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霸权恶果初显!星链锁死人类天文学,中国巡天项目成破局关键

发布者:兰影残月 2023-3-29 11:45

在美国的太空霸权计划,准备锁死中小国家仰望宇宙的唯一渠道时,中国的太空望远镜却在努力,让全人类都能看到真实的星空!

众所周知,伴随着去年年底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设第一阶段正式完成,近几个月来中国的航天事业也进入了相对平淡的稳健发展期。不仅载人乘组的往返任务频率周期渐缓,就连空间站下一步的建造运营规划也久久没有消息传出。使得中国的航天爱好者们,一度望眼欲穿。不过现如今中国另一个极为重要的空间设备“巡天太空望远镜”,却在发射规划方面传来了好消息!

近日空间站望远镜科学应用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刘超,在一场名为“银河讲坛”的公开主题报告中明确透露,中国新一代太空望远镜“巡天”,将在2024年前后正式发射升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解读中国为何要发射巡天望远镜去观测宇宙时,研究员刘超却着重强调了马斯克与他的“星链”系统,对于现如今人类天文事业的阻碍!甚至可以说,中国建造巡天望远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避免星链系统将人类的地表天文观测产业彻底锁死!那么问题来了:

星链系统对于人类天文事业究竟造成了哪些阻碍?

而该系统未来真的有可能锁死人类的天文观测活动吗?

被我国寄予厚望的巡天望远镜,未来又能否成为人类天文观测的新途径?

星链问世 争议纷纷

星链作为近几年来最为庞大也最为知名的商业航天项目,自2015年正式提出以来便引起了全球无数目光的关注!诚然这一划时代的航天项目,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人类的航天产业边界,也改变了一些国家的通讯模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星链的诞生同样也在很多领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争议与麻烦!

像在空间使用方面,成本低廉构造简单的星链通讯卫星,却占据了数千条近地飞行轨道。这对于有限的太空资源而言,本就是一种极大程度的浪费。同时曾经平静的近地空间,也伴随着星链卫星的涌入变得混乱不堪,各种撞车事件层出不穷。平均每周因星链卫星引起的飞行器碰撞警告高达1600多次,导致无数航天机构经常被迫调整卫星轨道。

甚至在去年的7月和10月,我国的空间站还因为星链卫星变轨,出现了近距离接触风险,最终只能被迫紧急执行避碰操作。

另外星链卫星还有极高的军事应用危险。像目前激战正酣的俄乌冲突,星链系统的存在感简直比美国援助的导弹坦克还要高。而且现如今马斯克还扬言直接打造用于军事用途的星盾系统。这些离谱操作所带来的危害,显然已经盖过了该商业项目所创造的收益!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风险与争议还只是星链系统真正危害的冰山一角。在很多我们难以了解的领域,星链系统所造成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例如现如今人类推进天文学最核心的渠道天文观测,就正在面临着被星链逐步锁死的可怕境遇!

乌克兰士兵使用“星链”终端设备

天文观测 危在旦夕

其实提到天文观测,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就是拿着天文望远镜往天上瞅就行。只要能看到宇宙里的星星,就完成了所谓的观测。但如果真的有人这么想,那就太小看人类的科技与天文观测这个产业了!

事实上,现如今人类的天文观测,仅仅依靠我们的肉眼捕捉宇宙中星体的可见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探索宇宙的需求了,必须借助一些更为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才能看到那些我们想了解的星星!

我国巡天望远镜 AST3-2

例如可以用来观测红外线的红外天文望远镜、可以捕捉天体射电波的射电天文望远镜以及近几年刚刚兴起的引力波望远镜等等!在这些“高科技眼睛”的加持下,可以说人类的天文观测边界得到了极大拓宽。

可伴随着马斯克像撒土豆一样,疯狂的向宇宙中发射星链卫星,却意外给这些先进的“高科技眼睛”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遮挡网。

星链卫星发射

毕竟星链卫星重量虽然并不算太大,但是由于卡片式设计,导致其体积远超一般的人造卫星。同时它们还都配备有太阳能帆板,会强烈反射太阳光和宇宙中的光电磁波。其亮度甚至仅依靠我们的肉眼就能够清晰的观察到!

可偏偏目前我们所采用的天文观测设备,其运行原理本质上就是捕捉宇宙中星体所散发的微弱光电波,来确定它们的位置与状态。

因此其观测准确度往往与观测范围内星空的稳定性和整洁度直接挂钩。换句话说就是望远镜所看到的星空越原始越稳定,那么就更容易找到那些我们想观测的天体!

那在这种情况下之下,一颗颗宛如小太阳般的星链卫星一旦进入这些天文观测设备的视野,大量的光污染和电磁波污染必然会让其观测准确性大幅度降低!事实上,早在2019年第一批星链卫星发射后,智利天文台就放出了一部分它们当时利用光学望远镜长时间曝光拍到的宇宙图像。

其画面中原本应该浩瀚无垠的星空,却因为星链卫星的划过留下了接近20条光栅栏一样的痕迹。最终导致该望远镜,长达数个小时观测的结果直接报废。而在这数个小时的时间里,人类究竟错过了多少千年甚至万年一遇的天文现象,已经尚未可知!

