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秘的40个地方(2)

发布者:邻家小师弟 2023-10-28 08:59

助八界:新科技、新文化!


书接上篇:世界上最神秘的40个地方(1)


我们将分5期介绍世界上最神秘的40个地方:


从撒哈拉沙漠上的“地球之眼”,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地球之耳”;从蕴藏着宇宙奥秘的“黄泉大道”,到世界上最大的天书“纳斯卡线条”;从引发恐龙灭绝的世界著名陨石坑,到瞬间毁灭原因成谜的神秘古城;从中国的“地狱之门”,再到土库曼斯坦的“地狱之门”;这些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一定会引起你的兴趣。

这些地方有些是奇幻的,有些是诡异的,有些会让你心跳不已,有些是旅行的好地方,而这一切都笼罩着神秘感。


9 撒哈拉之眼-毛里塔尼亚

号称“地球之眼”,即使在太空上也清晰可见

撒哈拉之眼是全球十大最壮观的地质奇迹之一,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西南部毛里塔尼亚境内,它的直径达到了48公里,而整个眼睛却长达340公里,即使在太空上也清晰可见。

如此之大的地质眼珠,全世界独一无二!

最初发现撒哈拉之眼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一艘太空飞船。当飞船经过非洲上空时,航天员在远离地球几百千米的太空观察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撒哈拉大沙漠西南部出现了一个圆形的东西,它就像一只睁得圆溜溜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太空!

从卫星拍摄的照片来看,它一共分为3层:最中心的一个圆圈,像瞳孔,一侧边缘稍有破损;“瞳孔”的外围,是一个更大一些的圆圈,把中心的圆圈紧紧包围起来,好像圆圆的眼珠;最外围的那个大圈,当然是“眼睑”了。更绝的是,这个大圈的外沿还有丝丝缕缕的环状物,仿佛是这只“眼睛”的睫毛

起初人们认为这是由于陨石的碰撞所形成的,还有人认为这是一条通往“地心”的通道或者文明古国的遗址,甚至有人认为是外星飞船着陆的痕迹。

后来经过地质学家大量勘探,认为这只“眼睛”是地形抬升与侵蚀同时进行而形成的

原来,在撒哈拉的漫漫黄沙之下,是坚硬的岩石层。数十万年前,由于地质运动,沙漠下的岩石受到抬升,从沙土中露出头。岩石层露出地面后,在风吹、日晒、雨淋等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凹地。

由于岩石层的结构不尽一致,受到的侵蚀程度也不同。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坚硬的岩石受侵蚀程度较轻,特别是一些硬度较高、不易受侵蚀的古生代石英岩基本保持了原貌。而较软的岩石则被严重侵蚀,形成大坑。巧合的是,受侵蚀的岩石恰好组成了3个同心圆,于是这个奇异的“眼睛”便出现了


10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墨西哥

最著名的陨石坑,引发了地球物种(包括地球霸主恐龙)的大灭绝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假想图


世界上最著名的陨石坑,当属墨西哥尤卡坦地区的埋藏在地表之下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位置示意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精确历史目前公认的是66051000±31000年前,而且目前公认的理论就是: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陨石撞击地球从而导致了75%的动植物物种灭绝,这其中就包括了所有的非鸟类恐龙

这颗毁灭恐龙的陨石其直径大约10公里,如果矗立在海平面上,高度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撞击的时候,这颗陨石是从东北方向倾斜撞击地面。当时这个位置是一个海相碳酸盐平台,撞击点位于海面之下,海水深度从西部边缘的100米到东北边缘的1200米不等。

陨石撞击地球想象图:撞击点在一片浅海附近,沧龙正在海底游泳,却不知道一颗直径10公里的陨石即将毁灭世界


陨石当时的撞击速度大约是20公里每秒,撞击产生的能量大约是广岛原子弹爆炸威力的45亿倍。撞击的时候在撞击点附近产生了1000公里/小时的风速,并产生了一个直径100公里、深30公里的瞬态空洞,直接击穿了地壳物质。但是这个瞬态空洞后来很快就坍塌了。

造成坑洞的陨石撞击后完全蒸发,释出高达5.0×10^23焦耳的能量,相当于九十多万亿吨TNT炸药,足以引发大海啸、地震和火山爆发,并使大量灰尘进入大气层,完全遮盖阳光、改变全球气候,造成核子冬天

