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乱侃之——历史上昙花一现的七大盛世,哪一个最让你意难平?

发布者:玉石中承 2023-9-23 00:56

自古人命如草芥,宁为盛世狗,不做乱世人。在“千古兴亡事,治乱百姓苦”的时代里,颠沛流离的黎民百姓对安定的期盼就像行走于沙漠中行将渴死之人对水的期盼。那么,在悠悠二千余年的封建史中,在离乱动荡的时间远远多于太平安定的世道里,有没有那么一些存在“流血涂野草”背后的安定与繁华呢?

晋武帝司马炎

一、太康之治.晋武帝司马炎(281-289年)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在这首耳熟能详的历史朝代歌里,其实除了两汉大一统的盛世繁华之外,还存在着多个乱世中的太平之治。

作为史上名声最臭的朝代——晋朝,也曾在晋武帝司马炎刚刚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的时候出现过短暂的为期十年的“太康之治”。在这十年里,他励精图治、混一海内,举用贤能、搜访遗老,马放南山、与民休息。

如果不是后来大封宗室,致使司马氏子弟为争权夺利而同室操戈,将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安平亲手打碎;如果不是听信谗言,刚愎自用,放虎归山,令少数民族内迁且由其酋长自行统治,以至后来祸起萧墙之内,内争外乱接踵而至,我华夏子民又何怎会沦于水火倒悬之中?我九万里神州又怎会南北悬隔?我北方中原又怎会腥膻弥漫?我炎黄子孙又怎会成为夷狄用以饱腹的两脚羊?

治史者当有史德,无论两晋多么不堪,多么罪孽深重,我们却依然不能抹灭司马炎的混一之功和他治下的“泰康盛世”,只是这盛世实在太短了点。

前秦天王苻坚

二、永兴之治.前秦天王苻坚(357-383年)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在那个兄弟手足相残、父子同室操戈,礼崩乐坏、纲常泯灭的时代里。前秦苻坚的出现无疑如皓月当空般耀眼夺目。他重用汉人王猛,不仅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加深了了文化之间的交流,在短短二十年间,他东征西讨、南下北上,以武止戈,将当时混乱如一团乱麻的北方梳理的条分缕析。令当时最著名的枭雄、豪杰俯首称臣、不敢妄动。天下九州有其六,立马吴山第一峰。试图以一己一族之力实现澄清四海,一统九州的宏图伟业。

他重视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他重视商业,“通关市,来远商”,使兵燹遍地“户不满百”的关陇之地隐然有了社会俨然、百姓安居、生民乐业的气象。只可惜,“淝水之战”的一败涂地,令他壮志消残、身死国灭,刚刚略有小成的永兴之治自此烟消云散。但无论沧海桑田,他的雄姿与风采永远都是那个时代里最熠熠生辉的存在。

宋文帝刘义隆

三、元嘉之治.宋文帝刘义隆(424-453年)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被当作反面例子出现在辛弃疾词中的帝王,曾亲手打造出南朝史上第一个盛世——元嘉之治。

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期间,不仅因人多年手刃权臣徐羡之、傅亮和谢晦等人,更进一步深化推动先帝刘裕的各项改革政策。使得积贫依旧的江东之地重新焕发生机,经济文化南来北往繁荣鼎盛;社会安定,人民富足。

“听王玄谟言,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元嘉北伐”虽然失败了,但他却是南朝百余年中唯一一个矢志北伐、收复中原的帝王,也是唯一一个真正将其付诸实践的帝王,英雄有壮志,视死忽如归。就此一点,宋文帝刘义隆就比同时代的帝王高出一截。

齐武帝萧赜

四、永明之治.齐武帝萧赜(482-493年)

自齐高帝萧道成去刘宋而代之后,齐朝不仅土地面积急剧缩小,而且由于其出身兰陵萧氏的缘故,一度被出身寒门的宋武帝刘裕打压的投不起头的世家大族再度死灰复燃,齐朝政治随即濒临崩溃。

