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锂电池是如何赚钱的,宁德时代市值轻松破万亿人民币
宁德时代的“出圈”或许仅仅是个征象,代表着闷声发大财的中国锂电池产业已经无法再低调下去了。如果我们看看近一两年间,欧美围绕新能源这个热门话题出炉的一系列研究报告,可能会有点吃惊地发现,中国锂电池崛起带来的影响远超过国内舆论的认知。甚至可以说,一场围绕电池全球主导权的争夺,已经在绿色低碳的大旗下悄然弥漫出了硝烟味。

目前来看,这场全球产业博弈中最有可能与中国对坐,占据桌子另一边的就是欧洲。今年,宁德时代在德国埃尔富特市的工厂实现量产,德国也成为宁德时代走向海外的第一站。不仅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三星、LG化学、特斯拉等等电池产业巨头都选择了中欧两边投资、分别建厂的策略。欧亚大陆的两端将分别出现电池产业聚集地,似乎已经是行业巨头们的共识。
今年6月,宁德时代市值冲破了万亿人民币大关,进入A股市值的top 10之列。很多人这时候才惊觉,原来锂电池居然如此赚钱,一贯低调的电池行业龙头也迅速成为了网友口中的“新财富密码”。
“新石油”的焦虑
“锂电池全球市场已经被中国企业主导”,这个讯号近两年不断蔓延于欧美日韩等地,从产业界到政坛掀起了各种波澜。而其中又以主导全球汽车市场、动力电池自给率却低到惊人的欧洲为甚。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欧盟能源主席马洛斯·赛芙柯维克(MarosSefcovic)就多次表示,中国包揽全球约80%的锂电池产量;到2025年欧洲电池市场规模将和整个丹麦的经济相匹敌。这么大的市场份额,难道我们要留给来自全球的竞争对手吗?
除了要将本土市场拱手送给外企之外,欧美关于锂电池产业的另一层“焦虑”,来自于根深蒂固的地缘政治基因,以及石油这东西曾经给他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锂电池值远比汽车市场大
能源革命、降低碳排放等议题在西方格外敏感,有着远超过产业本身的社会与政治关注度。而锂电池本身除了乘用车动力之外,还关乎于大规模储能、能源转型、光伏等能源板块。在很多西方智库与政客看来,锂电池是全球板块中的一个关键战略选项,其价值远比汽车市场更大。

换言之,一种把电池预设为“新石油”的想法在欧美非常具有市场。而东亚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占据了这个行业的主导,也自然激发了一系列地缘政治相关的“过分假设”。
比如说,很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把锂电池主导权代入到欧佩克石油组织对石油价格的操纵上。在欧佩克作为产业组织成立之初,欧美普遍持非常积极的态度。但在逐渐发展过程中,欧佩克开始产生越来越明显的政治观点。最终酝酿出了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美国、日本等当时节节攀升的经济体造成了严重打击。
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对今天中国锂电池产业的发展有着类似的“过分警惕”。而对汽车、环保、能源议题更加关注的欧洲,则首当其冲开始了应对布局。
这场电池博弈的核心,就是在欧洲建工厂
要让欧洲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动力电池的自给自足,是欧洲近几年来的重要议题与一贯方针。
在2018年,欧盟就启动了“电池行动”计划,从欧盟层面号召各成员国提高电池产能。并且提出了要在电池环保性与提升储能性能上“击败中国企业”。2020年初,德国和法国计划在欧洲范围内推动一项总投资高达50亿欧元的电池项目,希望能够提升大约48GWh的产能。这一计划被外界认为直接对标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国电池巨头的产能。紧接着,欧盟批准史上最大的绿色经济刺激计划,计划金额达5720亿美元,而电池产业则被认为是这一计划资助的核心。
