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过秦论》中“陶朱猗顿”吗?你知道夏代巨商大贾王亥吗?

发布者:留在记忆中 2023-2-6 01:46

(一)

网上流传一副对联:

经营不让陶朱富,货值何妨子贡贤

陶朱公范蠡

好多人称赞这幅对联好,有文化底蕴。

但是,这幅对联中有一个错字,就是“货值”的”值“,应为”繁殖“的”殖“。

“货值”和“货殖”是意义不同的两个词。前者是货物的价值;后者指的是经商营利,在中国古代指的经营商业和工矿业。

其实,从字面上也可以看出差别。值就是价值; 殖是繁殖,就是投入资本,让钱繁殖得更多。

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只能算是题外话。这副对联提到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范蠡,一个是子贡。

范蠡是春秋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曾经帮助越王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急流勇退,退出越国政坛,隐居民间,从事商业活动,自号“陶朱公”。他三次经商成功,获得巨额财富,又三次散尽家财,周济穷人,大做慈善活动。后世尊称范蠡为财神、商圣。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和范蠡大致属于同时代的人。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子贡是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通达灵活,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曾任鲁国和卫国的丞相。子贡还头脑灵活,善于经商,是孔门弟子中的首富。

有一个成语叫“端木遗风”。“端木”就是子贡,“遗风”就是流传后世的道德风范。子贡经商的最大特点就是诚信经营。他的这种诚信与当今社会的那些企业家所谓“诚信”不一样。子贡的诚信是实实在在的商业行为,当今社会的所谓“诚信”,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

(二)

春秋时期的著名商人还有一个叫猗顿,和范蠡齐名。

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中有这样的句子:“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这里作者把陶朱猗顿并称。陶朱就是陶朱公范蠡,猗顿是和范蠡同时代的另外一个大富商。

猗顿,春秋时鲁国人,他在后世的名气不是很大。他曾向陶朱公学习经商致富之道,深得其妙,而后在猗氏(今山西省安泽县)经营畜牧业和盐业,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业大亨。

韩非子在《韩非子 解老》中说:“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意思是,即使有天子和诸侯那样尊贵的地位,有像猗顿、陶朱、卜祝那样的财富,也还是会失去老百姓的拥戴并丧失自己的巨额财富。韩非子在这里是对权贵富豪们敲警钟。韩非子这句话里的卜祝,究竟是人名,还是从事占卜和祝告的神汉,查不到资料。

春秋时的著名商人还有一个叫弦高。《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记载,郑国的商人弦高准备到周王城洛阳做买卖。走到滑国,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偃师巩义中间一带的地方,看好遇上了秦国的军队。稍微一打听,便得知秦国的军队来势汹汹,是想一举消灭郑国。弦高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商人,他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于是他急中生智,就拿着四张熟牛皮作为见面礼,紧接着又送给秦军十二头牛,假称是奉了郑国国君的命令,来犒劳秦国军队的。并且说:我们两国以前是友好国家,我们国家还驻着贵国派来的帮助我们防守的军官。现在你们来到这里要执行什么任务,我们国君说了,你们驻扎下来了,我们就要给贵军提供后勤供应;如果你们要离开,我们就给你们提供军事力量的保卫。

弦高的话全部都是外交辞令。意思就说,我们国君知道你们来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你们想偷袭郑国目的是不能得逞的。

同时,弦高还派人快马加鞭,将秦国可能偷袭郑国的消息报告了郑国国君。郑国迅速做好了军事上的部署,并包围了秦国以前派来的军官的住处,发现他们已经厉兵秣马,做好了策应的准备。于是,郑国人就用外交辞令把三个秦国军官赶走了

秦国看消息泄露了,偷袭郑国的目的达不到了,顺便把滑国消灭后,就撤军回去了。

弦高在春秋时期的商人中,可能不是最富有的,但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流芳千古。

弦高犒师

(三)

到了战国时期,还有两个名气较大的商人,一个叫白圭,一个叫吕不韦。

白圭,周王室洛邑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誉。他的老师是鬼谷子,深得老师“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等理论之真传。在魏国做官,深得魏惠王的赏识,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注重经营贸易,发展工商。在商场争斗中,随机应变,巧用计谋,经常立于不败之地。他有自己的一套经商贸易理论,被天下尊称为“治生之祖”,也就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

和以上商人相比,吕不韦是玩得最大的一个商人。

吕不韦是姜子牙的后代,姜姓,吕氏,战国末年卫国(今河南安阳滑县一带)人,著名的大商人,也是政治家,思想家。

相传吕不韦曾经和父亲讨论做什么生意最赚钱。他问父亲:“耕田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十倍。”吕不韦又问:“贩卖珠宝可获利几倍?”父亲说:“百倍。”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父亲说:“无数。”吕不韦当即跟父亲说,他准备做一笔为某个国家立一个君主的大买卖。

为一个国家立君主可不是简单一回事,但是吕不韦却成竹在胸,因为他有“奇货可居”。

他的奇货是什么呢?就是秦国派往赵国的人质异人。做人质就是被扣押在别的国家。这个异人就是被扣押在邯郸的秦国人质。吕不韦发现了这个异人是秦国的一位公子,他决定和这个公子结交,并把他养起来,还把自己漂亮的姬妾送给异人做老婆。同时,吕不韦想方设法重金贿赂秦国的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异人为太子。后来安国君即位,是为秦孝文王。孝文王去世后,异人果然继位,当上了秦国的国君,是为庄襄王。

吕不韦经营成功,当上了秦国的宰相。庄襄王去世后,秦始皇嬴政继位,尊吕不韦为“相父”。

吕不韦最后的结局不太好。这另当别论。作为商人,人家可是玩得最大最成功的。

吕不韦

(四)

其实,中国古代商人的鼻祖,是夏代的巨商大贾王亥。

王亥,子姓,王氏,名亥 商丘(今河南商丘)人,夏代少康时期商国第七任国君 。王亥是商始祖阏伯的六世孙,冥的长子。

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促使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使商部落得以富裕和强大。

王亥开创了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现代商业的许多用词都来自王亥。

商朝建立后,追尊王亥庙号为"商高祖",殷墟甲骨文中称"商高祖王亥"、"高祖王亥"。人们尊称王亥为"华商始祖"、"中斌财神"。中斌者,中正公平、文雅谦和之意。这是称道王亥的为人。

(五)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重农轻商。因为农业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商业是促进财富流通的。当然,流通也很重要,故而有“无商不通”之说。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利之间,义在利先。见利忘义者,是会遭人不齿的。“无商不奸”是对后来背弃传统商业文化的抨击。“白猫黑猫”理论,也是古人不赞成的。

中国的传统商业是最讲究诚信的,人无信不立。无论华商始祖王亥,还是春秋时的范蠡子贡,都是讲究义在利先的。孔子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古时候对见利忘义者,是非常鄙视的。经商牟利是为了有能力修桥铺路积德行善救济穷人的。王亥的经商,富裕的是整个商族部落。范蠡三聚财三散财,惠及穷苦百姓。子贡的财富为孔子的儒家学说传播做出了很大贡献。弦高作为爱国商人,舍弃个人财富,挽救国家危机。他们的事迹,都载入中国精神史册。

按说,先秦时期的商人吕不韦玩得是最大了,可是他的下场却是最差的。57岁被秦始皇嬴政逼其饮鸩自尽。当初和他老爸谈论什么生意最赚钱的时候,恐怕没想到最后是这样的结局。

我们再来看本文开头的这副对联: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贡贤。陶朱公范蠡,端木赐子贡,成为后世商人的榜样了,这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