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殷墟 永远的传奇
它的第一次发掘,被视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
它是中国连续发掘时间最长、清理遗迹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古遗址;
它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世界文化遗产……
它,叫殷墟。
2018年是殷墟考古90周年。作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首,殷墟价值之大、地位之高、意义之重不言而喻。
81岁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说:“就考古学而言,没有哪处遗址的重要性超过殷墟。”
考古90年:还原一座繁华都市
“恍惚间,商王朝从地下苏醒。武丁和妇好并肩而行,贞人在占卜,士兵在操练,祭祀如期举行。宫殿区外,两纵三横的道路上马车奔驰。密集的邑聚间,行人你来我往。不远处,西北流向东南的人工水渠南岸,铸铜作坊火花飞溅……”
曾多年担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考古队队长的唐际根,不止一次地向人们“还原”这座3000多年前的商朝都城场景。
在夜半时分的小屯附近散步,是新派考古学家唐际根的习惯,而小屯村北正是3000年前商王朝的宫殿宗庙区。
支撑起考古学家如此浪漫想象的,是历代考古人对殷墟这座3000年前商都考古的丰硕成果。从这里出土的甲骨文、铜器、玉器、建筑基址及丰富的祭祀遗存,加上多学科跨领域研究,让上古商都“复活”。
3300多年前的“盘庚迁殷”,因写入中学历史课本而妇孺皆知。如今的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曾是殷商王朝中心区域。随着商王朝的灭亡,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90年前,人们对商王朝的认知仍停留在《史记》3000多字的记载中。考古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撰写方式。1928年10月13日,中国第一代考古人董作宾在殷墟挥出第一锹。
由李济、董作宾、梁思永等人担纲的殷墟发掘头10年,初步确认了安阳小屯村一带为商代晚期都邑。
小屯,这个普通村庄从此声名鹊起。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立即派人,恢复因战火而中断了十几年的殷墟发掘,掀开了殷墟考古的新篇章。工作重点也从小屯扩大到了其他区域,大量刻辞甲骨、手工业作坊、防御沟、家族墓地、“四合院式”宫殿建筑等相继发现,大大丰富了殷墟文化的内涵。以小屯为中心,一个个新地名不断出现在考古报告里。
今天所说的殷墟,横跨洹水南北两岸及其附近的20多个自然村落,面积约30平方公里。
新一代殷墟考古人将目光转向了对商代社会细节的研究。比如从动、植物遗存看当时的自然环境,使用锶同位素技术研究殷墟的人口构成等。
殷墟,得以更加细致入微的“还原”:商代晚期,随着人口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有大型道路系统和完善的水渠系统;手工业作坊沿水渠分布;以四合院建筑为主的居民点星罗棋布,居住的是以“族”为单位的贵族及平民,等级分明却井然有序……俨然是一座布局合理、人口众多、手工业发达的繁华都邑。
甲骨惊天下:解开中华文化密码
走进殷墟博物馆文字厅,已到暮年的女考古学家刘一曼变得年轻起来,笑声爽朗。
“你看,这里展出的完整卜甲,都是我亲手挖出来的。看到它们,感觉很亲切、很兴奋。”她说。
展厅一角,复原了1991年发掘的花园庄东地甲骨坑。“甲骨文的三次大发现”展板悬挂在复原坑上,刘一曼整理甲骨的巨幅工作照片十分醒目——当年51岁的她,手持细细的铁钎,仔细剃去一片刚出土卜甲上的泥垢。
此前,考古前辈在小屯发现的甲骨窖穴震惊中外,1.7万多片甲骨集中堆放,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甲骨文档案库”,是甲骨史学上的一大奇迹。
“三次大发现,我有幸参加了两次,我挖出的甲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的,大家都说我有运气。”刘一曼说。
发现只是第一步,随后进行的残片缀合、分期断代、释读文字、缕析文例、诠解史实等甲骨整理和研究,堪称浩繁巨大的工程。
目前,海内外甲骨藏品家底及保存现状已基本摸清,共有约16万片甲骨,单字4300多个,已释读1600多个。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119年前,当作中药“龙骨”吃下去的甲骨,被清代学者王懿荣发现,经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甲骨四堂”辨辞考史,胡厚宣等人的整理编集,中华文明的密码得以释读。
过去,对甲骨文的考释如同“射覆”猜谜,现在有了更好的条件和方法。新近出土的战国简牍,年代虽晚却可以与甲骨文、金文对比研究,每一个文字都有了相应的信息包。
“我们还利用高科技手段对甲骨上的笔划和微痕进行精密分析,以最大程度获得留存在甲骨材料上的信息,传承给后世。”当代甲骨学领军人宋镇豪说。
王后的宝藏:两个“女将军”的隔空相遇
安阳博物馆展厅里,灯光下的妇好铜钺,钺刃间散发出幽幽寒光,印证着主人妇好的戎马一生,让人心生敬畏。
中国夏商周时期,铜钺象征征伐、刑杀之权,尤其象征军权。
