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商业群起,“前顶流”群光广场还能应对吗?

发布者:南定中原 2024-10-31 12:14

武汉或许是今年商业市场最热闹的城市了,武商MALL、武汉恒隆广场和武汉SKP三大重奢场交锋,武汉商业自此也进入了全新的格局。那么,在新变局前,武汉商业的“前顶流”又如何了?

街道口商圈位于武昌区,毗邻多所高校,早期以数码产品的商业业态为主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片区逐步向多元化商业转型,形成了以群光广场、银泰创意城和新世界百货为核心的中档商业布局。

其中,群光广场自2003年开业运营,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稳居街道口商圈的老牌商业体之首。在武汉SKP与武商梦时代开业之前,群光广场一直是武昌片区的商业领头羊,凭借年销售额约40亿的成绩,长期压制万达楚河汉街和原汉街万达广场。

群光主馆

然而,随着2022年武商梦时代的崛起,群光广场不得不让出“武昌第一美妆商场”的头衔,业绩也逐步下滑。如今,伴随着武汉SKP和汉街万达的错位组合,新的楚河汉街商圈已展现出更强的号召力和更广的辐射范围。面对如此巨大的商业格局变动,群光广场如何应对挑战?新商业之家前往探访。

01

天时地利

成就群光街道口人气之王

街道口商圈位于武昌区洪山区,周边汇聚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全国范围内“电脑热”的兴起,大批经营电脑、耗材、配件的小企业在此聚集,逐渐形成了声名远播的“电脑科技一条街”。随着经济的发展,依托街道口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越来越多企业涌入这一片区,商业卖场和写字楼也接踵而至。

2003年,台湾蓝天集团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在洪山区政府的旧址上建成了全国首座群光广场——武汉群光广场。凭借9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群光广场当时成为华中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商场。随后,2005年新世界百货武昌店开业,2014年银泰创意城也加入街道口商圈,使得这一区域的商业氛围愈发浓厚。

尽管蓝天集团对进驻时机的精准把握功不可没,但群光广场多年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还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商场紧邻地铁2号线和8号线街道口站,该地铁站在周末和节假日的客流量经常位列全市前五。珞喻路作为主要交通干道,西接武珞路和武汉长江大桥,东连光谷广场及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这一枢纽门户;此外,珞狮路还连接武汉二环线。双重作用下,“环线经济”和“地铁效应”共同为群光广场带来了稳定的客流量。

街道口高架

区域内庞大的高校学生群体、写字楼白领,以及科研教育从业者,构成了这里强大且稳定的消费主力。这也让街道口商圈的消费特征更趋向于年轻、潮流、悦己与体验,奠定了这一商圈年轻化、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商业基调。

02

二十年老牌商业的优势所在

2012年,群光广场迎来十周年庆,开始重点引进高档精品和奢侈品牌,从中档百货逐步升级为高端购物场所。2015年,它进一步年轻化转型,以“荟萃国际精品,打造时尚生活”为宗旨,不断调整业态布局,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2018年,群光Ⅱ馆亮相,与Ⅰ馆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丰富了商圈的商业形态。

群光Ⅱ馆

群光广场Ⅰ馆的商业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共9层,项目涵盖奢侈品、化妆品、服装鞋包、钟表、母婴、餐饮等多种业态。从整体看来,其定位中高端,基本以世界名牌潮品为主,与大多购物中心不同,没有一般快时尚品牌,多为国际人气新品牌,符合年轻人的品牌选择,也彰显了其品牌的稀缺性和招商能力的强大性。

全场拥有超400家国内外品牌,主要分为零售、餐饮、儿童亲子,三者合计占比高达93%,形成了高端美妆集群、人气餐饮集群等强势业态,商场开店率长期维持在97%以上。

其中,一楼的高端美妆集群集结了LA MER、阿玛尼、香奈儿、纪梵希、DIOR等30多家国际美妆品牌,打造了强大的“高化品牌”矩阵。此外,轻奢品牌如施华洛世奇、3CE武汉首店等纷纷入驻,进一步增强了商场的吸引力。

