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π的历史
2021年瑞士研究人员使用超级计算机历时108天,将圆周率π计算到小数点后62.8万亿位,创下屹今为止最精确记录值。
众所周知,圆周率π等于圆周长除以直径,所以当我们知道一个圆的周长和半径时,就可以计算π的值。
可回望历史,π的计算哪像如今可计算到亿万位后,现在就让我们聊聊π的历史。

公元前1900年前至公元前1600年前,一块古巴比伦石匾上记录着π=3.125,以当时的水平来看,这已经是挺精确了。

同一时期的古埃及文物莱因德数学纸草书也表明圆周率等于16/9的平方,约等于3.1605。

一个冷知识,公元前2500年的胡夫金字塔周长与高度的比值为2π,英国作家John Taylor在其名著《金字塔》中指出,这似乎表明古印度更早对π有过研究,但也只是似乎。
古希腊时期,大数学家阿基米德采用逼近的思想对π采取计算,他用一个半径为1的圆,内接正六边形求出π的下界为3,再采用外接正六边形并借助勾股定理求出圆周率的上界小于4。

如图所示
阿基米德继续逼近,将边数增加,,变成内接正12边形和外接正12边形,疯狂的他最终也是增加到96边形,最终以3.141851为圆周率的平均值。
此后过了大约五百年,到了三国时期的魏国,刘徽对圆周率发起冲击,他提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意思就是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的时候,它的周长的极限是圆周长,它的面积就是圆面积,这其实就是极限思想。
割圆术的由来也十分有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因为苹果掉下,而刘徽发现割圆术与牛顿有异曲同工之处。一日,刘徽在偶然中看到石匠在切割石头,看着看着竟觉得十分有趣,就站在一边,仔细观察起来。刘徽看到,一块方形的石头,先由石匠切去了四个角,四角的石头瞬间有了八个角,然后把八个角切去,以此类推,石匠一直在把这些角一个一个切去,直到无角可切为止。到最后,刘徽发现,本来呈方形的石头,早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圆滑的柱子,就这样,刘徽大受启发,想到了割圆术。
回到正题
而在刘徽提出割圆术,中国就有径一周三的说法,意思就是直径为1的圆,周长为3,其实就说说明π=3,按照刘徽的割圆术可知其实这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得出来的结果,很显然误差很大。面对如此大的误差,刘徽决心要将圆周率的误差尽可能缩小。
对于古代,研究数学可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当时的老百姓连基本吃穿都不能保证,而且研究数学十分枯燥,可刘徽就是所谓的逆天而行,地位低下却爱好数学。

刘徽
刘徽更是通过巧妙的算法,相对于阿基米德而言更早的得到了3.14的值,最终,他也是计算到了3072边形,得到了更精确的3.1416
你以为这是高潮,不......
后来,千年后南北朝出了一位旷世奇才--祖冲之。

我们认识祖冲之很多都知道他计算到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可是却忽略了他在天文,机械制造都有杰出贡献。
从小出生官宦世家,从小受家族熏陶,祖冲之对科学兴趣很浓,更是广泛阅读书籍,长大后受皇帝赏识,成为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总明观教师,在教书时,他也吸取宫廷许多藏书的精华,最终厚积薄发。在天文领域,最有成就就是准确测出冬至出现的时刻,33岁完成《大明历》,机械领域,他发明了水锥磨,指南车,千里船。

