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商业,新与旧的叙事

60天聚焦一个问题,探索城市内生动力


九月的广州蛮美的。
当我第一次走在沙面岛上的街心花园时,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活了二十多年,才来到这样一个地方。
公园两侧的香樟树漫天生长,挡住烈日,也是一种自然遮蔽,让街心的空间成为一个真正有安全感的公共广场,本地人、学生、游客,大家就在这树木与洋房的庇护之中游逛休息。
整个岛几乎都被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环绕,带着南洋的风情,几乎每一栋都有你拍不完的细节,建筑立面色彩丰富,但搭在一起,相互错落的又很舒服,当然,最舒服的其实是这样的空间尺度,有种被包裹的感觉。你还可以走到珠江边,去感慨一下这大湾区中心的气度,也可以探索每一栋洋房,他们是画廊、民宿、咖啡、当然也有在使用的领事馆,政府机构,一座百年历史的人工岛,也记录着这里百年的变迁。
当然,这样尺度舒服的场所,在广州其实蛮多的,这也让我心生羡慕。广府的“老钱”底蕴,一代代从中原迁徙而来的传统生活,这座城市其实过早的成熟,过早的直到何为优质生活。
因为成都疫情,我也很庆幸能有这个机会,在广州真正停下来看看商业,以及它所传递的广府生活,而不是像过去一样,穿梭在一些楼宇和新项目中,不是开会就是走马观花的考察,从未认真看过这座节奏最慢的一线城市。
是的,收获很多。


事实上,广州的商业最打动我的,不是新的,而是那些“旧”的,或者说是“旧中的新”。
我并不是说珠江新城那一连串的商业做的不好,恰恰相反,从传统商业地产的角度来看,从广州太古汇、天环、天汇...以至于更早的正佳、天河城,这一系列的购物中心,不管是港资北京或者国资或民企,其实他们发挥的都非常稳定且标准,稳定到我不知道还要去怎么描述他们。
当然我的行业经历也没资格去评论它们,如果硬要说,它们就是被港资商业所彻底的浸染。这个不论是从设计形态,空间营运,以至于到各项服务细节,审美风格,它们都要更像类似香港太古城的感觉,也比内地其他港资项目更“港资”。
而那些更“旧”或者体量更小的案例,它们会更在地,更老广一些。是啊,因为广州人的务实风格,让这座城市的商业氛围很像“老牌发达国家”一般,即便旧,大多数也能运营维保的很不错,能高效的运转下去,并且保持着当年的味道、品牌组合,以及当年的那种生活方式。
首先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广粤天地。


“后疫情时代”里,几乎核心城市商业地产都一夜之间,开始热议高品质社区商业的问题。的确社区商业有更高的粘性,有更稳定的客流和消费习惯,这种需求“刚性”在疫情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大家也一窝蜂的把社区商业玩出了各种花样,各种网红打卡。
但实际上广州早就有这么个理想范本,就在珠江新城东南侧,被数个猎德富人区所环绕的地方,即13年前呈现的广粤天地。今天用在社区商业的各种热门词汇,所谓“公园式”,“沉浸广场式”,所谓生活方式中心,都可以去套在这个两万方的项目上。一个巨大的,下沉式圆形广场园林,弧形的商业动线,同样的精致外摆,内透,让你在这个动线的各个位置都可以感受到商业的围合氛围。
所谓精致的烟火气可能就是这样。站在其中,视线之内,传统豪宅、豪车品牌、精致法餐、咖啡、brunch、画廊,到今天位置或许风格有些不太匹配当下的年轻消费,但就是精致的很稳定,也没有如其他传统豪宅区商业一般逐渐衰落。而且从中还孵化了各式新派的粤菜品牌,它们最早的足迹都可追溯到09年开业的广粤天地,也让这里直到今天都是一个高品质餐饮品牌的门槛认证。

当然每个项目都会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有自己的新鲜度,当年的“精致感”放到今天或许会有些过时,但有些商业逻辑其实是永恒不变的,比如空间尺度。广粤天地沿商街一侧的下沉,搭配着绿植和水台所创造的外摆氛围始终是舒适的,也让每个商铺都有自己完整的外摆区和展示区,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开放式商业设计的成果。
当然,15年前的广粤天地视野也足够超前。在那个喜欢散卖商铺的年代,也能够坚持全部自持运营,最终带动了数十倍的资产价值,这种被认真实践的长期主义也值得致敬。


