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丨关于十项世界之最的疑问,邓涛为您权威解答!

发布者:方天话戟 2023-6-27 16:50

6月18日,在和政地区化石世界之最及古生物古环境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最新发布了临夏新生代化石的十项世界之最。分别是:世界上最大陆生哺乳动物巨犀的聚集地;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最大的三趾马动物群;最早的稀树草原群落;最大的鬣狗——巨鬣狗;独一无二的和政羊;熊类的最近祖先——戴氏祖熊;最早的拟声鸟类——和政盘绕雉;保存最久远的蛋白质;最大的马——埃氏马。就此次发布的临夏新生代化石的十项世界之最,临夏融媒记者独家专访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

记者:邓所长您好,我们了解到,此次发布的临夏新生代化石的十项世界之最和早先和政古动物化石的六项世界之最相比,有五项是全新亮相,有一项不再是世界之最。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次新亮相的内容?

邓涛:这次新发布的五项关于和政化石的世界之最,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2021年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新的巨犀,命名叫临夏巨犀。实际上临夏盆地,或者我们也把这个地方叫和政地区,发现的巨犀还不止这一种。在过去已经发现了两种巨犀,那叫霍尔果斯准噶尔巨犀和牙沟吐鲁番巨犀。有三种(体重达)20多吨,也就是说,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聚集在临夏盆地,这是世界上唯一的。所以说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巨犀的聚集地。

第二个很有意义的世界之最,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熊,黑熊、棕熊,很多熊大家都熟悉。它们的共同祖先是在临夏盆地发现的,命名为一个新种,叫戴氏祖熊。你从它的名字看它叫祖熊,祖先的熊。祖熊有很多种,有的更原始。而我们的戴氏祖熊是今天的所有熊共同的祖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

第三个世界之最,是我们新的发现。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非洲大草原的动物群,那里有很多斑马,有长颈鹿、有犀牛。关于非洲的稀树草原动物群的起源,以前一直不是太清楚,因为在非洲可以追溯到700万年以前。但是我们最近在临夏盆地,通过科学研究,把非洲的稀树草原的历史,追溯到了1000万年前。它不在非洲,而在亚洲,在临夏盆地。比如,非洲的黑犀牛,它的祖先就在临夏盆地,非洲羚羊的祖先也在临夏盆地。当时的气候环境,在1000万年前的时候,已经形成了非洲稀树草原的雏形,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次公布的还有两种(世界之最),是关于鸟类方面的,一种是在临夏盆地发现了一种新的鸟类,它是雉鸡的一种,就是像野鸡家族的。但是这种雉鸡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它并不是很大,我们可以恢复它的体重,大概是2.5公斤,也就是五斤重。但是它的气管结构非常独特,就像大家看到的圆号,有很多盘绕的管子,它的气管就是类似这样的结构,也就是说它的叫声具有迷惑性。它是一种不大的鸟,但是它的声音,让那些捕猎者听起来,觉得是一种非常大的鸟,这是第一次在化石里面发现了这种声音的拟态,或者叫拟声。当然更通俗的解释就是,用声音的欺骗性来保护自己。这种鸟我们也用和政来命名它,把它叫做和政盘绕雉。

另外一项跟鸟类相关的世界之最,是我们在这个地方从鸵鸟蛋的化石里面,发现了世界上保存的最为古老的蛋白质。在临夏盆地的鸵鸟蛋分析之前,世界上找到的最早的蛋白质,是在非洲距今380万年的一个鸵鸟蛋中分析出蛋白质保存下来的。但是在临夏盆地(发现的)蛋白质,要远远超过它。我们在超过距今650万年的地层里面,找到了世界上最早的保存下来的蛋白质。更为古老的一些蛋白质都已经消失了,在化石里面没有保存,所以(这次发现)才非常有意义。

记者:临夏新生代化石的十项世界之最的研究和发布在学术界的价值有哪些?

