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福建人,是中国体育史上最耀眼的“明星”

发布者:青山一角 2023-1-13 23:50

你知道吗?

我国第一位体育教授

新中国奥运第一人

国羽拓荒者

……

这些体育界的大明

都来自福建!!!

第十七届福建省运动会赛事正酣

让我们在体育的激情中

仰望福建体育历程的浩瀚银河

寻找那些最璀璨的星

在他的体育课上,即便是吴宓、梁实秋这样后来的学者、作家,如果没有过关,也必须延迟毕业。

体能不好的钱伟长在他的单独辅导下,为国出征,参加了菲律宾的远东运动会。

作为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马约翰制定了严厉的体育考核标准,必须通过“五项测验”指标,不过关者不能毕业,让体育成为可以“一票否决”的学科。

这也在日复一日的沉淀中,慢慢形成了“无体育,不清华”的清华校园文化。

这里的马约翰,并不是一个外国人,而是在厦门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马约翰 图源厦门卫视公众号

1882年出生于鼓浪屿的马约翰,少年时父母双亡,和哥哥一起长大成人。少年时期,他经常和其他孩子在山上跑跳,在海滩玩水,为健康的身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1904年,马约翰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在入校第二年参加上海“万国运动会”,打败日本运动员,获得一英里(约1609米)赛跑的冠军,令外国运动员刮目相看。

激动的中国观众齐声高喊,并把他抬起绕场一周。那时,马约翰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不仅能够强身,而且具有显著的社会功效,凝聚和增强爱国情怀。

马约翰晨练。图源厦门卫视公众号

1914年,马约翰到清华大学任教,其间两度赴美深造。面对国将不国的危难局面,发出了“强国必先强种”的时代强音,让世人为之动容。

1920年起,马约翰担任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是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他倡导“运动是健康的泉源”,在清华大学组建足球、篮球、网球、曲棍球、棒球、垒球等十多个代表队;探索新教学法,编排近百套徒手操;还曾担任中国代表团田径队总教练,参加柏林奥运会。

马约翰在清华大学。图源清华校友总会公众号

在1925年第二次赴美时,他完成了硕士论文《体育运动的迁移价值》,其观点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体育思想的里程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有趣的是,马约翰进校之初其实担任的是化学助教。不过,由于对体育的热爱,马约翰由助教逐步升为教授,最终担任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所以,在当时的清华,如果有学生说他的体育是化学老师教的,千万不要感到惊讶。

马约翰在辅导学生运动。图源厦门卫视公众号

在百年前,马约翰经常勉励清华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要“能奋斗,有牺牲精神!”能奋斗也是他一生的生动写照,这个被毛主席称赞为“新中国最健康的人”,年逾八十仍精神矍铄地工作着,经常指导学生们上课,还雄心勃勃地对人说:“我还要再为人民工作几十年。”

1966年10月,马约翰与世长辞,他在一个岗位上孜孜不倦地工作了52年。但以马约翰为代表的体育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福建人,强身健体,建设祖国。

为了纪念“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马约翰,清华大学从1997年开始把每年的学校运动会正式命名为“马约翰杯”运动会。

清华园马约翰雕塑。图源厦门卫视公众号

而在鼓浪屿,人们在他的故居旁建了“马约翰纪念馆”,将旁边的人民体育场命名为“马约翰体育场”,并在体育场东面建起“马约翰广场”。

鼓浪屿马约翰雕塑。图源厦门卫视公众号

1952年7月,以荣高棠任团长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来到芬兰赫尔辛基,开启了新中国的第一次奥运之旅。那一次在奥运赛场上为新中国留下第一行足迹的,是游泳运动员吴传玉。

祖籍漳州龙海市角美镇流传村的吴传玉,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一个华人家庭,从小爱好游泳,十几岁就成了当地的游泳高手。

吴传玉。图源海峡都市报公众号

1951年秋天,吴传玉以印尼学生身份参加了在柏林举办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游泳比赛,获得男子100米仰泳银牌。

当新中国运动员对他表示祝贺时,吴传玉十分激动,大声喊道:“我也是中国人,我也是华人!”这次比赛之后,吴传玉与另外三位华侨教练、运动员直接飞到了北京,投身新中国的体育事业。

吴传玉、黄鸿九和德国教练合影。图源福建侨报

1952年,吴传玉入选了第十五届赫尔辛基夏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名单。由于国际奥委会向中国发出正式邀请的时间非常晚,中国代表团紧急组团,几经辗转抵达赫尔辛基时,奥运会已过大半,男足和男篮都无法登场,只有吴传玉赶上了游泳比赛。

长途旅行消耗巨大,还有时差影响,吴传玉来不及休整,进了赛场,他完成了男子100米仰泳预赛,没能进入决赛,但吴传玉在赫尔辛基留下的是新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第一行足迹,也因此被称为新中国奥运第一人。

新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留下的第一项比赛纪录。图源海峡都市报公众号

奥运会的经历也让他更加地渴望自己有一天能用优异的成绩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高高升起,他的梦想在1953年8月成为了现实。

当时,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体育比赛是联欢节的一部分,那是当年规模仅次于奥运会的大型国际综合性运动会。

