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博物馆恢复开放 百年天文风云与无限宇宙视野在佘山之巅交汇
图说:修复一新的距今已有超过百年历史的40厘米双筒折射天文望远镜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
五一出游有什么新选择?到佘山之顶来一场观天知星的“望远之旅”吧!
和申城市民暂别两年后,123岁的佘山天文台已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修缮。有着“远东第一镜”之称的40厘米口径大双筒折射望远镜也恢复了“视力”,卧在修葺一新的上海天文博物馆里,期待着新老朋友的发现与感悟。
今天,上海天文博物馆在佘山之巅举办“司天修文十秩 赓续传承启新”恢复开放活动。一个历史悠久、充满活力的天文科普胜地,回来啦!
眺望苍穹 明镜“望远”未知
踏上天文博物馆周围的“弹格路”,亲切感油然而生。一代代天文学者走过这里,现在又将迎接八方游客,共同追寻百年天文台的历史痕迹。一架全新制作的立晷,被醒目地高挂在博物馆入口处,这项被沿用数千年之久的发明,无声讲述着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变迁。
“序言厅里,时间长轴上的铁饰可不一般,”上海天文台佘山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汤海明神秘一笑,“这可是见证了天文台百年沧桑的圆顶铁板的一部分。”
所谓圆顶,指的是天文台观测室可全方位转动的半球形“屋顶”,装有可开闭的天窗。如此设计,使室内的天文望远镜受风均匀,不怕雨淋,且360°观测无死角。
每间博物馆都有“镇馆之宝”。“圆顶”之下,便是有着“远东第一镜”之称的40厘米口径大双筒折射望远镜,已在此间“稳坐”了整整123年。
图说:122年前使用上海天文博物馆的40厘米双筒折射天文望远镜拍摄的月面照片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圆顶正中央,约7米长的镜身成60°倾角高悬于半空,硕大的镜头直指苍穹。虽有3吨多重,但由于设计合理,望远镜可以灵活地在架子上在南北和东西四个方向转动。“它在过往的观测中拍摄的大量天文底片,保存至今的有近7000张,包括1901年的月球、1902年的猎户座大星云、1905年的太阳黑子、1910年的哈雷彗星……”汤海明如数家珍。
目光如炬,也抵不过岁月蹉跎。山脚稻田密布,湿度很高,导致水汽沿山坡而上,佘山顶如同“身处一片沼泽地的雾气之上”。天长日久,纵使“第一镜”也难逃“风湿病”:镜片遍布霉斑、水渍,成像亦变得不再清晰。从20世纪90年代起,便逐渐不再投入科研。这台产自法国,当时价值10万法郎的望远镜,上一次远望,停留在了2005年。
两年前,当大规模修缮工程启动之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科研人员们就许下心愿,希望“镇馆之宝”成功“复明”。
为曾经的“远东第一镜”动这场“复明手术”,着实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最大的难点在于望远镜的原始技术资料无从考证,只能重新现场勘测,再一一修复。“镜体需要拆装清洁,修缮的零部件共有200多组、500余个单件,修复时要搞清楚每个零部件的作用。”汤海明说。
千辛万苦后,当圆顶再度打开,凝望星空,天文台工作人员惊喜而激动,“太清晰了”!告别落伍的老式玻璃底片,安装上科学级数码相机,“老骥伏枥”的40厘米口径大双筒折射望远镜迫不及待地拍下了“复明”后的所见。
站在博物馆那张1901年拍摄的首张月球照片旁,汤海明掏出手机,展示了望远镜对月球的再次眺望。“新作”里,两个环形山清晰可见,别处细节也令人满意。
追根百廿 九峰“望远”过往
恢复开放的上海天文博物馆,和临港的上海天文馆,各有何侧重?思忖片刻,汤海明给出两个关键词:历史和知识。
包含佘山在内,在松江西北的平畴良田之间,有一群连绵的山丘,被称作“松郡九峰”。追根溯源,“九峰望远”的故事,百廿年前已然“开篇”。1900年,在上海陆地的自然最高点——西佘山之巅,法国传教士盖起了两层洋楼,建起了中国第一座拥有天文圆顶和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天文台。
自此,佘山天文台成为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发源地。直到20世纪90年代,多少天文观测与研究工作在此完成。展陈的一件件史料,在柔和的灯光下静静向来客诉说着中国现代天文学百余年来的发展史——
图说:帕兰子午仪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
“百岁”高龄的帕兰子午仪是时间的测量者。它参加过1926年和1933年两次国际经度联测。当年,在北纬30°的纬度圈附近,只有上海、阿尔及尔和圣迭戈被选作此次国际经度联测的基准点。
原佘山天文台台长蔡尚志用铅笔手绘的木星图,图上,木星表面的大红斑和带纹清晰可辨……
至于“远东第一镜”拍下的珍贵影像,也通过天文底片专用扫描仪等一系列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的“拯救”,获得了数字化新生。记者了解到,在两年的大修过程中,还发现了一定数量的法文手稿及资料,后续将推进相关工作。
