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家企业都需要一个商业顾问?
商业最残酷的地方就是规则一直在变,你曾经将之奉为圭臬的商业圣经,很快就会成为将你拖入地狱的沼泽。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呕心沥血的企业家往往是老的比较快的一群人?
他们明明已经财富自由,为什么还会让自己的身体如此透支呢?因为他们将创业做成了一种责任,一种信仰。他们想要让公司与时俱进,不至于很快被淘汰。想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很多时候,新的知识会对原有的知识造成颠覆。这也就使得他们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
终身学习其实是一种挺好的习惯,可以让人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但是企业家的终身学习强度太大,给人体造成了一定的反噬,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头发变白,苍老过快。

还有一些创业者则是终身学习的另一个极端,反正自己已经衣食无忧,那就不去学习了,凭借自己的经验也足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每天吃吃喝喝挺好的,干嘛学习呢?
以上这两种创业者都不是最理想的创业状态,因为太用力会让自己的身体有点吃不消,不用力则会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我们所有的商业认知都是建立在我们过往的经验上的。绝大多数商业认知都是具有时效性和行业局限性的。
举个例子:很多创业者认为在一些低利润的行业中,想要获得成功,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包括:采购价、房租、水电、员工工资等。
这个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很多创业者凭借这一招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说:沃尔玛,它从事的是毛利水平较低的零售行业。想要盈利,必须降低进货价格、尽可能让员工工资保持在可忍受的低水平阶段,只有这样,公司才能拥有可观的利润,用来回报股东。
在过去的这几十年里,沃尔玛就是这样做的,并且成为了全球第一的零售商。但是沃尔玛的这种做法正在遭受电商以及新零售的挑战,沃尔玛也正在遭受着增长乏力的困扰,而且国内每年都会关闭几十家的店铺。
这充分说明沃尔玛的商业模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如果我们这个时候还要去学习沃尔玛,那么只能是死路一条。
而在国内就有一家超市,成为了超市领域的一道光,并且将超市做成了一家景区,很多网友慕名而来。很明显,这家超市就是传说中的胖东来,就连马云、雷军等顶级企业家也纷纷到访过。
胖东来走了一条跟沃尔玛完全相反的道路,它重新定义了零售行业。谁说零售行业一定是低毛利的行业呢?高毛利有何不可?

只不过我们需要让顾客看到你贵在哪里,只要能做到这个,那么就算是一种成功。胖东来通过各种服务细节,让顾客有一种物超所值的感觉。因为这些服务的细节为胖东来增加了很高的溢价,即使产品卖的贵了一些,依然有很多顾客愿意买单。
为什么胖东来的产品卖得相对比较贵呢?不仅仅是因为装修有多么豪华,而是因为员工服务到位了。员工服务到位的基础就是拥有一份具有竞争力的工资,如果工资给不到位,老板说再多,那也只是画饼,员工不可能做好的。
胖东来的这一种商业模式完全是对传统大型连锁超市的一种颠覆,它虽然采用了相反走的方式,但是却更受欢迎,确实值得所有创业者反思。
再比如说:追究员工的错误,可以让其他员工少犯错误。这是很多人认为正确的理论,实际上,并不一定奏效,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员工知道犯错之后会受到处罚,因此就会撒谎。团队之间还可能会互相甩锅,最终导致团队关系的不和谐。
美国的西南航空就不追究犯错的员工的责任,而是鼓励大家一起讨论犯错的原因,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降低这种犯错的概率?
以上只是列举了两个看似正确,实际上适得其反的商业认知。现实中,类似的案例有很多很多,这些固有的错误的认知会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如何剔除掉这些绊脚石呢?靠公司内部的人是很难解决的,因为所有人都在同样的环境中,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俗话说:“旁观者清”。旁观者更容易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发现公司可能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商业顾问这样的人。他们拥有自己的系统来观察第三方的企业,他们会更容易找到公司存在的问题。此外,商业顾问需要不断了解社会中任何微小的变化,这种敏感性是很多创业者缺少的,毕竟创业者会被公司本身的事物困住,难以察觉到生活中的小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公司明明拥有很多顶尖的人才了,依然还要从外面雇佣商业顾问的原因。
其实,所有的公司都需要一个商业顾问,这样才能更快更稳发展。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颠覆式创新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颠覆与重构”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颠覆与重构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要想破局突围,必须颠覆原有商业模式,重构新的商业模式!
