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辐射之王”,中国天眼发现740多颗脉冲星,它们有何特殊?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天眼FAST投入运行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发现了740多颗脉冲星,脉冲星是中子星中一类特殊的天体,号称“辐射之王”,它究竟有何特殊的地方的呢?
“中国天眼”FAST
中子星是什么
中子星是一些恒星生命历程的终点站,它们的组成粒子全是中子,而除黑洞之外绝大多数恒星基本上都是由氢氦等元素组成。
理论上恒星的终点有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和黑洞,但目前夸克星还尚未发现。
恒星演化历程
恒星的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聚变反应,它将在自己幼年阶段积累的氢和氦用于聚变的材料,在超高温高压条件下聚合成分子量更大的元素。
新生成的元素也跟着进行聚变反应,大致上沿着元素周期表按序号从小到大聚变,但越往后聚变所需要的压力和温度更高,聚变反应越难以往下进行,而且聚变是损失质量的,损失的越多越无法提供超强的高压,带来的结果便是恒星走向了演化的十字路口,但它终究往哪个方向走,是由它自己的质量决定的:若其质量小于8倍的太阳质量,它进入老年后会变成红巨星,之后再收缩成成一个不会发热的白矮星,太阳生命的终点就是变成白矮星。
白矮星
要是恒星的质量在10-29倍的太阳质量之间,则它进入中老年之后先变成红巨星,然后再死亡之前再次绽放一次,引起的超新星爆发将点燃数十万光年附近的宇宙,最后留下的残躯就是中子星,条件合适则进一步成为脉冲星。
超新星爆发图
倘若一颗恒星的质量大于30倍太阳质量的话,则这个恒星起初的演化过程和类似于中子星,只不过最后留下了一个黑洞。
猎户座局部,左上角的红色星星为参宿四
比如猎户座的参宿四,其质量为太阳的430多倍,天文学家推算它已经走向了生命的终点,如果我们幸运的话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目睹其爆发成为一颗超新星的盛况,之后它将留下一个黑洞。
黑洞照片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就在进行天文观测,但中子星的发现却还不到60年,而且发现中子星也实属凑巧了。
乔斯林·贝尔博士
1967年,博士生乔斯林·贝尔在做实验时观测到了一个奇特的发现,她在太空中收到了一种非常有规律的脉冲电波,
电波的节奏和频率不像是自然发出更像人为的,这还让不少人误认为是外星人发出的。
乔斯林·贝尔博士当初记录的脉冲星信号
后来经乔丝琳的博士生导师、英国天文学家休伊什的研究之后才发现这个脉冲信号并非外星人发出,而是来源于一种能向外辐射脉冲波的天体,这种天体就是脉冲星。
休伊什教授,1923.5.11—2021.9.13
后经研究才知道 “脉冲星”其实就是当年苏联天文学家郎道预言中的中子星。
苏联物理学家郎道
1932年,查得维科发现了原子的次级组成结构——中子,中子属于电中性微子,质子带一个正电,但中子的质量比质子稍微大了一点。这之后引起了朗道的兴趣,后来朗道在他的研究中认为恒星在演化的终点可能完全由中子组成,由此预测出了中子星的存在。
未来变成红巨星的太阳
他认为:若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其引力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可以超越原子内部的强大的斥力迫使物质的电子和质子强行结合成中子,郎道称这种恒星为“中子星”。
发现中子的查得维科爵士
简单来说可以用“四高一不稳”描述中子星:密度高、自转速度高、磁场强度高、逃逸速度高和温度不稳定。
中子星红外图
中子星的密度至少为一亿吨每立方厘米,相当于一勺子盛了一个珠峰的质量,如刚才所说,它是把原子的电子和质子强行结合到一块,有且仅有中子组成,因此其密度基本上等于原子核的密度大小。
黑洞吞噬中子星模拟图
原子体积大的原因在于外部电子运动空间大,可以认为原子属于“虚胖”,它基本上是空心的,而中子星则把这些空间填实了,因此密度特别大。
原子:红色为电子轨道,中间部分为原子核
恒星死亡之前是由于其聚变损失了质量,导致其引力不足不能再维持原有的聚变反应,其体积就会向外急剧扩胀,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话就会重新塌陷缩回成为一颗不能产热的白矮星,再经过几亿年后白矮星的温度就会冷却下来,也不会再向外辐射能量而成为一颗黯淡无光的“钻石恒星”;但如果恒星的质量大于十倍太阳质量的话,红巨星就会引起超新星爆发,爆发后留下的残骸就是中子星。
超新星1987A
爆发后,超新星会向空间中抛洒物质损失一部分的质量,比如我们生活中的黄金其实是超新星制造出来的,但又因为角动量不变,所以最后留下的中子星的自转速度极高,一般情况下其自转速度平均每秒700多圈到几千圈不等。