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欧洲开始了一系列兴建电池工厂的发展行动。

根据CIC energiGUNE所统计的数据,欧洲目前已经列入计划的大型电池工厂多达28座,其投资者既包含了特斯拉以及中国、韩国、日本的电池巨头,也包含一系列欧洲本土电池企业。如果这些项目全部投入运行,欧洲的锂电池产能将在2028年达到700 GWh,欧洲在全球锂电池产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7%提升到30%左右。
很多分析师,已经开始用“近乎疯狂”等字眼来形容欧洲的电池“跃进”计划。要知道今天欧洲的电池产能只有每年30 GWh左右,7年20倍的增长不可谓不惊人。
欧洲速度就多少有点拉跨
但与气魄雄伟的“欧洲野心”相比,真实世界里的欧洲速度就多少有点拉跨了。我们不难发现,欧洲的电池行动已经开展了三年,但实际投入生存的电池厂数量与产能依旧难以拉动。虽然今年将有特斯拉、宁德时代等几大电池厂投入运行。但在此之前,欧洲大型电池厂只有四座能够正式投入量产。其中还包括中国企业远景AESC,以及三星、LG化学的三家工厂,欧洲本土企业只有瑞士电池制造商Leclanché SA独立支撑。
计划宏伟,行动缓慢,顾虑极多,已经在很多层面上成为了今天欧洲发展的代名词。无论是抗疫和疫苗,抑或AI、5G等新技术的落地,我们都可以看到“欧式速度”拖尾“欧式野心”的案例。所以也有很多人质疑,计划里超高速发展、急不可耐的欧洲电池布局,是否真正意识到了可观的产业推进能力。

虽说如此,但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规模与增速都非常可观,吸引了全球电池与电动汽车厂商的追捧。中国、韩国、日本企业,以及孤零零代表美国的特斯拉,都大力投注欧洲市场。而欧洲本土电池企业也在快速成长,比如英国的Britishvolt已经计划在英国打造第一家与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类似的生产工厂,实现最大年发电量达到35 GWh;由特斯拉前管理层、瑞典政府共同投资的Northvolt,被很多媒体称为“欧洲的宁德时代”,其已经计划在瑞典和德国打造电池工厂,最终达到最大发电量64 GWh。此外,很多欧洲传统车企也加入了电池工厂的角逐中,希望用特斯拉的模式回击特斯拉。
不管怎么说,欧洲已经把全部筹码都放在了锂电池上。我们未来将看到的,不太可能是闷声发大财或者风平浪静的电池市场。
电池,究竟争什么?
最后我们不妨来看看,发展电池工业体系究竟依靠的是什么。为什么中欧博弈的态势愈发明显,而日本、韩国的电池巨头纷纷转投海外,而美国则似乎在电池上失去了话语权。
曾几何时,高性能电池是一门围绕人才与核心技术展开的产业,那时候日本企业一度被认为是发展电池的核心力量。但在中国电池的悄然崛起中,我们会发现在技术走向成熟期之后,主导产业发展的还是市场规模化带来的虹吸效应。
欧洲能够快速聚合起与中国博弈的电池产业态势,并且引来全球资本与巨头的投入,核心在于欧洲电动汽车的市场规模快速发展。在2020年,欧洲实现了电动汽车年销量130万辆,超越中国成为电动汽车销售第一大市场,并且增长幅度持续高企。有这一点作为背书,欧洲才变成了全球电池巨头眼中的可口蛋糕。

除了市场规模庞大与中国类似,欧洲和中国还在对电动汽车的大力政策扶持上有着非常多的相似点。欧洲整体对燃油车采取愈发谨慎的策略,不断提高环保要求和税收等级,加上欧洲的减排指标不断提升,新能源扶持政策接连出炉,最终各国政府、企业、资本都看到了电池工厂是毫无疑问的刚需。