陨石撞击地球想象图:撞击掀起1.5公里高的海啸,同时将25万亿吨的物质抛入到天空中,其中很多都进入到太空再落回地球,燃烧的流星在世界各地引发森林大火


只是经过6000多万年的历史,这个陨石坑现在已经无法在外观上分辨出来了。虽然无法直接从外观上分辨,但是那次撞击还是留下了一系列的地质证据,比如冲击石英、重力异常和周围地区的陨石。


11 黄泉大道-墨西哥

“黄泉大道”藏着宇宙的奥秘?无解的千古谜团成就了世界级奇观

墨西哥,一个神奇的国度,是美洲大陆上璀璨古文明的中心,奧尔梅克文明(Olmec),尤卡坦(Yucatan)半岛上举世著名而非常神秘的玛雅文明,还有托尔特克文明和阿兹特克(Aztec)文明,都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色区域是玛雅文明区域;绿色区域为印加文明区域;红色区域为阿兹特克文明区域


到了墨西哥城就一定要去其东北方向40公里外的特奥蒂瓦坎(Teotihuacán)古城,这里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在其繁荣兴盛的六、七世纪,全城有20万人口。1987年,该古城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黄泉大道,就位于美洲这座著名的古城,是一条纵贯南北的宽阔大道,修建于公元前200年

而黄泉大道的得名,据说是因为公元十世纪时最先来到这里的阿兹特克人,沿着这条大道进入这座古城时,发现全城空无一人,他们认为大道两旁的建筑都是众神的坟墓,于是就给它起了这个名字;当然还有说法是以前成为祭品的人或者动物都要通过这条大道到达祭台。

黄泉大道纵贯古城南北,长约3公里,宽40米,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街道的坡度设计巧妙,每隔若干米建六级台阶和一处平台,给人以直逼云天之感。大道东侧是太阳金字塔,北端是月亮金字塔。

古城中气势最恢宏的要数太阳金字塔(底座边长225米),号称在世界已发现的金字塔中排名第三。它矗立在黄泉大道东侧,高达63米(原来的高度是75米),体积有120万立方米,估计建筑需用250万吨石料和泥土。

古城中还有座月亮金字塔,位于古城的最北端,高度低于太阳金字塔,顶部已经坍塌。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造型均为四边形层叠平台,每层向上收缩,当年用作神殿和祭坛之用。祭司在塔顶上祭祀太阳神、雨神和战神。

沿黄泉大道南行,大道的另一端终点还有一个小奎扎科特尔(羽蛇神)金字塔。它四面共雕刻着366个羽蛇神的头像,都是突出的蛇形(蜥蜴)形的头颅,张着大嘴。还有纪念性大建筑物——城堡。城堡内有神庙、住宅、广场及其周围的15座金字塔式平台,著名的“奎扎科特尔(Quetzalcoatl)神庙”就在广场中心。

特奥蒂瓦坎遗址,羽蛇神庙废墟(局部)。头上有角的是羽蛇神的头,两眼圆瞪的是雨神的头。


虽然这些遗迹都充满了神秘和奇幻,而真正让黄泉大道闻名世界的是,1974年,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顿的人,在细心研究了特奥蒂瓦坎的规划和布局之后,提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理论:这座城的设计数据竟然是我们所在太阳系轨道的缩影

哈列斯顿称特奥蒂瓦坎的建造者把地球形状、大小、运转情况和太阳系各行星的轨道数据都压缩入特奥蒂瓦坎城的布局里了。哈列斯顿定义了一个标准特奥蒂瓦坎单位为1.0594米。“黄泉大道”上这些遗迹间的距离,恰好是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数据。

特奥蒂瓦坎还原后的模型图,中间是黄泉大道,前方远处是月亮金字塔,右侧为太阳金字塔。


事实也验证了这个结论:按照哈列斯顿定义的“单位”测量,到太阳的距离:水星为36,金星为72,地球为96,火星144;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距离:288个“单位”;太阳到木星的距离:520个“单位”;太阳到土星的距离:945个“单位”;天王星的轨道数据:1845个“单位” ;海王星和冥王星轨道的距离:2880和3780个“单位”;都在现场一一得到了验证。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显然令人难以信服。

然而,人类1781年发现天王星,1845年才发现海王星,1930年才发现冥王星(距今天还不到100百年)。那么在史前洪荒时代,特奥蒂瓦坎的人们是怎么知道的,或被什么人指导的而建造了这里?

