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国”瑞士:200年前艰难走向中立之路,如今为啥却反悔了呢

发布者:鼓捣么宁 2023-1-3 17:44

严词谴责、禁购黄金、封锁俄罗斯账户……自2022年4月起,瑞士再度抛弃自己“中立国”的传统地位,屡屡对俄罗斯加以制裁。

在过去,瑞士以中立国担当全球贸易枢纽的位置;如今,为了国内经济,瑞士需要和美欧共进退。

面对着大变脸的瑞士,俄罗斯称其“没有资格以中立国的身份充当调解国”;

而全球的富翁们也对瑞士的转变感到畏惧,纷纷携资出逃,瑞士股市一天内暴跌12%,市值蒸发近百万亿美金……

但是瑞士似乎是铁了心要丢弃中立国度地位,在2022年9月绕过民众,径直向美国采购F-35战机,价值人民币近500亿元。

那么,瑞士的中立之路是怎样的?它为何要抛弃中立国的地位呢?

(瑞士旖旎的风光)


一、瑞士独立之过程

在瑞士的历史记录中,“中立”第一次出现是一个德语单词“stillesitzen”,意思是“静坐不动”。

瑞士的中立作为一项政治原则,最早可以追溯至17世纪的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

当时,瑞士议会宣布:

“瑞士作为一个机构,将自己视为一个中立存在,在刚刚爆发的第三次英荷战争中不干涉任何一方。”

通过这样的方式,瑞士向欧洲其他国家宣布了它中立的外交原则。

(瑞士具有中世纪风情的街道)


瑞士在这一时期宣布中立,主要是出自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当时的瑞士面临国家分裂的局面,党派四起,中央颁布的各项法令仅仅起到了暂时的稳定作用,为了不让国内的纷争扩大到影响国家的生存危机,瑞士只能明哲保身;

二是欧洲列强不想因瑞士国内发生动荡而影响雇佣兵的稳定来源。

这里的第二点,指的是瑞士拥有着自中世纪时期以来的最大的雇佣军团,欧洲爆发的大小战争都会看到瑞士雇佣兵的身影。

靠着“中立原则”,瑞士的政治精英们在大国竞争的夹缝中生存了下来,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


1648年,在英国史上著名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上,瑞士代表约翰·维特斯坦在和谈中确认了瑞士联邦的法律和政治地位。

经过数十年的事实上独立,瑞士被正式承认在法律上独立于神圣罗马帝国。在合约的签订中,瑞士正式宣布了它的中立。

但是,“当小国不具备足够的力量去保护自己的国家,而只能寻求于大国的保护时,其极有可能沦为大国的附属国”。

尽管瑞士颁布了中立政策,但是由于国内的政治机构并没有发展完备,且国内冲突一直持续存在,因此屡屡遭受战火的冲击。

(维也纳会议)


一直到19世纪,维也纳会议正式召开,欧洲各国在战争中意识到瑞士作为缓冲国的重要作用,因此成立瑞士事务特别委员会,承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由此观之,瑞士国家的历史与瑞士中立的历史是相互织就的。

在战乱之中,强国政治的崩塌让瑞士旧联邦清醒了过来,并开始对国家内部进行思考,这种思考在自由与中立之间建立起了模糊的联系,促使中立思想开始生发。

瑞士的政治精英为防止宗教改革对瑞士的分裂,承认信仰差异和允许不同信仰共存,使得中立的思想进一步深入到瑞士人的意识形态之中。

(中立政策使得瑞士经济安稳无恙)


瑞士在“三十年战争”中通过宣布中立避免了卷入战争并实现了经济的扩张,让瑞士人看到了中立所带来的切实利好,以事实证明中立对瑞士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但是,中立的优势仅仅只有“避免战争、经济稳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二、瑞士为何能走向中立?

在许多方面,瑞士其实已经为永久中立制定了一套自己的历史标准,正如英国学者约翰·罗斯说的:

“瑞士根据其传统的地理优势,以及公认的对和平事业所产生的利益,促使人们特别承认他们的中立,在这一方面,瑞士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

首先,瑞士有着易守难攻的地缘环境。

(瑞士境内多高山)


瑞士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与五个国家共享其1935公里长的边界,是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不二选择。

同时,瑞士拥有阿尔卑斯山脉中几处为各国所觊觎的战略要地:新普朗隘口、圣格达隘口、大圣伯纳德隘口、福尔克拉隘口和巴尔姆隘口等。

作为欧洲“十字路口”的“转车台”的瑞士,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瑞士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瑞士地理位置重要)


但是,瑞士的地理状况为其提供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对于任何外敌来说,瑞士都是一块“难啃的的骨头”。

瑞士国内有49座4000米甚至更高的山峰,高山上到处都是巨大的岩体和悬崖,顶部是白雪覆盖的尖峰,中央遍布丘陵、山谷和湖泊,并且都是由奔腾的急流灌溉而成,这样的地形极大地妨碍了大规模军事力量的行动,使得瑞士在战争中具有易守难攻的战略优势。

