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大亨传奇】安德鲁·卡内基(1)

发布者:章豆豆 2023-1-8 12:58

大亨传奇

1886年到20世纪初之间的一天,安德鲁·卡耐基拜访了他寡居的弟媳露西。露西住在卡耐基的弟弟安德鲁·卡耐基生前购置的庄园里,这座庄园位于佛罗里达州的邓基斯,在佛罗里达州与佐治亚州交界之处的海岸边。

尽管弟弟已经去世,安德鲁却和露西相处得很好,他以露西的名字命名了自己的第一座炼铁炉,在美国钢铁行业,以女人的名字命名高炉是一种习俗,就像俄罗斯用英雄命名城市一样,而露西则给她其中一个儿子,她和汤姆一共生了9个孩子,取名为“安德鲁”。

在这次拜访中,露西向她的大伯哥抱怨说,她那上大学的儿子安德鲁总是不给她写信。为了不错过一场好戏,卡耐基告诉弟媳,他可以给侄子写一封信,使这位大学生乖乖回信。安德鲁信心十足,要跟露西赌10美元,露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于是,安德鲁给他同名的侄子起草了一封有关“好消息”的信。他在信中说附上一张10美元的支票作为礼物,然后,他故意没有在信封中放支票。

很快,年轻的安德鲁给他的叔叔回信了,对叔叔送他礼物表示感谢,但很懊恼在信中没见到支票。卡耐基得意洋洋地将这封信交给露西,露西立马服输,给了他10美元,卡耐基转手就把这10美元寄给了他的侄子。

安德鲁·卡内基

卡耐基属于那些生于19世纪30年代、后来被贴上不好听的“强盗大亨”标签的商业巨头中的一位。他们中,J.P.摩根比卡耐基小两岁。约翰·D.洛克菲勒生于1839年,又比摩根小两岁。

安德鲁·卡耐基和约翰·D.洛克菲勒是19世纪美国出现的两位最伟大的企业家,也是当时最富有、最强大的两个人。但是,这两个人大不相同。卡耐基热情洋溢,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都是个乐观主义者,而洛克菲勒则沉默冷静著称,有时还残酷无情。

卡耐基兼具真诚和虚伪、现实和浮夸。他总是饱含热情,并能轻松转化为对不同事物的兴趣,可以说有点狂热。他可以很努力,有时候又很懦弱。他是忠诚的,同时也很善变。他会爱,也会恨。

补充一个小知识,很多大学生床头上摆放的那本《人性的弱点》是戴尔·卡耐基写的,他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两人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很多成功学大师比如前些年名噪一时现在销声匿迹的陈安之学的是这个卡耐基大师,也许他们本来想学钢铁大王卡耐基的,结果被名字耽搁了,也让无数的中国小企业主上当受骗。

安德鲁·卡耐基1835年出生于苏格兰,13岁随家人移民美国。从这一简单的事实中,我们观察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从卡耐基生活的时代直到今天,美国从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自愿迁徙中获益巨大。当然,在卡耐基时代初期,虽然移民使美国受益匪浅,但并非所有移民都是自愿来到美国的,这是对美国极大的讽刺。

在卡耐基定居的匹兹堡以南仅45英里处就是弗吉尼亚州,一个蓄奴州。19世纪40年代末,匹兹堡是创业活动的温床,而紧挨它的弗吉尼亚州的社会形态却迥然相异,套用亚伯拉罕·林肯不朽的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的话就是,有些人从别人流下的汗水中榨取面包。卡耐基深刻意识到当时美国政体的根本矛盾,从一开始他就热心倡导废除奴隶制。

移民美国,卡耐基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比移民到其他国家要少很多,他可以大展拳脚,对此他非常清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热情地、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美国和美国方式。他喜欢带着自己的美式优越感来招惹、取笑,有时甚至讽刺他那些欧洲朋友。

