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奢侈的东西,两个字

发布者:青衫磊落 2023-2-17 20:49

2023年贺岁档,有一部别具一格的参与者:用绚烂华丽的外表包裹抑郁症沉重内核的动画片《深海》。

在这部切入小、开阔面大的动画里,失去母亲陪伴的女孩就像溺入深海的水草蔫嗒嗒地萎靡不振。而不论是关于母亲的一切,还是后来在梦魇里勇敢前行的动力,都是以“陪伴”的形式存在的。

人是社会动物,陪伴不仅是生物性的心灵需求,更是置身于多元社会的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必要条件。这里的“陪伴”,不止步于物理意义的相伴,同时也包含理解、信任与真诚。

《如父如子》剧照

疫情三年对个体与社会的改变是方方面面的,但有一点几乎共通——多数人都对自己的生活顺位悄悄进行了调整,将健康、团聚与陪伴,放在了人生价值序列的第一梯队。

不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所有在当下秩序里流动的元素,都开始渐悟:在那些有相伴者同行的日子里,人的尺度被拓展了,生活的维度被撑开了。

2023年,陪伴落地

2023年的春声已近,暌违已久的拥抱和相聚,显得尤为可贵、生动。

经历漫长的寒冬,刚过去的春节,我们终于畅通无阻地回到家乡,对父母、亲友的陪伴,都得到了更实际、温暖的落地。

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与我们自己的原生家庭,总是存在千丝万缕、难以分割的关系。虽然现代文明与城市化社会让当代人原子化程度严重,但人终究不是注定孤寂的独行者。而物理上的陪伴与沟通,是最基础的幸福感来源。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第一个接触到的亲人就是自己的母亲,肌肤相亲,带来的是最直接的对爱的感知。两岁以前的依恋期,心理学家、医生们也不建议父母在物理意义上离开孩子,一个人安全感的建立,从生命初期开始,就极大依赖与亲爱之人的陪伴和共处。

安全感的建立,极大依赖与亲爱之人的陪伴和共处

中国农历新年更是一个奇妙的节日,城市化与现代化至今,很多大城市的青年人一年只回家一次,随着年龄增长,大都能不同程度从与家人的短暂相处中获得新的感知。

有朋友表示,每年回家都像与父母进行了新一轮的“和解”。不是简单的理解和拥抱,而是在一种短暂的、共享的时光里,彼此暂时分隔的生活得到了交融和碰撞,所谓的“代沟”与“矛盾”,都可能以其他更温柔的方式被抚平了。

当然,这是对于个体而言的微小的幸福,同样是在春节期间,一些特殊岗位的人却并未能回家与亲人团聚。比如一些危重病区的医护人员,他们提供的陪伴,大多数时候是超出职责与义务的。

疫情期间,一核酸采样点工作人员在准备核酸采样

去年底,疫情防控放开后,不同城市相继进行了一轮感染小高峰,这场沉着应对非常态时期的攻坚战持续月余,当你在热腾腾的年夜饭桌上欢聚时,新闻里也许正好推送着某地一线医护人员的大年夜。

同样是今年的贺岁档,《流浪地球2》里呈现了一场未来的人类生存危机,当地球面临毁灭性的灾难,团结与凝聚力,成为帮助全人类渡过难关的关键之一。

志向与精神的共振,是一种宏大意义的陪伴,宏大中亦有隐微细腻的触动。吴京饰演的刘培强,为了帮妻子实现最后的愿望,带她回到了上海老家,曾经热闹繁华的地方成为一片废墟,他们在阳台上畅想对于家的回忆,彼此依偎,相濡以沫。

宏大的陪伴、微小的个体陪伴,犹如繁星相随相伴,构成了人类社会与感情模式的基本面。

而它们背后,往往都有着相似的一种情感基础——孤独。

缩短孤独的缝隙

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可以是一种静态的浪漫:“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

这自然是一种诗性的表达,但写意色彩背后亦有着现实主义的基本法则。“不说话”表达的是孤独,但同时又有另一份同样孤独的生命陪伴自己,一同感受世界的寂寥,拥有同一种渺小和隐微,万物有灵,无声的共振此刻也成为一种陪伴。

