。在“巴黎·波尔多·巴黎”的汽车赛事中,兄弟俩亲自上阵,出色地跑完了全程,并英勇夺冠!

整个巴黎沸腾了,米其林的充气汽车轮胎顺利打开销路。
1898年,O’Galop为啤酒屋设计广告草图时,爱德华颇为震动,他开始让米其林的吉祥物为公司代言:“干杯,米其林轮胎能够喝掉所有的路面障碍!”从此,必比登微笑可爱又遒劲有力的形象,开始被世界熟知。

2
喝掉所有的路面障碍
热爱自由与速度的爱德华和拥有技术背景的安德烈,有充足的激情让米其林的产品登峰造极。1899年,米其林的轮胎安装在一辆电动汽车上,创造了100公里/小时的惊人速度。
米其林的业务发展得很顺利,但彼时买了汽车的人,根本不知道要开车去做什么。没有人开车,轮胎就不会坏,米其林也根本没有机会为人们消除路面障碍。
爱德华必须给法国的3000名汽车用户一个出门的理由!
1900年,米其林推出了一本《米其林指南》,这个小红本为人们提供了驾车出游时所需要的加油、修车、住宿以及饮食等信息。他们把35000册小红本免费赠送给法国人。针对瑞士、巴伐利亚、英国、北非、意大利等地区的旅行指南也相继发行。人们在米其林指南的引领下,开启了新的车生活。

在追求极致的路上,“艺术家”爱德华和“技术大师”安德烈,不会给自己画句号。
1905年,米其林推出平头钉的“米其林胎面”,改进了轮胎的抓地力和耐久性。1906年,米其林发明了可拆换的汽车钢圈,让汽车轮胎的维修速度进一步提升。这一年米其林还开始进军意大利市场。1907年,米其林开始在美国建厂销售轮胎。1908年,米其林开发的复轮开始在载重货车和公共汽车上使用,这一年福特的Model T问世,机动车逐渐走向大众。
随着《米其林指南》的火热和汽车出行的风行,人们发现对道路的一无所知成了出行的最大障碍。人们无法确定他们怎么找到这些目的地,也不知道找到的地方是否正确。米其林决定采取行动,法国首次全国性的区域规划诞生了,发起者不是法国政府,而是米其林。
1910年,第一本比例为1/200,000的米其林道路交通图,为人们消除出行门槛,甚至推进了法国的现代化。时至今日,法国街头的路标和出售的旅游地图大多出自米其林集团。

1900-1912年,米其林的轮胎在所有大型国际汽车赛事中都取得了成功,米其林的社会认知进一步打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汽车工业生产的汽车比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多,这让米其林如虎添翼。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了,热爱速度与自由的米其林兄弟把目光从汽车转向了飞机。米其林为法国政府设计和生产轰炸机,他们生产的飞机能装载400公斤炸弹、能达到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和200公里的续航里程,这在当时算得上性能精良了。
从1915到1918年,米其林共生产了1884架飞机,而且还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水泥跑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米其林展示其领先科技的又一舞台,也为此后米其林的飞机事业打下了基础。
1919年战争结束,汽车保有量激增,轮胎业开始爆发式增长,米其林的主业务再次回归汽车轮胎。1923年,米其林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只低压(2.5bars)舒适型旅行轮胎,将轮胎寿命延长到15000公里。在此期间,米其林的工厂在英国德国等遍地开花。

但米其林兄弟并没有停止探索,又对火车产生了兴趣,并于1929年制造出第一条铁路轮胎,为铁路运输带来了安静、舒适、灵敏的加速和平稳的制动。1930年,米其林为其嵌入式管状轮胎申请了专利,这就是现代无内胎轮胎的祖先。
1932年,米其林胎压更低(1.5bars)的轮胎面世,寿命达到30000公里。1934年,米其林特殊花纹的超舒适制动型轮胎问世,避免汽车在湿滑路面上出现滑水现象。1937年,宽截面的派勒轮胎,改善了汽车在高速情况下的道路操控性,它展示了当今低截面轮胎的最初形状。1938年,米其林将橡胶和钢丝完美地结合,成功设计了钢丝轮胎,改良了轮胎的抗热和热载荷能力,并朝着子午线轮胎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米其林进入灰暗动荡的岁月,爱德华的去世让米其林备受打击,由于爱德华的两个儿子一个死于航空事故,一个死于交通意外,爱德华的女婿罗伯特·皮瑟在他死后暂负管理职责,直到爱德华的长孙费朗索瓦·米其林有能力接班为止。
战争期间米其林在保证军需品供应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产品创新的步伐,他们还秘密地进行着放射结构轮胎的研究工作,为战后子午线轮胎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1946年,改变世界轮胎工业、举世闻名的米其林子午线轮胎,终于问世!这种利用钢丝帘布层巩固结构的轮胎,不但更耐用更安全,操控性更好,还更省油。子午线轮胎于1949年正式推向市场,一经面市就被几乎所有类型的汽车使用,并在之后30年在轮胎业中独领风骚。