中子星内部结构
地球磁场强度仅0.7高斯,中子星的磁场却高达数千亿高斯。中子星的磁场为何如此之高,天文界尚未有统一的、比较明确的回答,一种假设是:由于中子的磁矩很大,而磁矩越大越容易产生高磁场,所以在中子星极高的密度条件下将产生巨大的磁场。
脉冲星的磁场和脉冲波简图
中子星的还有一个特点是它的逃逸速度特别高。要想脱离中子星的引力场,一般需要10—15万千米每秒的速度,该速度接近于光速的一半。
中子星的逃逸速度位居第二,第一的是黑洞,其值已经大于光速值,所以光也无法从黑洞中逃出来。
脱离地球轨道示意图,速度越快距离地球越远
因此我们只能看到黑洞的“视界”,它的中心是无法看到的。
黑洞
中子星的还有一个特点是“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其温度不稳定,有的温度高达几百万度但有的仅有几百度。所观测到的脉冲星基本上属于温度比较高的,表面温度都在几百万开尔文左右,但目前观测到的绝大部分中子星温度普遍较低,中子星刚形成时温度很高,但时间久了向外流失的能量太多,
温度则渐渐地降了下来,有的表面温度仅有一百多开尔文。
中子星及其周围物质
以上的特点造就了中子星的特殊存在,更特殊的是有一类中子星被归类为 “脉冲星”,得名原因就是能够进行脉冲辐射。
脉冲星辐射图
脉冲星最有用的一点就是在宇宙中能“导航”,它所辐射出来的射线就好像多维坐标系的指示轴一样,因此天文学家常用脉冲星来确定天体的详细位置。比如NASA发出的两个“旅行者”探测器,都各自携带了一张金制圆盘,圆盘的上就可以地球在宇宙中的坐标,该坐标就是以多个脉冲星为参考系确定的。
旅行者二号金属唱片,左下角为地球坐标
除此之外脉冲星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看作是宇宙中的时钟,一颗名为“J0437−4715”的脉冲星是目前发现自转周期最稳定的中子星,其周期误差不到亿亿分之一,略大于原子钟误差。脉冲星的周期稳定之强已经让它有资格建立自己的星历时间。
几个特殊的中子星介绍
1.天关客星——影响中外天文界的“名星”
“客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给超新星起的名字。北宋人杨惟德在观星时发现天关星(位于现在的金牛座)附近突然出现了一颗极度明亮的星星,他在书中描述客星“昼如太白”,意思是它在白天就能达到和金星相仿的亮度。
傍晚的金星
这颗超新星在一千年前昙花一现后无人问津,直到后来西方天文学家在它的遗迹中探测到了脉冲星电波。
宋书中关于“客星”的记载
后来经过天文学家的反复研究之后,才断定这是由一个脉冲星发出的电波,而现在这里只剩下了蟹状星云,天文学家认为这是当初超新星爆发后散落在宇宙中的残骸。
这一天文现象被记录在了中国史书当中,因此这颗中子星也算是见证了古今中外天文学家们穿越千年时空的交流。
蟹状星云
2.脉冲星与引力波
2017年10月17日科学界宣布探测到了引力波,引力波是爱因斯坦留下的预言之一,但在此之前还从未实际观测到过。
正在合并的脉冲星
这次探测动一共动用了70多个大型天文望远镜来观测“NGC4993”星系的两个中子星,它们是在一起联合观测千新星事件时顺便观测出的引力波。
“NGC4993”
“NGC4993”星系距离我们1.3亿光年当它俩碰撞的时候,地球还处于恐龙时代。
图中的波浪表示引力波
3.PSR B1257+12——首个带有行星系统的脉冲星
PSR B1257+12又称“巫妖星”,是第一个被发现有行星系的中子星,距离我们大约2300多光年。
巫妖星
它首先于1990年由波兰天文学家沃尔森发现,在此之前,以前天文理论认为只有处于盛年的恒星才会有行星,幼年和老年恒星是不会有行星的。
科学家分析巫妖星的行星之所以能保留下来是在其超新星爆炸的时候先被“吹走”,然后又被其引力再“拉回来”在新的轨道上公转,后来天文学家又在“巫妖星”的基础之上发现了数个具有行星系统的中子星。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
大家都在看
-
牛顿式望远镜里面最真实的土星样子!#天文科普视频 牛顿式望远镜里面最真实的土星样子。视频素材来自:渡部佳则/YoshinoriWATABE。视频剪辑来自:零度星系/天 Z 文在线。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 天文之最11-12
-
可视半径仅30万公里,银河系第二大,天文学家:最担心一幕出现 宇宙中充满了陷阱,这句话一点不假,如果黑洞不与其他天体发生相互作用,我们根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由于我们没办法直接去观测黑洞,所以我们不知道黑洞的精确尺寸,以及它的其他性质。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第一次 ... 天文之最11-04
-
关于日全食,哪个地方会最拥挤呢? 图解:超过4000万人在2024年4月8日这一天可以看到日全食。图源:Scott Olson/Getty Images2024年4月8日,日食制图师Michael Zeiler根据最新的日食访问量估计,可能会有100万游客前往德克萨斯州观看日全食,而印第安 ... 天文之最11-02