广粤天地的旧如果是精致且经典,那么东山口的旧,就是潮流与松弛。
我有幸来过不同时期的东山口,分别在18年与22年,诚实的讲,我更怀念当年的东山口,漫步在红砖别墅群中,那种不经意间的惊喜。
那个时候的东山口是静谧而有趣的。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深入进去到处乱逛,在不打扰本地人正常生活的情况下,看看那些藏在里面的店到底有什么好玩的。东山口的洋房很多是独门独户,楼宇和砖墙之间相互遮掩,让你有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可能是画廊,可能是买手店、也可能是院子里的迷你市集,角落里的艺术装置。
第一次进去玩的我其实是惊叹的,没想到低调务实的广州也有这么文艺感性的场所,好看的房子与好看的店,好看的人相互交错在一起,谁也没有很刻意的去显露什么,每家店都很有内容的自信,在一个个围墙里自有天地,成为广州年轻人的一种避世场所。
倘若东山口一直如此也蛮好的,但很快广州迎来了一轮本土潮流的商业浪潮,依托大湾区完备的供应链与商贸文化,以及那些有自己独特观念的设计师、主理人,东山口在几年里无视疫情,成为了广州潮流文化的漩涡中心。

因潮流品牌而生的各种商业空间,深入了东山口的每个角落,紧邻着曾经的菜场与杂货铺、潮人与本地原住民相互交错,在一个又一个老小区里挂上充满设计感的招牌,形成东山口所特有的商业更新景观。
这不能叫做拗口的“士绅化”,因为事实上在这里生活的人依旧在生活着,潮人也依旧在这里创作着,大家相互交集却又相互不冲突,都在关注着“日常”,一种是本地的,原生的日常,那些菜场、旧式的参观和理发厅,以及年轻的日常,无数的街边咖啡馆、潮流杂货店和展厅、酒吧。
比如Badmarket。一家东山口内核的潮流杂货“便利店”,如同你家楼下的小超市一般贩售着各种潮牌单品。从这一点上,Badmarket的精神和东山口原有的菜场是相似的,只不过一个再卖鸡鸭鱼肉,另一个在卖潮流杂货,好买也更好卖。
很少有谁的客单很贵,或者要很“装”,东山口原有的轻松自在也成为这里潮流生活的主题,大家随看随买随走,这种性格也印刻在“东山口”成长的本土潮牌里,它们把这种文化带到了上海、成都、北京...不管走到哪里都成了潮流消费的据点,okcenter、badmarket、3MODE,庙前冰室,体现在客流吸引力上,也体现在具体的消费坪效上,让人叹服。
或许这就是东山口的在地性,潮流或传统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要放松,要实在,要去输出简单快乐的生活态度。当然,也希望东山口不会成为下一个田子坊,被过度的客流快速消耗成一个过气的“网红文旅”街区,成为一个本地人再也不想去的“打卡地”。


广州还有不少“旧地方的新玩法”。
同样是在珠江新城旁边,住宅环绕的角落里,未来社藏在这个地方,YoYo和Wilson把这里叫做“ifland如果岛”,它的确是某种城市的岛,去包容灵感、美食、好的产品、派对与那些让人激动不已的情绪。
一家数字科技媒体,并没有把这个岛变成一门商业地产生意,没有去分割出租,而是用自己的内容和“可能性”来去填充它,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声量,苹果、腾讯、潮牌,各种的艺术装置,社群的分享教室,快闪陈列空间,还有中间的大院子,大家一起看月亮,在楼顶上的旋转木马,都让这个地方成为一种年轻生活的游乐场,时刻都在迸发着内容和想法。
它有用“胶布”创造的VI视觉,从logo一直到空间的每个细节,简单明了直接,当然更多的兴奋其实是来自于两位主理人的热情。
传统商业地产,商管和品牌其实总有天然对立的关系,而在这里两位主理人是在用对待好内容的热诚来对待这个空间,只要你是好内容,不管是品牌、展览、还是创作者,你总是可以在这里有你的一席之地,好内容成为了它们运营未来社的唯一标准,并且将这种理念带到了新的未来社House,在微信总部旁边的一颗“硬糖”,继续去吸引好的内容。

