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时代》:一部商业纪录片的底色,还是对精神层面的理解
“李翔见到团队时说的第一句话是:‘现在生活里头,观点太多,事实太少’……在朋友圈和各种文章里是一片岁月静好,其实大家冷暖自知。身心上的围困,在商业这块是非常直接的,不来虚的。”
纪录片《激流时代》总导演欧大明曾与《凤凰大视野》合作制作数百集历史、文化、人物专题纪录片,也曾制作过《奇遇人生》《傲椒的湘菜》等高分人文纪录片。此次首次尝试商业纪录片,他对澎湃新闻直言,是自己和团队的一次“边走边看”之旅。
“我们想做的就是从商业的角度,进入到比较真实的生活环境里去,探寻一些比较实的问题。”他说。
走进杭州明星直播间,了解直播带货背后的商业逻辑;去云南“中国咖啡第一村”,看国货咖啡的逆袭之路;在长沙寻找最新的新消费品牌创始人,聊起对外扩张时的水土不服;再来到上海的“宇宙中心”安福路,看看自下而上的网红街区样态……
片子播出后,《激流时代》豆瓣评分8.5,俘获了不少观众。

《激流时代》海报
秉持着专业观察者的姿态,商业作家李翔带领观众访问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其中谁能踏浪而行?谁能突破重围?谁又能穿越行业周期?片中提供了更微观的行业观察,更文艺的或更鸡血的案例分析,每集打开的时候会有很多弹幕飘过:“上课了,来,做笔记!”
让更多人去理解商业世界是怎么运转的
《激流时代》由腾讯视频尤里卡工作室研创、企鹅影视制作。尤里卡工作室一直专注于思想性纪实节目的出品和制作,推出过《十三邀》《明天之前》《仅三天可见》《口罩猎人》《看见》《客从何处来》等有口皆碑的纪实类节目。意识到商业题材的重要性和在当下长视频市场的缺位,团队决定制作一档以商业观察为主题的纪录片。
制片人刘东啸认为,大部分商业类型的纪录片要么是做大咖的访问,要么从一个完整故事的角度入手,很少从一个主题下去做一个切面。
可是,相较于常规纪录片花费几年时间深入单一案例,时间短求深度的情况下做切面,难度系数会等比增高。
正像总导演欧大明所说,用7天的时间拍一个人和用7天的时间拍三四个人是截然不同的。但他依然认为,无论从“一个人的深度”还是做“多元的视角”,每一种做法都有自己的优劣,最后的结果也不是标准答案。

李翔和冯仑讨论时代之变
李翔作为《激流时代》入镜“探寻者”,曾是商业记者、编辑、商业作家,出版人,他曾担任《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周刊》主笔,也是得到《详谈》丛书的作者,几年间,他出版了5本商业书籍, 2016年,他进入得到APP担任总编辑,推出知识服务产品《李翔商业内参》一度刷爆朋友圈。
《激流时代》不是《致富经》,在李翔心里,“很多人理解商业世界,会用非常刻板、简单化的方式。我希望用一种更大众化的媒介形式,让更多人去理解商业世界是怎么运转的?”
