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理解太空?除了“天是圆的,地是圆的”他还有什么观点

发布者:倚窗望月 2023-10-3 18:05

说到古人对宇宙的理解,我们不能不说古人的宇宙观就是“天是圆的”和地球是圆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刻板印象。古人对宇宙的认识与丰富一样先进,甚至可以与近代西方天文学相媲美。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有一些基础的了解,你会发现中国古代天文学其实是非常发达的。经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宇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盖天说、亨特说和宣夜说。我们还可以一一去这三个天体,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天地观和古人的智慧。



图1 古代天圆地方说

1.头巾理论:天空像张盖一样圆,地方像棋盘。

盖天说,这是汉族非常古老的宇宙观,早在殷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在古人眼中,地球是平坦的、方形的大地,而天空就像一个圆屋顶,覆盖了整个地球,即“天圆如张盖,地如棋盘”。这就是我们每天所说的“天是圆的”。古人认为,天地是相连的,融为一体。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后来有人提出,天地实际上并不相连。虽然天覆盖了大地,但由于大地是方形的,所以有四个角是遮不住的,所以有人认为这四个角是遮不住的,每个角都有八根柱子支撑着整个天空。

盖天说,这个制度见于《晋书·天文志》,其中记载:“天如盖,地有法。北极是天地之间最高的,地最高的。三个灯都隐藏了。 ,考虑白天和黑夜。从外部尺度看,天空比冬至高出 60,000 英里。北极的低地地球也比外标度底部高 60,000 英里。外部刻度比北极底部高 20,000 英里。天地相随,日落而地八万里。”按此观,天为穹,地亦穹,相距八万里。东汉哲学家充认为:“欲使人持大火,夜行平原,十里外,火必灭;不灭,则火灭”。今日日头西转,不见踪影,亦如火灭。



图2 王充(公元27年-公元97年),字仲仁

当然,盖天表示,这是一个自诞生以来不断开放、不断演化的体系。 “赤乐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房子的圆顶覆盖着周围的田野。天很蓝,田野广阔,风吹草,可以看到牛羊。”这首北朝民歌我们并不陌生,它反映了盖天所表达的观点。从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所反映的内容无疑属于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当我们来到牧场时,我们发现远处的天空是同样的颜色。天如穹窿,地如棋盘。天地万物相连,融为一体。因此,盖天的这种观点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图3 混天理论示意图

2.混天说:混天就像一只鸡

浑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天上的所有星星都排列在一个“天球”上,日月星辰附着在天球上,不断旋转。从这一点来看,它无疑与现代球形天文学相似。

那么为什么叫浑天,这个观点到底说了什么天地呢?

《浑天学说》的描述见于《张衡浑仪注》,其中记载:“浑天如鸡蛋,天体圆如丸,地如鸡蛋,内黄,独居于中”。天。天大,地小。天上有水,天被水笼罩着。地像一个黄色的贝壳,天地都立在空中,浮在水上。天空的圆周为365度和四分之一度,中间分为一半182度和八度,五个覆盖地球,一半绕地球运行,使二十八个星座一半可见,一半隐藏。它们的两端分别称为北极和南极。北极在天空中,真正的北方,与地球的夹角为36度。北极的直径为72度。常见而不隐藏。南极天地正南,与地球成三十六度。南纬七十二度,经常隐藏。两极相距一百八十二度。天空像车轮一样旋转。且无故旋转,其形浑浊,故名浑天。”



图4 浑天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装置。它是基于浑天仪的理论。

相比盖天的理论,亨特的理论无疑更进了一步。他们认为天地不是半球,而是球体。这种观点认为宇宙就像蛋壳,地球就是蛋黄。这种观点最引人注目的是宇宙是无限的。正如张恒所说,“经过这里的东西,可能还不为人所知,那些可能还不知道的,就叫做宇宙。宇宙的表面是无限的,宇宙的尽头也是无限的。”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亨特理论比盖天理论更加进步,但古人认为,两种观点之间并无优越性,只是各自持有不同的观点。不过,浑天仪理论还是有一些优点的,那就是基于这个观点,可以创造出一种天体仪器——浑天仪。基于浑天仪,古人可以创建更准确的日历,这对于人员伤亡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图5 张衡(78—139),字平子

3.宣夜说:上帝没有品质

从前两种天文学观点来看,盖天学说和浑天学说都将天体视为一个球体,是一个实体概念。与这两个概念相比,宣夜的理论无疑是一场意识形态革命。宣夜说,“太阳、月亮和星星自然地漂浮在虚空中,它们的所有运动和停止都需要气体。”这意味着整个天体都漂浮在气体中。

事实上,宣夜的观点很早就形成了。比如,《庄子·逍遥游》是否相信“天是蓝色的,是正义邪恶的吗?是遥远的地方,没有极端邪恶的吗?”这就是说,天地万物皆由气构成,无穷无尽。后来宋玉、尹文继承了庄子的元气观,将世界万物的本源追溯到“元气”。后来著名学者的代表人物惠子提出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史十事”。一种观点是“最大无外,谓之大;最小无内,谓之小”。这种观点认为宇宙既无限大又无限小,成为宣夜理论的思想基础。



