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举世无双,难以复制的国宝——中国文物之最系列(二)

发布者:南定中原 2023-6-15 20:56

泱泱大国,五千文明,数不清的标志性文物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华夏文明的辉煌灿烂。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两件经典文物,供大家欣赏。

曾乙侯尊盘

曾侯乙尊、盘,于1978年在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

尊通高33.1厘米,口径25厘米,重约9公斤。

曾侯乙盘通高24厘米,口径57.6厘米,重约19.2公斤。

全套器物通高42厘米,口径58厘米,重约30公斤。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它是首批永久性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之一。它是出土的先秦青铜器中最复杂、最精美的一件。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颈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铜盘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盘内底同样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

它是举世无双的稀世珍宝,因其工艺极其复杂,品相极其精美,代表着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巅峰,后人想要复制难度极其高。


曾侯乙是春秋战国时期曾国的侯王,失蜡法铸造工艺是曾国的独创。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显著提高,许多新工艺出现在此时,失蜡法即为其中之一。用失蜡法铸造器物,由于采用整模不会出现合范带来的铸痕,表面光滑精细,并且可以铸造相当繁缛复杂的纹样,但是器物表面往往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砂眼,因为无出气孔,铜液灌注有不到之处。后世作伪者误以为越平整、越光洁、没有任何痕迹,便越是成功之器,反而弄巧成拙。

由于失蜡法方便易学,是后世仿古作伪的主要技法。古代青铜器绝大部分是采用陶范法铸造的,即使接合再严密也会有缝隙,所以此类器物的耳、足、腹下部等隐蔽之处多有铸痕、铸疣,以失蜡法仿铸之器无铸痕却有砂眼,故宫收藏的一件宋仿西周盉腹部就有不少砂眼,这些隐蔽处的细微差异往往是鉴别真伪的关键之处。

随着曾国的灭亡,这种铸造技术也消失于世间。而到了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顶多也只是知道这件文物是用失蜡法铸造的,但却不知具体步骤,难以复制,这也就成为了一千古谜团。

另一件曾侯乙青铜器——曾侯乙建鼓底座,同样是失蜡法铸造的顶级文物。

物。战国青铜曾侯乙建鼓底座,同样出土于曾侯乙墓。看上去虽然不如曾乙侯尊盘复杂,但也是顶级绝品。不大的青铜底座上面铸有数不清的大小蟠龙,蟠龙之间相互纠缠攀附,错乱之中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受。关于上面蟠龙的数量不同人在不同角度去数是不一样的,是一件将龙饰发挥到极致的文物。虽然知道了制作方法,但专家还是复制不出一样形神一样的曾侯乙建鼓底座,所以战国青铜曾侯乙建鼓底座成了我国最复杂的文物之一。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