特奥蒂瓦坎还原后的模型图,中间是黄泉大道,前方远处是月亮金字塔,右侧为太阳金字塔。


在特奥蒂瓦坎这个地方,史前文明、外星文明、古印地安文明和现代人的印记交织在一起。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迷团,有待我们去思考,去发现,去品味……


12 纳斯卡线条-秘鲁

世界上最大的天书!至今无解!

在秘鲁西南沿海伊卡省的东南隅,有一座名字叫"纳斯卡"的小镇。小镇边上有一片广袤的荒原,人称"纳斯卡荒原"。在这片辽阔的原野上,有一处令人难以理解的奇迹。那就是纳斯卡线条,又称"大地画"。

一片绵延几公里的线条,构成各种生动的图案,包括:几何学图形、鱼类、螺旋形、藻类、兀鹫、蜘蛛、花、鬣蜥、鹭、手、树木、蜂鸟、猴子、蜥蜴和人形生物

截至2022年,已知的纳斯卡线数量达到了358个。1994年,当纳斯卡荒原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只发现了大约30个地画,且大部分描绘的是植物和动物。

根据研究人员的发现,这些图案是将地面褐色岩层的表面刮去数公分,从而露出下面的浅色岩层,所形成的坑道线条,每条的平均宽度约为十至二十公分,其中的一幅动物图案就长达200公尺。

纳斯卡线有多大?数不清的奇怪图案和直线,分布在22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最大的图案超过300公尺,直线最长则超过一公里

由于图案十分巨大,只能在三百米以上的高空,才能看到图案的全貌,所以一般人在处于地面的水平角度上,只能见到一条条不规则的坑纹,根本无法得知这些不规则的线条,所呈现的竟是一幅幅巨大的图案。

事实上,“纳斯卡线条”确实是从天空上被发现的:1939年一个名叫保罗·科索克的科学家乘坐飞机沿着纳斯卡平原上的古代引水系统飞行,偶然的一次低头就有了震惊世界的发现。他们被涂画在纳斯卡沙漠上的,看起来像是机场跑道一样的线条深深地吸引住了。

纳斯卡线究竟是谁创造的?为了什么而创造的?迄今也没有定论。只存在各种说法:它与天文学有关,纪录天上星座或四季节气;它是古代灌溉水道的遗迹;它是祈雨仪式的游行步道;它是献给神祇观赏的礼物;它是外星太空船起降的跑道、机场和指引标志等等。

现在只能推测出创造的时间。根据考古测量,这些图案线条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创造的,而是从西元前100年到西元700年之间陆续完成的,最老的已经有2000多岁了

纳斯卡线是什么?它就是古人遗留给现代人的巨大密码。纳斯卡线是什么?也许未来会找到答案,也许永远找不到!


13、地狱之门-土库曼斯坦

燃烧了50多年之久的“地狱之门”,至今为何都无法熄灭?

在中亚地区,有个叫土库曼斯坦的小国,了解这个国家的人不多;土库曼斯坦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境内大部分土地都被卡拉库姆沙漠占据;但在其境内,有个大火燃烧了五十年之久的“地狱之门”,却鼎鼎有名。

“地狱之门”位于土库曼斯坦中部偏西北方的达尔瓦扎(Darvaza)小镇附近,卡拉库姆沙漠中,是一个直径约100米,深度30多米的坑洞

人们通常称它为“达尔瓦扎天然气坑洞”,2018年,土库曼斯坦总统正式将这一壮观火坑命名为“卡拉库姆之光”。

从空中俯瞰,该坑洞就像一个巨大的火山口,沸腾的泥浆、明亮的橙色火焰从深渊中升起,好像恶魔撒旦随时会从中一跃而出,因此当地人为其取名为“地狱之门”,而其实它是天然气钻探作业的事故引发的

这个坑洞内为何会燃起大火?为何过了五十年仍没有熄灭?这一切还要从1971年说起。

1971年,土库曼斯坦还属于前苏联,前苏联为了寻找石油资源,派专家在土库曼斯坦达尔瓦扎地区考察,发现当地蕴藏着大量的地下天然气,然而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不慎出现钻探环状坍塌,陷到卡拉库姆沙漠下的空隙中,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坑洞。

而且没想到,环状坍塌的第二天,坑洞的直径就从20米扩大到了70米,还不断以惊人的速度泄出天然气和一些有害气体,非常危险!