米其林在汽车业发展的关键时段确立了自己的行业地位。
1955年,低调简朴的弗朗索瓦正式成为公司共同管理人。米其林孜孜不倦地沿着让轮胎更耐用,适用面更广,操控感更强,安全性更高的方向不断推陈出新。米其林从轮胎业的世界第十上升到第一,从一方霸主变成了国际企业。
1999年,在全权领导米其林40年后,弗朗索瓦正式宣布退职,其子小爱德华·米其林全权掌管米其林。小爱德华·米其林继承了弗朗索瓦低调简朴的作风,在管理方面采取了与其父截然不同的风格,为米其林进一步打开了国际市场。
从第一个快速装卸的轮胎,第一条雪地轮胎,到为劳斯莱斯幻影与布加迪威航量身定制的pax防爆轮胎,为世界上最重的飞机波音747制造轮胎……“不断进步,永不言倦”的米其林,至今为止已开发出3500种产品来满足各行的需求。
3
米其林法则
爱德华构建了米其林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能占领世界五分之一的轮胎市场,能造出最厉害的轮胎,能成为世界食客公认的权威,米其林如何支撑起了不断进步的企业文化呢?
米其林公司的使命是:通过改进旅行的自由度、安全性、效率和乐趣,为人和货物的移动性进步作出贡献。米其林的所有业务活动都是围绕这一使命而开展的。
比如:技术创新的轮胎产品和移动性辅助系统、为司机和旅行者提供帮助的地图和指南、通过探索新能源和新技术来推广人类可持续发展移动性的必比登挑战赛、推广使用绿色轮胎和回收废旧轮胎等环保行动以及促进道路安全的各种活动等等。