为此,萧道成“修建儒学,精选儒官”招揽人才,削除部曲私兵,下令整顿户籍(检籍政策)。借此来抑制氏族的膨胀,使社会得以迅速稳定,经济逐步复苏。

公元482年,践祚仅三年的萧道成病逝,武帝萧赜继位,他延续并深化其父的政治改革,兴办学校、重视礼教;减免租税,休养生息;限制宗室,反对奢侈;治吏务求严整,稍有过错也不宽贷;治民唯恐太苛,务求以宽厚为本。军事上更是选择偃兵息战、通好北魏,使边境地区得十余年之安定。令天下百姓于此乱世之中得十年之太平,过了十年小康的生活。

梁武帝萧衍

五、天监之治.梁武帝萧衍(502-527年—舍身出家)

齐朝末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兄弟手足自相残杀之事屡见不鲜,对外军事屡战屡败,大司马萧衍在沈约等人的拥戴之下,受禅建国,号为“梁”。萧衍自幼在军旅,深知民间疾苦,于是颇行节俭之道。史书上有关于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的记载。

他称帝之初,即勤于政务,不分冬夏;选拔贤达,依能授职;对于直接官吏百姓的地方官,更是时时召见,耳提面命,训以清正,诫以廉明。更在宫门之外设下谤木、肺石两个盒子,以此来听从接收百官群臣和黎民百姓的谏言,择善而从,不善亦不之过。

经过二十余年宵衣旰食的治理,齐朝末期混乱无序的社会局面得到显著改善,百姓在水火倒悬之余终于又迎来了焕然一新的生机。而这段时期也被称之为“天监之治”。

侯景之乱

也许是天不遂人愿,自公元527年开始,原本就沉溺佛教不能自拔的梁武帝萧衍竟然抛弃朝政,舍身出家,然后命令百官筹钱来赎自己。所谓“千里做官只为钱”,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吏又怎会倾自己的前囊来赎?于是,贪污腐败再度横行,清明的社会被再度蒙上阴影。

公元548年,西魏降将侯景起兵造反,一路上势如破竹,次年,在台城逼死梁武帝萧衍,南朝史上最后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破灭,南朝百姓再度陷于水火倒悬,转死沟壑。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六:孝文中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72-499)

北魏孝文帝改革,他的改革,是封建时期自上而下进行的最彻底而全面的改革,一系列举措使北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个北方社会因此而焕然一新。但也由于其改革的决心导致了部族内部矛盾的机会,在孝文帝死后不久,北魏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

关于“孝文帝改革”从来 都是史书书特书的重大事件,在此不多做赘述。

周武帝宇文邕

七、建德之治.周武帝宇文邕(572-578年)

周武帝宇文邕聪明果敢、深谋远虑,忍机待时,与仇共舞十余年才终于诛除权臣宇文护,独掌朝政。随机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础上,结合北周的实际情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深化推行均田制,改进发展府兵制,使中外兵权皆归于皇帝掌握,有效避免自北魏以来的将领拥兵自重不尊中央号令的弊端。一面扩充兵源、秣兵历马;一面整顿内政,劝课农桑,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他亲率大军东征,俘虏北齐后主,再度统一北方中原。

宇文邕戎装图

在位期间,积极汉化,举贤任能、整顿吏治,摆脱鲜卑旧俗,清明的政治环境使北方社会逐渐焕发生机,百姓生活也变得安定富足。

一人在而政事举,正当国势日益强盛,兵峰日渐锐利,挥戈南下一统天下的机会逐渐成熟时,年仅36岁的周武帝却溘然长逝。他的死不仅使北周的统一大业就此蹉跌,更使野心家杨坚乘势而起,不久之后即取北周而代之。

于煌煌大业指日可就,盖世功勋唾手可成之际暴病而亡,或许这就是周武帝的意难平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