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盖天说”,世界上最古老的巨石阵竟然在中国!

发布者:塞上老君 2023-3-21 14:47

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认为,“盖天说”是一种愚昧落后的思想?

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把天看成一个盖子,把地看成一个棋盘,真是太可笑了!

但当我认真了解了中国古人关于天象的研究之后才发现,真正愚昧的是自己!

套句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思想的贫瘠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他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欧洲在文艺复兴以前,能和中国天文制图传统相提并论的东西可以说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

许多西方史学家以甲骨文出现的时间来定义中华文明只有3000年,而法国天体物理学家让-马克•博奈-比多却认为中华的文明远远不止3000年,他认为“天空是中华文明思想的源头。”

他强调,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文化和语言上都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要想研究中华文明,必须先了解中国古代的天文学。

而中国古代天文学最古老的理论就是“盖天说”,今天,就和大家说说这个被我们误会几千年的科学概念。

01 5000年前神秘土堆惊现数学

“盖天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法,而是一套非常完整的系统,《周髀算经》这部古籍为我们论述的,正是整套“盖天说”的理论基础。

当我们认为古人在5000年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时,考古学家们却发现,古人已经掌握了高超的数学概念。

1983年,考古学家距今5000年前的辽宁牛河梁遗址上,就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现代数学规律。

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个祭坛,一个方形的祭坛旁边,紧紧挨着一个圆形的祭坛。方形祭坛用于祭地,圆形祭坛用于祭天,简直就是缩小版的北京天坛和地坛。

最为神奇的是,祭天用的圆形祭坛,呈现出三个同心圆的形状。3个同心圆的直径之比,居然都是一样的:根号2(√2)

无独有偶,2017年,科考队员在新疆的丝绸之路上发现一个巨大的土堆,站在这个土堆上可以看出,土堆外围被三个同心圆包围了起来。

原来,这是一个距今约3000年神秘祭坛,而每个3个同心圆的直径之比也是根号2(√2)。

咱们来复习一下这个中学就学过的数学概念根号2(√2),它的近似值等于1.41421

根号表示的是:如果A的N次方等于B,那么,A就是B的N次方根!

中学学习这一段时,有没有被绕晕的同学?是的,现代人都觉得很高深的东西,咱们的古人在七八千年前就已经掌握。

《周髀算经》说:“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


意思是说,数的规律来源于此,从圆里得出了方,从方里又得出了三角形,从三角形里又得出了"勾三股四弦五"是勾股定理。

咱们国家对勾股定理的记载比毕达哥拉斯定理要早500到600年,据说是西周时的数学家商高总结得出,距今已有3000多年。

其实,从5000年辽宁牛河梁遗址上发现的这个圆形祭坛来看,我国古人对圆形、方形、三角形之间的数学关系,应该早已掌握,只是还没有找到历史记录而已。

在《周髀算经》中写道:“中衡半径与璇玑半径之差为167千里,此数是所谓‘日照半径’。”

意思是说,古人通过“璇玑玉衡”这种天文仪器,计算出日光照耀的范围为半径167千里的圆面。

“璇玑玉衡”相传就是“浑天仪”的前身,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

在明代文学家张岱编撰的古代百科全书《夜航船》中写道:“黄帝用著草来推算节气日辰,尧帝设置闰月来调和一年的时间,而舜帝用璇玑玉衡来确定七星的运行规律。

只可惜,这“璇玑玉衡”到底长什么样谁都不知道。不过,考古学家发现了另一种测量天文的仪器。

02 古人测量日影长度的科学仪器

1977年,考古学家从安徽阜阳的西汉汝阴侯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一件不起眼的漆器把专家们搞糊涂了。这个东西简简单单的几个支架,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只好定名为“不知名漆器”。

许多年后才发现,原来,这可是古代的高科技产物!它就是用来测量日影长度的“圭表”。

“圭表”看似简单,功能却很强大。咱们熟悉的太极图就是使用圭表进行日影测量,观察日影一年的变化之后所得出。

这种移光定位法是非常科学的研究天文的方法,所以,太极八卦可不是迷信的产物。

太极图所反应的是太阳、月亮、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日月地三维三体相互运动时在地球表面形成的一个二维平台投影图。

咱们先说说太极图上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先了解一个概念——“黄道”。“黄道”指的是从地球上观察太阳运行一年的时间里所走的路径。这个路径主要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

太极图中的S形曲线,表示的是太阳移动的轨迹,被称为“赤道”,可不是咱们地球中间那个“赤道”。太极图上的“赤道”可以理解为地球自转的轨道。

“黄道”与“赤道”之间的交角,被称为“黄赤交角”,即太极图上的鱼尾角。

如此可见,太极图是非常严肃且严格的天象记录图,类似于今天的科学实验报告。

春夏两季时,太阳是从南往北移动的,投影为阳仪;秋冬之时,太阳则是由北往南移动,投影则为阴仪。

如此便得出太极生两仪,两仪又生出了四象,即一年四季,不断循环。这个天象观测的科学理论基础是“盖天说”,即把天看成是一个圆形。然后,四季是天象所得,地象即得出了“四方”。

由此,《周髀算经》中总结道:“圆出于方”。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辽宁牛河梁遗址上这三个同心圆,这三个同心圆代表的是“二分二至”时太阳行走的轨迹,我们可以将这三个同心圆理解为分至日的太阳周日视运行轨迹。

可能又有同学会问了,什么是“二分二至”?