从心理科学角度分析,孤独感,的确是人们对陪伴产生强烈需求的首要心理动因。人是社会性动物,再独立的人,也会对被认同、被亲近与被理解有所需求。而这些精神要素的缺乏,成为了孤独产生的更深层次核心。

孤独感,是人们对陪伴产生强烈需求的首要心理动因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男主人公因过去的愧怍和自责,陷入了持续余生的孤独。他的孤独分为两层,表层是丧子失妻的孤寂,更深层次则是不被理解,也不认为自己应当被理解,是一种心灵的空虚与酷刑。

影片中持续灰蒙的天空,漫天白雪,苍白平静的人物对白,弥漫全片的悲伤氛围,都将观众与主角共同掷往了那个空虚的世界。因为心灵的孤独,人物最终不会得到救赎,也难以获得真正的解脱。

《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男主人公孤独的笑容

一些人享受孤独,但这其实更多是一种能力而非癖好,即便是物理意义上享受独处的人,也必须在其他地方、以其他方式,建立并维持与这个世界的联结。

另一部更广为人知的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更是一种孤独的存在主义集大成代表。出生于轮船、成长于轮船上的他,拥有超凡的音乐才华,却至死都不愿意踏上地面一步,他放弃名利,放弃爱情,甚至放弃生命,只因为心中绝对的纯净,那份精神的纯粹让他孤独终生,没有世俗理解,没有朋友与爱人。

《海上钢琴师》剧照

艺术化的孤独显得美轮美奂,但在现实中,不被理解、不被允许以某种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对一个肉躯之人而言,则无疑是一种痛苦与折磨。

被理解、被接纳,是整个社会对个体可以提供的基本陪伴,也是人们努力抵达的重要方向。

与社会相伴同行

至此,我们可以说,陪伴不是合二为一,不是形影不离,更不是非此即彼。有效的陪伴,可以将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可以重建人的信心与尊严。

人与人的陪伴如此,人与社会、社会对人的陪伴更如此。

2023年春渐至,随着生活的烟火气回归,随着城市活力的有序复苏,我们比过去三年的任何时刻都更渴望拥抱,渴望交流与陪伴。

与人人相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生活性回归,就是对城市设施与市场的依赖增强了,比如出行、消费,比如文娱活动和基本的日常生活开支。

春运期间的高铁站

作为社会基本单位之一的大型企业,即成为这个时候为人们提供生活化陪伴的一种重要硬件支持。当新的一年人们普遍更加重视与家人、爱人的陪伴,而这也给所有企业提出了思考:如何尽可能通过产品与服务,向所有人提供相互陪伴的机会,同时也传递一份有温度的陪伴。

当然,如前文所说,真正的陪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在场,更重要的是一份理解,一份心与心的贴切和安全感。

作为一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企业,多年来,华润几乎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紧密、高度融合。有媒体统计过,在虚拟的一天里,不算重复,华润旗下的产品服务在人们生活中一共出现过20次,囊括了粮油、饮品、零售、能源、地产、医药、电子各个领域,超乎人们的想象。

而作为一家成立85周年的企业,华润陪伴整个中国社会走过时代更迭的风风雨雨,不仅陪伴了作为个体的消费者,作为社会最小单位的家庭,满足个人日常生活需要,也陪伴了众多的企业一同成长,陪伴了整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除了日常需求外,与健康相关的陪伴,更会在日后愈加被提起重视。华润旗下的医疗、置地等各单位,都在竭尽所能地以自己的方式,为全国同胞提供适时陪伴。

比如2022年盛暑时,华润万象生活就第一时间在员工群里召集了志愿者,赴突发火山的重庆北碚等地进行支援。同年入秋之际,华润健康旗下的20余家医疗机构,还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了近50次专题义诊及疾病科普活动,为大众的健康提供温暖的守护。

本质上,华润一路走来,始终与我们相伴同行,在逆境中不离不弃,在春暖花开时送上欢歌笑语与热情拥抱。

陪伴,是华润永恒的品质。唯有当人、家庭、企业、各团体组织协同发展,构成良性循环的可持续秩序,整个社会才可能更好的向前发展。


作者 | 西 西

编辑 | 邹迪阳

统筹 | 蔡志华

排版 | 静 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