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生物,重量超6600吨活了8万多年,如今却在被慢慢吃掉

发布者:熊猫木木 2023-1-5 16:02

说起世界上最大生物,大概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海洋一霸蓝鲸

蓝鲸体长30米左右,体重100多吨,确实称得上巨大的生物,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却不是蓝鲸,也不是动物,而是一片颤杨林。

这片颤杨林在地球上已经活了八万多年的时间,占地约42.5万平方米整体重量超过6600吨,然而这么一片庞然大物,如今却正在慢慢被吃掉。

颤杨林又叫潘多树,生活在美国犹他州,说它是一片树林其实是不正确的。

因为这一片颤杨林都是由一棵小树苗发展起来的,它们根茎相连,无性繁殖,基因相同,每一棵树都是在复制上一棵树,所以科学家才把这一片树林称为一种生物。

这种无性繁殖是很古老的生命延续方式,所以颤杨林是现存的、名副其实的古树。无性繁殖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可以稳定地延续自己的生命,不受客观条件制约。

当这个世界刚开始出现生命时,无性繁殖促进了生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这些颤杨林共有47000多棵,当风从它们树梢吹过时,颤杨林们一起摇摆,发出很大的沙沙声。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威猛的名字,叫颤抖的巨人

无性繁殖的古树抵抗伤害能力差

可是巨人也怕微小的生物伤害,专家发现,颤杨林的抗虫害能力在不断下降,现在已经成了昆虫的美食。要是再这么被无休止的啃食下去,颤杨林早晚会消失。

专家称,这是无性繁殖的弱点,因为基因相同,无法像有性繁殖的植物一样,通过每一代的基因变化,让自己强大起来。就是说,大自然在变化,其他生物种族在不断进化,唯有颤杨林还是老样子。

除了昆虫啃食的问题,土壤中的细菌也在不断进化,有些细菌会影响植物健康,从根源上就伤害了颤杨林,而颤杨林根茎相连,一棵树生病,一定会传染给其他的树。

颤杨林经历了冰河时期,在极寒天气下,生物大灭绝的危险中活了下来,是生命力非常顽强的植物。它见证了地球生物的重新诞生,人类文明的兴起,到了现在,却没抵挡住昆虫的啃食。

犹他州本来是个植被茂盛的地方,生态环境好,无数的动物在这里安家。可由于人类乱砍乱伐森林,这里的气候逐渐发生变化,缺少植被,动物的口粮也在逐渐减少。

缺乏食物的动物便开始啃树皮,颤杨林树干细,长的也不算高大,动物们啃到颤杨林发现口感还行,便一窝蜂似地来拿颤杨林当食物。

啃食树木的动物和昆虫都很聪明,专挑嫩叶下手,还没长成大树的颤杨林就遭了殃。

这些食草类动物不是没有天敌,而是它们的天敌也因偷猎者的滥杀行为数量越来越少,成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局面。

眼看着颤杨林受动物的不停啃食,细菌感染又让它们患上了严重的疾病,树皮溃烂,树叶出现斑点和空洞。

人工干预保护颤杨林

为了保护颤杨林,人们在林中喷洒杀虫药,希望赶走啃食树叶的昆虫。可是这些昆虫也在杀虫药中逐渐进化,耐药能力愈发强大,一般的杀虫药根本杀不死它们。而昆虫进化后,对颤杨林的伤害就更大了。

目前的颤杨林,已经有很多树出现树干空洞的问题,风雨大一些,直接就能把这些空心树吹断、吹倒。

人们又想出人工培植的方法来让颤杨林延续下去,可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颤杨林的基因问题。八万年的时间,颤杨林的基因一直保持这个状态,出现病害,也是基因太弱导致,跟培植方式没有关系。

就算人工种植成功,昆虫依然会认准颤杨林当食物,土壤里的细菌从前能感染它们,让其生病,人工种植后,颤杨林还是不能抵御这些疾病的侵害。人工种植一万亩,这一万亩也不过是重蹈覆辙而已。

在农作物的培育上,让作物变的更健康的直接方法,就是杂交,改善原来孱弱的基因,让它们自我救赎。鉴于颤杨林是无性繁殖,可以使用嫁接技术。总之,无论什么方法都得一试。

现在,犹他州政府已经禁止了颤杨林附近的打猎活动,还用栅栏把颤杨林围了起来,防止鹿、马、牛等吃草动物吃掉新长出的嫩植株。这些手段有一定的效果,树林里长出了新的小树。

如此大面积的颤杨林早就在犹他州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生态系统,很多植物和动物依靠颤杨林生存。要是任它们被伤害下去,生态系统肯定会遭受严重损害。

不要以为颤杨林没了,可以种植其他的树木代替,要知道颤杨林在这里生活了八万年,与周围的环境是一体的。颤杨林要是受到了影响,其他物种和环境的发展都会受到制约。若是不早点引起重视,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危险。

有人还想过改变颤杨林的繁殖方式,让它从无性繁殖变为有性繁殖,后代的健康度就提上去了。

但是新的疑问也随之出来了,颤杨林之所以八万年没有改变过无性繁殖的方式,证明它们在这么多年的进化中还是认为无性繁殖是最适合的

如果人类刻意去改变,会不会对颤杨林造成什么危害?

毕竟,人类的科技很先进,但大自然的所有生物都需要人们尊重,不是每个生物都能承受人工干预的后果。因此,保护颤杨林,还得想其他的办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