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法维王朝时期,印度的棉纺织工艺有哪些特点?

前言
莫卧儿帝国拥有温暖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降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其产生了大量的农业和手工业盈余;便利的地形和海上航线为其产品的出口准备了条件。因此,远近各地的人都对印度种植和生产的商品垂涎三尺。

新朱尔法商人向印度出口的商品中仍然以伊朗生丝为主,但由于莫卧儿帝国拥有丰富的产品和原料。
伊朗对印度的出口长时间处于逆差,新朱尔法商人还必须携带贵金属来购买印度产品。在萨法维伊朗从印度进口的商品中,印度棉纺织品的份额最大。

伊朗高原的自然条件不适合棉花种植,因此萨法维王朝时期伊朗的棉织品均来自莫卧儿帝国。
伊朗从莫卧儿帝国进口棉纺织品的途径有两个,其中之一是沿着伊斯法罕到印度北部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印度商人通常用马匹和骆驼,运送棉布至伊朗。

另一种是海运,从印度西海岸港口出发,运至阿巴斯港。162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将1500匹棉布运至伊朗,1629年多达29000匹;1659-1660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阿巴斯港总共销售了80197匹印度棉布。
1662-1663年间,荷兰仅从科罗曼德尔就出口了33600匹,创下历年之最。

在17后期到18世纪初,印度棉布出口总量超300万件,孟加拉是印度主要的棉布出口地区,孟买和马德拉斯也是重要的棉布生产地。
莫卧儿帝国时期,印度的棉纺织工艺精湛,印度各地区生产的棉布都各具特点。

首先,根据纺织手法的精细程度,印布棉布分为粗布、中等布和细布,其中东印度公司将印度生产的所有优质棉布统称为“平纹细布”;
其次,根据布料的印染手法可分为普布、染色布和印花布,印花布是在织机上通过绘画、印刷或“扎染”等方法,使用染色纱编制而成。

印布棉布种类繁多,仅孟加拉一个邦就能织出36个品种的棉布,在科罗曼德尔、古吉拉特邦等地区也生产了不同质地的织物。
拉法尔·杜曼斯(RaphaëlduMans)在17世纪晚期的记述中强调,纺织品是印度出口到波斯市场最重要的商品,特别是各种品质的印花布、细棉布和亚麻布。

波斯人也曾试图自己生产棉布,但因为他们未能改善棉纺织业的水平,因此选择购买价格更低的印度棉布。
在印度北部,新朱尔法亚美尼亚人主要从周围的棉花产区收购棉花和棉布,再经陆路运输至黎凡特市场的阿勒颇,然后经水路运至马赛、利沃诺和热那亚等地中海港口。

据拉沃称,1687年新朱尔法商人已经将25000件棉布运输到马赛。
除了收购成品,新朱尔法人还在印度建立纺织工厂,雇佣印度劳动力在新朱尔法商人的监督下生产棉布。
印度南部则以海运为主,从马德拉斯出发经海路运送至阿巴斯港、地中海沿岸和欧洲国家。

当时,新朱尔法亚美尼亚商人获得了“在从印度向波斯和奥斯曼帝国各地区运输棉布和传播印染技术方面起关键作用”的声誉。
靛蓝也是重要的商品,萨法维伊朗国内地毯编制、制瓷、纺织等多方面对颜料的需求的很大,此外,欧洲纺织工业对颜料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阿格拉附近的蓝靛湾,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蓝靛湾,17世纪以来,荷兰人和英国人试图垄断印度的靛蓝贸易。
1626年,阿格拉的荷兰商人佩尔萨尔特(Pelsaert)抱怨说,亚美尼亚人在靛蓝地区“像饥饿的人一样跑来跑去,好像要把全部的存货都买光,然后再抬高价格出售,给我们和其他买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17世纪以来,新朱尔法商人在阿格拉靛蓝出口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通过陆路将靛蓝运到伊朗,再以高价格出售到伊朗本地和出口到欧洲,以此获得巨额利润。
1636年,印度出口蓝靛71400多磅,1640年多达108800磅,1640年后由于海路开放,印度蓝靛出口数量进一步提升。

约翰·弗莱尔(JohnFryer)指出,棉布是17世纪印度-波斯商业关系中最重要的商品,其次是香料。
波斯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进口了数量相当的香料,其中包括胡椒、肉桂、生姜、豆蔻、丁香、辣椒等。香料贸易主要集中在阿巴斯港口。伊朗对糖的消费量也非常大。

萨法维王朝时期,伊朗的蔗糖几乎依赖从莫卧儿帝国进口。1520年开始,经印度北部“丝绸之路”运往伊朗的蔗糖年达700—1000吨,经海路从印度运往伊朗的蔗糖的运输量也很大。
据荷兰东印度公司记载,1650年之前,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和东南亚地区进口的蔗糖重量逐年增长。

162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和东南亚地区进口蔗糖10000磅,1628年增长至43000磅,1635年增长至30万磅,到1650年达到80万磅。
相当一部分蔗糖被出口到伊朗。印度的其他商品也被出口到伊朗:宝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和黄玉;矿物质——硫酸、汞、锡、铁以及其他金属;还有大量木材、硝石、鸦片等。

印度的原材料和商品种类繁多,向印度出口的伊朗生丝价值总量远不及从印度进口的商品。
因此伊朗在对印度的贸易中保持明显的贸易逆差,大量的黄金和白银也从波斯流向印度市场,来弥补贸易二者之间的贸易差。
结语
1602年霍尔木兹每年出口的金银量达41.74公吨,到1630年,恢复了阿巴斯港(原霍尔木兹港)在海洋贸易的主导地位,很快黄金出口量就达到了25公吨。