苏联专家当时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坑洞点燃,化解掉天然气,这样才能阻止有害气体外泄;于是经过土库曼斯坦政府允许,点燃了坑洞中的天然气,并估计它将在几周内烧完;没想到,这场大火燃烧了五十多年迄今没有要停止的迹象

2013年,土库曼斯坦政府在“地狱之门”周围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其变成了旅游景点。近年来,无数游客来到这里观赏壮观的火坑燃烧景象。看着坑内熊熊燃烧的大火,他们不禁联想到科幻影片中外星飞船进攻地球时的恐怖画面。

如今的地狱之门已成为土库曼斯坦的一个标志性地标,也是当地旅游业的重要景点之一。

“地狱之门”除了吸引大量游客外,也吸引了一些冒险家的到来。2013年的冬天,加拿大著名的职业冒险家乔治·库鲁尼斯便来到这个地方,他穿着铝制的防火服,戴着呼吸机,试图深入火坑探险,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地狱之门”的人。

乔治当时用绳索下降到了火坑三十米深的底部,可即便身穿最好的防护服,坑底一千多度的高温还是让乔治觉得受不了,仿佛身处地狱。

职业冒险家乔治·库鲁尼斯进入火坑


而如今最令人关注的是这个巨大的坑洞内燃烧的天然气,价值大概有几百亿,虽然“地狱之门”为土库曼斯坦带来了不菲的旅游业收入,但这些资源原本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人们并非不想熄灭“地狱之门”的大火,而是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熄灭它。时至今日,世界上没有一个专家能够确切地计算出坑洞内到底有多少天然气,以及大火还会燃烧多少年

2022年1月7日,土库曼斯坦的总统正式下令,不管用什么样的办法,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也要找到解决办法,将“地狱之门”彻底扑灭。

但截至目前为止,土库曼斯坦政府还没有拿出一个扑灭大火的方案。


14、昆仑山“地狱之门”-中国

昆仑山的“地狱之门”,传言来者必死!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是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

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到柴达木河上游谷地,全长2500公里,贯穿了新疆、西藏直接延伸至青海省内。昆仑山脉的南边有青藏高原,北边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以及青海湖。

昆仑山“地狱之门”,被人们称为“死亡谷”,在地图上被称作那棱格勒峡谷

该峡谷东起青海布伦台,西至沙山,全长105公里,南面是昆仑山主脉,北面是祁连雪山,平均海拔3200—4000米,总面积大约3500平方公里

据说生活在昆仑山区域的人们,即便是让牛羊饿死,也不会带着它们进入牧草肥沃的山谷当中,因为那里遍布尸骨残骸,任何生物一旦进去,基本上没有生还的可能

1983年,青海省阿拉尔牧场的一位牧民,为了寻找丢失的马群,冒死闯入号称“地狱之门”的那棱格勒峡谷,不幸的是,从他进入峡谷后就再也没出来过。

为了能够找到人,整个牧场的牧民自发组织起来,一同进入谷中寻找,几天之后,终于在一处小山坡上发现了这位牧民的遗体。经过观察,这位牧民的身体上没有任何伤痕,他手握猎枪,怒目圆睁,仿佛临死前见到了什么可怕的事。

同样是这一年,一支10人组成的地质勘察队,进入峡谷勘察谷内的地质情况。勘察队在进入峡谷的第三天中午,原本晴朗的天气毫无征兆的下起了暴风雨,同时天空中还发出阵阵雷声

正当队员们疑惑之际,一声响彻天际的声音在耳边炸响,一名随队的厨师被雷劈倒在地,几匹托运重物的马匹也倒地不起。幸运的是,这名随队厨师只是被雷击晕过去,至于那几匹马就没那么好运了。

这两起事件的发生,给昆仑山“地狱之门”更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经过数次科学考察,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地狱之门”神秘的面纱

1、那陵格勒峡谷特殊的地形和位置,导致这里经常出现雷击

那陵格勒峡谷的地层是由三叠纪火山运动形成,地层的主要成分是强磁性的玄武岩。科研人员通过对地层的分析发现,峡谷内的玄武岩有着1000-3000高斯的强磁性。

到了夏季,印度洋的湿气流进入那陵格勒峡谷,空中的雷云被吸进峡谷内,由于地势海拔较高,上空的雷云距离地面较近,受到地层中强磁性玄武岩的影响,地面的玄武岩和空中的雷云经常会出现尖端放电现象