邓涛:我们知道化石有很多方面的研究意义。首先是生物进化,比如我们刚才说的祖熊,它跟今天的熊的演化的关系,这是举了一个例子。另外一方面,化石跟气候环境密切相关。现在大家都非常关心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我们可以从化石的线索里面发现,气候在过去的地质历史时间里,也是在不断地变化。比如说,刚才谈到的非洲稀树草原动物群,是起源于我国西北部,以临夏盆地为代表的地区,特点就是这个动物群也好、群落也好,它的生活环境是非常干旱的。我们可以知道非洲稀树草原上这些动物的大迁徙,就是为了寻找水源,而我们知道在1000万年以前,这样的干旱状况,已经在我国的西北、甚至中亚产生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青藏高原的隆起。所以说我举的两个例子,就可以说明生物的演化本身,以及它的环境意义。当然还有很多更有意思的结论,比如说我们谈到的蛋白质,它能保存下来,实际上是有特殊的情况,就是蛋白质里面的成分跟矿物质结合在一起。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情况和地质背景之下,它保存下来了。而在通常的情况下,这些动物死亡之后,蛋白质就流失了、消失了。所以这个发现是有很多方面的意义。

记者:为什么临夏拥有这么多新生代化石的世界之最?

邓涛:首先,我们这有得天独厚的化石保存的条件,临夏地区靠近青藏高原,高原在隆升的过程中它会风化、剥蚀,这些沉积物会堆积在低洼的地方,比如临夏盆地,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在别的地方可能也风化下来了,但是它不是盆地,后面来的洪水,就把这些沉积物都推掉了。而临夏盆地,是在沉降的过程中,就像磁带一样,录了然后它转过去了,如果不转过去,可能前面录的就会被后面录的抹掉。临夏盆地就刚好有这样的条件,它在一边下沉的过程中,高原在隆起。而在沉积物堆积的过程中,生活在这里的大量的动物,它们的遗体就埋藏在这个沉积物里面,形成了化石,包括我们刚才谈到的世界上很重要的发现。而首先它在科学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我们当地来讲,比如说博物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科普场所,可以提高临夏地区、甘肃地区、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说到临夏,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外地的人要来这儿学习,也就带动了这里的旅游,大家都要来参观。通过旅游的发展,对发展地方经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宣传临夏地区的自然演变以及社会的变化,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吸引更多的人来看化石的时候,他们也会观察到临夏的巨大变化。我来临夏有20多年了,我是1998年第一次到这个地方,那个时候和政只有一条街。现在我们可以看得见,这里完全是一个突飞猛进的变化,高楼大厦林立,跟一个大的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记者:我们了解到,和政化石的六项世界之最,其中一项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纪披毛犀化石。这次全新发布的临夏新生代化石十项世界之最中,却不包含这一项。您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吗?

邓涛:披毛犀是一种典型的冰期动物,在250万年前全球变冷的时候,这个披毛犀在和政出现了。为什么说是曾经的世界之最呢?是因为我们后面继续工作,在青藏高原上找到了临夏的披毛犀的祖先,它是在距今370万年前的时候,比在临夏发现的披毛犀早了120万年。这其实也非常有意思,就是披毛犀在青藏高原起源,那个时候 370万年前,全球是非常温暖的,所以它只能待在高原上。到了250万年前的时候,冰河世纪开始了,全球都变冷了,披毛犀从高原上扩散,第一站就到达了临夏盆地。它们继续向北,到达了河北。然后继续向北,到达了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畔。到末次冰期,就是冰期快结束之前的时候,披毛犀在欧亚大陆的北部广泛地分布。这也说明,我们的研究确定了世界之最,但是工作并没有停止。我们还要继续发现,也许会有新的发现替代原有的发现,也有我们新的发现能证明还不知道的世界之最。和政的化石真的是一个研究的宝库,每年都会给我们新的惊喜。

上一篇:世界之最@

下一篇:盘点世界十大强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