欧大明肯定地说:“李翔在其中的作用,就是专业和大众之间的桥梁疏通作用。我们引入一个观察者,尽可能地去触碰到更广泛的,或者是更有代表性的这样一个样本,再发生一种交流,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李翔
所以,选题的标准是:
第一,必须是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行为与现象;第二,必须是当下正在发生,引起热议且有一定的传播度;第三,选题要差异化,能为观众展现更加丰富维度的商业与时代;第四,必须是观察者李翔所好奇的。
在成片中,主创团队做了一件更为质朴的事:特别剪辑了李翔与制作团队在幕后展开讨论选题内容的过程。他们把创作时期的迷茫困境也统统从幕后搬到了台前。
比如在第二集,团队带着一个美好的愿景去了云南,在逐渐的了解的过程之中就发现方向错了,当地的所谓的“精品咖啡之路”并没有设想得走的完全畅通。
这样“幕前”与“幕后”相结合将观察的视角更加纪实化,也给观众带来了同步的临场感体验。
2022年11月11日,“双十一”直播当天,李翔和拍摄团队奔走在遥望直播基地各个直播间。
遥望科技是一家拥有1000多名员工、50多个运营小组、近200位签约主播的直播电商机构,正处于急速上升期。“双十一”热烈爆棚的气氛,不断攀升的数字,并不能缓解CEO谢如栋焦虑的心情。
交易额、在线人数、主播关注度,每一项数据的波动都让他的内心七上八下。
节目给出的数据显示,2021年8月,贾乃亮在抖音开启自己的首场直播带货后,带货成绩一直可圈可点,场均成交9000万。贾乃亮称得上是明星圈内直播带货的佼佼者。
李翔和贾乃亮的对话,让观众看到了与他影视综艺上更不同的一面。
有些人会觉得艺人去吆喝卖货有些掉价,但贾乃亮在“直播带货”身份问题上很坚定。“如果没想明白就尽量别下场做直播……我即便天天在家里呆着,我也接不到张艺谋的戏!”他认为,“人应该在自己的有限条件之内,会做思考,会做变通。”
“演员按理说应该时刻有修饰性,我没想到他会那么坦诚”,虽然此前不是很熟悉贾乃亮,但这也让李翔深感意外。

李翔与贾乃亮的对话
在直播这一集,不仅有贾乃亮、辰亦儒这样自带流量和关注度的头部明星主播,也有快速涨粉的中腰部青年女主播,还有单场GMV仅有几百元,梦想做出自己品牌的底层新人。
李翔与谢如栋的对话,也深入讨论了直播带货能否突破“做不大”的规模困境,直播电商是否可以落地生根并反哺线下零售业等很多直播背后、细致的经营理念。
也有观众觉得看完不解渴,认为采访对象不够有特点,谈得太浅,没有深挖行业痛点。
对此,制片人刘东啸认为,创作团队没有做很显性的表达,因为《激流时代》本质上依然是“一个公众的精神产品”。“首集‘直播’可以充满了话题,但我们可能不是说‘直播’是怎么回事,我们其实想讲的是,在这个时代里,人的一种向上攀爬的欲望。”
刘东啸强调说,很多其它纪录片都有和头部或底层主播更多的接触,但我们还是着重想展现一个链条,包括这个过程中间有没有一个所谓的上升通道存在等等。
不同的选题和故事,最后可以产生一个结构性的力量
很多观众觉得李翔和许知远神似,二人都是一头卷发和带着一种深邃且充满困惑的眼神,但相比许老师的“执拗”,在镜头前,李翔显得更加温和和宽容。
对于首次出镜,李翔表示自己此前也研究过一些各种各样的视频,他觉得采访者的身份本身就带有使命感。
“有时候(采访者)要营造出那种矛盾冲突,人和人之间彼此的质疑,访谈节目想要特别吸引人,可能有时候就一定要营造出一个咄咄逼人的访问者的形象,和一个节节败退,或者说拼命挑战的这样的一个受访者。我自己对这种形式(视频采访)是有这样的一个偏见。”他笑着说,私下里也和许老师很熟,李翔并不认为许知远是部分公众理解的那个“别扭”的状态。
他认为,因为垂直的领域不同,形态不同,两个节目不具备可比性。
“此前我没有做过视频,会因此有一些压力,之前一直没有做,是因为没想好,比如,它跟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差异化在什么地方?怎么能够有新的增量?这次比较愿意来做这个事情,是因为放心这个纪录片领域里专业的团队,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话,对我的压力就会小一点,因为你可以放开了说。”李翔对澎湃新闻说。
很多观众更喜欢第三集。在充满烟火气的长沙商业街里的创业者的故事,本身就特别带有BGM的堂吉诃德色彩。
片中一段剪辑有些别致,将不同时空的文和友的创始人文宾和国内知名投资人李丰的访谈内容混剪到了一起,这样的两端对话,既虚拟又现实的交锋,也让观众对新消费有了更直观和更干货的理解。
全程参与第三集剪辑的制片人刘东啸谈到这一集的创作时说:“我们想给翔哥引入一个搭档,或是一个外部视角。节目本质上没有一个定数,我们希望它能更灵活一些。李翔和李丰的搭配在第三集里还挺好的,可能因为聊的正好是李丰老师喜欢的话题,就是他的专业领域,他整个拍摄只来了五六个小时,但最终成片中能够呈现的部分还是挺多的,李丰老师很有意思,因为他有一点毒舌,其实我们的剪辑还是呈现得比较客气。”
