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篇】武当山:让世界文化遗产“颜值”永驻

发布者:唯品一生 2023-5-18 10:06

用数字技术请历史“说话”

随着镜头缓缓推进,殿宇森严的五龙宫顿时被“激活”!规整的宫殿布局、周边环境一目了然。黛瓦红墙的恢宏殿宇以及木作、石作的细部装饰栩栩如生。穿过蜿蜒曲折的黄河墙,步入层层宫门,沿着约180米悠长的步道,通往五龙宫大殿……2023年4月21日,康予虎向记者展示了3分多钟的“武当山五龙宫数字化复原”动画。

今年43岁的康予虎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元明清考古、建筑考古。在2005至2012年,他曾负责过武当山遇真宫遗址考古发掘和整理工作,出版有《武当山遇真宫遗址》考古报告。2019年,他又在武当山回龙观遗址考古,对武当山古建筑群及相关历史非常熟悉。

2020年9月8日,湖北省最大的考古发掘项目——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开工仪式在五龙宫举行。这次考古发掘工作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进行的首次大规模发掘项目,其学术意义重大,社会影响深远,是湖北省考古工作的重中之重。

两年后的11月16日,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汇报会,在武当山以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举办,对外公布了该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本次面积近7000平方米,发现房址10座及水池两处,出土文物1000余件。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水池底部的三组浮雕——五龙浮雕、龟蛇浮雕、火纹及玉兔捣药浮雕,年代上限可至宋朝。

五龙宫始建于唐朝,明朝永乐年间大兴,清朝之后逐渐衰败,同时具有皇家与道家宫观的特点,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九宫八观”之一。

1994年,五龙宫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五龙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康予虎介绍,据初步统计,五龙宫遗址出土遗物有陶、瓷、铜、铁、木、骨、石、琉璃等8大类。除大量的勾头、滴水、筒瓦、脊兽等陶质和琉璃质建筑构件外,还有碗、盘、杯、碟、铜钱、砚台、烛台、镰刀、发簪等生活用器,另有少量的真武像、灵官像、水简、碑刻等宗教用器。出土遗物年代最早为汉,偶见宋(金),多为明清,延续至民国。部分瓷器、钱币等可当标准器断代,已形成一个可靠的年代序列。

动画演示再现五龙宫“容颜”

作为武当山最早敕建的宫观,五龙宫鼎盛时有800多间建筑,历经700余年沧桑巨变,今盛况不再。如何让世界文化遗产“颜值”永驻?为此,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相关团队,开展“武当山五龙宫历史形态数字化复原研究”。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张剑葳称,此次复原研究创新性地引入“置信度”的概念,即依据参考资料来源将其可信度分为若干个层级:优先考古出土遗物、遗迹;其次为遗址周边考古材料;传统建筑构造知识以及历史舆图、方志等资料再次之。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炎松介绍说,此次在遗址发掘期间,就通过三维模型开展复原建筑模型搭建,减少了转译环节,避免了遗址原始信息损失。“首先需在现场勘查、采集数据,除用传统方式拿着卷尺逐一测量残垣断壁、建筑基址等,还借助激光扫描、摄影测量等现代测绘技术,对五龙宫现有遗存和出土遗迹、遗物进行全方位记录,共拍摄照片数万张。”王炎松说,为全面记录不同发掘阶段的遗址状况,仅无人机就飞了二三十次。

“数字还原过程其实挺有趣,就像在破案,寻找各条线索推测建筑遗存过去的样子。”谈及电脑建模的难度,王炎松团队的陈牧博士说,“有点像搭积木,耗时耗力。难的是复原依据,即要把这些残垣断壁复原成什么样。”他进一步阐述,三维动画的形式,有助于让更多人直观地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的前世今生。

科技为文化遗产赋能,文化遗产为科技铸魂。“随着五龙宫考古的深入推进和研究成果的呈现,数字化还原还将不断完善。”康予虎表示,动画演示再现五龙宫“容颜”,这是考古发掘与数字化复原同步开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蹚出数字赋能之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武当山文物资源极其丰富,厚重的文物资源意味着繁重紧迫的数字化工作。

如何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加快文物的数字化进程?怎样才能让更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2022年3月28日,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当山考古研究中心,1:40高比例复制的武当山金殿模型诞生。这是文物研究权威机构首次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对600多年历史的珍贵文物金殿实施高精度文物复制,由此全面启动对武当山文物融保护、研究、管理、展示为一体的三维“数字档案”工作。

随着这次3D打印技术的成功运用,解决了武当山大量不可移动文物复制及文创产品开发的问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当山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毅表示,随着3D打印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我国的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步入新的历史阶段,更多精妙绝伦的武当文物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2023年3月22日,武当山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启动。武汉大学、武当山特区将共同推进武当山基础地理环境测绘、重点文化遗产要素数字化、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建设、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建设、文化遗产数字化例证建设等,共同致力于武当山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动文化遗产活化事业,促进武当山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建筑成就的博物馆”。近年来,武当山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本着尊重历史、还原古建筑风貌的思路,使用多种技艺对古建筑进行修复。

古建筑的木质结构都是由榫卯结构组成,精确程度都是在毫米甚至更低的级别,因此,在对木结构进行修复时,很多部件异地加工,这都对测绘提出极高的要求,必须精确,否则一个厘米级别的差距,就可能对整个古建筑的结构造成影响。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当前,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武当山在生动的实践中,蹚出了一条数字赋能之路,用数字技术让历史“说话”,用数字技术带领人们穿越时空感受历史记忆。而在这背后,是文物修复专家们精心测绘、反复论证,将修复方案精确到毫米级别,从而保证了最大程度还原历史,让古建筑重现历史风貌。

与此同时,武当山加强武当山与故宫的交流合作,开发武当古建筑文创产品。谋划建设武当古建筑“文物医院”。实施“九宫八观”活化工程,推出《奇遇张真人》《遇见武当》等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实施“文潮武当”系列数字藏品计划。

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当山特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师利龙表示,通过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会“活在当下”,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更大价值。(通讯员朱江 程鹏 王菡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