“这说明女将军地位显赫。她最多的一次带兵1.3万人,是甲骨文记载战争中动用人数最多的一次。”讲解员马君说。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历史有意安排,让妇好这位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位女将军重见天日的,正是新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研究员、堪称考古“女将军”的郑振香。
6位殷墟考古发掘杰出人物,在刚刚举办的“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上,获得“殷墟90年纪念章和证书”,郑振香名列首位。
因身体原因,郑振香未能前来领奖。当她的影像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全场掌声雷动。
“这辈子印象最深的,就是寻找妇好墓。”电话那头,郑振香说。
1976年初夏,时任殷墟考古队长的郑振香主持宫殿区内一处房基的发掘。一个半月过去了,似乎除了房基并无其他遗迹,一些专家劝她是不是就此打住,因为按照传统经验,宫殿区内通常只有房基。
然而,郑振香坚持收工前用洛阳铲再钻探一遍。5月16日,在郑振香的指导下,一位老技工一探铲下去,从8米深处带上来一铲黄土,里面竟然夹着鲜红的漆皮和一只翠绿色的玉坠。
一座商代社会的宝藏由此打开。这个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随葬品1928件,超过了以往殷墟出土器物的总和,被誉为“殷墟小百科”。
最初是一件铜瓿引起了郑振香的注意。“铜瓿底部有俩字儿,我一看,哎,是妇好。”她说。随后又发现多达109件器物上刻着“妇好”或“好”。因此她判断妇好是这座墓的主人。
郑振香的指认,将3200年前这位深受商王武丁宠爱,集王后、将军、祭司、母亲于一身的神秘女人以及她的种种传奇,带到了今天,为人们津津乐道。
看似偶然发现的背后,是对考古执着的迷恋。
“女同志比较细心,擅长形象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适合搞考古,当然还要有点吃苦精神,能经受磨练。”郑振香说。
穿越3000多年:探看商人生活
“3000年前的商代中国人怎么生活?他们都在想些什么?做事都是出于什么原因?”来自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艾兰教授,20世纪70年代就曾来过安阳。她研究了一辈子甲骨文、青铜器,与中国古人对话依旧令她着迷。
借助考古发现和破译的甲骨文,我们可以穿越3000多年,感受一番商人“主食小米”“有肉才欢”“嗜酒如命”的饮食习惯。
是的,商人的主粮就是小米。为此,唐际根曾建议当地政府注册“殷墟米”的商业品牌。
“商人一天只吃两顿饭,分大食、小食,主要的烹饪方式是蒸煮,羊、牛都是切成大块蒸煮着吃。商代没有桌椅,商人吃饭、聊天、做工都膝盖着地,因此殷墟遗址出土商人骨骼、膝盖骨上常有磨损痕迹,脚趾骨上也有疤痕。”唐际根说,商人还十分喜欢饮酒,青铜器中,相当多的是酒器。
那个时候已经有了马车。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展出的车马坑,是中国考古中发现最早的畜力车实物标本。
当时的人们还能认识50多种疾病,除了使用药物,还会应用针砭、按摩等治疗方法。
“商代王室生活还是很美的,国王住着四合院,住地附近有池塘,驯养着丹顶鹤、褐马鸡等珍禽宠物,闲时可以到池塘边散步。”唐际根说。
永远的殷墟:待解之谜留给未来
90年,从未知到已知,考古学家不仅能粗线条描绘出“大邑商”(商人自己对王朝都邑的称呼)的大致样貌,还获得了许多细节。然而真正把一座王朝完整再现,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
“现在整个殷墟挖的面积可能还不到百分之五。”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
1999年新发现的洹北商城与殷墟是什么关系?它们是一体还是两都?殷墟跟周边,比如神秘的三星堆文明有何相关?商人为什么崇拜祖先,又有着怎样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
“殷墟是考古研究的一个小宇宙。它有太多的谜题,每解开一个谜就会有更多的谜出现。”唐际根说。
从最初的挖甲骨、挖墓葬、找城墙,到现在的都城布局、都邑生活研究,考古学家正致力于解析殷墟的社会结构和复杂程度,他们期待着,“大邑商”这张图能描绘得更清晰,更多像妇好这样的人成为我们认识的人。
几千年时光流转,辉煌的王朝只留下了斑驳的文物和残缺的遗迹。从慕名而来、匆匆“踩点”,到关注殷墟、品味文明,深度探访殷墟的游人逐年递增。
牢牢守护殷墟文物安全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殷墟,激起了越来越多国人强烈的责任感。
讲好殷墟故事,读懂中华文明——殷墟,正建成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成为展现中国历史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来源:新华社)
大家都在看
-
山西的一个文物大市,国保单位22处,拥有4个“全国之最” 山西文物资源丰富,且不说运城、大同这些地级市,就连晋城市的高平市,也以惊人的文物数量,令人叹为观止。高平市属于县级市,也是文物大市,据统计,全市不可移动文物157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22处,其中,四个“全 ... 文物之最10-23
-