在那陵格勒峡谷中,植物主要以低矮灌木和草原为主,缺少高大的树木,峡谷内的动物和误入谷内的牧民,自然成为了雷击的活靶子。

2、那陵格勒峡谷,是野生动物迁移的必经之路

那陵格勒峡谷东侧,紧邻着海拔50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每到冬天,成千上万的食草动物,从可可西里来到这片相对温暖的那陵格勒峡谷过冬。

长时间的迁移跋涉,使得年老体弱的动物到达那陵格勒峡谷后,用完了生命中最后一丝力气,永远的倒在了这里。

由于那陵格勒峡谷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年平均气温为4.2℃,那些动物的遗骸几年时间都不容易腐烂,久而久之越积越多,当地人看到后才会误认为这里是“尸横遍野”的生命禁区。

3、那陵格勒峡谷布满陷阱

在夏季,那陵格勒峡谷内的牧草茂盛,给动物们带来充足食物的背后,隐藏着随处可见的陷阱。

峡谷深处的沼泽地下方发现了一条暗河,或者说是冬天的冻土层,这些冻土层的厚度高达十几米。当夏天来临时,气温升高导致地表上层的冻土融化,形成了一个个深不见底的沼泽。在地面草原的掩盖下,只凭肉眼很难分辨出是草地或是沼泽。

动物和牧民一旦踏入其中,想要逃出生天基本很难。


真相揭开,虽然所谓“死亡之谷”是由那陵格勒峡谷特殊的地形、气候、地质所造成的;但不管怎么说,频繁的雷击、遍布的沼泽以及各种凶猛的食肉动物,那陵格勒峡谷仍然危险重重,这里迄今仍是人类的禁区


15、罗布泊“死亡之海”-中国

气候恶劣、荒无人烟、遍布尸骸,充满了恐怖、神秘与诡异!

最近,罗布泊又“出名”了!有一群人组队去罗布泊旅游,最后4人遇难了。

一提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恐怖,去了就走不出来”。1980年,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罗布泊的失踪和死亡事件还有很多,这里已经成为令人谈之变色的恐怖之地

如今这里是一大片荒无人烟的无人区地貌特殊,由荒漠、盐碱荒漠、沙漠、雅丹等各种地貌组成,极度干旱和缺水;气候恶劣,夏季最高温度45摄氏度,地表温度在70摄氏度以上,而冬季温度又可以低到零下30度;没有公路、没有手机信号,没有加油站、没有水;哪怕装备精良、实战经验丰富的科学考察团队在罗布泊都会出现意外。

但其实,这里曾经是国内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内陆湖,水草肥美、文明兴旺。

被誉为“地书”的《山海经》,将罗布泊称之为“盐泽”。而“罗布泊”之名是据蒙古语翻译而来,意思是“水源汇集之地”。

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里最低的一块洼地,以前来自盆地四周的昆仑山、天山、阿尔金山的河水大多汇入罗布泊,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内陆河,都将自己的生命终点交给罗布泊。

而从资料图片上看如今的罗布泊,大片的荒漠像大地裸露的胸膛,巨大的黄色沙地留下了沧海桑田的痕迹,几十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而就在这一瞬间,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这样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罗布泊位于新疆若羌县境内,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北边缘,是塔里木盆地最低洼的地方,因在太空中观看其形状像极了人类的耳朵,而被称之为“地球之耳”。

这里不仅是恐怖之地,还是神秘诡异之地。

楼兰古国、楼兰美女、和田玉之路、双鱼玉佩传说、古墓、野双峰驼、雅丹分布区、核试验区域、生命禁区、探险者的葬身之所...充满了恐怖、神秘与诡异。

在罗布泊,有一个巨大的墓葬群,一位美女静静躺在棺椁中,看上去就像是睡着了一样。历经三千八百多年,美女的面目仍栩栩如生。


你可能听说过唐代王昌龄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里化用了关于“楼兰”的典故。汉代楼兰国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拦截杀害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扫除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障碍。

罗布泊曾经就是楼兰古国的所在地。楼兰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也是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位于罗布泊西部,现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

这个神秘的古国,只存在了800多年,然后突然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城。西汉时,楼兰的人口总共有1万4千多人,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

西汉初期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繁华昌盛,然而公元630年楼兰古国却突然神秘消失了。

楼兰古国的神秘消失,是罗布泊之神秘和诡异最具代表性的神秘事件。

从芦苇荡漾的湖泊,到一望无垠的荒漠,罗布泊是地球沧海桑田的幻化写照,也是大自然对于人类贪欲的惩罚


16、死亡之丘-巴基斯坦

一座古城,却突然瞬间毁灭,变成“死丘”,原因至今成谜!