图6 古人的天文记录石刻

宣夜的理论正在发展,并最终在金朝形成。例如,《晋书·天文志》指出“天无质量,望之无限高远,目秀故蓝,如望远路。黄山”都是绿色的,但如果低头看千尺深谷,却都是黑色的。绿色不是本色,黑色不是本体。日月星辰自然出现在天空中,其行止皆需气,故七光芒可消可留,可顺可逆,似不稳,进退各异,因无根系而异。辰基故始终不动,北斗不随西边星辰消失。设提,诸星东行,太阳行一度,月亮十三度,可见其缓慢无病,不与任何东西绑定。如果它附着在天体上,它就不起作用。”

这种观点主张“天无本质”,即天体没有形体,它不是一个实体,而是无边无际的气。太阳、月亮和星星依靠气体在太空中漂浮和运动,各自沿着自己的轨道,有规律地、有序地运行。



图7“日心说”(左)和“地心说”(右)

我们知道,西方天文学最著名的两种观点是地心说和日心说。

两种观点都将天体视为一个坚硬的球体,其他太阳、月亮和恒星都固定在其上。但宣夜否认了这一观点。宣夜表示,他相信整个宇宙是无限的并且充满气体。世界是由气体构成的,因此它表现出虚空的特性。所有天体都漂浮在气体中,并且各自遵循自己的路径。这种思想并不比西方天文学少,甚至更糟糕。遗憾的是,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引起太多重视,几乎失传。我们今天能够理解这个观点,无疑得益于《晋书·天文志》和中国发达的历史传统。

大家都在看

  • 盘点宇宙十大恒星之最:年龄最大的恒星,距离地球190光年

    盘点宇宙十大恒星之最:年龄最大的恒星,距 盘点宇宙十大恒星之最。1. 年龄最大的恒星。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是 HD140283,它以圣经中活了 969 年的人物玛土撒拉命名,是一颗位于天秤座的贫金属次巨星,介于主序星和巨星之间的天 天文之最08-23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早穿越小行星带的人造探测器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早穿越小行星带的人造探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天文学家估计这个区域的小行星数量多达50万颗,已经被编号的小行星有12万多颗,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因此这个 天文之最08-20

  • 天文启蒙之宇宙中最适宜孕育文明的恒星#K型恒星

    天文启蒙之宇宙中最适宜孕育文明的恒星#K型 天文启蒙:宇宙中最适宜孕育文明的恒星?朋友们好,请问你们认为宇宙中哪一类恒星是最适合孕育文明的?我觉得是 k 型(恒星)。因为 k 型恒星耀斑多,相对“温和”适合于文明,相对太 天文之最08-19

  • 豆比0175:世界之最-最著名的天文望远镜

    豆比0175:世界之最-最著名的天文望远镜 无用知识的传播中心。最著名的天文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是以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为名,于199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上的光学望远镜。30多年以 天文之最08-16

  •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最重要的恒星之一:北极星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最重要的恒星之一:北极星 北极星又叫北辰,源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名"北斗七星"。在古代人们将天上的恒星按照一定的规律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将这些区域编排为一定数量的星官。北斗七星是北天中最 天文之最08-16

  • 什么是已知的最小行星

    什么是已知的最小行星 夜空中最“mini”的(行)星开普勒37-b行星被认定为最小的行星已经十多年了,但它无法永远保持这个名号。图1:Charon出现在新视野号空间探测器于2015年7月13日和14日获取的一张自然色 天文之最08-14

  • 世界之最-天文篇-行星 带你了解太阳系的奥秘

    世界之最-天文篇-行星 带你了解太阳系的奥 行星的定义:通常是指自身不发光,围绕着恒星旋转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一致。行星需要有足够大的质量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我们所 天文之最06-27

  • 宇宙八大之最,你知道多少?

    宇宙八大之最,你知道多少? 八大宇宙之最,每一个都可能颠覆你的认知,据说知道三个以上的就算天文奇才。最小的星系目前宇宙中已知发现最小的星系名叫赛格瑞2,仅包含着大约1000颗恒星,相比之下银河系内却包含 天文之最05-23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暗的恒星双子褐矮星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暗的恒星双子褐矮星 2008年12月,美国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对光线最微弱的双子褐矮星。这对褐矮星的亮度仅是太阳亮度的1/1000000。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天文学家伯加瑟尔说:“这两颗恒星是迄今所有 天文之最05-01

  • 恒星之最#天文科普视频

    恒星之最#天文科普视频 恒星之最。我们在地球上遥望深邃的夜空时,看到最多的便是恒星。恒星实际上都是发光的球状高温气体,一般来说恒星的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大,它们通常存在于星系之中,每个星系都包含许多 天文之最05-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