上海天文博物馆里,两块“面对面”的展墙布置颇具深意。一面介绍李珩、万籁、叶叔华、朱能鸿、杨福民等“建台元老”的事迹;正对着的则是天文人在上海取得的各项成就,如今,上海天文台正以天文地球动力学、天体物理以及行星科学为主要学科方向,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天文观测技术和时频技术,努力为天文观测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
“天文对人的世界观是直接有影响的,跟这么大的宇宙相比,我们连微尘都不如,种种不如意皆不足道也。”展区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天文学家叶叔华先生的一段话,带给来客深思。
亲身体验 科普“望远”未来
2022年的上海科技节上,十条科普旅游线路向市民发布,其中第二条便是包含上海天文博物馆在内的“天文地理 科学求索之旅”。科普,已成为百年佘山天文台近年来的首要关键词。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上海天文台现已装备了1.56米光学天体测量望远镜、25米射电望远镜、60厘米激光测距望远镜、天马望远镜等一批先进观测设备。虽然“镇馆之宝”在科研领域“有心无力”,但在科学教育和普及上依旧“志在千里”。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天文学可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培育大众的科学精神。记者获悉,修复团队为“远东第一镜”配上了专用拍摄接口,今后可以通过科学级相机,甚至普通的数码相机,将百年巨镜看到的天体影像记录下来,通过打印或邮件留作纪念。恢复开放后,上海天文博物馆也将不定期组织科普活动,让公众亲身体验“镇馆之宝”的观星魅力。
博物馆不仅连接着天文的历史,亦在细节之处体现着科学精神。比如,为了准确读出40厘米口径大双筒折射望远镜表盘上的刻度,一盏微型灯解决了问题。天文观测最忌光,而令人称绝的是,其他方向并不会受到微型灯影响——这一点,游客可在今后的近距离参观中有更直接的感受。
“佘山天文台建成之初主要由传教士开展天文研究,这次还展出了他们曾用过的手冲咖啡的工具。”汤海明说,“但同时,佘山天文台也聘用和招募了很多中国学者,并培养出了一批天文学家。”这次,展陈团队整理出了在佘山天文台担任计算员、观测员的中国职工的照片,还有当时年轻学者们使用过的小车床、计算尺和地平经纬仪。
图说:印象佘山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
还有,在修缮过程中发现,山体有处基岩直接“入屋”,天然成为底楼一间房屋的墙面。团队便将这里改造成“印象佘山”的多媒体展区,游客可在“自然空间”里,感受佘山仰望星空的追寻,和我国天文事业蹒跚起步的点滴。
在一马平川的上海,海拔近百米的佘山很是稀奇。在上海天文博物馆,别忘了打卡一块刻有“佘山之巅 海拔九十九米”的石头。此次修缮期间,上海天文台邀请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重新进行了测量。根据2021年8月的测绘结果,佘山之巅A点(基岩顶点),相对“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值为99.186米,相对“上海吴淞高程基准”的高程值为100.860米。
月全食、日全食、流星雨、水星凌日……很多人的记忆里,一次次天象直播在佘山诞生。2023年的“天空剧场”还有很多精彩会上演,何不挑个空暇时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问天之旅”呢!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科普贴士
游客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上海天文博物馆服务”购票入馆,或通过人工售票窗口购票。开放时间为8:30-16:30(16时后停止入场)。成人票价为12元,儿童、老人、学生票价为8元。
大家都在看
-
牛顿式望远镜里面最真实的土星样子!#天文科普视频 牛顿式望远镜里面最真实的土星样子。视频素材来自:渡部佳则/YoshinoriWATABE。视频剪辑来自:零度星系/天 Z 文在线。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 天文之最11-12
-
可视半径仅30万公里,银河系第二大,天文学家:最担心一幕出现 宇宙中充满了陷阱,这句话一点不假,如果黑洞不与其他天体发生相互作用,我们根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由于我们没办法直接去观测黑洞,所以我们不知道黑洞的精确尺寸,以及它的其他性质。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第一次 ... 天文之最11-04
-