而在广州东站,原来宜家所在的购物中心被更新成了广州版本的年轻力中心,依托着广州的本土潮流力量,让年轻人也可以在珠江新城里有自己的潮流目的地。
YCC的立面独有特色。脚手架“搭建”出的有层次感的立面让它在一众现代化的商务楼宇中显得很Raw,很原生,而内部的中庭也成为各类潮流品牌展演的场地,每周活动不断,快闪不断。
这样的更新在广州还有很多很多,番禺区的四海城,巨大的三四层峡谷般的下沉广场,成为了潮流餐酒吧的聚集地,破解下沉空间的难题;沙面岛上的一栋栋洋房也在进行业态更新,让更会玩空间的咖啡品牌,画廊和餐厅去用好场所带来的气质;YCC对面的东方宝泰,也在将传统的地铁TOD商业不断更新品牌和公区。
更新在广州处处发生,而且不是为新而新,更多是基于需求,基于消费,创造着一种更加务实的商业更新。


在广州的最后一顿饭,吃在利苑。
是的,就是花园酒店旁边的那一家,又是一种浓烈的90年代风格,这家宜安广场的店,开了整整27年,一进这座办公楼底商,我又以为自己到了香港。但还好,利苑门前摆满的米其林认证,惊艳的味道,依然证明了它并非浪得虚名。
这味道也让我记忆深刻。传统,老派且守旧,但盘子是加热的,服务也是一丝不苟的,菜品更不用说,又成了我人生体验最好的一次粤菜。
这就像广州商业的味道。
初看它时,这种守旧,固化的气息的确让人有些崩溃。从表面上看,广州大多数的商业似乎永远停留在了大概2010年的时空,其他城市的商业创新似乎与广州无关,包括审美,包括商业氛围,动辄让你感觉穿越到记忆里的香港中环;而街边的各种“士多”文化也有留存,小店多,但免不了就是给人感觉很旧甚至很“古早”,尤其是在成都待多了,这种对比就会更加强烈。
但从生意的角度看,这种低调踏实,不在乎形式而在乎实质内容的商贸文化,又能实实在在的让生意变得稳定,长久和持续,几乎所有的实体商业空间,不管时老店还是潮牌,都把坪效逻辑发挥到了极致:堆货密集,讲究细节,用尽每一个小空间,那些街边不起眼的小店动辄开了二三十年,这种高效实用的运营逻辑,又让你不得不佩服,这反而时新一线城市商业需要认真学习的。
会做生意的广州,低调踏实的广州,潮流松弛的广州,你更喜欢哪个广州?
以上。