二层到六层则聚焦于精品服饰及家居品牌。女性服饰品牌如Snidel、SCOFIELD、Less等占据了二三层;四层主要是男性服饰品牌,诸如九牧王、JEEP、雅戈尔等;五层则引入了MLB、NIKE、FILA等运动潮牌,而六层则聚焦儿童及家居用品,品牌包括乐高、安奈儿、富安娜等,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购物体验。

项目女装品牌

项目男装品牌

项目运动品牌

项目儿童品牌

项目家居品牌

群光广场还配备高端美容养生坊,品牌如理肤泉、雅漾等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美容和放松服务,提升了购物体验及品牌粘性。

在餐饮业态方面,群光广场采取了“高楼层优大餐,地下层精小餐”的策略。负一层以简餐和休闲餐饮为主,品牌如酸奶罐罐、茶颜悦色、瑞幸咖啡等;七、八层的餐饮区则专注于高端社交、亲子体验,品牌太二酸菜鱼、探鱼、巴奴毛肚火锅、南棠馆、油花·和牛寿喜烧等店均在此落户。此外,项目还设置了舒适的公共座位,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休息体验。

高层餐厅

负一层就餐区

03

激烈竞争下的简单调改

群光陷入尴尬局面

虽然群光广场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凭借不断的升级和调整,曾在商圈内保持了领先的地位,但仅靠硬件设施和品牌调整已难以应对如今更复杂的商业环境。尤其是在新的商业项目不断涌现、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的背景下,群光的调整策略似乎未能抓住市场的核心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其影响力的逐步减弱,内部运营的挑战也愈加显现。

2018年,运营方尝试通过群光Ⅰ馆延续成功,打造定位为“轻奢、时髦”的群光Ⅱ馆,主打年轻潮流,吸引了奈雪的茶、钟书阁等一系列网红品牌。然而,随着市场逐渐趋冷,Ⅱ馆的热度迅速消退,初期引入的设计师品牌相继撤场。

群光Ⅰ馆与Ⅱ馆连廊

如今,Ⅱ馆中的KKV、MUJI、X11等生活方式品牌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但整体人气不再,三四楼的儿童零售与女装临时店之间的割裂感明显,五楼餐饮层也空铺遍地。

临期女装区

II馆的失败反映出群光广场内在调整的局限,而外部竞争则进一步加剧了其困境。

2022年,号称全球纯商业面积最大的武商梦时代开业,汇集了超过600家品牌,与群光广场仅一站地铁之隔。梦时代凭借庞大的商业体量和丰富的品牌组合,几乎碾压了群光。武汉曾经“东群光、西武广”的美妆格局,因梦时代的出现被打破——其80%的美妆品牌已在梦时代设立门店,削弱了群光的核心竞争力。

更为严峻的是,2023年7月,武汉SKP与汉街万达广场同日开业。武汉SKP作为重奢商业的领军者,集合了千余家品牌,其中200家为首店,并通过“SKP百货+K大道街区”的形式,引领高端美妆品牌独立运营,进一步抢占美妆市场份额。

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群光广场无论在品牌丰富度还是折扣力度上均难以与对手匹敌,2023年以来持续掉铺,Sandro、Maje、Rolex等品牌相继撤离,接替的品牌质量远逊于以往。尽管在2022年进行过业态升级,但未能实现与地铁2号线的无缝衔接,使得群光错失了潜在客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银泰创意城通过地铁直连街道口站,成功吸引了大批群光的存量客群。

根据Mob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热门城市系列报告——华中·武汉篇》数据显示,街道口商圈日均客流量为23万人次,但是群光广场在商圈内居住人群最喜爱商场及办公人群偏好商场排名中均跌出前三。

04

总结

虽然群光广场的地位随着竞争对手的崛起和市场变化逐渐被削弱,但它在消费者心中的情感价值依然存在。在社交媒体上提起群光,其优质的电梯服务、被誉为“自拍圣地”的洗手间以及便利的停车服务,还不断被消费者所赞叹。尽管面对如今的激烈竞争,群光需要重拾创新和改革的步伐,它曾给予消费者的舒适与品质体验,仍是其值得珍惜的优势和重新崛起的希望所在。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