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大商号——鼎恒升的回顾

发布者:唐山乌木 2023-8-22 23:11

海拉尔大商号

——鼎恒升的回顾

阎国珍

海拉尔是呼伦贝尔盟的政治、经济、文化较发展的一个草原城市。曾有内蒙古的“小上海”和草原之花的美称。但在很早以前,不但没有工业,商业也不发达。清康熙年间,封建王朝为了解决牧业四旗草原牧民生活上的物资需要,签发了商业许可证(即“龙票”),由北京城派来了八家商号,也就是海市有名的“八大家”。自此,海拉尔的商业逐渐由少到多,贸易逐渐繁荣兴盛起来。

海拉尔鼎恒升,就是“八大家”中一个商号的后身。海拉尔鼎恒升是齐齐哈尔(清朝时的卜奎城)鼎恒升的分号,是在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前分设的,当时齐齐哈尔总号的营业并不发达,只能维持开支,主要依靠海拉尔分号赚钱。海拉尔鼎恒升是海拉尔封建商业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家。它的极盛时期,伪满洲国康德年间,分号扩充到八九处之多,远在北京、山西都有它的分号。它有这样大的经济力量,是发迹于海拉尔的。鼎恒升由创立到1956年公私合营,中间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其详细情况没有可供参考的文字记载。本文所述,是根据我自己在鼎恒升学徒时的回忆和最近又拜访了一位在海拉尔居住年长的老人介绍而写的,只能是一些概况。

一、鼎恒升之沿革

l、鼎恒升的创始

清代光绪年间,海拉尔并无先进的交通工具,工商业也不发达,运输工具全部是牛、马车。大小商业、手工业只有20多家,人口只有几千人,做生意的对象是牧业四旗的蒙族牧民,所以,过去戏称海拉尔市的商人为“旅蒙商”。当时的进货渠道主要是卜奎城(现在的齐齐哈尔市)、喇嘛庙(现在的多伦县),一般日用品如烟、酒、粮、油,都来自齐齐哈尔,绸缎和较精细的工业品如皮革制品、马鞍、蒙古靴子,砖茶、毡子等都由多伦县进货。

由于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火车),所以在运输上需用时间较长,各商号的进货时间一般是秋季,每年“那达慕”大会结束以后,就分别去多伦县、齐齐哈尔市购买货物,准备下年商品。当时的货币以白银为主,一般的交易,是以物易物(即用牧区的畜牧业产品换取生活、生产用品),所以商号出外购买货物时所备的“资金”大都是牛、马、羊和皮毛等,到多伦和齐齐哈尔把畜产品卖出,换成元宝或者银元,然后再购买商品,一般需要半年时间,路途往返长达两个月之久。

海拉尔的鼎恒升,原是“八大家”之一的商号,因欠齐齐哈尔鼎恒升的货款,无力偿还,被鼎恒升兼并了。鼎恒升始建于海拉尔城里路西,即现在的正阳街。清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起义,帝俄侵犯我国,鼎恒升房舍被烧。曾一度迁至西屯(现在飞机厂附近),数月后迁回原址,经营范围:主要以零售为主,批发为辅,兼制造“史国公药酒”。在海市有南、北两柜,在牧业四旗也都有它的分号,经营的品种较广。上至绸缎,下至葱蒜、酒、油、米面,应有尽有,其批发业务主要的也是这些。鼎恒升在各商号之间威信很高,在牧业四旗牧民当中也有很高的声望,大人小孩没有不知道鼎恒升的。由于它的总号在齐齐哈尔,所进的商品比其它商号价格低,所以它能在竞争中占优势。

鼎恒升经营的糜子米,在广大牧民群众中很受欢迎。因为呼盟地区的糜子米历来主要是由齐齐哈尔加工,鼎恒升利用总号在齐齐哈尔的方便,千方百计地控制加工单位,随意提高或压低价格,抵制外来购买糜子米的商号。它所经营的糜子米质量高于其它商号,价格也低,其它商号不敢与之对抗,只好从它那里进货。

“磨力扣”是在牧区对鼎恒升的又一称呼,这个蒙族称呼语是怎么来的呢?清光绪年间,鼎恒升在牧区买了很多马匹,由一名掌柜的带领雇佣的几名牧民,赶着马到宽城子去卖,路经海拉尔时,掌柜的掉在河里,河水很大,牧民们未能救上来,就认为是淹死了,但过了不久,掌柜的却自己从水里出来了,牧民们因不懂游泳,感到很奇怪,异口同声地说:“不是人,是磨力扣(“青蛙”)”。所以由此而得名“磨力扣”就成为鼎恒升的代名了。