关于日全食,哪个地方会最拥挤呢? 图解:超过4000万人在2024年4月8日这一天可以看到日全食。图源:Scott Olson/Getty Images2024年4月8日,日食制图师Michael Zeiler根据最新的日食访问量估计,可能会有100万游客前往德克萨斯州观看日全食,而印第安 ... 天文之最11-02
-
从伽马射线到无线电波,天文学家如何“听见”宇宙? 宇宙中的信息传递并不局限于光,我们通过不同的电磁波谱段“聆听”宇宙,揭示其隐藏的秘密。电磁波是宇宙中各种天体和事件的信使,无论是炽热的恒星、神秘的黑洞,还是星际之间的物质碰撞,它们都通过不同波长的辐射 ... 天文之最11-02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早的多人驾驶宇宙飞船 1964年10月12日,前苏联发射的“上升1号”飞船、重达320吨,上面三个宇航员中有两名科学家:技术科学家奥克季斯托夫和医学家叶戈罗夫。“上升1号”是世界上最早的多人驾驶的宇宙飞船,它以90.10分钟的周期绕地球运行 ... 天文之最10-30
-
中国天文地理之最——最古老的星表 我国是天文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由于农业生产和指定历法的需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观测天象,并用以定方向、定时间、定季节。星表是把测量出的若干恒星的坐标汇编而成。我国古代曾经多次测编过星表,最早是在战国 ... 天文之最10-12
-
盘点宇宙十大恒星之最:年龄最大的恒星,距离地球190光年 盘点宇宙十大恒星之最。1. 年龄最大的恒星。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是 HD140283,它以圣经中活了 969 年的人物玛土撒拉命名,是一颗位于天秤座的贫金属次巨星,介于主序星和巨星之间的天体,距离地球 190 光年。在 2000 ... 天文之最08-23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早穿越小行星带的人造探测器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天文学家估计这个区域的小行星数量多达50万颗,已经被编号的小行星有12万多颗,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因此这个区域被称为主带,通常称为小行星 ... 天文之最08-20
-
天文启蒙之宇宙中最适宜孕育文明的恒星#K型恒星 天文启蒙:宇宙中最适宜孕育文明的恒星?朋友们好,请问你们认为宇宙中哪一类恒星是最适合孕育文明的?我觉得是 k 型(恒星)。因为 k 型恒星耀斑多,相对“温和”适合于文明,相对太阳来说寿命更长,相对 M 型黄矮 ... 天文之最08-19
-
豆比0175:世界之最-最著名的天文望远镜 无用知识的传播中心。最著名的天文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是以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为名,于199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上的光学望远镜。30多年以来,哈勃空间望远镜不断的将宇宙 ... 天文之最08-16
相关文章
- 你知道安徽的阜阳,到底有多少全国以及世界之最吗?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早的多人驾驶宇宙飞船
- 中国天文地理之最——最古老的星表
- 盘点宇宙十大恒星之最:年龄最大的恒星,距离地球190光年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早穿越小行星带的人造探测器
- 天文启蒙之宇宙中最适宜孕育文明的恒星#K型恒星
- 世界十大宇宙之最
- 豆比0175:世界之最-最著名的天文望远镜
-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最重要的恒星之一:北极星
- 夜空中最亮的星——探索城市中的天文奇观
- 什么是已知的最小行星
- 世界之最-天文篇-行星 带你了解太阳系的奥秘
- 宇宙八大之最,你知道多少?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暗的恒星双子褐矮星
- 恒星之最#天文科普视频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快的人造飞行器
- 粒子物理十大不可思议故事!
- 强势围观!盘点史上最强天文学发现,你知道几个?
- 五个“历史之最”都是我国古代的骄傲,也是我们现在的骄傲!
- 玛雅文明有多发达?其中他们的“天文历法”,真是“神乎其技”
热门阅读
-
龙生九子名字及图片 传说龙生性最淫生下九子 07-13
-
彭罗斯阶梯是个走不完的楼梯,用二维视角呈现出来 07-13
-
半老徐娘指多少岁?徐娘忍受不了折磨选择自杀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