有人说,《激流时代》就像看到了视频版的特稿,李翔梳理出的深度话题同样也会吸引到普通观众。
比如,面对近几年茶饮行业绝对的闪耀新星——茶颜悦色,对话其创始人小麦。通过对话你会大吃一惊,有着几百家门店的连锁门店的BOSS竟然还是“小店思维”。
所以刘东啸认为,深浅在于取舍。
在一个大众项目里有多少是垂直的内容,多少是一个公众可能会更容易理解的内容,主创团队一直反复的在做这样的一个判断。
第三集关注的是新消费。主题其实是“怎么认识自己”。
“你怎么认识自己,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道路?当外部的环境甚至是你的自身发生了变化的时候,你怎么重新认识自己?”刘东啸又举了第四集安福路的例子,“它是自下而上地生长,非常复杂的业态,这个背后是想说关于人的韧性或者说商业的韧性这样的一个话题。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选题和故事,最后可以产生一个结构性的力量来达到这种表达。”

李翔
我们好奇的是,跟商业有关,又跟普通人的生活能够产生关联的内容
在采访过程中,李翔也会偶尔短暂地参与到对方的职业状态中去,比如临时帮店里送个外卖,或者帮书店做会儿分拣员。
“你以什么样的姿态去参与到他的生活里面?这其实是一个还挺难的事情。”李翔说。
比如多抓鱼二手书店的店长告诉李翔,“要把你认为好的书放到显著的位置”。
这给经常理智和逻辑思维占上风的李翔带来了一些小困扰,到底是按个人喜欢摆放书籍还是以尊重一家成熟的在运营的书店为前提?摆放自己的喜好还是摆放畅销书?李翔笑笑说,“还好还好,我的‘体验’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体验’。
店长也会看李翔摆书,然后对他说,“李老师,我发现你特别喜欢这种经典的东西。”
在整个《激流时代》的拍摄过程中,主创团队克服了开放后的轮番阳性,以及所有纪录片拍摄会带来的各种考验。
那时疫情才刚刚放开两周的样子,团队晚上12点左右又去了一趟长沙的五一广场,令刘东啸比较意外的是,尽管大街上并没有人潮汹涌,也可以看到一些年轻人在路边唱歌,一些拿着大包小包刚刚出摊的摊主。
“我还是产生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消费也好,或者说人对于生活的热情和欲望,还是根本是挡不住的。当时就对这一集的调性有了一个挺明确的感觉,片子结尾肯定是需要落在这个地方,那个场景定义了这一集,对!有一些东西正在复苏,我们是可以看到的。”
回顾这一季,李翔觉得还可以做到更好,比如可以基于已有的内容报道去梳理,寻找更独特的访问对象,包括仔细梳理架构,尽量优化内容。
总导演欧大明也感叹说,“是否完成了我们出发之时的一个愿景,或者多大程度上承载了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这里头肯定会有流失,每一个项目在制作过程之中,它都会有一种意外之下的两个结果,一种是实惠,一种是收获新的惊喜,因为困难也能转换为拍摄机会。”
对于第二季,刘东啸认为第一季没有做成的选题,比如像县城,可能会拿到第二季,包括对于一些中国公司在海外做的事情,他也比较好奇。
刘东啸最后说,“《激流时代》关注的焦点,一定是跟商业有关,又是跟我们普通人的共同生活能够产生关联的,也能够使企业发生巨大变化的内容。”
上一篇:数字化的秘密
下一篇:美的最核心的竞争力:企业家精神
大家都在看
-
我国的商业文化哪里最出名?你了解多少?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商业文化如同一股生生不息的河流,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那么,我国的商业文化哪里最出名?它又是如何展现其独特魅力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 ... 商业之最04-27
-
"破局者刘强东:以毛泽东智慧破解资本压榨困局的商业革命" 2025年4月,当京东外卖骑手们首次拿到盖着红章的劳动合同,这场始于宿迁农村的变革已悄然改写中国商业史。身着骑手服的刘强东蹲在街头与配送员涮火锅的画面,在社交平台掀起全民热议——这不仅是企业家的姿态转变, ... 商业之最04-26
-
俞敏洪到底输在哪那个拥抱董宇辉的姑娘藏着东方商业最稀缺的密码 36岁的潇潇在镜头前张开双臂时,直播间300万观众集体破防了。这个被网友称作"东方甄选林黛玉"的姑娘,在众人默契保持社交距离的夜晚,用一个跨越三米的拥抱,完成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动人的商业叙事。俞敏洪 ... 商业之最04-26
-
