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航天十大新闻

发布者:湖光山色 2024-1-3 10:14

中国日报1月1日电(记者 赵磊)近日,由中国航天报社组织,多位院士专家等共同评选的2023年世界航天十大新闻在京揭晓。2023年世界航天十大新闻如下:

1.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新阶段

2023年,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共计完成1次货运飞船(天舟六号)、2次载人飞船(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发射任务和2次返回任务(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在此基础上,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正式运行,在轨实施了大量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领域,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11月28日,中国空间站全貌高清图像首次公布。

2.多个深空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漫长太空旅程

2023年4月14日,欧空局的木星冰月探测器发射升空,计划将于2031年7月抵达木星轨道,重点观测木星冰卫星是否存在液态水,评估存在生命的可能性。7月1日,欧空局的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发射升空,将在6年内运行于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处,构建史上最详细的宇宙3D图。9月2日,印度成功发射太阳神-L1号探测器,将进入日地L1点执行任务。10月13日,美国灵神星探测器升空执行一项至少为期8年的任务,将前往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探访一颗富含金属的小行星灵神星。

3.小行星贝努样本由探测器送回地球

2023年9月24日,美国奥西里斯-雷克斯号探测器将小行星贝努样本送回地球,重约250克,含有铁、氧、碳、硫等元素。专家推测,小行星贝努有可能蕴含太阳系原始物质,任务有助于研究小行星起源、演化和结构,以及小行星与地球生命的关系。奥西里斯-雷克斯号探测器于2016年9月8日发射,2018年12月3日抵达小行星贝努附近,2020年10月20日完成采样。2022年9月24日,在地球大气层上方释放样本舱后,该探测器离开地球轨道,前往小行星阿波菲斯进行探索。

4.印度探测器落月任务取得成功

2023年8月23日,印度月船3号探测器成功落月,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实现探测器软着陆月面的国家。月面着陆器释放了月球车,利用搭载仪器,取得一系列科学研究成果。随后,着陆器实施了月面跳跃试验,探测器推进模块经变轨后返回地球轨道,为今后月球采样返回等开展技术验证。

5.全球迄今最大运载火箭"星舰"连续两次发射失利

美国SpaceX公司的"星舰"是全球迄今最大运载火箭。2023年4月20日,"星舰"开展首飞试验,火箭升空后即发现第一级多台发动机工作不正常,很快失稳旋转,解体爆炸。11月18日,"星舰"第二次试飞,第一级全部33台发动机均正常点火,两级成功分离,但接下来第一级在回收过程中爆炸,第二级在接近燃尽关机时自毁。"星舰"及其衍生的载人登月舱进度不及预期,被视为美国"重返月球"延误的原因之一。

6.国际空间站航天员连续驻留时间创纪录

2022年底,俄罗斯联盟MS-22载人飞船在国际空间站上出现泄漏,被迫以无人方式返回地球,原计划搭乘的俄美3名航天员意外地延长在轨任务时间。2023年2月24日,联盟MS-23载人飞船发射升空,9月27日运送3名航天员返回地球。他们在太空中度过了371天,打破了国际空间站人员连续驻留时间纪录、美国航天员单次太空飞行时间纪录等。

7.太空旅游首次实施亚轨道载人商业飞行

2023年6月29日,维珍银河公司的载机和亚轨道飞行器完成首次载人商业飞行。此后,该公司又完成了4次亚轨道商业飞行任务。11月8日,维珍银河公司表示,将集中力量开发新一代亚轨道飞行器。

8.美国开始部署"沉默巴克"空间目标监视卫星网络

2023年9月10日,美国宇宙神5火箭执行NROL-107任务,开始在3.6万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轨道上部署代号"沉默巴克"的空间目标监视卫星网络。"沉默巴克"是首个补充地面传感器和低地轨道卫星的天基监视系统,可对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目标进行识别、编目。

9."星链"开始盈利,巨型星座领域竞争激烈

2023年,美国星链星座开始部署尺寸更大、信号功率更强的迷你版第二代卫星,终端更新换代,截至12月29日,累计发射5650颗卫星。11月初,SpaceX公司宣布,星链星座项目实现收支平衡,进入盈利阶段。3月26日,英国一网星座一期组建完成,648颗卫星确保全球信号覆盖,未来星座二期将部署超过7000颗卫星。10月7日,美国柯伊伯星座前两颗试验星升空,未来将部署超过3000颗卫星。

10.世界首款使用液氧甲烷推进剂火箭成功发射入轨

2023年7月12日,中国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遥二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世界上首款成功入轨的使用液氧甲烷推进剂的火箭。液氧甲烷推进剂使火箭在成本、维护、性能等多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有助于实现火箭及发动机回收复用。12月9日,朱雀二号火箭再次成功发射,其技术状态成熟度和稳定性也得到进一步验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