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世界现存最早的科学星图 珍贵天文底片和古典星图在南京展览

发布者:骁果军III 2023-5-18 12:02

人类观察星空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那时的观测者会把星空画在墙壁上,寄托对苍穹的想象。印刷术发明之后,画在纸上的星图得以复制并传遍了世界,成为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瑰宝。摄影术出现之后,人类对星空的记录和探索又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由该台和国内权威天文文物收藏机构托勒密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描绘苍穹——星空影像与古典星图特展”近日在南京展出。此次展览中,紫金山天文台拍摄的珍贵天文底片首次向公众展出,托勒密博物馆馆藏四大西方古典星图首次在华东地区展出。

1901年,中国第一张天文照相底片在佘山天文台诞生。据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介绍,19世纪上半叶照相术在欧洲出现后,摄影底片很快成为天文望远镜的主要信息载体。目前,紫金山天文台累计拍摄的照相天文底片已经超过11000张,是我国现代天文学非常珍贵的观测资料。本次展览首次展出的珍贵底片就包括了如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张钰哲先生于1954年使用60厘米望远镜拍摄的仙女座大星系 M31。

展陈之一:仙女座大星系 M31

勒密博物馆收藏有大量中外天文主题文物,本次展览展出了拜耳星图、赫维留星图、弗拉姆斯蒂德星图、波德星图等欧洲四大古典星图。照相术出现之前,人类对宇宙的描绘一度登峰造极。而四大古典星图则诉说着那个把星空画在纸上就能拥有整个苍穹的时代。

拜耳星图之摩羯座

博物馆创始人、国际地图收藏家协会会员韩鹏介绍说,在西方,星图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古代神殿中的浮雕甚至史前洞窟中的壁画,在这些最早的星空图像中可以看到被人类驯化的动物、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等,体现出人类早期对于夜空的理解和想象。

其中的拜耳星图,前48幅分别绘制了托勒密的48个星座,第49幅则在一幅画面上勾勒出全部新增的南天12个星座。拜耳在他的星图中首次使用希腊字母+星座拉丁名的格式给恒星命名,被称为拜耳命名法,并沿用至今。

从洞窟甬道中的手绘长卷,到刻在石碑上的全天星图,中国古人对天地的哲思早已融入了对星汉灿烂的细致描绘中,此次展览还展出了被评价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科学星图”的中国敦煌星图(复刻本),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星图绘制领域的巨大贡献和成就。

敦煌星图(局部)

敦煌星图是世界天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星图之一,约绘制于唐中宗时期(705-710年)。该手绘长卷纵24.4厘米,横210厘米,其上共绘有恒星1350多颗,分布在257个星官之中,涵盖了当时北半球通过肉眼所能看到的大部分恒星。敦煌星图把北极附近的星画在圆图上,把赤道附近的星画在横图上,由此大大减小了误差,开创了中国星图的科学绘制法。

1909年敦煌星图被斯坦因带到英国,原件现藏于伦敦大英图书馆。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他编撰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敦煌星图给予了极高评价,称它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科学星图”。

除了古代星图,展区还有2022年10月韦伯空间望远镜最新拍摄的6500光年外宇宙图像。如今的星图虽然没有鎏金的装饰和精美的星座形象,但却寄托了人类永不停歇的探索决心。据悉,该展览将持续展出。

由韦布空间望远镜利用近红外光摄影机拍摄的创世之柱图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图片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提供

校对 陶善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