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大任:走西口加强了蒙汉民族亲情的纽带——走西口与晋商(4)

发布者:清风明月夜 2023-9-9 18:36

走西口与晋商(4)

降大任


四、走西口的晋商是繁荣草原经济文化的动力,是加强蒙汉民族亲情的纽带

晋商的兴起,与口外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晋商不仅是口外地区商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而且也是口外商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柱力量。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城镇的出现,不仅在草原上小城镇星罗棋布,而且促成了像张家口、集宁、归化(今呼和浩特)、多伦,特别是包头等塞上大商埠的兴盛,这些都与晋商的谋利活动息息相关。包头,100多年前还是一个叫包克图的小村庄,包头人说,是因为山西人到这里做生意,才逐渐有了今日包头的雏形,至今包头城里还流传着“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民谚。

走西口的晋商在深入蒙古大草原贩运商品的同时,又把蒙古族的土特产品运送到全国各地,不仅加强了蒙民与汉民的联系,还把汉民的生活方式、文化技术传授给牧民。如兼营手工业的晋商熟谙擀毡、熟皮等技术,对蒙民的生计产生了积极影响,致使口外成了内地手工业、农产品销售的大市场,大大刺激了内地加工业的发展。

山西素有“中国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之美誉,艺人们说商路即戏路。由于众多富有的晋商对家乡的戏曲等艺术情有独钟,他们自发地将山西内地的戏曲艺术、民俗风情、生活方式传入口外,并逐渐与蒙古游牧文化相互交融,促进了蒙汉民族的血肉亲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蒙古族人民已成为当时走西口晋人的衣食父母,更不消说许多蒙汉通婚的家庭或落户于口外,或迁回晋省,结成了难以割舍的骨肉之情,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和谐共处的历史见证。至今在内蒙、河北等地,山西梆子仍是不少蒙汉民众之最爱。

表现山西民情的戏曲二人台《走西口》在山西、内蒙古以及河北、甘肃、青海的流行,也印证了晋商对传播三晋文化的贡献。

比较1998年山西省河曲县二人台黄河艺术团和2001年内蒙古临河市歌舞剧团演出的《走西口》主要唱段,除个别字句外,唱词大体上相差无几。

尽管对于二人台的起源问题至今仍存歧义,但可以肯定,二人台这一剧种是蒙汉无数艺人灌溉扶植的艺术奇葩,是蒙汉两族人民心血的艺术结晶,是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文化融合的产物。

回顾包括晋商近300年的走西口历程,不禁引人深思。走西口,不仅带去了内地先进的农耕技术,开垦了大量的沃壤良田,带动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从而使蒙古族社会形态由落后状态较快地过渡到先进的社会形态,而且也带入了内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促进了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然而,伴随着这种进步的,却是付出了生存环境惨遭破坏的严酷代价,值得后人引以为鉴。比如晋人在口外无体止地挖甘草挣钱,大片开垦草原种地,严重削弱了草原生态的自然修复功能,导致沙漠化扩大,至今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

这种严重后果是当年走西口的人们所始料不及的,这一惨痛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完)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