史玉柱:从负债2.5亿到17亿担保泥潭,这位商业枭雄的三次生死劫 2023年深秋,北京金融法院的一纸判决让史玉柱再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位曾缔造脑白金神话、靠《征途》重登富豪榜的商业奇才,因替朋友担保陷入17.65亿元债务漩涡,其名下97.53%的股权被冻结,连珍藏多年的古董车 ... 商业之最04-24
-
商业帝国的建造者: 王健林的万达神话 在中国商业史的星空中,王健林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星辰。他不仅建造了一个横跨地产、文化、金融等领域的商业帝国,更以其独特的商业哲学和坚韧不拔的企业家精神,改写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从一名普通军人到亚洲首 ... 商业之最04-24
-
刘强东的“接地气”为啥成了商业圈的“显眼包” 最近刘强东在广东仓库搬货的视频又上了热搜,评论区有人酸溜溜地说“强哥又在作秀”。但咱细琢磨琢磨:在互联网大佬集体玩“隐身术”的时代,一个身价千亿的老板肯放下架子去一线搬货、跟快递员唠家常、在员工食堂排 ... 商业之最04-23
-
商业社会的“软化”:从效率至上到价值共生 引言:当京东“送外卖”成为商业信号 2025年,京东在外卖领域的一系列动作引发行业震动——宣布为外卖骑手全员缴纳社保、设定5%净利润红线、创始人刘强东强调“不打口水仗,专注社会价值”。这些看似与传统商业竞争 ... 商业之最04-22
-
哪种类型的商业模式让你觉得最稳?看你的风险评估能力 在商业世界中,每个人对于“稳定”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有人信赖老旧稳重的传统方式,有人偏好新兴灵活的创业路线,还有人选择多元结合的综合策略。你的选择,会透露出你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反应方式,甚至能折射出你在生 ... 商业之最04-21
-
在市集里,哪种摊位最吸引你驻足?揭示你的潜在商业嗅觉 在这个变化快速的时代里,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无数的信息和选择。有些人总能在纷繁中捕捉到机会的气息,而有些人则善于稳扎稳打,从细节中发现价值。商业嗅觉,听起来仿佛是商界精英的专属,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 ... 商业之最04-21
-
探秘南京高淳:解锁那些令人称奇的“最”! 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更以其周边各具特色的区县让人流连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南京的南大门——高淳区,解锁那些令人称奇的“最”,感受这片土地上的独特魅力。 ... 商业之最04-19
相关文章
- 不争之智: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的现代商业启示
- 发展低空经济什么最关键?吕本富:逆向创新找商业闭环,最重要是解决应用场景
- 33.6亿!煤老板韩震出手“陕西最大奥莱”,榆林商业的煤动力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范蠡:从灭国战神到商业鬼才,春秋顶流的逆袭剧本比影视剧还离谱
- 煤老板回家:33.6亿“最大奥莱”刷新“榆林商业史”
- 白湖亭能成为福州最后的商业中心吗
- 商之大者:论商业智慧与国家命运的共生共荣
- 李嘉诚的"不担心”与“最担心":一个商业帝国的经极命题
- 李嘉诚:撕裂时代的“双面巨贾”,是商业之神还是逐利之兽
- 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纯粹且高尚!于东来有着商业最稀缺的真诚
- 李嘉诚的228亿美元套现:或将成为其商业生涯最昂贵的"避险"选择
- 大武汉真的太好逛了,武汉最顶级的商业,又要连开两家……
- “败者不死,只是蛰伏”——商业大佬之所以能逆风翻盘的秘诀
- 从工业锈带到商业秀场:合肥瑶海凭什么吸引K11?
- 李嘉诚:商业巨擘的多面人生
- 李嘉诚商业帝国最脏一块砖:公摊面积凭什么让中国人买单
- 太行商脉:武安商帮的五百年商业密码。太行遗珍杂志社存稿
- 胖东来:一个零售业乌托邦引发的商业地震
热门阅读
-
世界上最小比基尼,几根绳子也能叫比基尼 07-14
-
胡文海事件真相,以暴制暴杀了村干部等14人 07-14
-
好日子香烟价格,多款不同系列价格口感介绍 07-14
-
缅甸惊现最古老琥珀 距今一亿年价值连城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