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濒临灭绝的动物,最后一只白鳍豚已死

发布者:菜鸟五毛 2019-7-10 23:14 来自: 世界之最

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是我们所有人应尽的职责,其中我国的国宝大熊猫和短尾矮袋鼠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了,白鳍豚已经功能性灭绝的消息让人痛心不已。不要让濒临灭绝的动物日后变成已经灭绝的动物,它们最大的天敌是人类!

一、大熊猫

濒危级别:★★★★☆

世界知名度:★★★★★

濒临灭绝的动物中的第一名当然要数人尽皆知的国宝大熊猫了,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左右,由于生育率低,加上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当高,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中评为濒危物种,为中国国宝。

二、白鳍豚(已灭绝)

濒危级别:★★★★★

世界知名度:★★★★☆

白鳍豚,也称为白暨豚、白鳍,是一种淡水鲸类白鱀豚科动物,仅产于中国长江中卑鄙域,具长吻,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喜欢群居,性情温顺谨慎,视听器官严重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白暨豚属濒临灭绝的动物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中国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熊猫”之称,中国已被列入《世界已灭绝生物名录》中,已经被联合国自然基金会及美国探索频道列为2000年~2009年,21世纪以来灭绝的10大物种。

三、扬子鳄

濒危级别:★★★★★

世界知名度:★★★☆

扬子鳄,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土龙,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太湖,野生扬子鳄的数量可能不足200条,其中约有50条为成年扬子鳄。其威胁主要来自栖息地的破坏,是濒临灭绝的动物中的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CITES附录I,IUCN则列为极危。

四、朱鹮

濒危级别:★★★★☆

世界知名度:★★★★★

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朱鹮为雄雌同形同色的鸟类,成鸟全身羽色以白色为基调,但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喜欢栖息在高大的乔木顶端,在水田、沼泽、山区溪流附近觅食。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在1960年将朱鹮列入国际保护鸟的名单中。2005年8月9日,汉中朱鹮生存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保护与繁育,现在朱鹮数量已达近1500只左右,其中野生种群700余只。

五、金丝猴

濒危级别:★★★★

世界知名度:★★★★☆

金丝猴几乎与大熊猫同地区分布,同样怕酷暑耐严寒。金丝猴是我国特有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的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在秦岭繁衍生息的川金丝猴猴群共有三十九个,全部金丝猴加起来有四千多只。滇金丝猴远居滇藏的雪山杉树林,数量仅千余只。黔金丝猴仅见于贵州梵净山,数量才七百多只。

六、白头叶猴

濒危级别:★★★★

世界知名度:★★★★

白头叶猴又叫花叶猴,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至今已有300多万年的生存历史,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白头叶猴为我国所独有,并且仅分布在广西左江和明江之间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目前国外还没有白头叶猴活体和标本,国内也只有少数两个地方有人工饲养的白头叶猴。

七、藏羚羊

濒危级别:★★★★

世界知名度:★★★★★

藏羚羊,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作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性情胆怯,早晨和黄昏结小群活动、觅食。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寿命最长8年左右。近年来,西藏加大了对藏羚羊的保护,严厉打击非法捕杀藏羚羊犯罪活动,加强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使西藏境内藏羚羊种群数量从1999年的7万只增加到目前的10万只以上。

八、羚牛

濒危级别:★★★★

世界知名度:★★★

羚牛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动物,共有四个亚种。其体型介于牛和羊之间,但在牙齿、角、蹄子等更接近羊,可以说是超大型的野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九、野牦牛

濒危级别:★★★★

世界知名度:★★★★

野牦牛又叫野牛,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青藏高原特有牛种,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以往野牦牛在本省的分布区较为广泛,但由于无计划的乱猎,至使分布区日渐缩小。据调查以往在中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以南,青藏公路以东的范围内,野牦牛的活动也是相当普遍,但至今为数已经不多。

十、白唇鹿

濒危级别:★★★★

世界知名度:★★★★

白唇鹿又名岩鹿、白鼻鹿、黄鹿、“哈马”(藏语),为中国特产动物。白唇鹿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地区的山地动物,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加以保护,一些地区已有效地控制住了捕猎。由90年代初的不超过50头到1997年的80-89头。2003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发现白唇鹿世界最大野生种群,总数逾5000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