而且更恐怖的是,伴随着星链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这种现象的发生概率还在持续走高!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受星链卫星轨迹影响的天文望远镜图像数量增加了足足35倍。尤其是较为重要的黄昏时分,有近五分之一的观测图像中,都出现了星链卫星的轨迹,其影响程度可见一斑!

而且根据天文学家制作的模型计算,当星链项目一期计划的12000颗卫星全都部署就位之后,那么在地球上的任意地点和任意时刻,只要抬头天空中都会有140颗这样的卫星。要知道按照马斯克的说法,星链系统最终的卫星部署数量,将会达到4.2万颗。届时无处不在的星链卫星,将会让地面的天文观测设备,再也无法找到一片干净的星空。

也正因为有着如此可怕的后果,所以近几年来全球各国的天文学家也一直在声讨星链系统。而当时马斯克为了平息这些舆论,也承诺将修改卫星的设计,以使它更少的反射阳光。结果三四年下来,所谓的修改承诺不仅一直没有兑现,反而在发射卫星一事上变得更加积极!最终还间接掀起了一场更为庞大的商业航天浪潮!

按照这种趋势下去,未来横贯在天文观测设备与浩瀚星空之间的,很可能不再只是星链还会有更多更庞大的商业卫星涌入近地轨道。届时人类的地面天文学观测被彻底锁死,就很有可能从预想变为现实!而这对于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而言都将是一场难以承受的灾难,甚至就连身为航天大国的我们也难以置身事外!

到底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降低星链以及同类商业卫星,对我们天文观测事业的影响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早已经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把望远镜送到天上去!也就是现如今我们正在全力推进的“巡天”太空望远镜项目!

中国巡天 破局关键

其实我们一直以来经常说到的“巡天”太空望远镜,其真正名称应该叫做巡天光学舱,在定位上属于中国天宫空间站的附属舱段!

只不过不同于问天、梦天、天和这样的空间站主体舱段,巡天光学舱并不会和空间站正式对接,只是采用同轨伴飞的方式来为其服务。但是归根结底这个未来中国的“飞天巨眼”,在定位上依旧是中国天宫空间站大家庭的一员!

然而也正是出于这样特殊的定位,所以让巡天光学舱在性能水平和运营使用上,也拥有了一般太空望远镜难以拥有的优势!例如在运营维护方面,由于巡天采用的是与空间站伴飞的模式,所以我们的空间站驻守团队几乎可以随时对其进行维护升级,从而一直保持国际前沿水平。

而且据了解,巡天号光学舱还有可能具有,独立对接天舟货运飞船的能力。同时我们的空间站主体也配备了,巡天光学舱的停泊模块。这就使其硬件更换、能源补充也变得极为方便,运营寿命自然也会大幅度提高!

其次在外观上来看,巡天光学舱的体积相比人类此前的太空望远镜来说,也大出了不少!总长不仅达到了惊人的14米,其最大直径也有4.5米,发射质量更是高达16吨。其大小几乎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大客车差不多。而相比之下,曾经最知名的“太空之眼”哈勃望远镜,却只有巡天光学舱的一半不到!

哈勃望远镜

而之所以会有如此庞大的体积,归根结底在于其独特的结构设计。据了解巡天光学舱的主体舱段,大致可以分成“平台段”与“光学设施段”两个部分。其中前者简单来说就是巡天的资源调控系统,负责为其太空飞行提供动力以及根据情况进行调姿变动。

至于后者则是传统太空望远镜主体载荷部分,包括巡天光学模块、太赫兹模块、多通道成像仪、积分视场光谱仪和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等5台观测设备。在这些多种类观测模块的加持下,巡天望远镜所看到的星空不仅更为准确真实,其观测的天体范围和种类也会远超一般的太空望远镜!

巡天望远镜示意图

而在所有的观测设备中,最具亮点的当属核心的巡天光学模块了!作为中国空间天文的旗舰级工程,该模块采用了极为特殊的离轴三反式望远镜。

其原理简单来说,就像在原来望远镜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个广角镜头,能够让最终的视场范围大幅度提高。

根据目前已知的资料,巡天光学模块的镜头口径虽然只有两米,甚至还比不上之前的哈勃望远镜,但是其视场角却达到了哈勃的 300 多倍。在一个巡天周期里面,它完全可以扫描整个夜空的40%,获取至少20亿个星系的图像,其观测体量可见一斑!

而且最重要的是,由于巡天望远镜所处的运行轨道高达400公里。在该环境下进行天文观测,可以无视绝大部分人造卫星所造成的影响。届时,我们的天文观测事业不仅不会被“星链”锁死,反而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另外我国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上,也一直秉承合作共赢。因此等到巡天光学舱成功发射后,我们必然也会以此为依托开展全球天文观测研究合作,建造一个庞大的天文研究共同体。毕竟宇宙应该是全人类的宇宙,绝不应该被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企业垄断。

而现如今中国要做的,就是带领全世界所有向往星空的国家一起,打破壁垒冲破霸权。让全世界的人类都能够借助巡天这颗新一代的宇宙之眼,巡游天河看星辰壮阔!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