借助对外优越的空间环境,联邦披上中立的外衣,躲过了外部世界的种种危险,但这又并没有完全切断瑞士与外部实际的联系,而是保护了瑞士不受其他军事力量的干涉。

(瑞士阿尔卑斯山)

其次,瑞士中立的历史实际上与欧洲国家的历史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立对瑞士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务实的选择,而不是一项实质性的政策或一种受到国际尊重的法律地位。因为16世纪以前,瑞士各州一直在实行扩张主义和好战的政策。

由于宗教、语言和文化界限的划分,瑞士陷入了16世纪和17世纪欧洲大国之间的宗教、外交和军事冲突。

在那个时候,瑞士联邦有四种语言,内部存在天主教和新教州之间的分裂冲突,联邦内部的紧张局势决定了如果瑞士在欧洲宗教战争中偏袒任何一方,致使外国力量介入本国,那么对国家的统一和生存都将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瑞士)


因此,联邦从现实主义出发进行考量,为了实现对自身安全的保护和避免卷入国际纷争的愿望,联邦各州一致选择了中立。

瑞士在17世纪开始偶尔实行中立,那个时候的瑞士还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中立国”。

欧洲均势的产生和瑞士中立的形成几乎都在同一个时期,这不是偶然的,因为联邦的中立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列强势力的平衡。

在欧洲紧张局势持续的情况下,只有当各大国屈从于共存的原则,而不是由一些强邦去压到其他强邦时,瑞士才可能具有安全感。

欧洲各大国在瑞士的利益冲突比在其他一切小国都要严重,所以说瑞士长期从强邻之间的搏斗中受益。

甚至可以认为,当欧洲各大国的力量均衡时,小国瑞士的中立才能巩固,一旦某个大国占有优势,它的中立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瑞士)


在1803年至1815年欧洲拿破仑战争的动荡之后,大国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中立的瑞士实际上在管理和维持微妙的权力平衡体系方面是为各国的长期利益服务的。

也就是说,在一个永久的基础上承认瑞士中立能够确保瑞士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并以此换取瑞士保证不会拿起武器反对任何的国家,并有效地防止其成为某个国家的附属国,从而催生出超级大国,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欧洲大陆恢复军事、外交和政治平衡。

就联邦的安全而言,确信瑞士的中立是欧洲的需要,对中立的破坏将损害一切欧洲国家。

因此,瑞士成功地沿袭了接近200年的中立。

但是,当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瑞士竟然宣布制裁俄罗斯,将自己的立国之本抛掷脑后。

三、瑞士不再中立:伪善还是务实?

在2022年4月,瑞士联邦主席兼外长卡西斯怒斥俄罗斯发动战争是一场“暴行”,并要求普京停止自己的侵略行为。

(卡西斯谴责俄罗斯的新闻报道)


作为一个“中立国”,卡西斯言止于此,倒也完全符合中立国的身份。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欧盟的瑞士竟然加入了“欧盟的对俄制裁计划”和“北约的物资援乌计划”!

何谓中立?只说不做就是最好的中立。但是瑞士的这般举动,是摆明了放弃中立国的位置。

面对如此事实,卡西斯竟然言之凿凿地表示:

“瑞士以中立政策为荣,但也对战争感到可耻,俄罗斯的行为已经背离了我们的价值观——瑞士采取的一切行动都符合中立原则。”

如此之言,新华社也忍不住称其“可笑”。

(瑞士宣布制裁俄罗斯)


但是,瑞士人还不仅仅是提供物资、弹药,瑞士银行还宣布冻结了俄罗斯在瑞士的2130亿美元的资产。

这意味着什么呢?

想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瑞士银行不是一家银行,而是数百家银行的总称。

自古以来,瑞士银行就以“保密性”著称,来自全球各地的富豪们纷纷将自己的财产保存在瑞士银行中。

对于这些富豪来说,瑞士银行就是天底下最棒的保险库——没有任何盗贼可以进入、没有任何政府可以调取存款人的资料……

因此,瑞士银行保存着全球31%的私人财富,倘若要用富可敌国这个词来形容的话,那这个“国”恐怕只有美国能抗衡。

(瑞士与欧盟和美国站在一起)


靠着收取的巨额保管费,瑞士银行赚得盆满钵满。

说到这里,读者朋友就能明白瑞士银行对俄罗斯出手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自诩为“保密”、“平等”、“中立”的瑞士,竟然轻而易举地出卖了俄罗斯的客户,这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这样一来,全球的富翁们都慌了——大量的资金出逃瑞士,瑞士经济震荡不止。

世界上最著名的“中立国”,亲自把中立演成了一个笑话!

只是,瑞士为何要放弃中立国的骄傲,狠狠地制裁俄罗斯结果最终打击了自己的经济呢?