由此可见,想要在今天保持电池领域的高水准竞争力,市场规模与产业政策是基本盘。但也不排除会有一些元素成为变数。比如电池技术的突变导致产业格局突然走向了技术为核心。在国内电池产业中,近两年也会看到诸如三元聚合物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孰优孰劣的技术路线争论;超高续航性能电池不断成为造车企业与电池企业热炒的话题。在技术上出现产业洗牌,虽然依旧是个低概率事件,但也有一定迹象出现。
特斯拉究竟价值几何
另外一种变数,就是特斯拉这种“超级搅局者”的出现。低成本、超级工厂化、品牌人格化等产业特质,让特斯拉成为了一个饱受争议的产业变体。但无论你认为特斯拉究竟价值几何,它的出现重构了电池产业却是不争的事实。欧洲发布的产业政策,经常比对特斯拉在中国的电池采购量;而新兴起的电池工厂,也纷纷以特斯拉的Gigafactory超级电池工厂作为对标。特斯拉始终难以捉摸的下一步,可能是电池资本与产业中最大的变数。可能也有很多人希望,再出现另一个形同特斯拉的变数。

说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美国在全球电池产业的基本盘上,可谓除了特斯拉这个谁也掌握不了的变数之外,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不久之前,美国能源部、国防部、商务部、国务院四部门联合组建的联邦先进电池联盟(The Federal Consortium for Advanced Batteries,下称FCAB)发布了美国锂电池国家蓝图(2021-2030),这是第一份由政府主导制定的美国锂电池发展政策。其中的内容非常直接,就是美国急需大量投资,才能跟上东亚和欧洲。
但问题在于,美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始终不温不火,民众既缺乏大规模更换电动汽车的动力,政府也不愿意冒着巨大的风险推动电动汽车发展。虽然拜登政府从竞选开始就始终将电动汽车纳入关键推动项,但进展始终难以令人信服。
除了特斯拉的超级电池工厂外,美国目前只有另外两家动力电池生产设施,并且未来十年也仅仅计划再兴建7家工厂。
电池战争的起点,坐落于电动汽车市场与发展效率之上;但电池战争的终点,却可能远远不止于此。
大家都在看
-
不争之智: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的现代商业启示 引言:商海中的无形兵法当你在犹疑是否要正面展开一场战争时:不论是企业弱小的企业在考虑是否要与行业龙头展开,还是面对同事的咄咄逼人是否要展开反击,《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的"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 商业之最04-14
-
33.6亿!煤老板韩震出手“陕西最大奥莱”,榆林商业的煤动力 在陕北榆林,一项堪称商业地标的项目——震远奥莱丝路商贸城正式破土动工。该项目规划建筑面积达39.6万㎡,概算总投资33.6亿,一经立项便吸引了榆林全市上下的目光,刷新了“陕北商业历史之最”。而推动这一项目落地 ... 商业之最04-05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转型又有新路径!作为刷新“陕北商业历史之最”的存在,震远奥莱丝路商贸城(简称“震远奥莱”)自立项之初,就因39.6万㎡规划建筑面积、33.6亿概算总投资,备受榆林全市关注。本月17日,该项目正式破土动工。推动者 ... 商业之最04-05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转型又有新路径。作为刷新-陕北商业历史之最-的存在,震远奥莱丝路商贸城(简称-震远奥莱-)自立项之初,就因39.6万㎡规划建筑面积、33.6亿概算总投资,备受榆林全市关注。本月17日,该项目正式破土动工。推动者陕西 ... 商业之最04-05
-
