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东创作玉珠宝饰品《玉璇玑》赏析

发布者:会剃头的兵 2022-12-31 20:15

中国天文之最,也是世界之最

⼀⼀为什么鲜有介绍?

一一文化自信任重道远!

《晋书天文志》载:

“鲁有梓慎,晋有卜偃,郑有摆灶,宋有子韦,齐有甘德,楚有唐昧,赵有尹皋,魏有石申夫,皆掌着天文,各论图验”。

说的是春秋各国的这些掌握天文的官员,根据天象的变化对统治者提出解释。在诸家之中,最著名的是甘德石申夫两家。他们属同一时期的人。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夫著《天文》八卷,后世又称为《甘氏星经》《石氏星经》,合称《甘石星经》。甘德: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天文学的先驱之一。石申:战国时期魏国人,中国天文学的先驱之一。两人通过肉眼观测和计算,共发现银河系恒星800颗,并在《心经》中标明位置。到目前为止,后世已观测且测定位置了121颗。不是剩余的恒星不准确,是因为现在的技术还观测不到。

书中还记录了木、火、土、金、水这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找到了运行规律。

我们熟悉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其实是甘德大神发明的,称之为“四象、二十八宿 ”。由于观测天象不好归属,甘德就将星空划分为东南西北四象,用来测量日月等天体运动方位。这种方法就是——甘氏四七法,沿用至今。

伽利略以发现木卫三为世人所熟知,但人们不知道的是,伽利略在1610年,是拿着《甘石心经》,对照着观测到的木卫三。甘德发现木卫三,是在公元前四世纪,而后人确定却是在公元17世纪了。

石申仅凭肉眼观测,就推算出木星的会和周期为400天,仅比准确数值398.88天相差1.12天。

还有黄赤交角,行星逆行,太阳日珥,首次发现日冕等等,都是我们不敢想象的重大发现。所以,在世界天文学界,甘德、石申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就是妥妥的大神。在月球背面最大的一个环形山就命名为:石申山。

《甘石星经》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北京天文馆里,大量篇幅介绍了哥白尼伽俐略包括牛顿,而我国早他们2000年用肉眼观察天象的《甘石星经》几乎没有详解。我们的教育课本教材也是只字不提!可悲可叹。

由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张庆东创作的《文化系列:璀璨、星辰》宝珠首饰作品, 唤起了我们多年沉睡的记忆。

玉璇玑,1978年出土于山东滕县的一件文物,像一个长了牙的璧,外缘有三个朝同一方向飞翘的牙,间距相等,有的其间雕刻扉棱一样的小齿。“璇玑”二字,源出《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西汉学者孔安国释:“在,察也,璇,美玉也;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孔子注作的《尚书》解释的十分明白,玉璇玑是一件帝王观测天象的玉雕的仪器。 5000年前,玉璇玑在山东东部出现,到了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玉璇玑在辽宁东部沿海登陆。不久,从山东向西进入河南、陕西。商周之际,由中原向北南分流,传入河北、湖北。

北宋女词人朱淑真在《苏若兰璇玑图诗图记》中,解释颇详:“璇玑者,天盘也;经纬者,星辰所行之道也;中留一眼者,天心也。极星不动,盖运转不离一度之中,所谓居其所而斡旋之。”当然,历史上对玉璇玑也有不同的解释。

还有一种说法,对农耕文明的华夏民族来说,人们日常生活、尤其是夜间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对于所谓“天神”的“北极”与“北斗”,先祖们则发挥超凡的想象力,创造出高度概括、抽象的“北极”、“北斗”形象,并使之富有动感的玉器造型,这就是“玉璇玑”。

中国上古先民人观测“北斗”在内的星象,对农业生产具有首要的意义。“观象”又对中国古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从“天文观象”,不仅是古人赖以建立时空体系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古代哲学观、宗教观、政治观、与科学观,以及包括祭祀在内的礼仪制度的渊源。由此也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宇宙观,形成了古人对于天、地、人相互关系的深刻思考。

由中国玉雕大师张庆东以玉璇玑为形式,与采用中国传统的错金表现工艺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风格,又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玉首饰,难能可贵的是,打破了传统错金工艺的线条表现模式,创造性地改为金银结合的由聚到散的形态表达方式,形成一种强烈的动感,契合玉璇玑飞动的的形态,金银的结合运用,呈现出的不同光感,更增加了动感的色彩感和空间感,正因为如此,张庆东设计创作的《文化系列·璀璨、星辰》珠宝首饰作品,在 2019年9月12日,在深圳举办的第“4届天工精制”国际时尚珠宝设计大赛男士首饰组评比中,一举荣获金奖。受到评委的高度评价:“两件作品的选题是象征男性至高地位才可拥有的“璇玑”以及男性饰品“玉勒子”。 点点金银错在其中宛如璀璨银河,在颗颗星辰转动间,彰显出男士运筹帷幄的雄性风采。每个角度都是精致大气,每颗金银片都是灿烂耀眼,作品融汇古今,用沉稳古典的韵味,展示男士首饰的绅士儒雅。墨绿色河磨玉与金银片结合所带来的气场,可为“王者风范”!”

此作品极具商业开发价值。

玉璇玑寓意,“顺者昌,逆者亡”“转危为机,胜券在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