-
从伽马射线到无线电波,天文学家如何“听见”宇宙? 宇宙中的信息传递并不局限于光,我们通过不同的电磁波谱段“聆听”宇宙,揭示其隐藏的秘密。电磁波是宇宙中各种天体和事件的信使,无论是炽热的恒星、神秘的黑洞,还是星际之间的物质碰撞,它们都通过不同波长的辐射 ... 天文之最11-02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早的多人驾驶宇宙飞船 1964年10月12日,前苏联发射的“上升1号”飞船、重达320吨,上面三个宇航员中有两名科学家:技术科学家奥克季斯托夫和医学家叶戈罗夫。“上升1号”是世界上最早的多人驾驶的宇宙飞船,它以90.10分钟的周期绕地球运行 ... 天文之最10-30
-
中国天文地理之最——最古老的星表 我国是天文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由于农业生产和指定历法的需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观测天象,并用以定方向、定时间、定季节。星表是把测量出的若干恒星的坐标汇编而成。我国古代曾经多次测编过星表,最早是在战国 ... 天文之最10-12
-
盘点宇宙十大恒星之最:年龄最大的恒星,距离地球190光年 盘点宇宙十大恒星之最。1. 年龄最大的恒星。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是 HD140283,它以圣经中活了 969 年的人物玛土撒拉命名,是一颗位于天秤座的贫金属次巨星,介于主序星和巨星之间的天体,距离地球 190 光年。在 2000 ... 天文之最08-23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早穿越小行星带的人造探测器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天文学家估计这个区域的小行星数量多达50万颗,已经被编号的小行星有12万多颗,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因此这个区域被称为主带,通常称为小行星 ... 天文之最08-20
-
天文启蒙之宇宙中最适宜孕育文明的恒星#K型恒星 天文启蒙:宇宙中最适宜孕育文明的恒星?朋友们好,请问你们认为宇宙中哪一类恒星是最适合孕育文明的?我觉得是 k 型(恒星)。因为 k 型恒星耀斑多,相对“温和”适合于文明,相对太阳来说寿命更长,相对 M 型黄矮 ... 天文之最08-19
-
豆比0175:世界之最-最著名的天文望远镜 无用知识的传播中心。最著名的天文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是以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为名,于199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上的光学望远镜。30多年以来,哈勃空间望远镜不断的将宇宙 ... 天文之最08-16
相关文章
- 你知道安徽的阜阳,到底有多少全国以及世界之最吗?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早的多人驾驶宇宙飞船
- 中国天文地理之最——最古老的星表
- 盘点宇宙十大恒星之最:年龄最大的恒星,距离地球190光年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早穿越小行星带的人造探测器
- 天文启蒙之宇宙中最适宜孕育文明的恒星#K型恒星
- 世界十大宇宙之最
- 豆比0175:世界之最-最著名的天文望远镜
-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最重要的恒星之一:北极星
- 夜空中最亮的星——探索城市中的天文奇观
- 什么是已知的最小行星
- 世界之最-天文篇-行星 带你了解太阳系的奥秘
- 宇宙八大之最,你知道多少?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暗的恒星双子褐矮星
- 恒星之最#天文科普视频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快的人造飞行器
- 粒子物理十大不可思议故事!
- 强势围观!盘点史上最强天文学发现,你知道几个?
- 五个“历史之最”都是我国古代的骄傲,也是我们现在的骄傲!
- 玛雅文明有多发达?其中他们的“天文历法”,真是“神乎其技”
热门阅读
-
龙生九子名字及图片 传说龙生性最淫生下九子 07-13
-
彭罗斯阶梯是个走不完的楼梯,用二维视角呈现出来 07-13
-
半老徐娘指多少岁?徐娘忍受不了折磨选择自杀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