它指的是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这三个同心圆并不是平白无故画出来的,它是太阳在这一年中最重要的四个日子里,行走的路径。

当确定好这四天的路径之后,宇宙模型便初具雏形。随后,再通过不断地观察总结,得出了二十四节气。

故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太阳历”。

由此可见,“天圆地方”并不是无端猜想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测量得出的科学规律总结,它不同于真实的世界呈现,而是一个规律运行图。

古人是怎么想到用这样的方法来模拟宇宙运行规律的?这实在是让人费解的谜题!

03 世界上最古老的巨石阵

“盖天说”包含的是整个宇宙,古人研究宇宙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宇宙的规律,用来帮助人类生活得更好。

正如法国天体物理学家让-马克•博奈-比多所言:“天空是中华文明思想的源头。”

1688年,当法国传教士李明去到北京古观象台的时候,他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五个天文学家不眠不休,整夜都在仔细地观察着星空出现的各种现象。

这五个人分别负责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无论出现了什么景象,都会被立即记录下来。

这位法国人并不知道,这种对宇宙严谨的科学记录方法,已经持续了4000多年。

1978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在山西发掘出一个庞大的古都遗址,这个古代都城占地约280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故宫的面积,这个古都距今已有4500年左右的历史。

从出土的文物以及整个古都形成的格局来看,当时的人们已经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整个古都遗址被按等级划分出了宫殿区,贵族生活区,居民生活区以及仓储区、手工作坊区等等。

最令人惊叹的是,在遗址南部厚厚的土层之下,竟然发现了一个直径约为60米的巨大半圆形夯土台。

这个土台的四周被13根夯土柱环绕,古人利用柱与柱之间形成的缝隙观测太阳的移动轨迹,从而确定天文历法。

简单理解,就是利用这些柱子中间的缝隙去观察日影的变化,同时将太阳移动的轨迹切割成等比例,形成具体的科学记录。

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观察台,比英国巨石阵观测台还要早将近500年。

这个庞大的古都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因其发现地而得名“陶寺遗址”,它可与寺庙没什么关系,据史学家推断,这里便是大名鼎鼎的五帝之一唐尧的都城。

这与《尚书·尧典》中所记载的:“乃命羲和,钦若几趋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完全一致。

这里的意思是,尧帝命令天文官羲氏与和氏去观测天象,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天文历法。

而且,在“陶寺遗址”也出土了圭和表,与西汉汝阴侯墓中的“漆器圭表”不一样的是,“陶寺遗址”中的圭和表更大,而且是分开的。

其中,表上没有刻度,放在天文官的墓道之中;而圭上刻有清晰的刻度,则被放置于王的墓道里。

有没有忽然想到“王权”二字?“权”在古代,代表的就是度量衡,只有王者才能拥有权力。

如今,“陶寺遗址”的古观象台震惊了世界,文明史或将因此而被改写。人类文明到底来源于哪里?或许,随着历史谜团被一个个揭开,许多真相也会慢慢浮出水面。

04 结语

最近频频看到不少“专家”、“学者”高谈阔论批判中华文化,甚至还有清华教授著书立说来定义:“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四大文明不是科学”。

而法国天体物理学家让-马克•博奈-比多在他的著作《4000年中国天文史》中说:“对于中国人来说,天文学曾经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在古代的天、算、农、医四大科学中,天文学担负着‘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重要任务,它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一边是对中国科学十分肯定的西方科学家,另一边却是对中国科学批判得一无是处的“自己人”,面对此情此景,内心感觉五味杂陈。

别人如何说我们其实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自己培养的“高知份子”借着“专家”的头衔,将中华文化贬到泥地里。

可喜的是,近日我们也看到了抢话筒的同学高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相信,中华文明一定会再次崛起!

历史还有许多空白,值得我们慢慢去探索。欢迎关注留言,共同交流。#古籍守护人##历史开讲#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参考书籍:《4000年中国天文史》、《中国科学技术史》、《尚书》、《周髀算经》等

点击下方蓝字,可观看本期内容所有视频:

视频一:古人竟然如此测量宇宙,太智慧了!

视频二:神秘土堆,重大发现!

视频三:世界上最古老的巨石阵!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