25岁的吴传玉进入了男子100米仰泳决赛,前半程不占优势的他以出色的转身技术后来居上,以1分8秒4夺得冠军。吴传玉夺得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队参加世界重要比赛以来的第一枚金牌。

吴传玉站在领奖台。图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公众号

值得一提的是,何振梁在那一年作为翻译参加活动,亲眼目睹了吴传玉站上最高领奖台。48年之后的2001年7月13日,何振梁作为北京申奥陈述人,成为把奥运会带到中国的功臣之一。

此后吴传玉继续刻苦训练,1954年8月,他在一场国际比赛中以1分6秒4创下新的全国纪录,这个成绩与1952年奥运会的季军相同。

两个月后,吴传玉飞往匈牙利训练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年仅26岁。

2017 年,国际游泳名人堂授予吴传玉荣誉游泳先锋的纪念牌。图源海峡都市报公众号

如今,中国游泳选手已经许多次地登上国际大赛冠军领奖台,而历史会永远铭记,吴传玉写在1953年的那个第一次。

1953年,在天津的全国四项球类运动会之后,印尼羽毛球队和中国队打了一场比赛。

当时印尼已是羽毛球强国之一,祖籍福建南安的王文教更是闻名印尼的球星,他惊讶地发现,刚获得全国冠军的中国运动员被他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这个发现改变了王文教的人生轨迹,他决定要帮助祖国提高羽毛球队的水平。

王文教。图源泉州新闻广播公众号

回国,意味着王文教要放弃在印尼的荣誉和地位,在瞒着印尼队办理签证时,被告知如果离开就永远不能再回来,也就是意味着要和家人从此分离。

王文教决心已定。1954年5月,他与同样福建籍的陈福寿、黄世明一同踏上了归国之路,这也成为中国羽毛球发展的加速器。

王文教、陈福寿、施宁安、黄世明(左至右)。图源海峡体育微信公众号

1956年,原国家体委在福建和上海成立了羽毛球集训队,王文教到福建打球,还和陈福寿合写了一本羽毛球教材——《怎样打羽毛球》,并在当年12月底,推动成立了中国第一支省级羽毛球队——福建队。

到1958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成立了羽毛球队,都以这本教材为训练指导。

王文教和陈福寿合写的《羽毛球》教材。图源中国新闻网公众号

当时以王文教为核心的福建队是中国羽毛球的重要基地。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福建羽毛球队获团体总分第一,王文教夺得了男单、男双两项冠军。

福建省羽毛球队第一批运动员由杨人燧、黄彰隆、林小玉、黄彬、郑翠琼、林秀亮组成。其后,“羽坛开山鼻祖”林丰玉老教练也回到福建,队伍的实力再次得到补充。图源海峡体育微信公众号

1961年,汤仙虎也从印尼回国加入了福建队,王文教则退役成为了教练。在王文教的指导下,汤仙虎开启了12年(1963年至1975年)参加国内外赛事一场不败的纪录。

1965年,王文教带领国羽出访欧洲,以快速打法和灵活多变的战术,取得34场全胜的骄人战绩。那时,中国羽毛球队无法参加国际羽联的比赛,但在不同场合多次击败世界顶尖高手,被称为“无冕之王”。

1965年,赴丹麦比赛的中国羽毛球队在使馆前留影(资料图)图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1974年,“无冕之王”亚运加冕,七个项目中勇夺五金,除男女团体冠军外,男单女单和女双都包揽冠亚军。

而真正走上世界之巅却要等到1982年的汤姆斯杯。那一年,王文教带领中国羽毛球队出征,这是中国恢复国际羽联合法席位后参加的第一次国际赛事。

中国和印尼队最终决赛相遇,两天激战,“无冕之王”最终5:4击败了汤杯七冠王,开启了汤杯一个新的时代。两年后,陈福寿带着中国女队登上了尤伯杯的舞台,不败捧杯,并由此开启了尤杯五连冠。

王文教(右)在中国队获得1982年第十二届汤姆斯杯赛冠军后向观众致意。图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从1972年担任国家队教练到1993年退休,在21年的执教生涯中,王文教培养了56个世界单项冠军,夺得了11个世界团体冠军,中国的羽毛球从此崛起。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王文教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他是福建唯一入选人士,也是中国体育届唯一入选人士。

在这枚熠熠生辉的奖章背后,站着的是一群投身新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印尼归侨的群像。除了王文教、陈福寿、黄世明之外,还有汤仙虎、侯家昌、林建成、陈家琰、林丰玉、吴俊盛、陈玉娘、梁秋霞等,他们带回了出众的技术和先进的训练手段,让国羽在短时间当中就站上了世界之巅。

中国第一代羽毛球队的全体教练和运动员。图源海峡体育公众号

"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此生的使命。

——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

这些来自福建的体育“大明星”

他们恰恰是这样的人

怀揣着对体育的热爱

对祖国的赤诚

在荒芜的土地上

种下第一颗体育的种子

孕育出今日的蓬勃生机

让我们

向他们致敬!

来源“闽人智慧”编辑部

作者: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

编辑:李艳 荆子玉 郭金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