除生丝和棉布外,新朱尔法商人还从事其他国家商品的转口贸易。
如进口印度莫卧儿帝国的棉布、蔗糖、靛蓝、鸦片、香料、药品;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和中国黄金;东南亚国家的锡、铜;俄罗斯的毛皮、蜡、军刀、长矛、盔甲等。

此外,一些欧洲的手工业产品也经俄罗斯运输到伊朗。这些商品一部分用来满足伊朗国内市场的需求,剩下的被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赚取利润。
大家都在看
-
我国的商业文化哪里最出名?你了解多少?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商业文化如同一股生生不息的河流,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那么,我国的商业文化哪里最出名?它又是如何展现其独特魅力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 ... 商业之最04-27
-
"破局者刘强东:以毛泽东智慧破解资本压榨困局的商业革命" 2025年4月,当京东外卖骑手们首次拿到盖着红章的劳动合同,这场始于宿迁农村的变革已悄然改写中国商业史。身着骑手服的刘强东蹲在街头与配送员涮火锅的画面,在社交平台掀起全民热议——这不仅是企业家的姿态转变, ... 商业之最04-26
-
俞敏洪到底输在哪那个拥抱董宇辉的姑娘藏着东方商业最稀缺的密码 36岁的潇潇在镜头前张开双臂时,直播间300万观众集体破防了。这个被网友称作"东方甄选林黛玉"的姑娘,在众人默契保持社交距离的夜晚,用一个跨越三米的拥抱,完成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动人的商业叙事。俞敏洪 ... 商业之最04-26
-
史玉柱:从负债2.5亿到17亿担保泥潭,这位商业枭雄的三次生死劫 2023年深秋,北京金融法院的一纸判决让史玉柱再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位曾缔造脑白金神话、靠《征途》重登富豪榜的商业奇才,因替朋友担保陷入17.65亿元债务漩涡,其名下97.53%的股权被冻结,连珍藏多年的古董车 ... 商业之最04-24
-
商业帝国的建造者: 王健林的万达神话 在中国商业史的星空中,王健林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星辰。他不仅建造了一个横跨地产、文化、金融等领域的商业帝国,更以其独特的商业哲学和坚韧不拔的企业家精神,改写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从一名普通军人到亚洲首 ... 商业之最04-24
-
刘强东的“接地气”为啥成了商业圈的“显眼包” 最近刘强东在广东仓库搬货的视频又上了热搜,评论区有人酸溜溜地说“强哥又在作秀”。但咱细琢磨琢磨:在互联网大佬集体玩“隐身术”的时代,一个身价千亿的老板肯放下架子去一线搬货、跟快递员唠家常、在员工食堂排 ... 商业之最04-23
-
商业社会的“软化”:从效率至上到价值共生 引言:当京东“送外卖”成为商业信号 2025年,京东在外卖领域的一系列动作引发行业震动——宣布为外卖骑手全员缴纳社保、设定5%净利润红线、创始人刘强东强调“不打口水仗,专注社会价值”。这些看似与传统商业竞争 ... 商业之最04-22
-
哪种类型的商业模式让你觉得最稳?看你的风险评估能力 在商业世界中,每个人对于“稳定”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有人信赖老旧稳重的传统方式,有人偏好新兴灵活的创业路线,还有人选择多元结合的综合策略。你的选择,会透露出你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反应方式,甚至能折射出你在生 ... 商业之最04-21
-
在市集里,哪种摊位最吸引你驻足?揭示你的潜在商业嗅觉 在这个变化快速的时代里,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无数的信息和选择。有些人总能在纷繁中捕捉到机会的气息,而有些人则善于稳扎稳打,从细节中发现价值。商业嗅觉,听起来仿佛是商界精英的专属,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 ... 商业之最04-21
-
探秘南京高淳:解锁那些令人称奇的“最”! 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更以其周边各具特色的区县让人流连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南京的南大门——高淳区,解锁那些令人称奇的“最”,感受这片土地上的独特魅力。 ... 商业之最04-19
相关文章
- 不争之智: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的现代商业启示
- 发展低空经济什么最关键?吕本富:逆向创新找商业闭环,最重要是解决应用场景
- 33.6亿!煤老板韩震出手“陕西最大奥莱”,榆林商业的煤动力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范蠡:从灭国战神到商业鬼才,春秋顶流的逆袭剧本比影视剧还离谱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白湖亭能成为福州最后的商业中心吗
- 商之大者:论商业智慧与国家命运的共生共荣
- 李嘉诚的"不担心”与“最担心":一个商业帝国的经极命题
- 李嘉诚:撕裂时代的“双面巨贾”,是商业之神还是逐利之兽
- 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纯粹且高尚!于东来有着商业最稀缺的真诚
- 李嘉诚的228亿美元套现:或将成为其商业生涯最昂贵的"避险"选择
- 大武汉真的太好逛了,武汉最顶级的商业,又要连开两家……
- “败者不死,只是蛰伏”——商业大佬之所以能逆风翻盘的秘诀
- 从工业锈带到商业秀场:合肥瑶海凭什么吸引K11?
- 李嘉诚:商业巨擘的多面人生
- 李嘉诚商业帝国最脏一块砖:公摊面积凭什么让中国人买单
- 太行商脉:武安商帮的五百年商业密码。太行遗珍杂志社存稿
- 胖东来:一个零售业乌托邦引发的商业地震
热门阅读
-
世界上最小比基尼,几根绳子也能叫比基尼 07-14
-
胡文海事件真相,以暴制暴杀了村干部等14人 07-14
-
好日子香烟价格,多款不同系列价格口感介绍 07-14
-
缅甸惊现最古老琥珀 距今一亿年价值连城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