1886年,他开始写书,其中一句话后来成了名言:“世界上一些古老的国家像蜗牛一样缓慢爬行,而美国却像快车一样风驰电掣般疾驰。”1848年卡耐基开始发家时,英国是世界领先的经济体。迟至1870年,英国钢铁产量仍超过世界其他地区钢铁产量的总和。卡耐基一手将钢铁行业打造为属于他的王国,他驾着快车一路狂奔,超过英国。1900年,也就是卡耐基退休的前一年,美国的钢铁产量是英国的两倍,其中很多钢铁来自卡耐基自己的钢铁厂。这些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钢铁可在世界各地买到。


在安德鲁·卡耐基想成为的人与在商界摸爬滚打之后最终成为的人之间,有着巨大的背离。这是卡耐基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他与其他众多企业家共同拥有的一个特点。

1892年霍姆斯泰德工厂的血腥罢工事件——约瑟夫·弗雷泽·沃尔所描述的“卡耐基商业经历中最痛苦、高度公众化的这个插曲”,便是这种背离的最好证据。卡耐基渴望得到公众的认可,而这种渴望与他对金钱和权力的无止境的追求相冲突。他一直坚持写作,他所写的正如他自己想要的——自由和公正。

1886年4月,他在《论坛》杂志上写道:“我的经验是,总的来说,工会对劳资双方都是有益的。”

在1886年,很少有企业主发表像他这样的言论。在4月份文章发表之后的次月,芝加哥发生了“干草市场暴乱”,5月4日,芝加哥工人群众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在秣市广场举行集会遭到镇压而发生的惨案,死了几个警察,八个暴动的工人被判处绞刑。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事件,却至今仍然享受了它带来的好处,每年五一劳动节放假三天就是它给全世界劳动者带来的福利

这次事件使美国的劳工阶层和激进分子同许多中产阶层坐上了“同一条船”。卡耐基没有气馁,继续回去写文章发表。在1886年8月发表的《劳动斗争的结果》一文中,他写道:“指望一个依靠日薪来维持生活的人会平静地站到一边看着一个新人取代他的工作,这是不可能的。在最好的工人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不可抢走邻居的工作’。”

这些观点在工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卡耐基受到了工会的狂热吹捧。机车工程师兄弟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分部,并且授予他名誉会员资格。卡耐基欣然接受了,他说:众所周知,我坚信工会和工人组织的力量,并且坚信工会是当下最好的教育途径……我为贵组织采用我的名字感到荣幸。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牢固纽带,使我更有意义地履行生命的职责,这样我就永远不会做任何令贵组织感到羞耻的事情。

匹兹堡商业界对卡耐基言论的反响是可想而知的。匹兹堡商业界是由卡耐基的主要合伙人亨利·克莱·弗里克,及银行家贾奇·托马斯·梅隆主导的。对这些人以及匹兹堡商业经济中心的旧式钢铁制造商们来说,工会都是一个诅咒。

劳工暴动在匹兹堡很常见。1874年至1875年,匹兹堡的钢铁工厂一度停工。随后,1877年7月爆发了“铁路工人大罢工”。在这场工人运动中,有20多名匹兹堡市民被国民警卫队杀害。这一时期,匹兹堡著名的劳动历史学家保罗·克劳斯写道:“1877年的暴动是为了给雇主们一个警示,巴黎公社可能会来到美国。”

匹兹堡贝塞麦钢铁公司成立于1879年10月,是由几位在匹兹堡最成功的实业家共同创建的。该公司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最先进的钢铁厂,与ET竞争。ET是卡耐基的埃德加·汤姆森工厂的简称。他们为工厂选择的地点是霍姆斯泰德,靠近ET。

从一开始,霍姆斯泰德工厂就遇到了劳工问题,从劳工的角度来看,或许更应该被称为“雇主问题”更恰当些。与ET不同的是,霍姆斯泰德工厂从一开始就建立了工会。在1882年的第一季度,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组织了一次罢工和关厂的联合行动。此后,冲突周期性地爆发。

次年,霍姆斯泰德工厂的股东们准备把工厂卖给卡耐基。霍姆斯泰德工厂是当时美国最现代化的工厂,卡耐基准备好了要买下来。卡耐基一直在谋划着未来,他知道,霍姆斯泰德工厂除了可以生产铁轨,还可以生产结构用钢。他以成本价买下了工厂,并且提出愿意用现金或股票形式支付。只有一位投资者接受了股票,金额为5万美元。15年后,这5万美元摇身一变,涨到了800万美元。


