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挣的钱,轮不到你来挣的

发布者:沙流水随 2023-9-9 18:36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请关注阅读全文。

那天我聊到李嘉诚打七折出售的一批房,有很多人在后台发私信,两种意见很有意思。

第一种读者是来问,2,30平米的房子,做3房?是怎么做的?没客厅也做不了呀。

这种很简单,你不要用自己以往的认知去理解。

大概是08,09年吧,我有次看房的时候,看过89的3房,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小很小。

那个主卧已经很小了,放不下两个床头柜的。最小的次卧,其实就是个书房。当时可以那么做,是为了规避什么90来着。那时候有两个门槛,90和140,所以很多户型做成89,或者139,就是擦边球。

而且那个年代可以偷面积的,同样89比今天大多了,即便如此89做3房看着都很局促。

现在你很少看到这种户型,现在95都是两房,3房都奔110去了。因为不让偷面积了,或者说偷面积的规定越来越严。

这是一种我们的认知,我们生活环境下的认知。

你把这种内地的认知迁移到香港,可就不一定了。

我们熟知的明星,就是臣妾真的做不到的娘娘,蔡少芬,星爷九品芝麻官里面的如烟姑娘。

娘娘家里也只是住80多平。

这已经算豪宅了,而且在香港,家里有多个孩子的,上下铺是很正常的。

明星尚且如此,一般人住50方以内是很正常的。

房子的总面积很小,又要保证多个功能区,我们说最极致的情况下,就是20多个平米做3个卧室,人家怎么做的呢?

首先,你不要用我们的几室几厅的框架结构去套,你要把对方的那套房子想象成一整个空间。

想象成一整个空间就是告诉你,那个墙体的面积是可以缩小的。

一堵墙,最薄也有12公分,厚一点的24公分,30公分都有。

他如果整个房子的面积都不到30平,你可以认为那就是一个房间,不存在内部承重墙的需要。

小嘛,就像一个框架,足够小。

那这里面他的墙就可以极致薄,像门板一样薄。当然未必不隔音,也未必不结实,这和材料有关。

然后它这个结构呢,一进去就是一个厅,你可以认为这个厅既是客厅,也是厨房,也是餐厅,三合一了。

就一个空间,这个空间6个平米左右。

然后有一个1平米左右的卫生间,有两个4,5平米的卧室和一个6平米的主卧。

就这么大的空间,加起来20多平米。

有人说,卧室5,6平米怎么可能呢。

答案是可能的。

我以前分享过,我平日里在家中,绝大多数时间待的地方,就只有6平米,是主卧里的男衣帽间。

这个衣帽间本来是不存在的,是装修的时候,从我太太的衣帽间里切了一小块出来,就变成了男衣帽间。

6个平米,2米多宽,3米多深。

2米宽的那个地方,有一个窗台,窗台延伸出去不到50公分,它就是写字台。

我的电脑就摆在上面。

没有座位,站立式的,窗台被砌高了。

我背后就是一个U型的衣帽间,我就站在那个U的口那个位置,面对窗户。

我背后有一个懒人沙发,如果站累了,可以躺下,我身后的空间,还有1.2*2.3米,如果放一张垫子,是可以躺下睡觉的。

要知道,U型,周围是有一圈柜子的,而且柜子进深很深,有55公分。这一圈柜子占据了大部分空间。

假如这部分柜子的进深缩小到35,其实也完全是可以挂衣服的,无非平挂,那么中间空出来的地方就会更大。

你自己可以脑补下一个柜子深一些的U型衣帽间与窄一些的U型衣帽间的中间留白部分的区别。

6平米,完全可以满足储物以及睡眠的需要,甚至还可以给你搭一个工作台出来。

你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也就是收藏界大名鼎鼎的三希堂,乾隆的书房,一共不到8个平米,而且还被隔成了南北两个小房间。

乾隆都不觉得小,你觉得小?

我讲这个就是告诉你,仅仅从功能的角度出发,不到30平米做成三室一厅,是可能的。

第二种读者专业多了,他们问,同样三房,面积越来越小,不应该是大城市的市场规律么?

这种读者,问到点子上了。

说的直白点,房子的面积大与小,从来不是重点,就像汽车的油耗高低一样,不是重点。

重点是什么?是你的钱包。

美国早期汽车的油耗很高的,美国车就是高油耗的代名词。

为什么?

因为你加得起油嘛,你加得起的前提下,我管它油耗高不高呢?

后来美国人加不起油了,开始倾向于油耗低的车,以至于日本车风靡,这时候美国车企才重视节能。

这是市场决定的。

房子也是一样的。

为什么100方做3房?难道你以为是规定好了每30方一个房间么?