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又称死丘、死亡之丘,是个考古遗迹,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拉尔卡纳县城南20公里处,距卡拉奇约500公里,如今是巴基斯坦著名的旅游胜地。

印度河谷的地图


这里曾经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是世界上一个早期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

然而这样一座早期古代城市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

1921年至1922年间,印度考古考察部的考古学家拉·杰·班纳吉在一名僧人的带领下,在印度河干流的沙丘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史前遗物”。经过进一步发掘,这座大约建于4500年前的“被埋没的城市”才为人所知。

经考证,摩亨佐-达罗约于公元前2600年兴建,约于公元前1900年弃置

这座“被埋没的城市”,是一个青铜时代的古城遗址。摩亨佐·达罗的城市总体规划非常先进且又极为科学,在当时可谓土木工程中的一项伟大成就,被人们称之为"青铜时代的曼哈顿"。

在信德省方言中,摩亨佐·达罗真正的含义是"死者之丘",事实上被发现时城中确实遍布骷髅。这座印度河古文明鼎盛期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遗址,在地下埋没几千年后,终于20世纪开始被揭开面纱。

该城址占地约8平方公里,整个城市像一张棋盘,每个住宅都有6至10间房,并有院子,所有建筑都用红砖砌成。整个城市有一套完整的下水道系统。鼎盛时期人口估计将近4万。

城市整体被分为好几个部分,包括一座位于高处的"城堡"和地势较低的城区。一条宽阔的大马路自北向南纵贯城市,每隔几米就有一条东西向的小街与之成直角相交。此外,还有小巷组成的不规则的路网与小街相连,住宅房屋的墙壁很厚,表明至少是两层楼房。

摩亨佐-达罗的 "大浴场"


城市最壮观的建筑之一是 "大浴场",它的保存情况令人吃惊,南北长180英尺,东西长108英尺。它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水疗法设施,是摩亨佐-达罗出土的所有遗迹中最壮观的。

摩亨佐-达罗出土的护身符印章


在出土的文物中,有着大量造型精美的艺术品,如小雕像、骨刻、绘画等, 其中护身符印章尤多,达2000余枚。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印章上的动物形象和文字符号,据统计将近有400个左右,有人形、鱼形、脚形、桌形等,虽迄今未能准确辨认,但人们却有理由判断,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

印度河流域符号的完整列表


不过印度河流域的文字符号,语言学家和考古学家却一直无法破译。

虽然摩亨佐·达罗的繁荣经历了漫长的几个世纪。到了公元前18世纪中叶,整城都突然瞬间毁灭,变成了“死丘”!

关于摩亨佐·达罗城的死丘事件记载,可以在古印度诗《摩诃婆罗多》里找到,还形容过这场大爆炸:“空中响起轰呜,跟着是一道闪电,南边天空有一股火柱冲上天,有一道亮过太阳的光将天割开了一半……房屋、街道同所有生物,都被这些突如其来的天火烧毁掉。”

在古城发掘中,人们发现了许多人体骨架,从其摆放姿势来看,有人正沿街散步,有人正在家休息。灾难是突然降临的,几乎在同一时刻,全城几万人全部死于来历不明的横祸,一座繁华发达的城市顷刻之间变成废墟

出土的摩亨佐·达罗主祭司神像


关于这座古城文明毁灭的原因众说纷纭:外族入侵、洪水泛滥、沙漠侵害、瘟疫传播、核弹爆炸、黑色闪电、外星人飞船爆炸等等,但至今无人能够解密。他们连同其文化似乎是在远古奇异稀薄的空气中偶然生成,又突然间消失了!

如今,死亡之丘已成了世界三大自然灾难之谜之一(另外两个是通古斯大爆炸和天启大爆炸)。


待续...

敬请期待《世界上最神秘的40个地方(3)》


助八界人、跨方兴旺;文化、科技,文武双全。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