大家都在看
-
"破局者刘强东:以毛泽东智慧破解资本压榨困局的商业革命" 2025年4月,当京东外卖骑手们首次拿到盖着红章的劳动合同,这场始于宿迁农村的变革已悄然改写中国商业史。身着骑手服的刘强东蹲在街头与配送员涮火锅的画面,在社交平台掀起全民热议——这不仅是企业家的姿态转变, ... 商业之最04-26
-
俞敏洪到底输在哪那个拥抱董宇辉的姑娘藏着东方商业最稀缺的密码 36岁的潇潇在镜头前张开双臂时,直播间300万观众集体破防了。这个被网友称作"东方甄选林黛玉"的姑娘,在众人默契保持社交距离的夜晚,用一个跨越三米的拥抱,完成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动人的商业叙事。俞敏洪 ... 商业之最04-26
-
史玉柱:从负债2.5亿到17亿担保泥潭,这位商业枭雄的三次生死劫 2023年深秋,北京金融法院的一纸判决让史玉柱再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位曾缔造脑白金神话、靠《征途》重登富豪榜的商业奇才,因替朋友担保陷入17.65亿元债务漩涡,其名下97.53%的股权被冻结,连珍藏多年的古董车 ... 商业之最04-24
-
商业帝国的建造者: 王健林的万达神话 在中国商业史的星空中,王健林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星辰。他不仅建造了一个横跨地产、文化、金融等领域的商业帝国,更以其独特的商业哲学和坚韧不拔的企业家精神,改写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从一名普通军人到亚洲首 ... 商业之最04-24
-
刘强东的“接地气”为啥成了商业圈的“显眼包” 最近刘强东在广东仓库搬货的视频又上了热搜,评论区有人酸溜溜地说“强哥又在作秀”。但咱细琢磨琢磨:在互联网大佬集体玩“隐身术”的时代,一个身价千亿的老板肯放下架子去一线搬货、跟快递员唠家常、在员工食堂排 ... 商业之最04-23
-
商业社会的“软化”:从效率至上到价值共生 引言:当京东“送外卖”成为商业信号 2025年,京东在外卖领域的一系列动作引发行业震动——宣布为外卖骑手全员缴纳社保、设定5%净利润红线、创始人刘强东强调“不打口水仗,专注社会价值”。这些看似与传统商业竞争 ... 商业之最04-22
-
哪种类型的商业模式让你觉得最稳?看你的风险评估能力 在商业世界中,每个人对于“稳定”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有人信赖老旧稳重的传统方式,有人偏好新兴灵活的创业路线,还有人选择多元结合的综合策略。你的选择,会透露出你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反应方式,甚至能折射出你在生 ... 商业之最04-21
-
在市集里,哪种摊位最吸引你驻足?揭示你的潜在商业嗅觉 在这个变化快速的时代里,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无数的信息和选择。有些人总能在纷繁中捕捉到机会的气息,而有些人则善于稳扎稳打,从细节中发现价值。商业嗅觉,听起来仿佛是商界精英的专属,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 ... 商业之最04-21
-
探秘南京高淳:解锁那些令人称奇的“最”! 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更以其周边各具特色的区县让人流连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南京的南大门——高淳区,解锁那些令人称奇的“最”,感受这片土地上的独特魅力。 ... 商业之最04-19
-
不争之智: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的现代商业启示 引言:商海中的无形兵法当你在犹疑是否要正面展开一场战争时:不论是企业弱小的企业在考虑是否要与行业龙头展开,还是面对同事的咄咄逼人是否要展开反击,《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的"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 商业之最04-14
相关文章
- 不争之智: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的现代商业启示
- 发展低空经济什么最关键?吕本富:逆向创新找商业闭环,最重要是解决应用场景
- 33.6亿!煤老板韩震出手“陕西最大奥莱”,榆林商业的煤动力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范蠡:从灭国战神到商业鬼才,春秋顶流的逆袭剧本比影视剧还离谱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白湖亭能成为福州最后的商业中心吗
- 商之大者:论商业智慧与国家命运的共生共荣
- 李嘉诚的"不担心”与“最担心":一个商业帝国的经极命题
- 李嘉诚:撕裂时代的“双面巨贾”,是商业之神还是逐利之兽
- 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纯粹且高尚!于东来有着商业最稀缺的真诚
- 李嘉诚的228亿美元套现:或将成为其商业生涯最昂贵的"避险"选择
- 大武汉真的太好逛了,武汉最顶级的商业,又要连开两家……
- “败者不死,只是蛰伏”——商业大佬之所以能逆风翻盘的秘诀
- 从工业锈带到商业秀场:合肥瑶海凭什么吸引K11?
- 李嘉诚:商业巨擘的多面人生
- 李嘉诚商业帝国最脏一块砖:公摊面积凭什么让中国人买单
- 太行商脉:武安商帮的五百年商业密码。太行遗珍杂志社存稿
- 胖东来:一个零售业乌托邦引发的商业地震
热门阅读
-
世界上最小比基尼,几根绳子也能叫比基尼 07-14
-
胡文海事件真相,以暴制暴杀了村干部等14人 07-14
-
好日子香烟价格,多款不同系列价格口感介绍 07-14
-
缅甸惊现最古老琥珀 距今一亿年价值连城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