四、瑞士的“灵活中立”

其实,瑞士的历史证明了中立从来不是一个僵化和死板的框架,相反,它是一个颇为灵活,甚至狡猾的概念。

瑞士联邦的这两种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舞台和集中解决国内问题,总是交替出现的,瑞士政府也使中立政策不断地适应着变化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服务于动态的国家利益需求。

虽然在过去面对战争时,瑞士联邦都第一时间对外宣布中立,并竭力维持自己的中立立场,但也可以发现,它的中立其实是妥协的中立。

瑞士的中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双方力量的悬殊而不得不作出让步。

比如,在16世纪到19世纪之间,联邦的某些成员与其他国家签署防御协议,为他们召集雇佣兵并授予某些外国军队通行权;

1817年,联邦屈服于来自大国的压力,加入神圣联盟;

1920年,瑞士成为国际联盟的一员,并同意参加该联盟实施的经济制裁,但拒绝参与军事制裁;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成功地保持了中立,但在交战国激烈的商业战争中,它不得不与他国进行经济往来;

1945年后,在冷战的影响下,它以中立为由拒绝以任何方式参与具有政治性质的国际组织,如欧洲理事会等,与其他中立国相比,瑞士将它的中立解释为一种非常狭窄和严格的中立。

但是,自1989年以后,瑞士的外交政策环境随着国际格局的改变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瑞士在过去数十年建立政策的“不变性”消失了。

于是,瑞士联邦委员会在许多领域调整了国家的外交政策,以适应这些新的情况。

1991年,联邦委员会任命一个工作小组,对国家中立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该研究小组在一份题为“审查下的瑞士中立:瑞士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和变化”的文件中发表了工作结果。

在这份报告中,联邦委员会指出“通过中立和独立实现安全”的传统模式将被“通过合作实现安全”所修正。

事实证明,自冷战结束后,狭义上的不作为与不参与的被动外交确实无法再为国家提供必要的保护去应对诸如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和环境破坏等新问题。

因此,国家单独活动是不够的,需要适度的国家间合作,特别是开展与欧洲区域各国的联合行动。

在寻求适度合作的外交和安全战略的指导下,瑞士于1996年担任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主席,在1997年加入和平伙伴关系、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和东南欧稳定公约,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合作莫过于瑞士加入联合国。

2002年3月,瑞士就“严格遵守中立不再符合国家利益”这一问题举行全民公投申请加入联合国,其中54.6%投赞成票。

(瑞士加入联合国)


支持者认为加入联合国不仅为瑞士提供了向全世界展示友好团结的机会,还能承担起参与世界事务和维持和平的责任,同时也认为不加入联合国可能会导致瑞士在政治上被边缘化。

于是,经过全民公投,瑞士成为联合国的第190个成员国,瑞士也是唯一一个通过普选加入联合国的国家。

自此,瑞士开始了“灵活中立”:

在2017年,瑞士就配合美国冻结俄罗斯在瑞士银行的部分资产;2019年又制裁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及至俄乌冲突时期,面对欧洲大国,甚至是美国的压力,瑞士选择向俄罗斯出手,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结语:

自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放弃中立以后,中立就成为了国际政治中讳莫如深的话题,似乎只要提及“中立”二字,就会触动美国老大的神经。

同时,瑞士在二战期间为纳粹德国提供物资和贷款、拒绝救助受迫害的犹太人并侵吞他们的财产等一系列举动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瑞士中立的质疑。

冷战时代后,北约、欧盟这样的集体组织与国家中立之间的不兼容性,似乎标示着瑞士中立的末路。

有人认为“中立已死”、“政治中立不可能存在”……

最终,瑞士靠实际行动证明了“中立已死”的论断是何等之正确。

历史上,除去瑞士等多个中立国家,还有许多曾经奉行过永久中立战略,但是却最终宣布失败的国家,如比利时、老挝等。

这些失败的国家无一将瑞士视为骄傲,如今来看,可谓是讽刺至极。

参考资料:

[美]菲力克斯·格罗斯.公民与国家——民族、部族和族属身份[M].王建娥,魏强,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美]马克·凯塞尔曼,乔尔·克里格.转型中的欧洲政治[M].史志钦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瑞士]埃德加·蓬儒.瑞士中立史[M].刘文立,译.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瑞士]克莱夫·H.彻奇,伦道夫·C.海德.走向中立:瑞士史[M].周玮,郑保国,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20.

陈安全.析二战欧洲中立国之“中立”[J].史林,2004(2):111-117.

陈旭.国际关系中的小国权力论析[J].太平洋学报,2014,22(10):37-47.

顾乃忠.地理环境与文化——兼论地理环境决定论研究的方法论[J].浙江社会科学, 2000(3):133-140.

江帆,黄建华.从瑞士加入联合国看永久中立制度及其发展趋势[J].社会科学家,2006(1):79-83.

李明明.拒绝融入欧洲?——瑞士的欧洲政策探析[J].欧洲研究,2014(5):143-155.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