红鼎牌史国公药酒的来历和发展:鼎恒升靠推销红鼎牌史国公药酒赚取了高额利润。这种酒原来只是一种医治腰腿疼的药酒,制酒药方来自满清皇宫,在清光绪以前,鼎恒升有一位财东是皇宫太监,由他传授给鼎恒升的。原料是十几种药材和红糖加上25%至30%的白酒熬制而成(现在齐齐哈尔鼎恒升制药厂仍在制造)。原来销路并不广,伪满洲国康德晚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者在经济上的步步侵略,白酒货源断绝,而海拉尔气候严寒,广大牧民有饮酒习惯,致使史国公药酒十分畅销,盛行一时。伪康德六、七年间(即1939年至1940年),仅史国公酒一项就盈利三四万元,成为鼎恒升发家致富之至宝。

2、鼎恒升在工商界的地位

自清光绪以后至民国年间,海市商业日趋发达,人口逐渐增多。海市的商业原集中于旧城(现在的正阳街),做生意的大部分是山西人,主要做的是牧业四旗牧民的买卖。以后由于帝俄对我国的经济侵略,派来了大批的经济人员,他们为了交通方便和安全,都集中在新街(即现在的交界街迤北),这才出现了以交界街为界的新旧街。由于俄国侨民的逐步增多,相继出现了主要是做外侨生意的商号,大部分是山东人经营的,因此在海市商界出现了山西帮、山东帮。当时海市有两个政权,旧街属于蒙古族的上层封建统治者,新街属于帝俄殖民者统治范围。

旧街地方上的一切诉讼和治安,行政等事宜必须邀请各大商号参与,同意后方能实施,据说这是与城里的大商号原是清康熙皇帝用“龙票”请来的有关。鼎恒升当时不但在经济上拥有雄厚的实力,因股东大都是军阀,在政治上也有相当的地位,研究地方重要事宜,没有鼎恒升参加就不能通过。

3、鼎恒升的资金状况

鼎恒升共有十个股东,股东绝大部分是军阀,每股为l000两白银,其中有一个穆大人最多,共有三股半(后由呼伦贝尔道尹赵仲仁所代)。海拉尔鼎恒升是齐齐哈尔的分号,无单独资金,资金集中于齐齐哈尔总号统一掌握,根据不同季节的生意需要,随时增减。所有股东在号内都有存款,因此鼎恒升的资金周转较为灵活。总号用款可以由分号调拨,分号用款总号可以支援,不失生意时机。如冬秋两季是呼伦贝尔草地牧民储备过冬过春的物资和出卖畜产品的季节,总号就以大批的资金和货物支援分号;春季牧民进街的较少,就把资金集中在总号,作为储备货源和其他之用。加之海拉尔分号尚有兼并其它倒闭商号而来的大批房产,故在流动资金上远非其它商号所能相比。

光绪年间,海拉尔城里鼎恒升有南北两号,牧区还有几处分号,实力既大,门路又宽。分号的掌柜中能人颇多,如任秀贤(山西省交城县侯家寨人),能干、肯干,敏于事功,深受众财东的信任。加之号规严整,组织健全,虽在光绪、民国初年中间几度因时局不宁受到一些损失,但在漫长的200多年中,生意一直做得很顺利。

二、规章制度与经营方针

(1)人事制度与工资福利

1、学徒进号必须由“上司”举荐,同时要有殷实商号作保。第一年为10两银子,以后改为20元钱,逐年增加,每年最多不超过10元。民国年间初进号的不拨给劳金,到年末根据情况再拨。衣物和其它用品由“上司”支垫,但在号内购买用品可以享受七折优待。学徒不顶身力股,不准回家探亲。如果自己要求回家探亲即由店方结账辞退,若回来再另议。学徒工自进号日起,不满10年没有顶身力股的,以后有所放宽,但最少也须超过8年。

顶身力股的掌柜每年支给120两白银,后改为200元现大洋,在结账时由分红内扣除。

2、顶身力股的掌柜,开始是每3年回一次家,以后改为二年回家一次,最后为半年回一次家,往返旅费由号内供给,并可预支一年的酬金。

3、号内不论任何人一律不准携带家属,更不准嫖妓和纳妾。

4、赏罚严明,顶身力股者必须作事出色,方可破格提升,一次可以升2厘身股(叫作双扣),所有人员按在号地位和身股大小,层层制约。如有违犯铺规之处,按所犯错误程度,开除或抹去身股。开除职工要通知原推荐人来号领走,开除顶身力股的掌柜时,也是事先请原推荐人来号谈妥后,写辞退书离号。

5、分红和积累。光绪至民国初年期间,3年结账一次,每一份生意不论财股或身股,经常可分红六七百两白银,盈利多了,也不多分,少了也不降低分红,以保持经营均衡稳定状态,也免得职工们钱多了另有他图,钱少了又想脱离。分红以外的盈利,公积起来,作为“厚成”,以备特殊之用。至民国18年以后即变为每年结账一次,每股最多分过4000余元,其余规定未变。