米其林集团是在创新中诞生、在创新中发展的,创新皆以客户为本,是米其林的基本哲学。米其林每年把全球销售额的5%投入到研发上,去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研发资金超过10亿欧元。米其林对技术的投入和耐心世界闻名,研发中心曾花费近10年时间开发一种新型环保轮胎。
目前米其林生产的轮胎种类多达2000多种,从轿车、卡车轮胎到自行车、摩托车轮胎,从农机轮胎到工程机械轮胎再到飞机特需轮胎等,每一种轮胎的研制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且,米其林在世界各地的工厂还会根据消费者对轮胎产品的不同需求、不同的道路情况、不同的驾驶习惯和交通行业的发展情况等来提供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
除了奋不顾身地创新,米其林也在竭尽所能地保护自己的创新。从第一个可拆卸充气轮胎就申请了专利的米其林,有一套非常严密的专利保护体系。1959年,戴高乐将军参观工厂车间时,他的随行人员只能在大门外等候,甚至连消防人员都不能获准进入公司大门。
质量和技术的领先是米其林的终极追求,米其林不在乎规模和销售数量。轮胎的性能和表现是否让消费者满意,才是企业的核心增长引擎。
米其林为了保障自身的创新战略能够得到执行,也在倾注全力去完善细节。米其林设计了一个良好的制度,比如米其林通过聘请第三方公司实行了“神秘访客机制”。在2006年里,米其林大约做了1100次神秘访问。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到各个店拜访,对所有操作流程直接打分,作为米其林对其进行奖惩的标准。
有“美食圣经”之称的《红色指南》,目前全球发行量超过7亿,五分之一以上的法国人随时可能从兜里掏出来使用或阅读。米其林餐厅之所以能够成为饮食领域的权威评选,也离不开它这套管理系统的支撑。
将公司的创新和质量落到实处,最重要的还是对人的管理,这一点上米其林非常特立独行。
热爱自由的米其林,一直对等级制度森严的法国制造巨头愤愤不平,甚至直接对他们的规范发起挑战。米其林明显提升了一线员工的权力与责任,颠覆了汽车行业50年来典型的集权化特征。
为了强调经理与员工之间的平等,米其林将以下口号镌刻于石:人才不属于任何个人!(Nobody owns the talents!)
弗朗索瓦掌舵米其林45年,他笃信的理念是:避免过度控制员工,要营造一种允许犯错的文化,一种有助于独立性、坚忍性,以及鲜明个性发展的文化,一种避免单一模式思维的文化。米其林鼓励“敢作敢为”的作风,挑战权威决定的作风,并以此为荣。
为了培养与企业一起进步的员工,米其林提出了“接班人计划”,即发现每一个人的优点,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挥更大的价值。米其林的员工培训中心,几乎占米其林整个办公大楼的1/2。
这正是“不断进步,永不言倦”的米其林的发展底气,也是其能百年来保持长盛的奥义。
尽管在20世纪50年代,米其林成为雪铁龙的大股东差点成为一个汽车公司,但它果断放手,重新聚焦回自己的公司使命。拥有技术的进取以及艺术的自由,米其林用独树一帜、“不务正业”的百年征程,锻造了个性化的企业发展样本。
大家都在看
-
史玉柱:从负债2.5亿到17亿担保泥潭,这位商业枭雄的三次生死劫 2023年深秋,北京金融法院的一纸判决让史玉柱再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位曾缔造脑白金神话、靠《征途》重登富豪榜的商业奇才,因替朋友担保陷入17.65亿元债务漩涡,其名下97.53%的股权被冻结,连珍藏多年的古董车 ... 商业之最04-24
-
商业帝国的建造者: 王健林的万达神话 在中国商业史的星空中,王健林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星辰。他不仅建造了一个横跨地产、文化、金融等领域的商业帝国,更以其独特的商业哲学和坚韧不拔的企业家精神,改写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从一名普通军人到亚洲首 ... 商业之最04-24
-
刘强东的“接地气”为啥成了商业圈的“显眼包” 最近刘强东在广东仓库搬货的视频又上了热搜,评论区有人酸溜溜地说“强哥又在作秀”。但咱细琢磨琢磨:在互联网大佬集体玩“隐身术”的时代,一个身价千亿的老板肯放下架子去一线搬货、跟快递员唠家常、在员工食堂排 ... 商业之最04-23
-
商业社会的“软化”:从效率至上到价值共生 引言:当京东“送外卖”成为商业信号 2025年,京东在外卖领域的一系列动作引发行业震动——宣布为外卖骑手全员缴纳社保、设定5%净利润红线、创始人刘强东强调“不打口水仗,专注社会价值”。这些看似与传统商业竞争 ... 商业之最04-22
-
哪种类型的商业模式让你觉得最稳?看你的风险评估能力 在商业世界中,每个人对于“稳定”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有人信赖老旧稳重的传统方式,有人偏好新兴灵活的创业路线,还有人选择多元结合的综合策略。你的选择,会透露出你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反应方式,甚至能折射出你在生 ... 商业之最04-21
-
在市集里,哪种摊位最吸引你驻足?揭示你的潜在商业嗅觉 在这个变化快速的时代里,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无数的信息和选择。有些人总能在纷繁中捕捉到机会的气息,而有些人则善于稳扎稳打,从细节中发现价值。商业嗅觉,听起来仿佛是商界精英的专属,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 ... 商业之最04-21
-
探秘南京高淳:解锁那些令人称奇的“最”! 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更以其周边各具特色的区县让人流连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南京的南大门——高淳区,解锁那些令人称奇的“最”,感受这片土地上的独特魅力。 ... 商业之最04-19
-
不争之智: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的现代商业启示 引言:商海中的无形兵法当你在犹疑是否要正面展开一场战争时:不论是企业弱小的企业在考虑是否要与行业龙头展开,还是面对同事的咄咄逼人是否要展开反击,《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的"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 商业之最04-14
-
33.6亿!煤老板韩震出手“陕西最大奥莱”,榆林商业的煤动力 在陕北榆林,一项堪称商业地标的项目——震远奥莱丝路商贸城正式破土动工。该项目规划建筑面积达39.6万㎡,概算总投资33.6亿,一经立项便吸引了榆林全市上下的目光,刷新了“陕北商业历史之最”。而推动这一项目落地 ... 商业之最04-05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转型又有新路径!作为刷新“陕北商业历史之最”的存在,震远奥莱丝路商贸城(简称“震远奥莱”)自立项之初,就因39.6万㎡规划建筑面积、33.6亿概算总投资,备受榆林全市关注。本月17日,该项目正式破土动工。推动者 ... 商业之最04-05
相关文章
- 发展低空经济什么最关键?吕本富:逆向创新找商业闭环,最重要是解决应用场景
- 33.6亿!煤老板韩震出手“陕西最大奥莱”,榆林商业的煤动力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范蠡:从灭国战神到商业鬼才,春秋顶流的逆袭剧本比影视剧还离谱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白湖亭能成为福州最后的商业中心吗
- 商之大者:论商业智慧与国家命运的共生共荣
- 李嘉诚的"不担心”与“最担心":一个商业帝国的经极命题
- 李嘉诚:撕裂时代的“双面巨贾”,是商业之神还是逐利之兽
- 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纯粹且高尚!于东来有着商业最稀缺的真诚
- 李嘉诚的228亿美元套现:或将成为其商业生涯最昂贵的"避险"选择
- 大武汉真的太好逛了,武汉最顶级的商业,又要连开两家……
- “败者不死,只是蛰伏”——商业大佬之所以能逆风翻盘的秘诀
- 从工业锈带到商业秀场:合肥瑶海凭什么吸引K11?
- 李嘉诚:商业巨擘的多面人生
- 李嘉诚商业帝国最脏一块砖:公摊面积凭什么让中国人买单
- 太行商脉:武安商帮的五百年商业密码。太行遗珍杂志社存稿
- 胖东来:一个零售业乌托邦引发的商业地震
- 胖东来暴击商业潜规则:这个河南老六把超市开成"打工界天花板"
热门阅读
-
世界上最小比基尼,几根绳子也能叫比基尼 07-14
-
胡文海事件真相,以暴制暴杀了村干部等14人 07-14
-
好日子香烟价格,多款不同系列价格口感介绍 07-14
-
缅甸惊现最古老琥珀 距今一亿年价值连城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