不,不是的。

做3房是因为按照当时的人口结构,独生子女家庭,需要2个卧室,再来一个老人帮着看孩子,就需要3个卧室了。

如今放开2胎后,你去看市场改善型的主流已经变成4房了。

换句话说,首先和几平米无关,和几房有关。

那么当时为什么把3房造成100平左右呢?是因为当时的地价决定的。

当时的房子单价乘以100就是多数人能够承担的总价,大家是按照这个总价的限制去做3房。

那么随着房价的上涨,首先压制消费者的是单价么?当然不是,其实是总价。

你承受不了的是那个总价而不是单价。

单价10万,10平米,总价100万,你买得起呀,单价10万,100平米,总价1000万,你买不起了。

真正影响消费者的是那个总价。

所以要把总价控下来的同时,保持客户3房的需要,怎么办?只能把面积降下来。

所以你去看香港的房子,老的反而大,新的反而小。

就是说那个老房子,可能3房60平,新房子反而是3房30平。

说明什么?说明老房子建造销售的那个年代,房子单价低,人们尚且还能承受60平乘以当时单价之后的总价。

而后来,随着单价一直涨,人们只能承受现在的单价乘以30平了。

可是人们的需求没有变,始终是3房,于是只能把30方做成3房,这就叫看着米下锅。

所以你去看豪宅,也是一样的。

100平给你做3房,200平也只是给你做4房,300平也只是给你做5房,500平还是给你做5房。

因为客户的自住需求到5房就打住了,500平你给他做15房卖不掉的。

那是住宅,那不是酒店。

站在纯粹的市场角度,假如没有外力的干预。你想要迎合市场,获取更多的商品房潜在客户,并且把自己的利润率做高,最正确的方式是什么?

很简单,就是做高容积率。

盖很多30平但是有3个卧室的户型,单价也许要10万,可是总价也只有300万,很接地气哦。

如果是大城市,比如一线城市,拥有核心配套的位置,30平,3房,总价300万,对于县城里的人有没有吸引力?

太有了。

你可以去周围上学,你可以去大公司上班,你肯定会买,因为你觉得这里是市中心,这里什么都好,又保值,又方便。

但是很快,会发生一件事,就是富人会搬离。

富人买的其实不是房子,富人买的是圈子。

我前面举例子,300方可以做5房,500方也只是做5房,你想过没有,另外的200方干嘛用的?

就是抬高总价,赶人用的。

如果一个板块低总价的房子多了,高净值人群就会流失。那周围的商业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以前开奢侈品专卖店的,现在开不下去,只能卖小商品了,因为周围居民的收入结构变了呀。

商业降级了,税就收不到,拿什么钱给你开优质的学校呢?

所以站在城市运营的角度,如果要确保运营收入的话。

最好的方式不是在市中心建一堆的高容积率30方3房,在郊区建一堆别墅,而是反过来。

市中心大平层,郊区小户型。

市中心各种高总价的小区云集,周围密布品牌奢侈品店,商业中心最繁华的城市界面。

各种演出,运动会,都在这里。周围都是富人,消费力旺盛,能够带动这些商业。

而商业用地的税才是什么?才是大头。因为是持续不断的,不像住宅用地那样一锤子买卖。

而周边,远的地方,反而小户型,给你通地铁,坐上地铁通勤上班,偶尔去高档社区附近的大厦里消费。

这么去设计,站在城市的角度,运营收入才能上来。才能去养活那么多的公立学校与医院。

如果纯粹指望市场,那就是我前面说的,聪明人一定会在好地块给你盖高容积率的小户型,会在控制总价的前提下,把3房做得越来越小,30几平,20几平。

他们是把钱挣了,然后呢?然后把这么高的人口密度留给城市,城市拿什么钱去运营?去解决后续问题?

解决不了的。

你去看这种完全依赖市场的城市,最后都是用私立学校,私立医院的方式来处理。

说白了最后就是富人搬去哪儿,私立的配套去哪里自然形成。而不是一开始规划出核心地段。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形成了路。世界上本没有核心,富人在哪儿,消费在哪儿,哪儿才是核心,因为只有富人养得起核心。

所以我以前讲,我说,越是核心板块,选房子户型越是要选择大,所谓高单价的地方越是要选择高总价,越是非核心板块,选择房子户型反而要小,所谓越是低单价的地方更要选择低总价。

很多人听了一头雾水,这不是违背市场么?

对呀,因为这个市场本身就不是市场在左右,而是城市运营在左右。我们是公立学校公立配套,是规划出的核心板块。

容易赚的钱,是轮不到你赚的。

内地房产市场里过去的盈利者,全都是预判了城市运营方的预判,通过跟庄策略赚到的钱。

如果你要和城市运营方去打对手牌,就像我记得09年那会儿,房地产市场上很流行说你看美国的房产市场怎么样,以后我们也会怎么样。

当初被他们忽悠了,按照那种策略去投资的,今天都欲哭无泪。就属于同样的时间段里,人家赚了10倍他赚百分之几十。

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弄懂,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游戏,生态系统都不一样,生态位都不一样,各自的利益点都不一样。

瞎套,那你会输得很惨的。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请关注阅读全文。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