6、结账期一般在正月(旧历),但从腊月(即旧历十二月)就开始清点商品,商品清点特别宽。对于绸缎、布匹除原匹照点外,凡是扯开者都用秤称。对于一些笨重商品,如油、酒、米、面等并不过秤,只是估计而已,在划价方面一律以进货原价30%计算,主要为了多留“厚成”。诸事完备,过了正月初六日由执事人(即经理)带着清单去齐齐哈尔老柜向总店执事人交待,待总店汇总后,再请东家正式算账分红和研究对人员的赏罚事宜。

7、财股和顶身力股者不到账期,倘无特殊情况不能提取红利与解聘。顶身力股者离号时,可以提取公积金(即所谓“厚成”),但必须按照顶身力股年限推算,以前的“厚成”无权享受。

8、凡是顶身力股的人死后,不论多少股,可以再享受一年红利作为抚恤,但不再给应支。

9、执事掌柜权限很大,如无特别情况,财东不得随意干涉柜事。买卖赔赚到结账时由执事掌柜请财东到柜,持清单交待账目,这时候财东才有权按经营情况,生意赔赚,发表质询性的意见。

10、号内伙食一律免费。执事人和顶身力股超过5厘者可以饮酒加菜,但主食都是细粮,每月初一、十五改善伙食,吃带馅的,以示犒劳。

(2)鼎恒升的经营方针

鼎恒升在海拉尔市面上是历史较久、资金雄厚、营业范围最广、连号最多、声势最大的一个商业组织,它也形成了一种自己的经营方针和作风,一贯是商品齐全,薄利多销。

鼎恒升据有相当充足的资金。它平时与本街商号很少往来,轻易不向其它商号借贷,也不肯把现金借给别人,更不盖章作保。如有本号同人的亲友来海找职业,只给代找工作,不给作保。外商号有事求援,一律以铺规不能违犯而谢绝。在资金使用上如遇有特殊情况用款时,都是派人去齐齐哈尔总号索取。此项制度直至伪满康德八九年才有所放宽。

鼎恒升做买卖注意调查研究,从长远着想,随机应变。民国18年以前,它除了兼做一部分批发业务外,经营性质和方式与其它商号一样,主要依靠去牧区流动营业。民国18年(1929年)苏联与当时东北军阀张学良发生战争。因为战乱,各商号损失很大。鼎恒升注意多种经营,广开销路。当时城里的其它山西商号都因为汉人购买力低、利润小而不愿接待汉族顾客,而鼎恒升却与其它商号不同,增加汉人用品,广开销路。

鼎恒升十分注重信誉,处事极其慎重。不乱交往,凡确需交往,经一再了解才与其共事,否则,即婉言谢绝。既经往来,没有特殊情况,总是竭力维持关系(即货物赊销关系),明知无利可图也不中途绝交,万一对方倒闭,成了呆账也就听之任之,根据对方情况能收多少就收多少,当作教训。

鼎恒升做买卖总是脚踏实地,不冒险取巧。赚了不张扬,赔了不气馁。在过去,城里的买卖家大部分都是做生意兼营牧业,而它认为牧业是靠天吃饭有风险,因此只做生意不搞牧业。

三、鼎恒升从极盛走向衰落和解放后的发展

鼎恒升的极盛时期为光绪二十六年以前和民国18年以后,直至日寇侵占海拉尔市为止。在伪满康德四五年还很兴盛,至伪满康德八年以后就依靠房租收入维持开支了。在这2OO余年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生意做得都很顺利,只在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时受到较大的损失,当时全号人员避难逃走,待战事平定回来后,门市店铺和仓库全都烧尽,曾一度在西屯(现在飞机场附近)暂时安置房舍进行营业,时间不久就迁回原处(现在正阳街)。其次是在民国18年中俄战争中也受损失不小,不过当时已把货物和现金全部移到齐齐哈尔总号,与光绪二十六年对比,损失小得多。

另外就是伪满洲国康德七、八年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加强了经济侵略,实行了限制价格,控制销售,商品必须经过伪警务厅经济科审批才准销售,由此也给敌伪警察、特务、宪兵们创造了对各商号大肆勒索、发横财的机会,此外还强派劳工,大部分青年都返回原籍,只剩下几名老年人看守店铺,并将绝大部分资金抽调老柜。以后虽借助他们东家赵道尹之子(当时伪满洲国驻华北的外交官)的势力,在北京西柳树井开设了宏茂酒店、山西徐沟县开设了醋房、王枣村开设了油房(因当时总号的执事人是山西省清徐县王枣树人)。

但由于用人不当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不断向华北扩展,也都相继倒闭。在齐齐哈尔增设的两座店铺,由于执事人不务正业,吃喝嫖赌,坐吃山空,等到1946年解放时,鼎恒升的店铺已所余无几。幸有房产不少,每月收入房租很多,依靠房租的积累勉强又重新开业。

解放后由于党对工商业的关怀照顾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鼎恒升元气才又有所恢复。1954年和齐齐哈尔总号合并,在劳资双方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定股、定息,提前批准公私合营,定名为“齐齐哈尔公私合营鼎恒升制药厂”,开始走上了光明发展的道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