3000年前古人“搓澡巾”长啥样?商代文物“陶㼽”亮相,看样子摩擦系数挺高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今天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是我国首座全景式展现商代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 ... 文物之最10-23
-
新华全媒+丨文明交流互鉴产生的青铜巅峰 新华社郑州2月22日电(记者桂娟 吴刚)鼎立于洹河之滨的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将于2月26日正式开馆。这是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外景。新华社发(安阳市委宣传部供图)“殷墟博物馆 ... 文物之最10-23
-
三组“世界之最”国宝文物带你溯源中华文明,City不City呀? 屹立千年不到,“世界三大奇塔”之一在应县!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中国智慧”让世界惊叹。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上班通勤”必经之桥,竟然也会堵车?“海马祥云”石雕壁画再现北宋东京城的繁荣与恢弘。 ... 文物之最07-21
-
这座梁思成三次拜访的小城,值得所有人去一趟 你好,我是阿慕,一名行走天涯的旅行爱好者|分享旅行故事,好玩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雄伟壮观的古城墙,还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寺,古塔。 踏入正定古城,阿慕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千年前的繁华盛世。 ... 文物之最07-12
-
毛主席生前将两盘录音带视为珍宝!走近1970年,感受中国惊天巨变 毛主席堪称是中国航天事业最大的推动者和支持者,他高瞻远瞩、决心坚定,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升空,这是新中国科技力量的伟大体现,也是毛主席英明领导与 ... 文物之最07-10
-
看过来!山西这项排名全国第一! 7月23日,据新华网微博消息,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全国第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的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走在山西的地界上,不仅能看到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平遥 ... 文物之最06-11
-
中国文物中的“世界之最” 装饰之最各色釉大瓶是乾隆时期景德镇官窑烧造的,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洗口,长颈,瓜棱鼓腹,胫部内收,圈足外撇,颈部一对夔龙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各种 ... 文物之最05-09
-
最奇怪的城市随州,五一我去了一趟,有几点实在想不到 湖北最奇怪的城市随州,五一我去了一趟,有几点实在想不到五一小长假,我和朋友约好自驾游,目的地定在了湖北省的随州市。对于这个城市,我原先的印象仅仅停留在"擂鼓墩曾侯乙墓"和"编钟之乡"这两个 ... 文物之最05-09
-
馆藏在美国的中国文物,样样精品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以珍贵稀有的东亚文物闻名于世,其中,属中国和日本的收藏最多。美术馆的创始人弗利尔醉心于迷人悠远的中国文化,因此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很多中国古代珍宝。这里收藏了近3万件的文物,中国古代的绘 ... 文物之最05-05
相关文章
- 看过来!山西这项排名全国第一!
- 近年之最!全国11省500余处文物在洪灾中受损
- 中国文物中的“世界之最”
- 最奇怪的城市随州,五一我去了一趟,有几点实在想不到
- 馆藏在美国的中国文物,样样精品
- 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全国第一 这些文物古迹你知道几个
- “与辉同行”游安阳:甲骨文奇遇记
-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 「隆尧风物」隆尧有个石刻馆
- 世界最“逆天”3大文物,图2“非地球之物”,汉代黑科技上榜
- 25类冷知识,最后两条当牢记
- 武则天墓珍宝之谜揭晓:800吨宝藏为何让盗墓贼望而却步?
- 中国考古界的“奥斯卡”,河南荣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最!
- 2500年前的美食家“曾侯乙”
- 这个专家眼中的古代“坦克”,战力究竟有多强?
- 从“一片甲骨”到地下古城,在殷墟遥望一个王朝的背影
- 与殷墟博物馆约一场数字穿越
- 她本比妇好更显赫:多少殷商历史被吞进了肚中
- 看看3000年前的商代都有啥宝贝
- 殷墟穿越千年 文脉向史而新
热门阅读
-
骑木马驴为女性设计,尖硬的木桩直接戳入女性下体 07-13
-
最经典黄易武侠小说盘点,看一代武侠大师的呕心之作 07-13
-
上古十大神器真实排名,东皇钟第一轩辕剑排第二 07-13
-
江苏最难懂的十大方言 排名第一的曾被用作军事密码 05-06
-
中国四大名绣世界闻名 苏绣曾是清朝皇宫御用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