可查到的资料未能显示卡耐基到底向多少人发出了购买霍姆斯泰德股份的邀约。根据沃尔的描写,1879年总共有五家制造企业的代表参与了匹兹堡贝塞麦钢铁公司的创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截止1883年卡耐基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只有一个人愿意成为卡耐基的合伙人。卡耐基曾经说过:“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能力的评估者都会惊讶于我所冒的风险如此之小……”然而,正如卡耐基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诸多表态一样,这是完全不真实的。当年许多拒绝与他合作的人认为,买下贝塞麦钢铁公司是一桩非常冒险的生意,他们更愿意拿着钱跑掉。

到1883年年底,霍姆斯泰德工厂最初的股东只剩下了一位,其余的人都放弃了,股东的变化如此之大,而劳资冲突却一如既往,从未停止过。卡耐基虽然说了许多工会的好话,但他不希望在他的工厂里出现有组织的工会。他努力摆脱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致使霍姆斯泰德工厂在1889年遭遇了大罢工,工会占了上风。三年后,当工人们的合同到期需要续签时,局面发生了变化。

当卡耐基不得不直面他自己发表的关于工会的溢美之词的时候,他选择了逃避。他的文章在《论坛》杂志发表六年之后,霍姆斯泰德工厂再次发生了劳工暴乱。

卡耐基逃到苏格兰一个偏僻的地方,让亨利·克莱·弗里克管理他的财产。弗里克和卡耐基都知道,为了积累他们渴望已久的金钱和权力,他们必须使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低于任何竞争对手。但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对这一策略是反对的。

卡耐基的一位合伙人说:“联合会对任何的改进都要征税,因此联合会必须解散。”弗里克是无情的。卡耐基的文章谴责过的那些阻止罢工和破坏工会的行为,弗里克都会毫不留情、不择手段地加以使用。这就是卡耐基所面临的矛盾——到底是做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还是现实一点,成为一个商业需要他成为的人。这个矛盾纠缠了他一生,他不止一次言行不一。引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话,他本可以这么说:我自相矛盾吗?好吧,我确实自相矛盾。

卡耐基身上有一个特点,与他同时代的洛克菲勒则没有。与卡耐基不同,洛克菲勒在内心觉得自己不需要取悦他人,也没有必要自夸。卡耐基有一个文档,上面写着“感激和美言”,很难想象洛克菲勒办公室会有这样的文档。

卡耐基渴望获得知识分子的尊重;而洛克菲勒在这方面则不那么关心,因为他自己就曾创办两所大学(洛克菲勒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以及一所学院(史贝尔曼学院),并且他还为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捐赠了大笔财产。

西奥多·罗斯福的长女爱丽丝·罗斯福·朗沃斯在谈到她的父亲时说:“他总是想做‘每个婚礼的新娘,每场葬礼的逝者’。”人们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卡耐基。当卡耐基从活跃的商业活动中退休时,他获得了来自英国约57个城市的“城市自由”勋章。

而在那之前的纪录,是由威廉·E.格拉德斯通保持的,他曾四次担任英国首相。即使被称为“国家救世主”的温斯顿·丘吉尔也没有像卡耐基那样获得那么多的“城市自由”勋章。

洛克菲勒和卡耐基内心深处的力量,源自截然不同的个人特质。在家里,卡耐基会比较好相处。我们见过像他这样的人,他的目标、需求和乐趣与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只是他的财富提升了他追求的层次,使他膨胀了。洛克菲勒也因为巨大的财富而膨胀,然而,他如此独立,所以人们都未能清楚地意识到他带来的威胁,他总是把威胁留给对手去想象。他知道如何激发这种想象力,他是个“冷酷无情”的大师。在他面前,你可能会因恐慌而呆掉,或者,你看起来就像不存在一样,因为他无视你。结果就是,当你与洛克菲勒进行谈判或试图在证人席上陷害他时,你一定会自找苦吃,成为你自己最大的敌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