水锥磨
吹完那么多,我们先在就讲讲他最令人自豪的3.1415926!
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冲击来源于一次他在对路边马车的车轮的丈量,他用绳子把车轮量了一下,又把绳子折成同样大小的三段再去量车轮直径,量来量去,他发现车轮直径确实不是圆周长1/3(当时他老师教他圆周长是直径三倍,即径一周三),为此他后面也致力于对圆周率的研究。
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他与儿子祖暅一齐动手,编竹子,废寝忘食,一齐算了10来天算到96边,得出与刘徽相同的结果,又不知过了多少天,祖冲之算到了12288边形,得出3.1415921丈,他继续计算,算到24576边形,得出了3.1415926,至此,他再也算不下去,便停止,就这样中国对圆周率的计算领先了欧洲约1000年!
其实本以为中国古代还能继续突破,没想到确实巅峰了,后来的学者对圆周率没有继续发展(可能给24576吓坏了),出现了元代中叶以后在计算的方面乃至整个数学界落后的局面......
这记录一直保持到了1576年,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将圆周率计算到第17位。
再后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在计算机帮助下,圆周率计算也突破了2037位。
好了,科普到这结束,送大家一句话:爱像圆周率,无限不循环[耶]
码字不易,希望动手点赞,当做一份动力[送心]
大家都在看
-
有史以来的最强伽马射线暴——这种天文学强爆炸,闪耀了整个宇宙 这是艺术家对超新星的概念理解,它可以引发伽马射线爆炸图源:DESY,科学传播实验室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探测到一对比以往能量都要高的伽马暴。伽马暴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强的爆炸,但这些最近的发现暗示着我们明显地低 ... 天文之最03-22
-
天文之最——带你探秘浩瀚深邃的宇宙世界极美景观 遥望星空,星河璀璨。在这片浩瀚深邃的宇宙世界中,有无数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极美风景,我们也许这辈子都无法领略这样的风景,但是我们却能想象。世界上最美的光——极光 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常会出现 ... 天文之最02-26
-
看:这是银河系的中心照片!天文学家在这里有惊人发现 这幅图片拍摄的是夜空星光的全景照片: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一条光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银河。而银河在人马座以及天蝎座方位那里显的亮度更亮、宽度更宽。那里就是银河系的中心。中心更明亮是因为那里聚集了比其它地方 ... 天文之最01-03
-
天文学家眼中的星之“尽收眼底” 天文观测其实分为很多种,我们今天在这里就和大家说说比较容易理解的光学天文观测,天文学家都看到了什么。究竟看到了啥光学波段的观测,目前采用的基本手段就是用望远镜将星光聚焦到焦面上,然后焦面处的探测器(通 ... 天文之最12-31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的奇才与《鲁道夫天文表》的传奇 引言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是丹麦历史上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之一,他以独特的观测方法和对天文学的贡献而闻名于世。布拉赫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工作不仅为后来的科学家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天 ... 天文之最12-30
-
金属鼻子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星空传奇与科学启示 在丹麦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天文学家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惊人的才华而闻名,他就是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如果你觉得天文学家都是一副严肃的模样,穿着白大褂,拿着望远镜,那你一定没见过这位“星空中的狂人” ... 天文之最12-30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引言 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是丹麦历史上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之一,他以其卓越的观察能力和独特的天文理论而闻名于世。布拉赫的工作为后来的天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他的《鲁道夫天文表》 ... 天文之最12-18
-
第谷. 布拉赫: 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在天文学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杰出的人物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其中,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无疑是一个闪耀的星辰。他不仅是丹麦的天文学家,更是当时科学革命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布拉赫以其独特 ... 天文之最12-13
-
铅球:天文学家发现超致密超级地球 大家好,我是超自然现象探索官,感谢您的观看,希望能得到您的一个"关注"一组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恒星系统,其中有两颗非常奇特的行星,距离太阳数百光年。如果其中一颗几乎是一颗普通的超级地球,那么第二颗 ... 天文之最12-09
-
天文学的“奇才”:第谷.布拉赫的传奇人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杰出的人物以其卓越的贡献和独特的个性,深深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今天,我们将聚焦于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这位16世纪的科学奇才,他的传奇人生和对天文学的贡献,至 ... 天文之最12-09
相关文章
- 铅球:天文学家发现超致密超级地球
- 天文学的“奇才”:第谷.布拉赫的传奇人生
- 最大恒星:天文学家拍到一颗恒星,它可能是目前发现体积最大恒星
- 比太阳亮500万亿倍!科学家发现宇宙最亮天体,吸积盘直径达7光年
-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界的“古怪天才”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 第谷.布拉赫是丹麦历史上最杰出的天文学家
- “星空下的疯狂天文学家:第谷·不拉赫的传奇与疯狂”
-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的先驱与观测之王
- 世界之最冷知识: 1. 天文方面: - 最大的结构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 牛顿式望远镜里面最真实的土星样子!#天文科普视频
- 可视半径仅30万公里,银河系第二大,天文学家:最担心一幕出现
- 关于日全食,哪个地方会最拥挤呢?
- 天文学的巨匠:第谷.布拉赫的星空传奇
- 从伽马射线到无线电波,天文学家如何“听见”宇宙?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中国天眼”为世界天文提供中国智慧
- 你知道安徽的阜阳,到底有多少全国以及世界之最吗?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早的多人驾驶宇宙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