范蠡:从灭国战神到商业鬼才,春秋顶流的逆袭剧本比影视剧还离谱 【灭国战神突然转行,竟是为了搞水产养殖?】公元前 473 年,姑苏城破的硝烟尚未散尽,越国上将军范蠡却做出了一个惊掉所有人下巴的决定 —— 他脱下战袍,带着西施泛舟五湖,转身投入水产养殖业。这位帮勾践完成 &# ... 商业之最04-03
-
商之大者:论商业智慧与国家命运的共生共荣 李嘉诚的商业传奇,是二十世纪华人世界最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之一。从一个贫困移民到亚洲首富,他的成功故事激励了无数创业者。然而,当我们审视这位商业巨子的财富积累过程,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浮现:个人的商业智慧与 ... 商业之最04-01
-
李嘉诚的"不担心”与“最担心":一个商业帝国的经极命题 李嘉诚拄着拐杖出席长和系股东大会时,香港中环的玻璃幕墙依然折射着这座金融之都的璀璨。这位曾精准踏准香港房地产腾飞、内地改革开放、全球产业转移三大浪潮的商业巨擘,在耄耋之年的"不担心"与"最担 ... 商业之最04-01
-
李嘉诚:撕裂时代的“双面巨贾”,是商业之神还是逐利之兽 ——揭秘华人首富的财富密码与人性困局一、从难民到首富:草根逆袭的“饥饿游戏他生于战乱,15岁丧父,初中辍学,在茶楼端茶倒水谋生;他迎娶富家表妹被嘲“高攀”,却在30年间登顶华人财富金字塔——李嘉诚的故事, ... 商业之最03-31
-
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纯粹且高尚!于东来有着商业最稀缺的真诚 前言近日,一张胖东来各级别工资基数及月平均工资引发热议,员工平均工资为9886元,而工资最高的店长月薪为78058元。图片来源网络胖东来,坐落于人口大省河南,却能让员工的工资比肩一线城市,更别提令人羡慕的假期 ... 商业之最03-31
-
大武汉真的太好逛了,武汉最顶级的商业,又要连开两家…… 武汉天地应该是武汉最成功的商业了,不仅一直是武汉房价的天花板。更是凭一己之力,奠定了黄埔路到二七路的高端基因,试问武汉还有哪个开发商能做到?武汉天地也越来越好了,好消息的是光谷中心城和武昌司门口也要开 ... 商业之最03-28
相关文章
- 李嘉诚:撕裂时代的“双面巨贾”,是商业之神还是逐利之兽
- 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纯粹且高尚!于东来有着商业最稀缺的真诚
- 李嘉诚的228亿美元套现:或将成为其商业生涯最昂贵的"避险"选择
- 大武汉真的太好逛了,武汉最顶级的商业,又要连开两家……
- “败者不死,只是蛰伏”——商业大佬之所以能逆风翻盘的秘诀
- 从工业锈带到商业秀场:合肥瑶海凭什么吸引K11?
- 李嘉诚:商业巨擘的多面人生
- 李嘉诚商业帝国最脏一块砖:公摊面积凭什么让中国人买单
- 太行商脉:武安商帮的五百年商业密码。太行遗珍杂志社存稿
- 胖东来:一个零售业乌托邦引发的商业地震
- 胖东来暴击商业潜规则:这个河南老六把超市开成"打工界天花板"
- 三个商业法则:胡雪岩的兴衰、现代企业的教训、穿越周期的秘诀
- 李兆基辞世!他与李嘉诚的相爱相杀,是香港商业史最精彩的篇章
- 某老板的有偿赠送真是高啊!有偿赠送:堪称现代商业最精分的发明
- 雷军的“反爽文”人生:当真诚成为最硬核的商业密码
- 印度钻石公主的豪门生存法则:一场联姻如何维系万亿商业帝国
- 原始社会顶级商人王亥,商业成功的底层逻辑
- 2024商业价值榜,赵丽颖高奢掉光,肖战王一博角逐,成毅杨紫黑马
- 老俞董宇辉"分家"真相!这才是商业江湖最高级的"相爱相杀"
- 三太陈婉珍在镁光灯下摆出的完美微笑赌王家族维系商业帝国最廉价
热门阅读
-
世界上最小比基尼,几根绳子也能叫比基尼 07-14
-
胡文海事件真相,以暴制暴杀了村干部等14人 07-14
-
好日子香烟价格,多款不同系列价格口感介绍 07-14
-
缅甸惊现最古老琥珀 距今一亿年价值连城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