本文来源: 一只建筑精
城市更新大数据推荐发布
大家都在看
-
"破局者刘强东:以毛泽东智慧破解资本压榨困局的商业革命" 2025年4月,当京东外卖骑手们首次拿到盖着红章的劳动合同,这场始于宿迁农村的变革已悄然改写中国商业史。身着骑手服的刘强东蹲在街头与配送员涮火锅的画面,在社交平台掀起全民热议——这不仅是企业家的姿态转变, ... 商业之最04-26
-
俞敏洪到底输在哪那个拥抱董宇辉的姑娘藏着东方商业最稀缺的密码 36岁的潇潇在镜头前张开双臂时,直播间300万观众集体破防了。这个被网友称作"东方甄选林黛玉"的姑娘,在众人默契保持社交距离的夜晚,用一个跨越三米的拥抱,完成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动人的商业叙事。俞敏洪 ... 商业之最04-26
-
史玉柱:从负债2.5亿到17亿担保泥潭,这位商业枭雄的三次生死劫 2023年深秋,北京金融法院的一纸判决让史玉柱再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位曾缔造脑白金神话、靠《征途》重登富豪榜的商业奇才,因替朋友担保陷入17.65亿元债务漩涡,其名下97.53%的股权被冻结,连珍藏多年的古董车 ... 商业之最04-24
-
商业帝国的建造者: 王健林的万达神话 在中国商业史的星空中,王健林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星辰。他不仅建造了一个横跨地产、文化、金融等领域的商业帝国,更以其独特的商业哲学和坚韧不拔的企业家精神,改写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从一名普通军人到亚洲首 ... 商业之最04-24
-
刘强东的“接地气”为啥成了商业圈的“显眼包” 最近刘强东在广东仓库搬货的视频又上了热搜,评论区有人酸溜溜地说“强哥又在作秀”。但咱细琢磨琢磨:在互联网大佬集体玩“隐身术”的时代,一个身价千亿的老板肯放下架子去一线搬货、跟快递员唠家常、在员工食堂排 ... 商业之最04-23
-
商业社会的“软化”:从效率至上到价值共生 引言:当京东“送外卖”成为商业信号 2025年,京东在外卖领域的一系列动作引发行业震动——宣布为外卖骑手全员缴纳社保、设定5%净利润红线、创始人刘强东强调“不打口水仗,专注社会价值”。这些看似与传统商业竞争 ... 商业之最04-22
-
哪种类型的商业模式让你觉得最稳?看你的风险评估能力 在商业世界中,每个人对于“稳定”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有人信赖老旧稳重的传统方式,有人偏好新兴灵活的创业路线,还有人选择多元结合的综合策略。你的选择,会透露出你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反应方式,甚至能折射出你在生 ... 商业之最04-21
-
在市集里,哪种摊位最吸引你驻足?揭示你的潜在商业嗅觉 在这个变化快速的时代里,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无数的信息和选择。有些人总能在纷繁中捕捉到机会的气息,而有些人则善于稳扎稳打,从细节中发现价值。商业嗅觉,听起来仿佛是商界精英的专属,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 ... 商业之最04-21
-
探秘南京高淳:解锁那些令人称奇的“最”! 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更以其周边各具特色的区县让人流连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南京的南大门——高淳区,解锁那些令人称奇的“最”,感受这片土地上的独特魅力。 ... 商业之最04-19
-
不争之智: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的现代商业启示 引言:商海中的无形兵法当你在犹疑是否要正面展开一场战争时:不论是企业弱小的企业在考虑是否要与行业龙头展开,还是面对同事的咄咄逼人是否要展开反击,《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的"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 商业之最04-14
相关文章
- 不争之智: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的现代商业启示
- 发展低空经济什么最关键?吕本富:逆向创新找商业闭环,最重要是解决应用场景
- 33.6亿!煤老板韩震出手“陕西最大奥莱”,榆林商业的煤动力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范蠡:从灭国战神到商业鬼才,春秋顶流的逆袭剧本比影视剧还离谱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白湖亭能成为福州最后的商业中心吗
- 商之大者:论商业智慧与国家命运的共生共荣
- 李嘉诚的"不担心”与“最担心":一个商业帝国的经极命题
- 李嘉诚:撕裂时代的“双面巨贾”,是商业之神还是逐利之兽
- 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纯粹且高尚!于东来有着商业最稀缺的真诚
- 李嘉诚的228亿美元套现:或将成为其商业生涯最昂贵的"避险"选择
- 大武汉真的太好逛了,武汉最顶级的商业,又要连开两家……
- “败者不死,只是蛰伏”——商业大佬之所以能逆风翻盘的秘诀
- 从工业锈带到商业秀场:合肥瑶海凭什么吸引K11?
- 李嘉诚:商业巨擘的多面人生
- 李嘉诚商业帝国最脏一块砖:公摊面积凭什么让中国人买单
- 太行商脉:武安商帮的五百年商业密码。太行遗珍杂志社存稿
- 胖东来:一个零售业乌托邦引发的商业地震
热门阅读
-
世界上最小比基尼,几根绳子也能叫比基尼 07-14
-
胡文海事件真相,以暴制暴杀了村干部等14人 07-14
-
好日子香烟价格,多款不同系列价格口感介绍 07-14
-
缅甸惊现最古老琥珀 距今一亿年价值连城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